1、雞,鄉下人家照例總要養幾隻的。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這句話採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母雞猶如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尋找食物,雄雞則儼然一位在閱兵的將軍,又如同一個盡職盡責的丈夫在保護家人、守護家園,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家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
「天高地闊」在這裡一是指飯席上談論的話題廣,或說話毫無拘束,漫無邊際.意思與「天南海北」、「海闊天空」類似;二是運用誇張,形容吃飯的場地大,把桌椅飯菜在坪裡一放,便是天作屋頂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闊」換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天高地闊」這個詞既強調吃的動作,又強調吃的心情,還有邊吃邊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則感受不到那份愉悅、快樂和愜意。
3、 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這句話把紅霞、飛鳥、鄉下人家在一起的畫面比作田園風景畫。
描繪了一幅鄉下人家吃晚飯的畫面;傍晚,紅霞輝映,微風輕拂,倦鳥歸巢。鄉下人家在這奇妙的大自然的懷抱裡邊享用晚飯邊閒話家常。作者將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同時稱紅霞、微風、歸鳥為農家人的「好友」,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4、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裡,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啊!織,織,織,織啊!」
這句話用擬人的手法寫紡織娘「唱起歌來」流露出作者對這聲音的喜愛之情, 擬聲詞「織,織,織,織啊」渲染了這種聲音的美妙。
5、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催眠曲的特點是輕、柔美。連這麼輕柔的聲音都能聽見,說明鄉下人家的夜晚寧靜祥和。
6、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鄉下人家美麗迷人的生活環境和樸實歡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寫鄉下人家總愛在房前屋後種瓜、養花,養雞、養鴨。
第二部分(5~6):描寫了夏天和秋天鄉下的景象。
第三部分(7):概括總結鄉下人家在不同季節都有著迷人的風景。
問題歸納:
1、課文主要寫什麼?
本文通過描寫鄉村房前屋後和春夏秋三個季節及白天、傍晚和夜晚的獨特迷人的景色,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
2、作者怎樣通過描寫普通的鄉村景物來體現鄉村的獨特迷人?
作者善於通過對普通的鄉村事物擬人化的描寫來體現鄉村生活的獨特迷人。如鮮嫩的竹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機。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具有濃厚的人情味。紡織娘在月明人靜的夜裡便唱起歌來,渲染了鄉村夜晚寧靜祥和的氣氛。
課文主題:
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鄉間畫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季節順序交又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的生活,也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欣賞和喜愛之情。
課後習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