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女孩」熱議背後:科技手段助力,考古早已今非昔比

2020-08-26 科學加

湖南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引起網民熱議。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人心中的&34;專業考古學,也在不斷吸納日新月異的高科技工具。

撰文/記者 李鵬 編輯/丁林

新媒體編輯/陳炫之

採訪專家:

吳小紅(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室主任)

宋向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鄧 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近日,湖南耒陽考生鍾芳蓉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績,名列湖南省2020年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決定選擇北大考古專業,在網上引起了熱評。在部分網友看來,考古是個冷門專業,畢業後還可能找不到工作。一些網民甚至直白地指出她&34;,網民們的邏輯是,報考計算機、金融、人工智慧等專業,未來更有&34;。

▲鍾芳蓉在學校圖書館。(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讓鍾芳蓉意外的是,她的選擇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以後,國內考古學界的眾多機構和&34;接力向她表示支持,全國多家文博機構和考古專家也在網上發來祝福、寄送禮物——有人說,鍾芳蓉幾乎成了考古界的&34;。

那麼,考古學真的是個行將作古的學科,沒有&34;嗎?

考古學&34;

考古學,是以對地底發掘出的歷史遺留實物材料開展研究為鮮明標誌的學科。近代考古學在中國的興起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20年代期間,發展至今已有200餘年。我國一代代的考古人不斷努力,揭曉了一些文字歷史中沒有記載的真相,也讓人們對史前時期先民的社會圖景有了一些理解。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所謂考古大概就類似於&34;。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成為考古領域專業工具的&34;,也被視作考古專業人員的標配。一些人也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拿個洛陽鏟,誰都可以到處掘墓淘寶,鍾芳蓉學習考古學,未來的工作大概也是這個樣子。

▲河南洛陽鏟博物館中展出的&34;考古標配(來源:新華社)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室主任吳小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人對考古學存在很大的誤解。如今的考古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樣簡單,而是已經與很多先進技術手段密切結合在一起。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也告訴記者,雖然幾十年前我國的考古學還是依賴一些傳統的手段,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被應用到了考古之中。在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對地觀測等相關學科的幫助下,&34;在該學科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

有觀點甚至認為,科技的介入改變了田野考古工作的方式,&34;。對於報考考古學領域的學生而言,掌握一些先進的考古手段,也成為了學習階段的必修課。

這些科技手段已被廣泛應用到考古學中

高科技考古手段的應用中,&34;技術最為人所知,也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該方法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威拉得·利比於上個世紀40年代發明,能夠根據樣品中放射性碳14的衰變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

▲活的生物體內,各種碳同位素(如碳-12、碳-14)比例相對恆定。但在動植物死後,其體內的放射性碳同位素不斷衰變後得不到環境補充,因此可根據其比例來測年。(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後的幾十年中,該技術逐漸為考古學界、地質學界所接受,成為了確定舊石器晚期以來歷史年代的有力工具。最近幾十年,隨著碳14測年方法的不斷完善,其測定結果也變得更加可靠。儘管這種方法依舊存在一些局限,但是現在仍然是考古學上使用最廣泛的測年方法。目前我國已經公布了上千個考古標本測定數據,水平已經居於世界前列。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的建立和普及,直接催化了古DNA分析方法的發展和應用。近年來,古DNA分析技術發展十分迅速,也在古生物學、考古學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種手段為研究未知的文明、族群遷徙以及動植物的繁殖及遷徙,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孢粉分析是地質學、古生物等一些領域中十分重要的技術手段。最近一些年,它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考古學中。研究者可以根據孢粉資料,確定考古遺址的年代;根據已知年代的遺址文化層孢粉組合,來推斷年代不明的文化層;甚至還可以根據孢粉組合推斷古人類的日常生活習慣及生活環境的一些情況。

▲電子顯微鏡下的各種植物孢粉(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此以外,顱相面貌復原、對地觀測技術等一些技術的發展,也幫助考古學家解決了傳統考古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國近些年還發展出陶瓷科技考古、冶金科技考古、農業科技考古、環境考古等科技考古的分支,隨之湧現出一大批考古成果。比如在農業科技考古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就在古DNA技術、碳14等測年技術的支持下,釐清了小麥從西亞起源(距今約11000年-8500年)以後,向東傳進入中國最為可能的路線和大致時間。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告訴記者,長期以來該所一直側重於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研究,而隨著研究的推進,他們在新石器時代的研究與考古學銜接的地方變得越來多,很多研究已經涉及到傳統考古學的範疇。未來,他們也會拓展這個領域,讓更多古生物、分子生物學、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研究方法應用到考古學中。

宋向光教授表示,現在很多考古學方面的研究也都在應用新的科技手段,譬如土壤的分析、微量元素的分析等就是如此。就連一些最前沿的技術都會第一時間被應用到考古學中。相應地,院校開設的考古學課程,也會及時引入一些新的科技手段。

▲遙感信息、虛擬實境、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已經在考古發掘中大顯身手。圖為絲綢之路遙感解譯圖(來源: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有文字記載的只有幾千年的時間,剩下的人類發展的歷史主要就得通過考古學來了解,這決定了考古學是人類知識探索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門類,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考古學都需要有人來做。&34;調劑專業&34;網紅專業&34;硬核&34;真刀真槍地去挖&34;文物大省&34;組團挖土&34;年度十大考古發現&34;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考古是選擇自由#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引發網友熱議#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廣泛熱議,有人傾向女孩鍾芳蓉,說只要是自己愛好的,就可以義無反顧。也有人說苦讀不易,不能荒廢了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努力,應該選擇熱門專業。還有的說女孩是感情用事,沒有冷靜思考未來,是一時衝動做出的選擇。還有人說是為「搶眼球」、「上熱搜」,說全社會都在研究怎麼創新,她一個女孩家竟然去學考古。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 高分考生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熱議,整個考古界為她送祝福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8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官方微博轉發鍾芳蓉微博並回應稱:「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引發網友熱議的同時,也掀起了考古界的關注。
  • 那個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 整個考古界為她送祝福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對網友們的質疑,鍾芳蓉說: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她說:「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來源:湖南民生網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事件回顧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 ■考古同行送她的「大禮包」。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7月30日,鍾芳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 【新安晚報】記者和中國科大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系師生聊考古考古苦...
    近日,湖南高分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有人擔心她學得太「冷門」不好找工作,更覺得女生從事這個專業有些「太辛苦」。在很多人印象中,考古這項工作還只是拿著小鏟子蹲在田間地頭裡作業。此前,她們已經通過觀察澱粉粒的形態,同時結合其它實驗手段,找到了距今幾千年前淮河流域不同區域的農業結構證據。時隔數千年,瓦罐裡的食物早已消耗殆盡,可是先民們的飲食偏好,卻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得以還原。中國科大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的教授楊玉璋近年來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生物考古方面。楊玉璋說,他們希望能夠通過遺蹟遺物復原中國古代社會生活情況,重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 沉寂的遺蹟會說話 聽中科大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系師生聊考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湖南高分女孩鍾芳蓉選擇北大考古學專業引發熱議。有人擔心她學得太「冷門」不好找工作,更覺得女生從事這個專業有些「太辛苦」。在很多人印象中,考古這項工作還只是拿著小鏟子蹲在田間地頭裡作業。現代自然科學早就為傳統的考古學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日前,記者走進中國科大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系生物考古實驗室,看看有科技「加持」的考古是什麼樣的。
  • 湖南留守女孩高考676分進北大考古專業,為夢想和初心,義無反顧
    留守女孩高分進入北大考古專業:為夢想和初心,義無反顧。今年,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成績676分的高分成績報考北大的考古專業一事,在網上引起一波熱議,網友紛紛勸女孩不要報考這個冷門專業。鍾芳蓉的夢想並不是網友所建議的金融專業,而是她心心念念的考古專業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被「噴」沒前途,引考古界轟動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最終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這一決定引發網友大量關注。2日下午,@北京大學 官方微博轉發鍾芳蓉微博並回應稱:「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湖北省博物館 :贈方勤館長籤名本《曾侯乙》圖錄一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贈《吳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一本,《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一本@廣州考古:贈送《廣州考古六十年》和《廣州出土珠飾研究》各一本評論區早已酸成一片
  • 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考古界為其撐腰成團寵
    在今年的高考中,同樣引發熱議的還有華坪女高的校長張桂梅,建校12年,共幫助1645名貧困山區的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02報考考古專業如果說鍾芳蓉第一次引起轟動是因為她留守女孩的身份,那麼第二次引起轟動,便是她在取得高分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冷門專業——北大考古博學院。
  • 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女孩:追星,讓她成為最好的自己!
    她因為填報高考志願「北大考古專業」而引發全網熱議。網友們紛紛留言:考古專業太冷門啦;考古專業沒有「錢」途……面對網友們的質疑,這個心懷夢想的女孩說出了自己的初心:「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選擇報考考古專業。」
  • 北大「考古女孩」:希望好好學習 不被外界過多打擾
    據北大招辦透露,今年被錄取新生中年齡最小的同學出生於2005年,今年剛滿15周歲。今年,共有4對雙胞胎攜手走進北大,開啟新的學習生活。在新生人群中,有一個戴著黑帽子、留著齊耳短髮,身穿淡藍色襯衣、牛仔褲的女孩,就是此前備受關注的「考古界團寵」鍾芳蓉。
  • 因樊錦詩,女孩高考676分選擇北大考古專業
    近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因考出676分的好成績受到關注。成績出來當晚,校長帶著50多名老師到村裡向鍾芳蓉一家及鄉親們報喜並放鞭炮煙花慶祝。面對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 北大回復留守女孩選考古專業:願你找到畢生所愛
    8月2日,北大發文歡迎鍾芳蓉同學,並祝她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日前,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鍾芳蓉考出676分,選了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很多網友噴該專業沒「錢」途,表示農村女孩應該選擇高薪專業。對此,鍾爸爸表示女兒對金錢看得很淡。
  • 高考高分報考了考古冷門專業,背後有這些原因
    ​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高考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全網關注。自從媒體披露了這個女孩報了北大考古,就天天熱搜!之所以,女孩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網友擔心的所在是:專業冷門難就業。8月1日,鍾芳蓉的父親回應留守女兒選北大考古專業說:「她金錢看得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8月2日,鍾芳蓉,即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女孩本人回應說:「沒想到這麼多人對我報考的考古專業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沒「錢途」?未必吧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事,不僅引發網友熱議,也驚動了整個考古圈。鍾芳蓉今年考出676分好成績,填報了北大考古專業。對於這一選擇,部分網友覺得可惜,認為「這註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也有網友擔心女孩家庭收入,認為好不容易考上北大了,還不選個熱門的,為什麼選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高考填報志願,原本是考生的個人選擇;能夠進入北大,原本是眾多考生的夢想。
  • 676分的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網友熱議:她有一個「樊錦詩」夢
    一個女孩的專業報考,引起了網友熱議。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文科全省第四名的成績,在填報志願時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這個小女孩的「偶像」樊錦詩先生,究竟有著怎樣的成就魅力,讓鍾芳蓉選擇投身考古?
  • 15歲屈詩穎、考古女孩鍾芳蓉、父子同門羅宇軒齊聚北大逐夢奔跑
    今年北京大學今年共招收4326名本科新生,在這些新生當中有一些學生在當地早已家喻戶曉,而且有一些新生還未報到就已經名揚天下,其中幾名湖南考生就是眾人皆知。第一位、湖南瀏陽市父子北大同門羅宇軒羅宇軒的父親羅志勇1988年考入北大
  • 考古圈晚來得女!留守女孩高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網友質疑沒錢途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分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事引發網友熱議。而在得知有鍾芳蓉主動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時,中國考古界像是迎來了一件盛事般沸騰,紛紛送上賀禮。評論區裡,網友都羨慕成檸檬精了:被全國考古寵起來的女孩,感覺考古圈晚來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