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剛毅堅卓、包容創新:「重走西南聯大路」清華經管EMBA構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
來源:民生網
很少會有一個行程是如此未知。「我們從哪兒走?」「不知道。」「怎麼走?」「不知道。」只知道行程的日期是2019年10月23至27日,地點是湖南省。
然而,當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教育中心推出「重走西南聯大路」的課程項目後,四百餘名師生毅然決然參加了,並不為什麼,只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西南聯大精神」。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歷史性的崛起,不僅在數量和規模上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其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研發力量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並正在全球範圍內改變多個產業的競爭格局。
日前,財富中文網發布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今年中國共129家企業上榜,首次超過美國(121家),排名躍升最快的前10家公司中有6家來自中國內地。現行的不分行業進行的世界500強排序始於1995年,而在那一年,中國只有3家企業上榜。
大水大魚,在中國企業「大魚」越來越多的同時,企業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也不斷增強,正在世界範圍內改變各個行業的競爭態勢。
近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從入圍門檻來看,2019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為323.25億元,較上年高出16.36億元,連續17年提高。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194家,比上年的172家增加了22家。
世界5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的變化,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歷史性崛起的一個縮影。以培養行業領軍者為已任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中心更是扛起了「家國情懷,科技興邦」的大旗。
新時代,西南聯大精神有著新的解讀。當西南聯大精神和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相遇時,會帶來怎樣的碰撞?
剛毅堅卓,苦難中開出嬌豔的花。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隨著清華、北大被佔領,南開化為殘垣,中國高等教育步入了生死存亡之境。國民政府教育部立即召集三校,決定將北大、清華和南開合併,在長沙成立一所臨時大學。
當年8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的愛國師生陸續南遷。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誕生於抗戰烽火中,三所大學的師生穿越戰火,只為找一方能專心學術、實現理想的淨土。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西南聯大的8年,是在戰爭風雲之下,民族存亡之際。它臨時組建而成,條件惡劣,衣食不充,加之日寇轟炸,師生要冒著生命危險上課。但他們用強烈的愛國之情,書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許多教授依然筆耕不輟。這一時期,湯用彤完成了《中國佛教史》第一卷,金嶽霖的《論道》問世,馮友蘭的《新理學》也已殺青。華羅庚在昆明完成第一部學術專著《堆壘素數論》,多年之後,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在西南聯大一幢幢低矮簡陋的茅草房裡,走出了一群穿著草鞋的孩子。他們是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他們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引爆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億次銀河計算機……
西南聯大的8年,是師生們對酒當歌,「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據說,西南聯大馬口鐵做的屋頂,在雨聲太大,無法授課時,曾有教授寫下「現在停課賞雨」。據說,當有教員終於可以回到北京時,聞一多只是淡淡地囑託說「你看看我那屋前的竹子,還在不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西南聯大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來自對國家民族的深沉情感,更來自於對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讓我們看到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新時代,如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民族貢獻愛國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企業家必然要有的擔當。
2018年,華為首次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約合7215億元人民幣),佔據中國民營企業的榜首。一路穿越苦難和血淚之後,華為才抵達今日的行業地位——全球第一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全球第二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然而,前行的道路,阻力不會停止。中美貿易爭端中,華為又成為首當其衝的企業。然而,華為和任正非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打的是一場艱苦絕倫的戰役。
對於很多中國企業和企業家來說,在面臨巨大機遇的同時,難,仿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且是一年更比一年難!此時,更需要深入理解和執行西南聯大「剛毅堅卓」和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今天,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再談聯大精神,對當前中國的改革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身為中國企業家,更應該成為站得最高、望得最遠,最能夠為這個民族求取生存的,最能夠保護這個民族、發展這個民族,並使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頂天立地的棟梁之材。(完)
(文/顯峰 子奕 李蕾 巍楓 哲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