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西南聯大路 清華經管EMBA構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剛毅堅卓、包容創新:「重走西南聯大路」清華經管EMBA構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

來源:民生網

很少會有一個行程是如此未知。「我們從哪兒走?」「不知道。」「怎麼走?」「不知道。」只知道行程的日期是2019年10月23至27日,地點是湖南省。

然而,當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教育中心推出「重走西南聯大路」的課程項目後,四百餘名師生毅然決然參加了,並不為什麼,只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西南聯大精神」。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實現了歷史性的崛起,不僅在數量和規模上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其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研發力量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並正在全球範圍內改變多個產業的競爭格局。

日前,財富中文網發布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今年中國共129家企業上榜,首次超過美國(121家),排名躍升最快的前10家公司中有6家來自中國內地。現行的不分行業進行的世界500強排序始於1995年,而在那一年,中國只有3家企業上榜。

大水大魚,在中國企業「大魚」越來越多的同時,企業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也不斷增強,正在世界範圍內改變各個行業的競爭態勢。

近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從入圍門檻來看,2019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為323.25億元,較上年高出16.36億元,連續17年提高。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194家,比上年的172家增加了22家。

世界50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的變化,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歷史性崛起的一個縮影。以培養行業領軍者為已任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中心更是扛起了「家國情懷,科技興邦」的大旗。

新時代,西南聯大精神有著新的解讀。當西南聯大精神和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相遇時,會帶來怎樣的碰撞?

剛毅堅卓,苦難中開出嬌豔的花。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隨著清華、北大被佔領,南開化為殘垣,中國高等教育步入了生死存亡之境。國民政府教育部立即召集三校,決定將北大、清華和南開合併,在長沙成立一所臨時大學。

當年8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的愛國師生陸續南遷。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誕生於抗戰烽火中,三所大學的師生穿越戰火,只為找一方能專心學術、實現理想的淨土。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西南聯大的8年,是在戰爭風雲之下,民族存亡之際。它臨時組建而成,條件惡劣,衣食不充,加之日寇轟炸,師生要冒著生命危險上課。但他們用強烈的愛國之情,書寫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許多教授依然筆耕不輟。這一時期,湯用彤完成了《中國佛教史》第一卷,金嶽霖的《論道》問世,馮友蘭的《新理學》也已殺青。華羅庚在昆明完成第一部學術專著《堆壘素數論》,多年之後,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在西南聯大一幢幢低矮簡陋的茅草房裡,走出了一群穿著草鞋的孩子。他們是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他們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引爆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臺億次銀河計算機……

西南聯大的8年,是師生們對酒當歌,「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據說,西南聯大馬口鐵做的屋頂,在雨聲太大,無法授課時,曾有教授寫下「現在停課賞雨」。據說,當有教員終於可以回到北京時,聞一多只是淡淡地囑託說「你看看我那屋前的竹子,還在不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西南聯大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來自對國家民族的深沉情感,更來自於對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讓我們看到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新時代,如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民族貢獻愛國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企業家必然要有的擔當。

2018年,華為首次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約合7215億元人民幣),佔據中國民營企業的榜首。一路穿越苦難和血淚之後,華為才抵達今日的行業地位——全球第一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全球第二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然而,前行的道路,阻力不會停止。中美貿易爭端中,華為又成為首當其衝的企業。然而,華為和任正非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打的是一場艱苦絕倫的戰役。

對於很多中國企業和企業家來說,在面臨巨大機遇的同時,難,仿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且是一年更比一年難!此時,更需要深入理解和執行西南聯大「剛毅堅卓」和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

今天,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再談聯大精神,對當前中國的改革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身為中國企業家,更應該成為站得最高、望得最遠,最能夠為這個民族求取生存的,最能夠保護這個民族、發展這個民族,並使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頂天立地的棟梁之材。(完)

(文/顯峰 子奕 李蕾 巍楓 哲婉)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中心師生重走西南聯大路、讀懂中國風骨
    11月1日,是西南聯大校慶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中心師生的「重走西南聯大路」2019年湖南站活動日前在湘西的懷化市新晃縣落下帷幕。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毅然開啟漫漫遷徙,輾轉長沙後一路向西,終在昆明,組建西南聯合大學,為革命保存科學火種,為國家培育優秀人才。
  • 重走西南聯大路:再尋大師精神
    「重走聯大路」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為2019級EMBA班組織策劃的教育實踐活動,於10月23至26日走進湖南省懷化市新晃縣,旨在以腳步丈量歷史,引導學生體悟聯大風採
  • 這批特殊的清華學子為何徒步幾百裡,重走「文人長徵」路?
    【編輯/統籌 王梅梅】10月30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公眾微信平臺發文《清華經管EMBA「行知中國·重走聯大路」|文人長徵中的大學精神》。據悉,清華經管學院新一屆EMBA學生抵達湖南,徒步幾百裡,重走聯大路。
  • 徒步穿越聯大路,緬懷「剛毅堅卓」精神
    本報長沙訊  昨天上午,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教育中心湖南同學會組織的「重走聯大路湖南站」啟動儀式在中南大學舉行。儀式結束後,55位來自日本、中國臺灣、香港等地的EMBA學員乘車趕赴沅陵縣涼水井鎮,進行了10公裡的徒步山野穿越。
  • 百餘兩岸企業家齊聚昆明 「新時代聯大路」首站出發
    8月26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雲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120餘名EMBA校友齊聚昆明,參訪西南聯大舊址及博物館,在雲南大學至公堂舉行啟動儀式。次日,他們將出發滇南,追隨當年西南聯大先賢足跡,在新時代重走聯大路。這是三年三站「新時代聯大路」的首站,未來兩年,他們還將繼續走完貴州和湖南兩站。
  • 清華經管EMBA再度蟬聯「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榜首
    「思想的深度和眼界的寬度,決定中國企業家的高度和生存的長度」——清華經管EMBA希望,通過這一「四度理念」原則,培養中國企業家成為具有時代遠見的思想者。為此,清華經管EMBA重點在知識格局、胸懷格局、眼界格局方面,不斷進行課程創新,以期幫助中國企業家們運用所學,更好的應對紛繁複雜的環境變局。
  • 白庚勝:用數字時代新思維構建西南聯大文化經典IP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在提案中建議,用數字時代新思維構建西南聯大文化IP,政企合力打造文旅融合經典。「雲南已經成為全國『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開路先鋒』和全球數字文旅新高地。」白庚勝指出,數位技術的發展為文旅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這方面,雲南省走在全國前列。
  • 「中興業,須人傑」——重走西南聯大抗戰西遷路
    在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高等學府,像西南聯大師生那樣,進行過如此壯懷激烈、堅忍不拔、求學救亡的「萬裡長徵」。  2020年深秋季節,我有幸參加了「西南聯大文化之旅」的採風活動,重走當年由聯大部分師生組成的從湘過黔、再經黔入滇的抗戰遷徙之路。
  • 重走西南聯大抗戰西遷路:「中興業,須人傑」
    在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高等學府,像西南聯大師生那樣,進行過如此壯懷激烈、堅忍不拔、求學救亡的「萬裡長徵」。  2020年深秋季節,我有幸參加了「西南聯大文化之旅」的採風活動,重走當年由聯大部分師生組成的從湘過黔、再經黔入滇的抗戰遷徙之路。
  • 一切過往,皆為美好序章 | 祝清華經管EMBA2017級同學們畢業快樂
    【MBA中國網訊】2019年7月7日上午10點,清華經管EMBA2017級畢業典禮舉行,清華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陳煜波教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辦公室主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校友發展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校友會秘書長教方興老師,清華經管EMBA教育中心主任賈莉老師
  • 清華經管EMBA:大數據時代的商業創新(上海)
    為了開拓戰略決策思維,共同探討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的未來發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將於  2017年6月24日(周六)下午, 在上海浦東假日酒店面向政府經濟管理部門、企業界公開講座,舉辦「清華經管EMBA名師公開課」。本次論壇以「大數據時代的商業創新」為主題,屆時將邀請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陳煜波教授主講,碰撞智慧、啟迪未來。
  • 西南聯大的獨立性精神 ———民國時期西南聯大與政府和社會關係研究
    [1]同樣西南聯大的獨立性精神是對自由的追求,西南聯大擁有一個較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其獨立性精神包含全體師生對民主的渴望, 對獨裁和思想控制的抵制,以及對自由與民主追求構成了西南聯大的獨立性精神的內涵。這種獨立性精神是圍繞西南的知識分子群體在與國民政府、國民黨思想控制等一系列抗爭中表現出來的。
  • 成為「我們的西南聯大」
    兩會期間,「西南聯大」又成為了討論的熱點。例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提出了《合理構建西南聯大文化、IP和政企文旅融合項目提案》,講述了西南聯大能夠從歷史中跳出,成為一個在各方面彰顯價值的I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20年1月,習主席走訪了西南聯大舊址,並從政治、經濟、文化層面對西南聯大精神作出了非常全面的概括。
  • 梅貽琦:西南聯大獨立之精神
    但難得的是他知道怎樣愛護清華,他使清華這七八年裡發展成一個比較健全的民主組織。」毛子水亦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我們若著眼於文化的更可貴的一方面,則八年多的西南聯大,始終都在雍容和睦的氣氛中長成。這非特是我們教育史上的佳話,亦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光輝的事情。至少,依我個人的意見講,這件事情比培植出楊振寧、李政道、王浩等那件事情要有價值得多;因為這是人類精神修養的一種最高貴的表現。」
  • 清華經管EMBA2018級新生入學記
    清華經管EMBA創辦以來,始終堅持「培養產業領袖、塑造企業未來」的教學使命,培育了6000多名優秀的企業家人才,他們活躍在全球各地。今天,我們「百戰歸來再讀書」,齊聚在清華經管EMBA這個群英薈萃的舞臺,希望大家志存高遠,追求完美,自強不息,踏上新的逐夢之路。祝大家在清華,不忘初心,學有所成。
  • 西南聯大與臺灣
    遠在昆明的西南聯大立即向臺灣派出了自己的畢業生,參與收復工作。到1948年國民黨敗退大陸時,北大清華昔日的兩位校長和一批著名學人登島。西南聯大師生在臺灣先後計有300多人。很快中國進入漫長的「兩岸對峙」年代,對他們的情況基本隔絕。     2001年,清華大學90大慶時,我在甲所採訪西南聯大在臺校友會副會長姚秀彥女士。
  • 清華EMBA《行知中國-自然篇:絲綢之路·張掖站》舉行
    在3天的時間裡,清華經管學院EMBA學生、教師共計260餘人在內完成了全程近70公裡的挑戰賽活動。27日,全體師生召開了總結慶功會,同時舉行了EMBA教育中心第31家地方同學會--甘肅同學會的成立儀式。清華大學經管學院E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勇博士,E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賈莉老師,副主任孫美琦老師出席了大會。
  • 滿江紅——西南聯大
    創作背景是1938年,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聯合大學,從長沙遷往昆明後,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馮友蘭牽頭一眾學者為西南聯大創作了校歌、校訓等。後來各大學回遷北京,於其原址設立國立昆明師範學院,今雲南師範大學,仍沿用西南聯大校歌為校歌。
  • 如雲、如海、如山的西南聯大精神
    清華智慧如雲,北大寬容如海,南開堅定如山,如雲、如海、如山的三校結合體——西南聯大,在那個時代下培養孕育了一批刻著西南聯大風骨的校友們。,記錄成冊,才有了這本訪談錄的誕生,作者在序裡提到為什麼追尋他們的原因,他探尋的不是歷史上的名人,而是西南聯大的普通學生,那些在西南聯大培養孕育後走上了社會的聯大學子,他們又過著什麼樣的人生。
  • 「寡言君子」梅貽琦:清華校史、西南聯大校史中至關重要的一人!
    1914年,梅貽琦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圖為清華園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