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課堂:修辭手法之借代

2021-02-19 神奇小魔豆作文

借代,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裡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治者想名垂後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部分代整體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答謝中書書》)

用魚鱗代替魚。

【第二種】特徵代本體

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誌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是標誌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例如: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魯迅《故鄉》)

借細腳伶仃的「圓規」來代替身形極瘦的楊二嫂。

圖片

【第三種】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裡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第四種】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第五種】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鬥的人們。

【第六種】以結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著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現笑話或令人發笑的東西。以「捧腹」的結果代之「笑話」等令人發笑的原因。

【第七種】形象代本體

例如:上面坐著兩個老爺,東邊的一個是馬褂,西邊的一個是西裝。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課堂|修辭手法之借代
    不直接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去代替的修辭格叫借代。(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被代替的事物稱為「本體」,用來代替的事物為「借體」。借代重在事物的相關性,也就是利用客觀事物之間的種種關係巧妙地形成一種語言上的藝術換名。這樣的換名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 修辭手法之借喻與借代的區別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 修辭手法詳解:借代
  • 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借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用修辭手法:借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定義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繫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2.表達效果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 常用的修辭手法——借代
    借代,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
  • 何為借代手法?何為借喻手法?語文的這兩個修辭,該如何分清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借代手法和借喻手法的區別,最好是可以儘可能詳細地掌握,以免在今後的運用中發生張冠李戴的尷尬現象。下面就讓我們進入正題,一起看看借代和借喻的廬山真面目:1.借代手法借代的構成基礎是本體和借體之間的相關性,借用的事物必須同要表達的事物有連帶關係。借代的著重點重在代替,而且在主體和借體之間不能加上「像」一類的比喻詞。
  • 比喻誇張借代……這些你熟悉的修辭手法皆出於《詩經》!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璀璨,有著輝煌的藝術成就,並以藝術的手法敘寫了大量的歷史事實。詩篇中運用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鑄就了其內容的豐富性、複雜性和生動性,後人閱之無不被其描寫所讚嘆。誇張是對事物進行誇大或縮小式描寫的修辭方式,其作用主要是通過運用誇張性詞語使內容富有感人的力量,啟發讀者的想像力。例如一日三秋,源自《王風·採葛》:「彼採簫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原指一日不見,卻如同過了三個季節一般漫長,後來「三秋」泛指時間很長,把一日誇大成非常之久,強烈地突出了對心上人的殷切思念,體現了熱戀情侶的相思之深。
  • 比喻與借代:不能不了解一下修辭手法(語文的演變0701)
    07修辭:辭達而已矣,實在不容易修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指言詞。 修辭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為提高表達效果,而採用的多種語言表達技巧。這些語言表達技巧有很多形式,據說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我們這裡只講常見的修辭:比喻、借代、誇張、擬人、擬物、設問、反問、反覆、排比、對比、引用、對偶、雙關、反語、互文、並提、頂真(針)。
  • 詩歌鑑賞12 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
    鑑賞詩歌表達技巧                     之修辭手法概念:高考對修辭手法的考查一般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辨認修辭。二是說明修辭的表達效果。《考試說明》規定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擬人、擬物)、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對修辭手法的鑑賞,就是要明確辨識和判斷修辭手法是什麼,掌握和了解各種修辭表達的特點,分析評價它們對於塑造形象、表達情感和體現主旨的作用。
  • 現代漢語(十):修辭之借代
    一、概念:不直接說出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這個人或事物有密切關係的東西來代替,這種辭格叫借代,也叫「換名」。
  • 最委婉的表達 最含蘊的修辭 借代修辭格的識別與用法精解
    能夠在說話中含有言外之意、話外之音的表達方式,經常被我們看作是會溝通和會表達的人,是情商和智商都不錯的表現。善用「借代」這種修辭手法,就能使語言表達變得含蘊、委婉,或者風趣有味。借代是漢語修辭格中能體現我們民族語方表達風格的修辭手法。
  • 修辭手法中「借代」法則要重點了解,是考試的難點,趕緊記牢
    關於怎樣運用修辭才能恰到好處,很多教師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在平日的閱讀訓練、寫作訓練時有意去鍛鍊自己的能力。練得多了,自然能做到運用自如。那些語文能力特別突出的學生們,平時說話也會注重修辭和文採,可以說是「出口成章」,就是訓練得多,時間久了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 脫稿講話高手在講話中常用的修辭方法之「借代」修辭法舉例
    今天分享的是怎樣說得更動人的內容,這次分享的是在遣詞造句上要「修辭」中的巧用「借代」的內容。鄧小平講話中也善用借代的修辭手法,比如:講到堅持改革開放之路時說「摸著石頭過河」,用「摸著石頭過河」替代「探索經濟改革之路」;講到發展經濟時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即用「白貓黑貓」替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用「老鼠」替代「經濟」;再比如,講到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不能忽視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時說「兩手都要硬」,用「兩手」替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 必看:語文修辭手法
    修辭語言的表現力往往需要藉助修辭手法的準確使用來體現。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借代和引用等。4.排比排比是將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達到加強語勢的效果的修辭手法。
  • 書法中還有修辭現象?借代、通感、排比等手法如何體現在書法中?
    為了交流的方便,有些專有名詞在不同領域之間也相互的借用,比如說「蒙太奇」就是建築領域的一個術語,被借用到了影視學中;白描是美術中的一個術語,被借用成了文學修辭的手法。當然,專業術語的跨領域借用之後,原來的詞語的意義就會發生轉化,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原來的詞條加入了一個新的義項,相當於產生了一個新詞,儘管他們在詞形上一樣。新詞被引入到另外一個領域,成了另外一個領域的專屬名詞。
  • 雙關、借代,誇張:24種詩詞修辭手法,有解釋,有示例
    詩是語言的藝術,為了使詩歌語言更生動、形象,詩人經常借用一些修辭手法來處理。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詩詞語言具有了這種立體感,使各種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從而表現出絢麗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詩人們張開想像的翅膀,在詩詞中運用高超的修辭手法,讓詩詞更生動,學會了這些修辭手法,你也會寫詩詞了!
  • 修辭手法有哪些?
    修辭手法共有十二種: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反問、設問、對偶、對比、引用、借代、反覆、反語。
  • 如何區分易混淆的修辭手法
    在歷年來的教招考試當中,都少不了對修辭手法的考查,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詩歌鑑賞當中,所佔分值並不多,但是熟練掌握修辭手法卻是一名語文老師的技能,而且只要熟練掌握,這部分一般是不會失分的。大家對修辭手法比較熟悉,如比喻、擬人、排比、誇張等,但是在筆試中往往不會單出特別簡單的,而是將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放在一起。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了一些區別易混淆的修辭手法的方法。
  • 修辭手法怎麼用?
    什麼叫修辭: 即文辭或修飾文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
  • 中小學語文修辭手法詳解(下):借代、誇張、通感
    1、定義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儘量不要化簡為繁,並且要讓文義通順。並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於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