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倘若一個高中生沒有考上大學,並輟學在家,那麼他在學業上基本不會再有太大的出息了。
然而對於十一年前來自遼寧的蔡偉來講,卻是個例外。當年38歲的他只有高中學歷,本是個騎三輪的車夫,風裡來雨裡去,賺不到幾個錢,卻一躍被名校復旦大學錄取為博士,一時轟動全國。他是怎樣做到的,如今他的狀況又如何呢?
蔡偉,出生在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他自幼學習愛好古文學和書法,小時候的練字讓他對古代典籍產生了濃厚的熱愛。
1991年,正值高三的他,即將參加高考。然而他的語文成績非常優秀,其他科目包括英語、數學卻一塌糊塗。高考分數很快下來了,蔡偉果真成了一個落榜生。
學業上基本走到頭了。家境一般的蔡偉進入一家膠管廠成了技術工人。當其他人在休息的時候打牌或者出去溜達閒玩的時候,工廠的一個角落裡總能找到蔡偉的影子:一本古書,一片寧靜的時光。
更多的時候,蔡偉會跑到市裡的圖書館裡去看書,因為有一些書籍實在是太貴了,他沒有多餘的錢買來看。
時光荏苒,3年後,工廠因為效益不好,不得已裁員,蔡偉被迫成了下崗工人。走投無路的他走上了擺攤的道路。
擺攤最重要的是利潤和銷量,比如衣服、玩具這一類的收益都非常不錯。但是蔡偉並不看重這一點,他的心思全在於讀書上,為了擺攤,他進了很多書,這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有人來買書時,照顧顧客;沒人來買書時,自顧自地看書。
就這樣,蔡偉擺攤擺了十多年,歲月靜好。開始不理解他的父母看到兒子心志在此,內心裡也坦然接受了這一切。在這十多年裡,蔡偉結了婚娶了妻子,一家人儘管進項不多,但也算過得踏實。
然而在2007年,妻子生病讓蔡偉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為了掙更多的錢,蔡偉放棄了擺攤,開始蹬三輪拉客,進項比以前多了不少,但是看書的時間卻少了很多,一度讓他很痛苦。
這一拮据生活景象隨著2年後的2019年3月蔡偉收到的一封來自復旦大學的博士錄取通知書被打破了,從此他也開始了一條逆襲之路。
這還要得益於數十年如一日的苦讀。俗話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當初蔡偉對於古籍的熱愛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退半點,不僅如此,他在該領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並給他帶來了生命裡的貴人:學術界泰鬥裘錫圭。
儘管生活拮据,但是蔡偉在求知的道路上非常嚴謹。他在自學讀書的時候碰到不認識的字、詞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探究個明白,久而久之成為了一位大拿。有些古籍他甚至能夠達到倒背如流的地步,其中的文字、語法、結構瞭然於胸。
腹有詩書氣自華,隨著現代網際網路的發展,初嶄露頭角的他偶爾在國學網上發表了一些該領域的文章,裘錫圭曾這樣評價他:「他寫東西不多,很謹慎。」
談及學界泰鬥裘錫圭和蔡偉的相識還要追溯到1997年的一個不解之緣。當年,裘先生按圖索驥,鑽研從尹灣漢墓中出土的《神烏賦》簡牘,進而在《文物》刊物上發表了《〈神烏賦〉初探》一文,但是在發表之時,他對詞語「佐子」並不理解,所以並未作精確的解釋。
這篇文章被蔡偉看到了,興之所至,便拿起筆來給裘先生的信中寫道:「『佐子』應讀為『嗟子』,即嘆詞『嗟』。」
裘先生收到信件後,極為讚賞,感嘆他是一位奇人,在看到蔡偉後來發表的文章後,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
隨著兩人交流得越來越多,兩人漸漸成為了好友。當裘先生了解到蔡偉只有高中文化,並且家徒四壁時,從內心底想幫助這位知己。
他建議蔡偉去考研究生,但是被蔡偉拒絕了,原因是自己的英語成績太差,肯定考不上。然而幫助蔡偉改變處境的心思一直沒有停止過。當有人問起裘先生為何如此執著時,他曾說蔡偉才華斐然,現在很多名義上的教授,實際上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如今還是個蹬三輪的,實在是太可惜。
事情終於有了轉機,恰逢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聯合中華書局、湖南省博物館編纂《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一書,裘先生舉薦蔡偉一同參加這項工作,最終蔡偉成功入圍。
蔡偉的出色表現,讓一同工作的同事無不敬佩。鑑於此,2009年3月,裘先生與另外兩名學者向教育部提名,請求將蔡偉錄取為博士生。
進展很順利,最終復旦大學批准了這個請求。此時,蔡偉已經38歲了,距離上次走出校門已經18年。
2015年,蔡偉成功地修完了所學專業的全部課程,拿到了復旦大學的博士學位。
畢業後,蔡偉進入到貴州安順學院任教。後來,淡泊名利的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教書育人和研究中,其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先秦秦漢古書校字九則》發表在2018年舉辦的先秦兩漢訛字學術研討會上。
縱觀蔡偉一生,其能夠實現華麗轉身得益於其將近二十年的苦讀,和貴人裘先生的相助:是苦讀之後的滿腹才華讓其熠熠閃光;是裘先生的提攜讓其出人頭地。
時至今日,蔡偉身上的樸素、執著、認真的閃光點值得每一位學子學習,在他身上也印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是金子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