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學校太少了嗎?夫妻倆都打工掙錢能否撐起孩子們的學費?

2020-08-14 沐心語

老家平時很安靜,基本上只有老人和孩子,成年人大都外出了,

只有春節和暑假,比較熱鬧,回來的人多。


春節是因為都趕回來團聚,過年,

不過這個春節,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原本十來天的春節假期放成了幾個月,

經此一事,不知道以後的春節們,

大家還會不會再這樣扎堆地回來。


而暑假回來,則是因為要解決孩子們上學的問題

1.

有的孩子是從小就帶出去,在工作地點就近上學的,

但是戶口還在老家,

所以考慮到後續的中考、高考,

稍微大一點,孩子就得轉學回來上學了。

鄰居霞妹妹就是這種情況,這個暑假帶著孩子們回來了,在老家找學校上學。



2.

有的孩子是一直就在老家,由老人照顧著上學的,

但是老人家們年紀越來越大了,帶不了,

有的家庭就是夫妻倆回來一個,放棄外面的工作,通常是女方,回來照顧孩子上學。

這樣一來,

家裡的收入就少了一截,

回到老家的女方,又是忙老人又是忙孩子,很多都沒有辦法再就業,

就算能夠再就業的,也能就近找點事情做,但是很難找,而且薪資很低。


鄰居雪姐姐就是這種情況,每天圍著廚房、老人、孩子和菜地轉,

苦笑著說:掙錢的事情只能指望老公了。



3.

有的孩子是戶口在外地,

上班的成年人自己帶不了,放在老家讓老人幫忙帶著上學,

現在同樣因為老人家們帶不了,要轉學到外地去,

結果因為疫情,目前還被耽擱停滯在家犯愁。


……



目前老家的情況是:

以前學校很多,尤其是小學,基本上孩子們都可以走路就近上學,

後來,

聽說是響應國家的「撤點並校」的政策,撤掉了好多學校。



網上查到的資料說:

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間,全國減少小學371470所,其中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佔全國小學總減少量的81.3%。

教育部的數據是:鄉村學校現在從51萬所學校並成23萬所學校,農村小學生平均上學距離為5.4公裡。

數據不太直觀,我個人觀察到的直觀的印象是:

現在孩子們上學,不像我們小時候都是自己走路,

現在基本上都需要家長們接送,

老人家們用人力三輪車,電動三輪車和電動摩託車等接送,

近年來,尤其經濟條件改進,出現了小轎車接送。


每天上學、放學的時間點,學校門口擠得水洩不通,各種車車都有,蔚為壯觀。




而且老家附近碩果僅存的這一所學校,

還只有小學低年級,

要上小學高年級和中學,

要麼去挺遠的鄉裡中學寄宿,要麼去附近鎮上的中學上,

同樣是因為戶口問題:沒有鎮上的戶口,上不了鎮上的公立學校,

於是,就把孩子送到了鎮上的私立學校寄宿。


鄰居三嬸家(好吧,又提到了三嬸家),

大孩子讀私立中學,一學期學費9千左右;

小孩子讀私立小學,一學期學費6千左右,

如果再加上生活費、交通費……一年下來,5萬能不能包圓還未可知,

夫妻倆一起在外面打工都壓力很大,

目前聽說準備讓女方回來,因為孩子們半個月放一次假,老人家估計搞不定。


三嬸老人家表示:頭疼啊,這可怎麼得了。




還有的是想辦法把孩子轉入鎮上的公立學校上學,

但是同樣有問題:公立學校必須走讀,沒有寄宿,

所以家長就得就近在鎮上租房子照顧孩子,

這樣一來:租房子的費用,各種費用,也是一筆支出。

而且同樣是女方留在家裡照顧孩子上學,老公一個人外出工作,壓力很大。


鄰居雨妹妹就是這種情況,房子已租好,

勤勞的她倒是心態好:沒事,我路上多跑跑,白天孩子上學了,我就回來幹活。




這些,還都是哪怕再難,咬咬牙,為了孩子上學,

出得起錢的情況,

那些咬碎了牙,也出不起錢的情況呢?

難道就不上學了,輟學了,

不敢想。



女孩子估計是被家裡催著嫁人了,




網上有個數據說: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


同樣是網上的資料:

僅2008-2011三年間,全國小學生輟學率倒退到了1999年前的水平,一、二年級的輟學率達到了歷史最高峰。



對於老家學校為什麼不開設高年級,為什麼不多一點學校?

我根據得到的零星答覆,自己總結了一下:

1.沒孩子,好多孩子都被父母帶出去了,在外地上學了;


2.沒有孩子,孩子太少,學校規模起不來,加上本身郊區學校條件有限,

學校就要不來好的老師,多的老師,

就那麼幾個老師苦苦地撐場子,還算不錯,堅持下來了;


3.沒有好的老師,沒有足夠多的老師,家長們沒信息,孩子就繼續流失……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也有堅持下來的不撤學校的,

這是湖北竹山的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就兩個娃,學校還開著。


也有的地方,村子裡自發申請重建學校,

例如這所光明小學,




我有真地跟老家學校建議過:

學校教室也有,環境也不錯,而且因為疫情,這樣空蕩蕩的環境反而比較安全,

能不能把孩子們召集一下,把家長們招呼一聲,把高年級恢復起來呢?


結果……



好吧,我一個不懂辦學的外行人,就不多瞎說了,

不過,看著老家的人們為了孩子上學,

這樣地費勁,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和無奈,我也挺無奈的。


希望以後情況能有所改觀吧,

我還是希望老家,這個一向看重讀書的地方,能多謝書聲。

發小燕妹妹和我是老家的兩個奇葩,

我們一個把孩子從大城市弄回來上學,一個把孩子從灣灣弄回來上學。


目前發小和孩子正在上海因入境隔離,得滿14天後才能回家,

發小很懂事:隔離是必須的,安全最重要。

回來後再一起頭疼上學的問題吧。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卡上多了11萬 夫妻倆吃不下睡不著
    「紫照鄉冬天溫度比縣城低2℃,我知道學校很多孩子都是住讀,他們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我想捐一些棉被,讓孩子們的冬天不那麼冷。」周祿文說,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福州當地媒體。  1月10日,福州媒體記者與梁平縣紫照鄉中心小學龍富政校長取得聯繫,告知了熊發明的想法,當即遭到龍富政校長的委婉拒絕。昨日,龍富政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由於學校距周祿文家很近,他十分清楚周家的情況。
  • 夫妻倆到秦嶺深山打工,管護50畝果園,兩人一月掙4500元
    63歲的尹興和56歲的陳德蘭是一對夫妻,夫妻倆吃住在秦嶺大山裡,替別人照料50畝鈣果園,兩人一月掙4500元。一大片鈣果園在安康寧陝縣廣貨街鎮沙洛村,這裡地處秦嶺腹地。尹興和老伴是去年3月來到這裡的,他們的家在寧陝縣城,到這裡要翻越秦嶺平河梁、月河梁,有100多公裡。
  • 炎炎夏日,他為掙學費白天打工晚上住板房
    暑假期間,莫志浩在媽媽工作的香菇基地打工掙錢。如今,莫志浩和母親每天在村裡的香菇基地幹農活掙錢。每年25800元的學費和未知的住宿費、生活費猶如一座大山壓在詹俊身上。實地探訪住在簡易板房裡,母子倆辛苦打工掙學費近日,記者一行驅車趕到鄖陽區柳陂鎮黎家店村的香菇基地,只見莫志浩和母親正在大棚裡幹活,汗流浹背。
  • 山東暖男學霸在家辦愛心輔導班 自己打工賺學費
    濟寧男孩曹振在今年的高考中成績不錯,本該可以放輕鬆休息的暑假,他卻一刻都沒閒著,一邊在外打工,一邊辦起了愛心輔導班,義務幫村裡的孩子們補習。  暖男學霸:辦愛心輔導班 義務為本村學生補習  趁著暑假,曹振在家裡辦起了免費輔導班,義務為村裡的孩子們補習。
  • 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上學費高的大學,這樣的想法對嗎?
    有的學生在高考後取得的分數相對於好的大學的分數線過低,但是如果認真報志願也可以選擇一個本科,雖然這個本科的學費會很高。在這個時候很多學生往往都會選擇放棄,即使出去打工掙錢,也不願意拿高昂的學費去上大學。
  • 夫妻倆開的早餐店瘋了,只賣水煎包,1元錢一個,菜還免費隨便吃
    這對夫妻倆在小區附近租了一個門面,每天只賣早餐,早餐店鋪也只賣水煎包和各種粥類。特別方便上班族和上學的孩子們,其中最火的就是水煎包了,水煎包是北方的一種特色小吃,不知道南方現在能否喜歡上北方的這種美食?他們家的水煎包種類有三種,韭菜水煎包,茴香水煎包,茄子水煎包,這三種!
  • 有的農民工全家人打工掙錢,可遇事兩三萬也拿不出來,錢都幹啥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在農村的確存在這樣的現象,看上去全家人都在外面打工掙錢,可到頭來萬一遇上點兒什麼事,基本上是拿不出錢來的。別說兩三萬,有時候幾千塊錢都要借別人的。原來我也很奇怪,看上去吃的穿的也不比別人好多少,甚至可以說是不如別人,我總是不理解全家人都幹活掙錢,可錢都花哪裡去了?
  • 清華考生搬磚打工掙學費不丟人!
    一天150元,一個暑假下來,一學期的學費就差不多有著落了。不靠父母,自己掙學費,有志氣的黑龍江穆稜縣寒門學子趙桂寧的引來網上一片讚嘆聲。但也有不同聲音。認為一個如此高智商學子,為何非要去工地出苦力,幹點別的&34;一樣能掙錢啊?我想說,這樣的想法並沒錯,也非&34;,但你不了解農村現狀,也不理解一個寒門學子的比你想像的更糟糕的現實處境。
  • 去香港留學 獎學金打工難抵咋舌學費
    留學360香港(http://hk.liuxue360.com)留學專家介紹,錄取名額增加,學費也由於物價等因素水漲船高,跟去年相比,香港的不少高校漲了學費。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皆從去年的8萬港幣漲至今年的10萬,香港城市大學也從去年的8萬港幣上漲至10萬港幣。香港教育學院去年學費為7萬多港幣,今年約8.5萬港幣。經濟因素一直以來是影響學生留學香港的「攔路虎」。
  • 「月薪2千太少」,幼師離職哭訴,家長不解:學費3千多都去哪了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每年的9月1日都是全國各學校開學的日子,包括幼兒園也不例外,很多家長在幼兒園的門口心中五味雜陳的送孩子去上幼兒園,不少父母想著辛辛苦苦的掙錢就是為了將家裡面的「吞金獸」過得更好,一個月3千多的學費,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 海口一學校高達二十萬學費曝光,市民感慨:生育率下降是有原因的
    海口一貴族學校高達二十萬學費曝光,市民感慨:原來生育率下降是有原因的如此貴族學校的收費標準一出,迎來市民的一陣騷動,一學期學費近20萬元,擦擦眼睛再看看,沒錯,沒有看錯,就是這個數目,天啦真的是平均工資7766的標準?不寒而慄。
  • 夫妻倆剛商量好不要二胎,卻意外懷孕了,要不要呢?
    我們結婚後也有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有兒有女,但是現在社會壓力經濟壓力都很大,有一部分父母就算二胎開放了還是不願意要二胎。最近我身邊就有一對夫妻為要不要二胎而糾結,妻子希望要二胎,老公卻堅持不要。事情是這樣的,露露和老公結婚兩年生下了兒子,由於露露需要餵養母乳,所以外出打工的事情就有丈夫一人承擔,露露給孩子哺乳一直到半歲的時候就斷奶了。露露也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了奶奶,其實露露夫妻這麼拼命打工掙錢只是想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
  • 出國打工真的掙錢嗎?
    旅遊籤證騙局山東的劉先生說,去年和愛人想要報名去澳大利亞做夫妻工,中介給辦籤證,兩人給了4萬元的中介費,說是讓回來等消息,等了三個月,兩人又去了趟北京,看到的是,中介老闆被抓……直到現在,錢也沒有追回來。其實說到這裡,劉先生自己也很慶幸沒有收到籤證。
  • 高中生暑期打工做遊泳教練:掙錢不易
    高中生暑期打工做遊泳教練:掙錢不易 8月14日,江蘇淮安。
  • 德國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
  • 農民打工怪象,男女混住一間,出入都不自在,還有人這樣,為啥?
    農民消費欲望的提升,倒逼著農民想辦法掙錢,而在農村的一般家庭,現在最掙錢的方式就是打工了,尤其是年輕夫妻一起出去打工的話,收入往往要比一個人出去打工高一大截,農村夫妻倆一起出去打工在不少村子都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也促成了另一個農民打工怪象的出現:那便是在建築工地上的板房裡邊,總是會出現男女混住一間的情況。
  • 女孩為湊萬元學費 翻兩座山刷碗掙錢
    女孩兒為湊萬元學費 翻越兩座大山外出刷碗掙錢】貴州山區的王清,今年剛剛考上貴州師範大學。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家境貧寒的她,只有一間腐爛漏雨的老房子。為了湊夠學費,高考剛一結束,就翻越兩座大山外出打工掙錢。洗菜、切菜、端盤子、洗碗、打掃衛生,雙手被浸泡得發紅…一個月才一千多一點,離萬元學雜費還相差甚遠...
  • 小學生三年級起暑假打工掙學費 本暑假收入200多
    小學生三年級起暑假打工掙學費 本暑假收入200多 2014-09-01 10:23:00作者:責任編輯:高辰   昨天,武漢關小學六(1)班學生孫佳程拿著自己掙來的錢到學校交學費
  • 農村夫妻開早餐店,一招「豆漿不收費」,解決店鋪獲客問題
    因為樓下的早餐店合併了隔壁一家小店,店鋪都誇張了,這不是生意越來越好了嗎?那這不就是從側面反映出來人們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好了。夫妻倆都是農村出身,孩子出生後,妻子就帶著孩子在鄉下,而張先生則是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為了節約錢,張先生一年只有過春節才回去一次,孩子的童年,他參與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在孩子4歲那年,張先生按照慣例回家,可是孩子居然不願意叫她爸爸,不認識他了,張先生很是傷心,怪自己沒本事,才害得妻兒和自己分離。
  • 周杰倫送兒女上國際貴族學校,與陶喆成校友,學費曝光網友懵了!
    周杰倫送兒女上國際貴族學校,與陶喆成校友,學費曝光網友懵了9月16日,媒體報導稱周杰倫昆凌夫婦正在給兒女物色好的學校,諮詢了許久後,最後選擇了某國際貴族學校,一對兒女的學費高達140萬臺幣(32萬人民幣),看到這個金額,不少網友都懵了,直呼:壕無人性啊!相比那些留守山區兒童連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的孩子,真的是相差天壤之別啊,果然是有的人出生就在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