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這一天,對你們有特殊的意義嗎?平凡一天中的意義究竟藏在什麼地方?如果不套題,不套上那些有『高大上』意義的活動,這一天還值得寫嗎?」
「講臺上的名師——上海基礎教育優秀教師教學展示與教學論壇」活動最近舉行了語文專場,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特級教師黃榮華的問題,讓在場的30多名高一學生陷入沉默。
黃榮華正是從這個看似無意義的題目,開始了他的作文課。
用「無意義」的題目促使學生感悟生命細節
黃榮華在展示課上出的這道作文題,也是他每次教新高一學生時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題。「哪一天上作文課,就寫哪一天。」黃榮華說:「即便是復旦附中這樣的學校,每次平均一個班也只有一兩個學生能寫出讓人驚喜的作文。」
黃榮華解釋說,之所以出這個題目,是因為學生經歷了從小學以來的應試教育,常常自動地認為自己值得記憶、值得關注的體驗,就是那些有「高大上」意義的事。但對每個學生來說,生命的體驗不能到此為止。「這也是我為什麼一定要通過這篇習作告訴學生,並非那些特殊的日子才是有意義的一天,而是每一天都有意義。學生必須學會體驗生命才會發現隱藏在普通日子裡的意義。把無聊寫得無聊,把平凡寫得平凡,把大膽寫得大膽……這才是成功的寫作。」
果然,課堂上就有學生說,看到這個題目的第一時間就有一種錯覺:「這不像是作文題目啊!因為以前寫的作文都是有中心思想可以提煉的,這個題目連中心思想都沒有給出來,反而一下子不知道寫什麼了。」更有學生說:「這題目太瘋狂了,學習生活每天都是一樣的,12月10日感覺不到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黃榮華說,在他的課堂上,每次布置這個題目,常常看到的是學生寫生日,各種人的生日,因為學生認為這樣的特殊日子才是有意義的。所以在昨天的課堂上,當一名同學告訴他,自己通過寫最好朋友的生日,回憶自己和好朋友之間的友誼時,他連問了三次「真的嗎?」
帶學生通過體驗生命突破「流行」的作文套題
黃榮華選了三名學生的範文,其中一篇寫的,就是一個高一學生的普通一天。雖然記錄的都是諸如學習考試等瑣碎事情,但黃榮華認為這篇作文「表達了一個自然生命體的存在感」。另一名學生的作文敘述了出生以後的若干個12月10日以及未來若干個12月10日的生活,以時間為線索,表達了自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追求。第三名學生的範文則通過12月10日這一天不同空間發生的事情,通過空間轉換來表達和世界的聯繫。
在其後的講解中,黃榮華告訴學生:「我讓你們寫這樣的文章,是為了讓你們體會到生命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有意義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凝視、每一個懶腰、每一粒米飯……每個細節都有特殊的意義。」
黃榮華作文課最突出的特色,是引導學生體察生命中每一個「平凡」日子的意義,注重於學生心靈的開掘與表達。他常常通過學生自己的範文讓他們領悟生命中不同的體驗。黃榮華說,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一點,是因為從教20多年來,每年看學生的作文,總能看到套題的痕跡,有些學生背幾篇範文就可一路套到畢業。在他看來,作文套題誘導學生去真求假,損傷了學生的語言發展、智慧發展,更是誘導學生放棄積累、思考和實踐,損傷了學習之本。
他也毫不諱言自己對語文教育的理解曾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剛畢業時,他偏愛語法教學,之後轉入「知識點教學」;但後來,根據學生語文成長的內在需求,他確定了語文課堂的落腳點——以語言文字為切入口,讀懂文字背後的「生命意識」與「文化意義」,促進學生文化生命的發展。
與黃榮華同臺展示的,是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十三中語文教研組組長曹勇軍執教的閱讀教學課。他以講解《瓦爾登湖》初版本中的散文《神的一滴》,帶領學生領略名家筆下的生命感悟,體會文學作品中的豐富情感、複雜的思維方式和精彩的語言。
本帳號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文匯教育(微信號wenhui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