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庚勝:用數字時代新思維構建西南聯大文化經典IP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 供圖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人文資源是旅遊的核心資源,在新的技術推動下,新時代文化與旅遊融合大有可為。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在提案中建議,用數字時代新思維構建西南聯大文化IP,政企合力打造文旅融合經典。

「雲南已經成為全國『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開路先鋒』和全球數字文旅新高地。」白庚勝指出,數位技術的發展為文旅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這方面,雲南省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一方面整合雲南文旅資源,一方面大膽運用先進的數位技術,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解決了困撓雲南旅遊業的難點痛點問題——投訴難,並以此為契機提升了服務質量,打造了一個高品質的服務體系。通過數位技術與文旅產業的融合,帶動了全省經濟與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現在,雲南首創的「一部手機遊雲南」模式已經成為全國各地旅遊景點效仿的對象,在雲南,這一模式也不斷深化,繼解決了投訴難問題後,又利用數位技術解決了誠信購物、無憂退貨等旅遊老大難問題,還提供了租車、景區導覽、找廁所、拍照識花等服務,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文化旅遊深度體驗。

西南聯大 資料圖

白庚勝認為,在雲南的數字文旅實踐中,還有一個大的IP可以打造——西南聯大。在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在中華民族的危難關頭,西南聯大培養出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和170多位院士,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但多年來,對這一文化IP,缺乏系統的開發思路,也沒有具體規劃和戰略,導致至今這一文旅遊資源的富礦仍然塵封在歷史中。現在,與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結合,利用最新的數位技術和平臺,以新文創的戰略思路來整合線上線下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以充分挖掘西南聯大所特有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有機會打造出一個數字文旅遊時代的經典。

關於如何打造西南聯大文化IP,推動文旅融合,白庚勝提出應系統總結西南聯大的內涵和精神,發掘它在當下和未來的文化價值;由國家主導,雲南地方和相關大學聯合參與,合力開發西南聯大的文化價值;文化與商業要雙輪驅動;政府企業相互配合,打造黃金旅遊線路;給西南聯大名人樹碑立傳,讓西南聯大IP活起來。

白庚勝建議,在西南聯大的IP開發中,由政府牽頭,同時發揮市場和企業的作用,以市場化的方式構建西南聯大IP產業鏈,特別要重視充分利用數位技術和數字文化的力量來深入挖掘西南聯大的影響力,讓西南聯大的IP與年輕人發生連接,成為時代精神的一部分。

對歷史上西南聯大培養的學者名家,應該摸底調查,建立完整統計,建立一個名人庫,在西南聯大的校園區裡,做一個雕塑群。給西南聯大的學者、專家、科學家和藝術家塑像。讓西南聯大精神不斷層,由一代代的年輕人傳承下去。(記者 雲仲肖)

相關焦點

  • 聊聊IP|白庚勝:用西南聯大IP與年輕人有趣連接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在接受記者視頻採訪時表示,構建西南聯大IP,要發揮市場和企業的作用,特別是充分利用數位技術和數字文化。「一個瓶,過去是能摸能看,到5G時代,就可以直接進到裡面去了,甚至可以分析其分子結構。表層旅遊進入到深度旅遊,遠距離的了解變為了超近距離的體驗。」
  • 成為「我們的西南聯大」
    兩會期間,「西南聯大」又成為了討論的熱點。例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提出了《合理構建西南聯大文化、IP和政企文旅融合項目提案》,講述了西南聯大能夠從歷史中跳出,成為一個在各方面彰顯價值的I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20年1月,習主席走訪了西南聯大舊址,並從政治、經濟、文化層面對西南聯大精神作出了非常全面的概括。
  • 用光影追尋群星閃耀的國家記憶——雲南省聚力打造西南聯大IP文旅...
    我們現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同時,揭秘中國共產黨在保護知識分子和奠定聯大精神的關鍵作用,彰顯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品質和教育救國故事,詮釋聯大精神的新時代意義。紀錄片《西南聯大》。
  • 重走西南聯大路 清華經管EMBA構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
    來源:中國經濟網原標題:剛毅堅卓、包容創新:「重走西南聯大路」清華經管EMBA構建新時代企業家精神來源:民生網很少會有一個行程是如此未知。「我們從哪兒走?」「不知道。」「怎麼走?」「不知道。」新時代,西南聯大精神有著新的解讀。當西南聯大精神和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相遇時,會帶來怎樣的碰撞?剛毅堅卓,苦難中開出嬌豔的花。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隨著清華、北大被佔領,南開化為殘垣,中國高等教育步入了生死存亡之境。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鑑於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特殊意義,中央民族大學和光明日報組成聯合調研組,分別赴雲南、北京、湖南進行調研,並對有關展館負責人、研究員、參觀者及西南聯大校友開展深度訪談,在探尋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教育救國文化記憶基礎上,剖析了其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未來更好構建西南聯大記憶的文博創新之路。
  • 尋找「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的開發也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為了進一步釋放IP的文化價值,「我們的西南聯大」在線路設置上一點點加深沉浸式的遊覽體驗。庭院情景劇《聯大往事》《我的聞先生》等以庭院情景再現的形式,強化觀眾對歷史事件的認知;參觀聯大舊址、蒙自分校以及名人舊居等,與往事隔空對話;身著聯大校服增強代入感等。
  • 傾聽西南聯大傳奇往事
    7月17日上午,參加2018「七彩雲南民族文化研習營」的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師生20餘人走進國立西南聯大原址,在雲南師範大學老師的帶領下,沿路參觀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紀念標柱、「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並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博物館重溫了那段南渡北歸的傳奇往事。
  • 《西南聯大國文課》:暌違七十載西南聯大國文課本首次完整再現
    正如對於西南聯大素有研究的漢學家易社強所說:「西南聯大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學,在最艱苦的條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了最優秀的人才,最值得人們研究。」本書原名《西南聯大國文選》,就其性質而言是選本,沒有註解,只有選文。那一篇篇從《詩經》《楚辭》《論語》時代而至魯迅徐志摩年代的作品,鐫刻著民族精神的某些密碼,體現著編者的精神意志。
  • 姚國華率團參觀考察西南聯大博物館和「數字雲南」展示中心
    >12月24日,州委書記姚國華率考察團到昆明西南聯大博物館和「數字雲南」展示中心參觀考察,學先進、找差距、促提升。姚國華(前中)率考察團一行到昆明西南聯大博物館參觀考察位於昆明市一二一大街雲南師範大學校內的西南聯大博物館,是目前全國有關西南聯大圖片資料最多、最集中的展館。
  • 網際網路助力首部西南聯大題材電視劇
    「西南聯大師生用執著的精神信念堅守文化自信,維繫了民族精神的血脈。今天我們也有責任去思考,如何把西南聯大的意義和精神更好傳遞下去。」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告訴記者,騰訊影業是《我們的西南聯大》三家出品方之一。
  • 了解一下西南聯大的前世今生
    記者 黃喆春 攝 抗戰勝利後,組成西南聯大的3校復員北返,西南聯大師範學院留在昆明繼續辦學,取名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50年改名為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 西南聯大的英文課
    沒錯,這一期封面講的,就是西南聯大的故事。西南聯大,是很多人心底的情懷。我們今天在書本裡、課堂上所見所聞的那些優雅、淵博、有風骨的老前輩,很多都出自西南聯大。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被無數人奉為圭臬的經典名言,就是西南聯大的校長之一梅貽琦所說。
  •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比較研究
    ,還是西南聯大的重返平津,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現為發展西南高等教育,推進邊疆文化起見,擬將長沙臨時大學移設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其院系仍舊。」與此同時,「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及國立北洋工學院,原聯合組成西安臨時大學,現為發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邊省文化起見,擬令該校各院系逐漸向西北陝甘一帶移布,並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院系仍舊。」並強調「其經費支配及調用教授辦法,悉仿西南聯合大學辦理。」
  • 有聲讀本​|《西南聯大英文課》
    練習參考:3-5天/篇先通讀一篇,查好生詞的讀音及例句(學習詞彙最好的方法是聲音和用法,英文解釋比中文翻譯好)(一定要用好音頻!)《西南聯大英文課》原名《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是西南聯大時期(1937—1946)大一學生的英文課本,編者為時任外文系主任陳福田。西南聯大的大一英文課是一門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因此,這本書也是聯大八年辦學中所有學生都學習過的。
  • 走進西南聯大 讀懂家國情懷
    它,就是在抗日戰爭炮火洗禮中成長起來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8月17日,「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雲南團記者走進西南聯大舊址,追憶那個大學精神閃耀的時代。1937年「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8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陸續南遷。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就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遺產
    這也促使人們頻頻回顧、屢屢望向坐落於昆明的那所傳奇名校——「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西南聯大。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大辦學極其不易,要向內地逃難、要躲避空襲、還要保護人才,可謂是顛簸流離。平時,教室頂用瓦片和茅草蓋著,碰到大雨天,就叮叮咚咚地漏水;師生宿舍條件極差,閉著眼睛隨手一捉,就能捉到蝨子、臭蟲。
  • 是什麼造就了西南聯大的傳奇?
    1938年,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抗戰勝利後,聯大「勝利關閉」,三校各自北歸復校。 在這裡,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是什麼造就了西南聯大的傳奇?
  • 《西南聯大》用鏡頭記錄80年前傳奇
    西南聯大還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壯舉就是,200多名學生和11位老師用68天從長沙徒步到昆明,徒步過程中有過幾次驚險經歷。當時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專門給沿途的地方勢力寫信,說明這些經過的步行團成員都是大學生,身上沒有錢。當時別說大學生,高中生都是很寶貴的。    聞黎明不願意將當時的步行團稱為「旅行團」。
  • 永恆的西南聯大
    這是電影《無問西東》的經典臺詞。西南聯大可謂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從那裡走出的一批曠世奇才更是光照千秋。觀罷這部電影,近距離瞻仰西南聯大校址的渴望越發迫切。  去年初夏去昆明,第一個念頭就是前往西南聯大。沿著紅燭路走進雲南師範大學,校內一側赫然矗立著「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