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起源於中國 卻讓日本延續了近千年,最終形成具有意義的食物

2020-12-11 大叔下廚房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獨家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文章地址。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

北方最寒冷的時候,大叔品嘗了一塊穿越時空而來的鯽魚壽司,被那凜冽的味道拉進了古老時光的漩渦。

▲ 這是京都二百年壽司老鋪 「いづう」的第八代傳人佐々木勝悟先生到良友來交流京都傳統的文化與製作時帶來的禮物琵琶湖鮒壽司

壽司最早的形態,就是這種用把撈上來的魚處理乾淨,放在蒸熟的米飯裡發酵保存的方式,製作出來的一種食品。

流轉到今時今日,關西大阪京都一帶的醃製魚壽司料理,稱為「鮓」,這是一個現在已經不太用的漢字。

而另一個現在也已經不太用的漢字「鮨」,則是指流行在關東東京一帶的生鮮魚壽司。

▲ 大家通過紀錄片《壽司之神》了解的是日本壽司的一個種類:江戶前壽司,鮨

「すし」這個日語發音,其實可以對應三個日文漢字,分別寫作「鮓」、「鮨」、「壽司」。すし是由「酸(す)し」這個古代語而來。

「鮨」這個字本身,比「鮓」還要古老,《爾雅·釋器》中記「冰,脂也。肉謂之羹,魚謂之鮨。」 不過在壽司的歷史中,「鮨」代表的品類要比「鮓」代表的品類要晚。

▲ 被稱為「江戶前壽司」關東風壽司的特色是魚肉新鮮,江戶臨海,打上的新鮮魚類馬上可以做成壽司售賣食用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裡稱「鮓,藏魚也」,點明「鮓」是對魚的保存方式。

東漢末年的經學家訓估學家劉熙在《釋名·卷二·飲食第十三》中記載「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鮓滓是用鹽、米等醃製發酵的魚肉,熟成之後便可以進食。

發酵是利用空氣中存在的特殊菌群來保存食物的最古老的方式的一種。在京都附近滋賀縣琵琶湖有一種堅持古老傳統工藝製作的壽司:每年春天,從湖裡抓來含卵的鯽魚,去鱗去內臟只保留卵巢,以鹽醃製三個月,到夏天時,用熟米飯塞進魚腮的位置,再用米飯把這些鹽醃過的魚一層層蓋住,繼續醃製,不添加任何菌群,而是讓米飯和魚在自然狀態下發酵產生乳酸菌,這樣到了深秋,鯽魚開始有了奶酪般的口味,整個醃製過程則一般長達二年。

▲ 最終得到的,皮酥骨爛,帶著金黃的魚籽的鮒壽司

《日本料理的社會史》作者原田信男說這種製作方式可以上溯到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相應中國的戰國晚期到魏蜀吳三國時代。曾經看到有人說現在中國說「古老」的飲食傳統,其實不過追溯到清代而已,雖然不能全面的證明,但是就一道鮒壽司得來的啟發,以現有食物的形態,去想像恢復千年前古人的飲食,確實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南北朝時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作魚鮺第七十四》裡的記載,以前看總是不得要領,「取新鯉魚,去鱗訖,則臠,皆使有皮,不宜令有無皮臠也。漉著盤中,以白鹽散之……炊米飯為糝……布魚於甕子中,一行魚,一行糝,以滿為限。腹腴居上……寒月穣厚茹,勿令凍也。赤漿出,傾卻。白漿出,味酸,便熟。」

▲ 每條鯖姿壽司都帶有晶瑩的魚皮

同樣被記載於《齊民要術·卷九灸法第八十》中炙魚法說「白魚最勝。渾用。鱗治,刀細謹。無小用大,為方寸準,不謹。姜、橘、椒、蔥、胡芹、小蒜、蘇、欓,細切鍛,鹽、豉、酢和,以漬魚。可經宿。炙時以雜香菜汁灌之。燥復與之,熟而止。色赤則好。雙奠,不唯用一。」這完全就是專諸刺王僚時從裡面抽出魚腸劍的那條魚啊,故事的結果是王僚因為對美食的欲望放鬆警惕而死,專諸也被衛士砍為肉醬——則並沒有在學會灸魚的絕世手藝後突然違約跑去湖邊開一個烤魚小飯館了卻殘生——用死來證明我們曾經生活過,已經是文化的另一個話題了。

在唐代白居易一本流傳後世的資料彙編《白孔六貼》卷十六中,有他(為寫作而)搜羅而來的史料中五花八門關於鮓的記錄:

《晉書·列女傳》中陶侃遺母一坩鮓,母封鮓,還責侃云云;又孟宗,字武恭,為監,魚池司馬自結網取魚作鮓寄母,母曰:汝為魚官而獲鮓奈何不避嫌也,遂還之;有人遺張華鮓,華曰:此龍肉也,遂以苦酒沃鮓,鮓中有五色光啟;

《漢書》記漢昭帝時釣得蛟,長三丈,帝曰:此魚鱔之類,命太官為鮓,骨青肉紫,食之甚羙。帝更求之不獲。

南朝齊王融《謝司徒賜紫鮓啟》:「東越水羞,實罄乘時之美;南荊任土,方揖鮓魚之最。」

▲ 醃漬好的鮒壽司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安祿山恩寵莫比,其所賜品目有野豬鮓;又記有「鯉鮒鮓法:次第以竹枝齎頭,置日中,書腹為齎出。」原來把鯽魚壽司稱作「鮒壽司」,也是用了最古老的漢字書寫。

到了北宋年間,人情以鮓為禮為一時風尚,宋人周煇《清波雜誌》卷五裡說蔡(京)府有屋三間,皆是盛滿黃雀鮓的罈子。

黃庭堅則以一首《謝張泰伯惠黃雀鮓》「蜀王煎藙法,醢以羊彘兔。 麥餅薄於紙,含漿和鹹鮓。」讓這種今天已經無由品嘗的美食史詩留蹤。

南宋詩人範成大也有詩《桂海虞衡志》:「每歲臘中,家家造鮓,有賓客至,則設老酒、冬鮓以示勤。」可見是冬令佳物。

▲ 明代·周臣·江村漁樂圖局部

明代萬曆年間成書的《金瓶梅》裡市井飲食最多,數次提到「細鮓糟魚、樨銀魚鮓、銀絲鮓、肉鮓蝦米」,擺桌子必會出現「蝦米、熟鮓、鹹魚、豬頭肉、幹板腸兒」這些下酒菜,與鹹魚並列,顯然不僅僅是魚。原田信男在書裡提及,同樣是以保存為目的以魚為主要原料的食物,「鮓」和鹹魚的區別在於,鹹魚只用鹽醃製,產生的是胺基酸。而把鹹魚再放入米飯,能引起乳酸發酵,形成極其獨特的風味。

但到了清代,無論是張愛玲所說的「相府老太太只看個吃」的《儒林外史》裡提到的食物,還是吳敬梓很不以為然的才子袁枚的《隨園食單》中,都不再有鮓的身影,而到了清中期出世的,裡面出現的一根枸杞頭都寫得如同金齏玉膾的《金樓夢》裡,這種口味厚重的生食更是杳無蹤跡。

有專業的飲食研究文章說,至少在明代以後,中國開始對帶有食品衛生隱患的生「鮓」進行工藝的改進,最主要的是用酒代替米飯,或者是把全生的原料改為半生或熟食,縮短「鮓」製成的時間,或者把食材由葷腥改為蔬素。歷史的步調,並沒有什麼好或不好,但那種古老封存的味道,也在這種改良中與我們漸行漸遠。

▲ いづう的京都箱壽司,使用醃漬過的各種葷素食材壓制而成

清代食譜《調鼎集》裡的「魚鮓」的做法,和《齊民要術》中的記載已經全然不同,「青魚治淨切塊,每十斤炒鹽十二兩,以六兩拌魚,需二、三次,將魚榨乾,椒末六錢,白酒藥四丸,細曲五合為末和鹽,將魚拌勻收小壇中一、二日,用石壓定,天熱二七日,天寒三七日,麻油拌勻收小壇,再以石子壓定,用麻油灌滿。」

用米粉、麵粉、鹽拌醃蔬菜、魚、肉,是至今在湖南、雲南、貴州等地廣泛存在的風味佳餚。但大多數時候是加熱做熟食用了。

平行時空的日本,古老的口味依然在延續不斷的,慢慢從最早的用米所產生的乳酸保存魚類,食用的時候棄米食魚,到後來發現米吃起來也不錯,開始重視原本作為輔料的酸米,再到考慮如果讓這個發酵的過程縮短,從而用醋代替了長時間的自然發酵,米飯成為壽司的主角,這個過程,延續了近千年,日本最終也形成了壽司這種有文化代表意義的食物。

▲ いづう以醋代替米飯進行發酵的鯖魚製成的壽司

「壽司」這個詞的出現則是因為,這種食物自產生以來,就擔負著敬神的使命,而在古老的祭祀中,食物先獻給神靈享用,之後參加祭祀的人再分食祭品,這就是宴會的雛型。食物同時也被賦予了神聖性,「すし」這種食物補賦予了「掌管壽命」的神聖性,所以「壽司」就開始作為「すし」的假借字從江戶末期開始使用,到明治以後,很多非魚類的食材和米飯的組合也被叫作壽司了。

在《陰翳禮讚》裡,谷崎潤一郎深情地寫到了柿葉飯糰的製法:

「以米一升、酒一合的比例煮飯,酒須在飯鍋噴氣時調入,在飯蒸透、完全冷卻以後,手上沾一點鹽,緊緊捏住,這時手上不可有一點水汽,只加鹽,緊握飯糰,這是秘訣;然後,將暴醃的鮭魚切成薄片,放置飯上,隨即用柿葉的表皮折向內側包起來,柿葉和鮭魚必須預先用乾燥布巾擦乾全部水分;然後用擦乾的飯桶,將飯糰從小小的捅口放入桶內壓緊,不可有一點縫隙,蓋上捅蓋,壓上極重的石頭;今夜醃漬,明晨即可食用,此時味最可口,放置兩三日亦可。」

「食時以蓼葉蘸酯灑其上,味更鮮美。鮭脂與鹽味適當地滲入米飯,鮭魚反而如生魚片那樣柔嫩鮮美,不能以語言形容。東京的飯糰也有獨特的滋味,而我等則覺得這裡的甚合口味。今年夏天我等只以此為食。」

▲ 谷崎潤一郎喜愛的柿葉壽司

就象我們的青魚塊從酸米糰中掙脫出來變成香糟魚,柿葉飯糰也從更酸的米糰和更濃厚的魚塊變成了柔嫩鮮美的淺漬食物,這些,都是古老的美味最美好的當下滋味。

還有更多美食等你哦

將生雞蛋打在熱騰騰的米飯上 在淋上點醬油 就是道美味的日本料理

日本餃子外形跟中國餃子一模一樣,但是吃法卻相差很遠

在日本居酒屋裡,如果你想吃什錦燒 還得自己動手料理?

冬日裡做一罐蜂蜜柚子茶 秒變生活小達人 生活有滋有味

下方留言處可以分享你們喜歡的美食哦~吃完記得回來點個讚哦!

相關焦點

  • 壽司是起源於中國嗎?看完明白了!
    說起壽司,大家肯定聯想到了日本料理,要想知道壽司起源於哪?首先看看壽司是什麼意思。「壽司」其實就是鹹魚的意思,在日本古代寫作「鮨」(すし),而「鮨」正是指鹹魚,「壽司」(すし)也同樣是「鮨」字在日語裡的讀音。
  • 日本著名小吃壽司,它真正的起源是中國的美食
    那麼壽司究竟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他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淵源?壽司不僅是世界美食之一,他還有著上千年的古老歷史,而且一直都受人的追捧,但是追究壽司真正的起源是中國,在東漢末年,壽司就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到了公元700年壽司才真正的流傳到日本。
  • 做法超簡單的太卷壽司 新手也會做,材料隨意組合 創新又美味!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大叔想日本這個地方有差不多一百款壽司,無論是較為人熟悉的傳統壽司,到少有人聽聞、味道與眾不同的新式壽司,壽司種類是包羅萬有的。你可能已經知道壽司是日本的傳統食品,而且它十分受歡迎,可說是代表日本的標誌,一般人對日本食物的印象。
  • 日本串燒俗稱日本燒鳥 它卻與壽司、蒲燒鰻魚的文化不相上下!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比起懷石料理,一直覺得日本串燒(日本人稱「焼き鳥」Yakitori)滲透現代氣色,沒想到早於1643年,在料理書《料理物語》已記載燒鳥及雞肉料理烹調,跟江戶飲食文化代表的壽司、天婦羅、蕎麥麵、蒲燒鰻魚等等一樣,經歷時間進化後得以普及。
  • 你知道嗎,壽司起源於中國
    很多人都以為壽司是日本菜,但其實它起源於我們大中華,後來才傳入日本、韓國等地的,最早是在戰國時期的《爾雅》裡就有記載。在高句麗臣服中國後的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鮓」(壽司),我們中國人才是壽司的發明者。
  • 這位全球最年輕的壽司師傅 到底是名過其實,還是一鳴驚人?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日本山口縣,出了一位全球最年輕的米其林三星壽司師傅,這位行天 健二生於1982年,他位於福岡的同名店「鮨 行天」(Sushi Gyoten),到底是名過其實,還是一鳴驚人?行天師傅自小與壽司結緣,祖父是位壽司職人,之後在紐西蘭生活過,所以說得一口流利英語。
  • 壽司源於中國 經日本發展到世界各地
    壽司有著非常有趣的起源,它流傳了數百年,直到如今仍然是非常受歡迎的美食。壽司是由貝類、熟魚或生魚、蔬菜以及調過味的米飯混合而成的佳餚。儘管壽司大都被認為與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但實際上早在7世紀時,它起源於中國。
  • 加拿大總理沒有口誤,壽司真的起源於中國
    5月4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一次媒體晚宴上再次發生「口誤」(是不是真的口誤就不知道了),表示「很想吃壽司,我愛中國食物」,讓現場笑聲一片。因為特魯多在此前已經發生過多次「口誤」,在上個月他當著安倍晉三的面,兩次把「日本」說成「中國」,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睡醒。
  • 日本壽司文化的秘密
    日本這個國家對於我們國人已經不算陌生了,跟我國隔海相望,也是亞洲高度發達的國家,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得人來到日本吃喝玩樂,日本的名勝古蹟多,美食更多,今天小三給大家說說日本的壽司。說到壽司在日本起源於江戶時代,距今已經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是日本美食文化享譽世界的食物之一,傳說很早以前,中國福建漁民所吃的醋飯,過去沒有防腐劑冰箱什麼的。漁民因為長期在海上幹活,食無定時飯菜容易變質,所以漁民作飯的時候就將新蒸的飯裡摻入適量的食醋防止變質。後來方法由在中國經商的日本人帶回日本,加入了日本人愛吃的魚生等,由於後來的發展改良才有了今天日本壽司。
  • 美國趣食 16:加州捲起源於加拿大?聊聊美式壽司
    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日本料理就等於壽司。在美國各種超市裡,壽司是最常見的速食,甚至在日本出現了專賣美式壽司的餐廳。現在全美有超過4000家日式餐廳,但在50年前,卻很少有美國人聽說過壽司這種東西。在二戰結束後,大部分美國人對於日本文化和食物持抵制態度。到了60年代,一些美食評論家開始在「紐約時報」以及其他媒體上刊登關於日本美食的評論,引發了美國人民對於生魚片和壽司的追捧。後來,美國政府發布的膳食指南中強調要提高魚類的食用量,再加上70-80年代日本移民的湧入,導致日本美食逐漸在美國風靡起來。
  • 壽司的起源於哪個國家?有哪些種類和製作方法
    壽司是日本飲食文化中最享譽世界的美食之一。它不僅擁有千年古老的歷史,而且越來越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壽司(sushi),也作「鮨」或「鮓」,既可以作為小吃也可以作正餐,配料種類繁多。其主要材料是日本醋,鹽,砂糖和煮好的白米飯一起拌勻,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材料一起製作的菜品,其味道非常鮮美,適合各種人群。公元九二七年平安時代的法典「延喜式」中,就已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用水晶米包裹即可食用。這種料理方式起源於日本本土。
  • 去日本的美食天堂大阪玩 這6種美食,你值得一試!
    章魚燒是一種圓球型的煎炸日本小吃,用麵粉製成,中間有章魚和蔬菜。在道頓堀的「大たこ」是最為有名的章魚燒店,你總是可以見到那裡在大排長龍,而它的章魚燒就是你遊大阪時的最佳小食。御好燒另一樣在道頓堀時必試的是御好燒。御好燒是一種美味的日本薄餅類美食,裡面可以有各種不同的食材。
  • 99%的人都不知道壽司其實起源於中國……
    上到幾萬元的懷石料理,下到日常充飢的便利店,壽司在日料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形成了獨特的匠人精神,更有人為了能做出最好的壽司而傾盡一生。可是你知道嗎,壽司其實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但為什麼壽司文化在中國沒能流傳下來?
  • 你也愛吃日本零食嗎?這10樣不買就太可惜的日本最人氣的零食!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你也愛日本零食嗎?無論口味包裝都時常推陳出新的日本零食,是來日本旅遊必買的伴手禮。這次大叔下廚房特別深入日本銀座本館,特地搜出10樣不買就太可惜的日本人氣零食!1.
  • 各國代表性菜品,日本有壽司,美國有漢堡包,為什麼中國沒有?
    日本的代表菜是壽司,韓國的代表菜是泡菜,德國的代表菜是香腸,美國有漢堡包。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這些國家的代表性美食也開始傳遍全球,在各國間流行開來。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菜餚也被視為一個國家飲食文化的象徵,各國甚至紛紛開設了擁有這些特色美食的店鋪。
  • 刺身、壽司是日本的舶來品?揭開和食與漢食千絲萬縷的聯繫!
    中國飲食文化史專家趙榮光教授說:「全面地了解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有就從一定意義上了解了那個民族的歷史。」 我們不妨來進行一場和食的追本溯源之旅:1.日本早先的鮓或酯的製作方法源自中國,這一說法得到了日本研究者的證實。飲食著作《壽司考》《魚醬和馴壽司的研究》也都證實了日本的壽司與中國等東南亞各地稻文化的淵源。日比野光敏的《探訪壽司的歷史》,對日本人當時的壽司方法進行來詳細的表述。書中對「鮓」製作方法的描述幾乎和《齊民要術》中記載的製作方法無異,只不過將鯉魚換作鯽魚。
  • 韓國的泡菜,日本的壽司,印度的咖喱,中國的代表特色是什麼?
    如果提到我們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那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接受了文化的傳承的因為,還是從做法還是傳統意義上來說都是有所不同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著特色的中國八大菜系,這都是由於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風俗,所造就的一些不同美食,可能很多日人心目當中的夢想就是想要去到世界各地品嘗不一樣的美食,
  • 關於日本壽司的歷史
    但凡是對日本料理有點興趣的人,對於壽司應該都不陌生,壽司就是把魚片切成一小口的分量,然後把它攥在米飯糰上,最後,一口吃掉。壽司還分為模壓壽司,手攥壽司。而最早的壽司叫做兵衛壽司。
  • 日本人來中國吃壽司,和日本差不多的味道,很高興中國壽司也好吃
    日本人來中國吃壽司,和日本差不多的味道,很高興中國壽司也好吃。,同樣在中國也是可以吃到不少國外的特色美食,像是西餐、韓國烤肉和日式料理都是非常受中國吃貨歡迎,日式料理就是日本的食物,在裡面你可以吃到不少日本人喜歡的美食,壽司生魚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