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錦江二小:一張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2020-09-03 君夥庫

文/李無恙 圖/金酒軒


2020年5月31日,「錦江二小師生聯誼會」在四川金盆地集團舉行。

參加聯誼會的有原錦江二小健在的歷任校長,退休教師,初中79級1班、2班學生,以及部分校友。



從江蘇、從西藏、從重慶、從昆明、從西昌,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他們放下手中的工作,風塵僕僕地趕回崇州,為的是和老師、同學們相聚在一起重溫光陰的故事。

上午9時41分,主持人宣布「錦江二小師生聯誼會」正式開始。

師生聯誼會為什麼要選在9時41分開始?「九」,不僅代表著我們在這個飄著崇陽酒香特定含義的環境,更代表著我們從原錦江二小分別的太久太久。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如果從1979年5月22日拍攝的那張畢業照算起,就整整41年了。



41年的牽掛,41的等待。41年了,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您們還好嗎!

孫志良,崇州錦江人,原錦江二小初79級1班學生。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崇州以外發展,現在是一家傳媒公司老總。這次為了參加師生聯誼會,幾天前千裡迢迢,乘飛機從江蘇常州趕回崇州。



他說:今年春節期間,同學尹君無意間給我發了一張拍攝於1979年5月22日的畢業照。四十多年後的今天,飄泊在他鄉,看到這張泛黃的老照片,和藹可親老師的身影,那一個個充滿朝氣熟悉的同學仿佛就在我的身邊。

他感到格外的親切。老照片勾起了他濃濃的思鄉之情。他開始懷念錦江二小,思念錦江二小的老師和同學們。他說,遠離家鄉,家鄉的概念在我的心中越來越重。相逢相知即是緣份,錦江二小一別已是四十多年。那段時間,我的心飛回崇州,飛到了錦江二小。



春節後,他先後找到尹君和餘剛同學,期望他們為錦江二小的老師和同學們辦一場師生聯誼會。

他動情地說:「請你們滿足我這個離家很多年,一個遊子的心願吧!」

兩個多月前,孫志良、餘剛和尹君三人商議後,決定擇日為錦江二小的師生們辦一場有意義的師生聯誼會。為此,以他們三人為主,成立了師生聯誼會籌備小組。



現場大屏幕上,那張泛黃的老照片出現在大家的眼前。看,那個是徐校長,那個是祝校長,那個是楊老師,那個是羅老師……再看,呦喂,那個是餘同學,那個是吳同學,那個是黃同學……

嘰嘰喳喳興奮的聲音把大家的思緒拉回到1979年。一曲歡快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把師生們帶回到改革開放初期的錦江二小。



錦江二小,座落在錦江公社十大隊。創辦於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創辦時叫倒廟保國民學校,1940年被批准為白馬鄉第二小學校。1961年,白馬鄉改名錦江鄉,改名為錦江二小。1969年,錦江二小辦初中班,成為一所戴帽子初中學校。學生來自白馬、餘塘、挖斷、棋盤等村。1979年,在校學生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期。



隨著時代變化,不再辦初中,只有小學,改稱餘塘小學。再經過撤校並校,目前,餘塘小學已經不存在了。

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號角開始吹響。那時,他們衣著單一樸素。他們的目光專注,炯炯有神。他們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離開校園後,他們這批人走進社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他們在不同的行業辛勤創業,奮力拼搏。有的成為企業家,有的成為人民教師,有的穿上軍裝保家衛國……更多的或經商,或務工、務農。



改革開放初期,社會處於轉型期,各種新生事物開始出現。他們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摸爬滾打,自由搏擊。有的人經商,有的人辦企業。有的奮力拼搏,走向成功;有的因為社會變化太快,沒有及時調整好,或多或少有些遺憾。

更多的人默默無聞地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他們都努力過,拼搏過。

錦江,聞名全國的建材之鄉。在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就像錦江出產的磚和瓦,每個人真正做到了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今天,他們這批人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他們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既是經歷者,又是參與者。他們為社會的進步,為家庭的幸福力所能及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四十年間,有的同學不忘恩師曾經對自己的教育,每年都要把不同階段教過自己的老師請來坐一坐,敘一敘。有的同學不忘同學友誼,前行的路上相互幫助,共同努力,走向成功。



在現場

同學們畢恭畢敬地站在老師們的面前,握著老師的手,親切地向老師道一聲——老師好!

再送上最美的祝福,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老師們互致問候。

現在的社會太好了,我們都要好好地活著。

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想不到,我這個八十多歲的人還能戴上紅領巾,成為老兒童。感嘆時光倒流,讓我回到幾十年前。祝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節日快樂!



老師指著他說,當年你調皮搗蛋,生怕你到了社會,走上邪路。

他向著老師「嘿嘿嘿」地笑了笑。

老師拉著她的手,輕聲地說,那年你剛畢業就到錦江二小當民師,如果,如果再堅持幾年,你肯定會轉為公辦教師。

「老師,我現在還是過得很好。」

老師對同學們說,四十多年後的今天看到同學們一個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我們當老師的感到很高興,很欣慰。長江後浪推前浪。祝願同學們工作順利,事業蒸蒸日上,前程似錦。



在現場

他說,在錦江二小的七年,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有趣的遊戲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是神聖偉大的職業。您們不僅教會了我們書本上的知識,而且用樸實的話語教會我們怎樣做人。

沒有您們的辛勤培育,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我們這代人是中國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代,我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我們是了不起的一代人,在偉大的時代,我們能吃苦,也捨得幹,靠自己的拼搏成就了我們的今天。同時,我們至今還在為社會,為家庭無私地繼續奉獻著一切。



她對老師說,當年是您說服了我的父母,讓我沒有離開校園,離開老師和同學們。

他曾經是軍人,耿直、率真。但回憶起從前,泣不成聲。他哽噎著,斷斷續續地講起他在錦江二小的故事。千言萬語,沒有錦江二小老師的關心和幫助,就不會有我的今天。永遠忘不掉那天中午飢腸轆轆的我,徐校長給我做的那碗雞蛋面。

他們齊聲說:老師,我們都記得您當年對我們的嚴格要求,我們永遠都忘不了您們。



在現場

他講道:錦江二小是個特殊符號。是歷史符號,也是文化符號。我人生中的第一張獎狀是因為撿牛糞而獲得的,這就是我的牛糞人生。感謝錦江二小。

面對泛黃的老照片,他一一指出照片中每一個老師和同學的名字。

他拍打著他的肩膀,說,當年你喜歡的她,今天她來了嗎。

暗戀,不犯法,只怪你當年膽子小。當年,你不敢向她表白。今天,你敢嗎?

「重重」的一拳作為回敬,止住了他還想繼續說的話。



她說,自前年出車禍後,失去了記憶。今天,來到現場,我重新開始有了記憶,讓我想起了從前……

他們堅定地說,如果誰有困難,前行的路上有我們。



也是在現場

老師和同學們都戴上鮮豔的紅領巾,背上軍綠色印有「錦江二小」的書包。同學們手拉著手,載歌載舞地齊聲唱起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歌聲,掌聲,歡笑聲,感人的場景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每個人都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激動的熱淚。

餘文奇同學激動說,我在錦江二小讀了七年書,一直沒有戴過紅領巾。感謝老師和同學們今天給我戴上鮮豔的紅領巾。



今天,在這個特別的場合,他們一起回憶起在錦江二小讀書時的點點滴滴,回憶起錦江二小留給他們美好的童年、少年時代。他們的心真正回到了天真無邪快樂的年代。

他們感謝錦江二小的培育,感恩老師的教育,感謝同學們的一路陪伴。

在這裡,他們深情地喊出,「四十年來,我很想念老師,想念同學」。



餘剛同學說:今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在一起回憶錦江二小。錦江二小是我夢想起航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有生我養我的父母,有孜孜不倦教我的老師,有陪著我一起成長的同學。在這裡,度過了我的童年、少年時代,有很多值得懷戀和感恩的地方。



當年,在我貧窮的家庭遭受到重大災難的時候,是徐校長帶領著老師和同學們,一毛錢、五毛錢,一點點地湊起來,給了我溫暖,給了我力量,讓我堅強地站起來。在疫情特殊時期,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只要對國家,對社會有利的事,我們堅決去做。



釀真酒,做真人。用良心、匠心、誠心和愛心釀好每一滴酒。相信美好,遇見美好,祝福最好的自己。感恩偉大的時代,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們一起再努力。

泛黃的老照片,記錄的是一個時代。歲月的滄桑,洗盡我們青春年華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們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學情誼。青春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友誼是珍藏百年的美酒。



41年後的相聚,雖然時光短暫。但是,我們的師生之情永在,我們的同學情誼永存。

期待2029年的今天。讓我們一起打開今天種下的這壇老酒,共同舉杯,祝福明天會更好!

相關焦點

  • 一張老照片背後的紅巖故事
    在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收藏的珍貴文物中,有這樣一張泛黃的老照片。   翻轉照片,背後是題詞:   堅持我們昔日的意志,為正義真理而鬥爭!這是一九四四年春天在桂時的小影。中立者是你不曾見面的女兒丹尼。齊修存念。凌、英、丹尼贈一九四五·六·三   據紅巖聯線工作人員介紹,這張照片是紅巖烈士何雪松的妻子莫凌志贈與友人歐陽齊修(著名作家、編劇陽翰笙之弟)當作留存紀念的,照片中正是何雪松一家人。
  • 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多年來,我在每周六的清晨去潘家園舊貨市場「淘寶」,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先後收集到各式各樣的家庭老照片相冊,有的老相冊本身就是一件珍品。在各式各樣的老照片中,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每個家庭經歷的時代風雨,一張張、一頁頁呈現在你的面前,引發你無窮無盡的思考。閒暇之時,細品這些老照片中的人物,似乎覺得他們正在與你對話、交流、探討,一起體會共同跳動的脈搏和呼吸著宇宙中的同一縷空氣。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八期|張曉彤:我家老照片及背後的故事​——父親的規矩 2020-12-16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張老照片的故事
    資料圖每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都有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動人故事。近日,正當廣西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陸續凱旋之際,一張封存已久的老照片流傳出來。在這張老照片上,30位青年「疊羅漢」般地排成五排,臉上洋溢著微笑。這是1955年1月,廣西支援湖北災區醫療隊順利完成任務,凱旋時留下了的動人一幕。
  • 重慶特警「攀登者」,一張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天空湛藍,白雲成片,三名全副武裝的特警握著鋼索身姿舒展,像鷹隼一樣從天而降……」8年前,在公安部組織的「公安特警大比武」中,三名重慶特警的身姿被鏡頭記錄,形成一張極具衝擊的照片,成為重慶特警精神的寫照之一。
  • 一張上甘嶺老照片背後的故事,英姿勃發,志願軍老兵一直珍藏著
    今天要介紹的是我的鄰居,一位86歲的志願軍老兵,老人有種特有的魅力,讓鄰居們都喜歡與他親近,而我,更願意聽老人家講述那些久遠的戰地故事。前面寫了幾篇關於老英雄周大爺的短文,一直沒有說到周大爺的名諱。在我眼中,周大爺儼然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會」老人,雖然已經近70年過去了,老人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依然記憶猶新,不得不佩服老人超強的記憶力。今天,周大爺講述了一張戰地老照片的故事。
  • 一張老照片 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   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老照片裡場景和現在的山城巷。陳紹珍老人。 受訪者提供照片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
  • 相憶| 青春和夢想,一張褪色老照片的故事
    相憶 | 青春和夢想,一張褪色老照片的故事 2020-11-06 23: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挑一張老照片
    如果你想還原它們,那麼現在就翻出一張老照片,沿著記憶的軌跡,用文字描摹出城市曾經的記憶。  一張老照片  一個老故事  火爐上突突冒煙的老茶壺,換成了電熱水器,又換上了飲水機。  那個「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故事也早已從文字變成了現實,你心裡一定有不少的感慨,然而時間久了,那種曾經的驚訝或許已經埋進記憶的廢墟,現在打開你的記憶庫,找出「老物件」,和商報一起還原城市記憶。  即日起至9月15日,河南商報聯合搜狐社區共同推出「城市記憶60年」徵文活動。
  • 一張老照片承載著40年前列車員的故事
    閩南網6月6日訊 這是一張珍藏了40年的老照片。在一張黑白集體照裡,站在人群中的曾華聰,當年只有28歲,穿著「的確涼」白襯衣,笑得很陽光。老曾給記者講述照片裡40年前的故事  這是1977年,他代表福州鐵路分局客運段,接受全省「五四」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時全體代表的合影。當時,他是一名普通的列車員,長年來往於福州和北京。
  • 溫馨 一張老照片講述了新都40年巨變,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閨蜜~
    一張照片,記載著一個故事;一張照片,講述了一段經歷;一張照片,勾起了一份回憶;一張照片,飽含了一份情感;傾聽老照片的故事,新都區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光陰的故事」老照片徵集評選活動,自9月28日啟動以來得到小夥伴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明日零時將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最特別的是通過此次老照片徵集居然能見到「失散多年」的兒時玩伴!「鼻子酸酸的,我很好,你呢?」感謝有你的陪伴,成長路上我從未忘記過你!
  • 佛山老城的老照片講述背後的老故事
    戳藍字「今日禪城」關注我們哦~這些老照片你看過嗎?它們背後的老故事都代表著佛山的歷史歲月近日這些照片登上學習強國啦!近日,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文南片區舉辦「見證發展印記·講好社區故事」文化共享日活動,通過精彩的傳統文化表演、舊物舊照展覽、老故事分享、趣味遊戲等展示祖廟街道文南片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黨建工作成效。上世紀50年代的佛山十番隊展演、上世紀60年代的工作證……數百張老照片讓街坊們重溫佛山的歷史歲月。
  • 尋訪王二小:童謠背後的少年英雄
    在河北平山、淶源都有王二小紀念地,在河北順平以至山西等地都有王二小式少年英雄的事跡流傳。「六一」前夕,記者踏訪太行山,從多個地方王二小夥伴、研究者口中,還原出多個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雖難以確認誰就是歌中所唱的那個少年,但能感受到了那少年成為英雄所經歷的苦難與磨礪,一首童謠背後,是一群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際,堅韌不屈,慨然赴死的壯烈。
  • 崇州正宗重慶味道、好吃不貴的火鍋來了!
    崇州正宗重慶味道、好吃不貴的火鍋來了! 老闆兒是地道崇州人, 喜歡蜀州文化, 店內雅間的名字 也以「蜀州八景
  • 60張老照片,訴說40年動人故事
    人潮湧動的湖南路、擴建竣工的鼓樓廣場、復興后街的老虎灶——60張老照片,訴說40年動人故事老照片引來回憶。於潔塵攝「瞧,這不是當年的木匠行嗎?」「那時候的中央門一帶,都是兩層樓的筒子樓……」這兩天,模範馬路上的青石村社區二樓,不斷有居民前來觀看一個只有60張圖片的攝影展。
  • 一張老照片一段老故事 50年徵集你的「電車記憶」
    從今天起,本報聯合杭州電車公司,向大家公開徵集50年來的「電車記憶」——一張老照片、一段老故事、一個坐1路電車(151路)成長的人。  翻翻家中的舊相冊,說不定某一張留影裡,就有電車匆匆駛過。  搜尋記憶深處,想起和那個TA曾手牽手坐在電車上,曾相約在車站裡見面。
  • 一張92年前的老照片,這是揚州的哪所小學?
    「這張老照片距今整整92個年頭了!」近日,68歲的王宗正先生整理老物件時,又找出那張拍攝於民國十七年七月(1928年7月)的老照片。照片上是23位少年的合影,最上方有一排字——「江都第十二小學遊藝會新劇組攝影十七年七月」。王先生想問問,「江都第十二小學」在哪裡,如今是否還在?
  • 一張老照片背後的幸福故事:娃娃都搬進了新教室
    陳玉慶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  「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近日在北京展覽館面向公眾開放,我省一張鄉村教師坐在火炕前批改作業的巨幅照片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9月30日,記者聯繫上了該照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