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打人臉,並非是「壞孩子」,背後暗藏父母不知道的心理學

2021-01-07 十安媽媽愛讀書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也一點一點浮現出來了,比如說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知道拿著手往家長臉上拍了。包括自己身邊好幾個朋友,他們的寶寶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關鍵是在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下手沒輕沒重,很多家長朋友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從大人的眼光來看,這不是一個好行為,厲聲加以制止了之後,卻發現沒有什麼效果,孩子貌似反而更加興奮了。

花花最近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她們夫妻倆平時工作也忙,經常把孩子放到堂妹家裡,讓兒子跟堂妹家的女兒一起玩。漸漸的一歲多的兒子開始"打"妹妹了,剛開始花花夫妻倆還以為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鬧。

後來發現他拿著玩具就開始追著妹妹"打",花花坐不住了,開始厲聲訓斥兒子,後來兒子倒是沒有打人的毛病了,但是跟媽媽不再親了,甚至有點害怕媽媽了。花花雖然知道自己這樣處理的行為有失妥當,但是當下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相信各位家長們也有相同的煩惱,其實,孩子愛打人臉,也不代表他就是"壞孩子",只是從家長的認知來說,這是一種"壞行為",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他還在探知世界的階段,他並未意識到這種行為有什麼不好,他只是覺得好玩而已,下面我們就來深究一下,孩子"打人臉"的原因。

01一、1歲半的孩子打人臉不是壞,而是在表達情感

《兒童行為心理學》 一書中就有提到: 處於 "打人敏感期"的孩子,更容易打人,這並非真的打人,而是在表達情感。這麼大的小孩並沒有攻擊別人的意識,也不是說孩子有暴力傾向,而是他探索世界、與世界交流的一個行為,是正常的行為表現,家長們無需過度擔心。

比如上文所說的花花的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讓別人不舒服,孩子當時還不會表達,只能手舞足蹈地去吸引對方的注意,他拿著玩具去追著妹妹"打",可能只是想和妹妹一起玩耍而已, "打人"是他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吸引注意的一種方式。

有時候,孩子也會用打人的方式表達不滿,比如父母在做自己的事情冷落了他、他想要某種東西卻沒有得到、想去某個地方沒有得到滿足等,家長們不能理解他的意思之後,他就會著急的打人,以此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也是隨著年齡增加孩子自我意識的表現。

02 二、也可能是去摸臉的時候,沒掌握好力度,就成了打

大家都知道,孩子是最容易有樣學樣的,我們平常看到好看的、皮膚好好的小朋友,總想下手捏捏寶寶有彈性的小臉蛋。這樣的動作被孩子效仿,就去摸大人,而剛好臉又是小朋友最熟悉的。但是此時的孩子並沒有控制力的概念,可能下手沒輕沒重,摸臉的動作就變成了"打臉"。

03三、新生兒的視覺研究發現嬰兒更偏愛人臉五官

很多關於新生兒的視覺研究都發現,在嬰兒看見自己熟悉的東西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用手去感受這個東西。美國《心理學前沿雜誌》就發現:對熟悉的東西的觸碰,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大,他的觸碰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對於一個熟悉的玩具,他一開始可能是是用拳頭、後來就學會用手掌、手指等,最後就變成抓,然後用力抓,用力砸玩具。

為什麼更喜歡抓五官呢?因為他對五官更加熟悉,尤其是媽媽是五官,《從出生到3歲》中提到,從6-7周的寶寶身上可以看出,看到一定距離尤其是20-30釐米之內的人臉或類似的物體時微笑,似乎是人類的一種遺傳行為。也說明孩子對人臉的特徵更熟悉,看到相信這裡各位家長已然恍然大悟了。

雖然是這樣講,孩子打人不能怪孩子,但是這種行為終歸是不好的。萬一哪天家裡來了可愛的小姐姐,孩子把人臉抓了總不太好。那麼當孩子出現打人這種行為時,家長怎麼引導會起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這裡給大家兩點思路。

1、 平靜心態、反省自己上文有提到,孩子會學大人的行為,所謂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時,不要表現出過激的情緒,大呼小叫,甚至打罵,保持平常心即可。先反省自己平常有沒有喜歡摸孩子的臉,讓孩子給模仿了,如果是,那就要及時改掉了。

如果家長們平常也沒有這樣的行為,那也不要激動,如果反應太過於激烈的話孩子會覺得你在跟他玩,他會越來越來勁,享受這一種"互動"的過程,讓家長又氣又沒辦法。我們可以順勢和孩子擊掌,相當於另一種互動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喜歡上擊掌的方式,而不會喜歡打臉了。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另外,還可以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的方式來解決打人的問題。很多寶媽們有一個錯誤的示範,因為不捨得兇那麼小的孩子,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就笑著對孩子說:"不能打人噢,這樣媽媽會疼的。"

然而孩子並聽不懂你講話,他只能看到媽媽笑了,以為在表揚他。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們可以一邊對他嚴肅地搖頭,一邊拿玩具去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者伸手和寶寶擊掌,這樣一來,寶寶既可以理解大人的語言表達的意思,又可以減少的舉動。

太小的孩子聽不懂道理,尤其需要家長們的細心呵護,耐著心思去跟寶寶相處,多去關注孩子的心理,不要只從表面看問題。如果寶寶出現打人的行為,先研究原因,再根據實際情況按症狀下藥,大人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反省自己,然後給予動作提醒或者用玩具轉移其注意力,相信各位的寶寶那麼聰明,一定可以儘快改掉打人這個毛病的。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愛打人臉,並非是"壞孩子",背後暗藏父母不知道的心理學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也一點一點浮現出來了,比如說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知道拿著手往家長臉上拍了。包括自己身邊好幾個朋友,他們的寶寶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關鍵是在那個年齡段的孩子,下手沒輕沒重,很多家長朋友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從大人的眼光來看,這不是一個好行為,厲聲加以制止了之後,卻發現沒有什麼效果,孩子貌似反而更加興奮了。
  • 寶寶愛打人臉,不一定是「壞孩子」,背後暗藏家長不知道的心理學
    「打人敏感期」,並不是變壞了《兒童行為心理學》中提到:孩子打人,並非真的打人,而是因為正處於「打人敏感期」。最後,孩子在打人很有可能是在表達自己對你的喜歡,他覺得自己是在跟你玩、或者自己正在摸你臉蛋,大家應該知道最親近孩子的那個人(媽媽爸爸或爺爺奶奶)挨孩子打的概率比其他人都要多的多,這也正是孩子在跟你表達自己的感情。《兒童行為心理學》 一書中就有提到:處於 &34;的孩子,更容易打人,這並非真的打人,而是在表達情感。
  • 孩子總愛打人臉,並非是"壞孩子",背後暗藏著父母不知道的心理學
    也不知道是哪不對了,小傢伙兒伸出小手上來就抓住媽媽本來不多的頭髮不放手。而且越說不讓抓就越抓的起勁兒,這才出現了開頭的一幕。的確,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在長到一定月份的時候就會開始拽大人的頭髮或打大人的臉。
  • 孩子愛穿大人的衣服和鞋子?背後暗藏的兒童心理學,很多人不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2歲多到小學4年級之前,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對大人的衣服和鞋子的喜愛,總喜歡穿上大人的衣服和鞋子到處走動。有的家長把孩子的這些表現當成了「好玩」,笑笑也就過去了,殊不知這些現象背後暗藏著兒童心理學的問題。
  • 寶寶愛打媽媽有「暴力傾向」?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一次兩次覺著娃很可愛,次數多了,不免泛起了嘀咕:這麼小就打人,是不是有暴力傾向,不制止以後還得了!到底要怎麼制止呢?壹孩子愛打媽媽是因為有暴力傾向?稍安勿躁。首先咱們先明確一點,孩子愛打媽媽是不是因為有暴力傾向 得從孩子的月齡段分析。
  • 孩子喜歡穿大人鞋子和衣服?背後暗藏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這些解釋都很有道理,那他背後有沒有藏著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呢?經過查閱資料發現,孩子喜歡穿大人鞋子、喜歡穿大人衣服的時候,是孩子的認知能力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父母們要注意關注了。孩子喜歡穿大人鞋子、大人衣服背後暗藏的心理學知識孩子的認知發展是有不同的階段的,為什麼1歲左右的時候還沒有穿大人鞋子的愛好,到1歲半甚至到2歲才發展起這個愛好,就是跟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有關係。
  • 孩子這4種行為最讓父母討厭,背後暗藏滿滿愛意,家長卻不理解
    懷胎十月,當寶寶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媽媽的心裡往往是幸福感爆棚,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全部都給自己的寶寶,可是,沒過幾天,寶媽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甚至都有些後悔要孩子了,雖然孩子有些行為真的是讓父母感到討厭,但這背後暗藏滿滿愛意,家長卻不理解
  • 為什麼寶寶愛打媽媽的臉?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嬰幼兒心理學
    首先咱們先明確一點,小嬰兒啪啪啪打大人臉,並不是一種攻擊行為,更不意味著寶寶有暴力傾向。相反,這是小嬰兒探索世界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前沿雜誌》2019 年刊登了一個有意思的實驗。圖片來源:作者提供不管是去輕輕地去碰,還是去摸,甚至是看起來比較粗暴的抓和打,在小寶寶的角度,都是他們「觸摸」物體的方式。對於我們來說可能難以理解:明明就是打啊,怎麼是摸呢?
  • 孩子喜歡「打小報告」,難道就是壞孩子嗎?家長千萬別亂冤枉
    導讀:孩子喜歡「打小報告」,難道就是壞孩子嗎?家長千萬別亂冤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喜歡「打小報告」,難道就是壞孩子嗎?家長千萬別亂冤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當晚上莉莉回來的時候,婆婆得意地說:「你今天不在家的時候,你兒子特別懂事乖巧呢,比你在家的時候好帶多了」。莉莉聽著婆婆話裡有話,氣不打一處來,便回了婆婆一句「你不在時,你兒子也很懂事」。婆婆聽後臉瞬間暗了下來。媽媽不在時,孩子為啥特別懂事?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 行為背後蘊含的嬰幼兒心理學,父母要知道
    其實這是寶寶成長發育中遇到的打人敏感期,通過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父母要了解寶寶行為背後的嬰幼兒心理學。表達自己的喜愛在日常生活中,你會發現寶寶是越喜歡誰,誰就越「遭殃」,寶寶的拳頭就會越「寵幸」誰,喜歡誰就打誰,尤其是寶媽,會受到更多的專寵。當寶媽抱著寶寶的時候,寶寶因為喜歡媽媽,想要看清楚媽媽的臉,於是就會用手推開媽媽,甚至是出手打媽媽,一切都是因為愛。3.
  • 為啥寶寶愛打大人的臉?背後隱藏的「嬰兒心理學」,寶媽要知道
    你家寶寶愛打人嗎?好像每個孩子都會有這個時期,每次媽媽帶著出去玩的時候,別的鄰居朋友抱一下自己的孩子。孩子剛開始還笑呵呵地,突然就朝著人家臉上拍一下,或者是抓著臉和頭髮不撒手,這讓媽媽們非常的尷尬。有時候,父母抱著孩子,孩子也會特別喜歡抓著大人的頭髮,生拉硬拽,怎麼都不撒手,往往會讓大人十分惱怒,脾氣不好的會兇孩子,有的還會打罵孩子。
  • 孩子聽話背後的真相,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
    這個結論並非第一次得出,魯迅在他的文章中曾經寫道:「對一切事無不馴良,卻絕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從小到大,我們都擁有一種集體潛意識,聽話的孩子會得到獎賞。也許是老師發放的小紅花,也許是爸媽給買的新玩具,也許是大人聚會時異口同聲的誇讚。反之,一旦不聽話,那一定就是「壞孩子」。但這條路徑細想起來很可怕,如果說話的人是錯的呢?還要聽嗎?也許會有人辯解:「我們是親生的爸媽,怎麼會害孩子呢?」
  • 為啥寶寶愛打大人的臉?背後隱藏的「嬰兒心理學」,你一定要知道
    好像每個孩子都有這種技能,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剛開始倆人還樂呵呵地,突然自家娃就出手朝小朋友臉上撓一下,這讓媽媽好尷尬啊~ 抱起自家娃,趕忙向別人道歉,結果懷裡的娃「啪」一巴掌又拍在自己臉上,小手還不停一伸一抓,薅住了本來就不多頭髮,不撒手……媽媽心裡難免泛起嘀咕~ 「寶寶這麼小就有暴力傾向,不制止以後還得了?
  • 心理學「標籤效應」:家長總給孩子貼標籤,小心孩子變成笨孩子
    心理學「標籤效應」:家長總給孩子貼標籤,小心孩子變成笨孩子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時,總喜歡給孩子身上貼上各種標籤,比如壞孩子或者淘氣包等等,然而這樣的"貼標籤"式教育真的對孩子好嗎?
  • 哪吒和敖丙:壞孩子和好孩子,你愛哪一個?
    一個魔丸,一個靈珠;一個醜矮矬,一個高俊帥;一個張狂似火,一個沉靜如冰;一個壞孩子,一個好孩子。你愛哪一個?壞孩子讓人頭疼,好孩子讓人心疼。丸子頭、煙燻妝、雀斑臉,哪吒從一出生就不是個省油的燈,不論是鎖在家裡還是溜到街上,走哪兒都是災難現場,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秒會搞出什麼惡作劇來,就像一團火,活力和破壞力同樣強烈。這樣的壞孩子讓人頭疼,卻也鮮活可愛,我甚至很期待看他又能作出什麼新花樣。可是好孩子敖丙呢,一出現就是個玉樹臨風的少年,容顏俊美卻不敢示人,彬彬有禮卻不苟言笑。
  • 不要跟他玩,他是壞孩子!孩子交了「壞朋友」怎麼辦?如何趕走?
    媽媽的煩惱孩子今年8歲了,我發現他最近和一個壞孩子走得很近,這個孩子不愛學習,愛說髒話,上課還會惡搞女同學,考試作弊。我很擔心兒子會跟著學壞,我叫兒子別跟他一起玩,但是兒子不以為然,每次下課還是喜歡跟這個壞孩子玩。於是我給兒子布置了更多的學習任務。
  • 寶寶愛打大人的臉?而且還會挑人打,背後隱藏著「嬰兒心理學」
    那就是很喜歡拉扯別人的頭髮,尤其是越長的頭髮越愛拉扯,還有就是愛打人。很多時候當看到一些可愛的寶寶,你是否都要上前去抱玩一番呢?本來還玩得好好的,可是一個不留神突然寶寶就會來一拳或者是一巴掌就會打到你的臉上,要麼就抓著頭髮和臉不撒手,很多時候媽媽們都是各種尷尬的道歉賠禮的。
  • 人民日報:17種不合格父母+10個慣壞孩子行為!請看一看!
    人民日報:17種不合格父母+10個慣壞孩子行為!為了孩子,請耐心看一看!+10個慣壞孩子行為每一位「熊孩子」的背後,都站著「熊家長」!媽媽的失信行為會給孩子樹立消極榜樣,讓孩子隨時有失信的可能。02、說爸爸壞話的媽媽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還父母其中一方,等於無形之中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03、愛攀比的媽媽總是拿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家孩子的有點對比,責備孩子,會使孩子不服氣甚至反感,對培養孩子的個性和自信心也不利,還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根本不愛我。
  • 孩子教育的隱形「殺手」——父母暗示
    後來在幾次簡單的諮詢過後,這個孩子講:「我不知道哪裡得罪了爸媽」「見到熟人還沒張嘴打招呼,就被爸媽說不懂事」「他們逢人就會介紹我是壞孩子」「我坐在那裡不吃飯是壞孩子」「吃飯也是壞孩子」「既然他們說是就是吧」「現在應該符合他們給我的壞孩子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