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讀者》勵志版:看了那麼多雞湯文,為什麼還是不能成功

2020-12-17 愛熊貓婭婭

昨晚在家裡整理書櫃,翻出來一抹多勵志類書籍。我都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喜歡雞湯圖書。

從《創業暴富的秘訣》到《我的成功不是偶然》,從《你也可以成為商業神話》到《把自己激勵成超人》,甚至,還有一本叫《柯林頓教我5天成功的秘密》。現在只看看這些書名都叫我受不了,可在我剛畢業的時候,把這些書奉為聖經呢。

十年過去了,我沒有創業暴富,也沒有締造什麼商業神話,我活成了一個007的自由職業者,每晚寫到凌晨一兩點,只能掙到一隻口紅錢。

倒不是說雞湯文不好,只是我們要分清楚現實和雞湯的迥異。

因為,你只能借鑑他的經驗,卻無法複製他的成功,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不同的經歷會得到不同的經驗和資源。你買了他的書,看到他通過那條路走向了成功,於是,你也想換他那條路去走,但當你踏進去時,卻一腳就摔到了坑裡。

你從坑裡爬出來,琢磨半天才發現,原來寫書的孫子沒有告訴你:你倆穿的鞋不一樣。而走這條路,需要穿雨靴。

同理,那些努力人生卻依然創業失敗的人是沒機會給你講勵志故事的,那些看了成功學書籍打雞血卻依然混得不好的人是沒資格跟你吹牛皮的,媒體的聚光燈只會打在人生贏家的身上,他們把成功者的故事包裝為一本《速成指南》,供著急成功的人閱讀。而人們不會注意到那群失敗者,就算你看到了,也只會覺得:「哦,又是一群混得不好的臭屌絲。」

可是,你會覺得別人的成功很容易,是因為沒成功的不會被你看見。而別人自己說成功很容易,是因為他們想通過賣書再賺一筆你的錢。

書商們為了賣書,把勵志故事進行簡單歸納,套上一個宏大且精準的標題,讓讀者覺得花幾十塊錢買本書,就可以掌握別人都不知道的成功秘籍,只要你按部就班地照著做,就能成功。

一個朋友的公司拿到了融資,請大家吃飯慶賀,席間,另一個同在創業的哥們不停地追問說:「唉唉唉,你是怎麼拿到融資的?能不能把秘訣告訴我。」

朋友笑嘻嘻地說:「你忘記了,上周咱倆一塊參加一個投資宣講會,你覺得沒意思,中途走了,我堅持到了結束,會後約了那個投資人吃飯,聊嗨了,他就把錢投給我了。」

「吃個飯就把錢拿到手了?」這個「秘訣」顯然有點匪夷所思,他不悅道:「那天晚上我是回去加班了!」

「就知道傻幹活。」朋友往椅背上靠了靠,開始給他上課:「我就經常給你講啊,做人做事要有方法,別只知道悶頭愣幹。你就是不聽,看看,」朋友拍拍手背,做出惋惜的表情,「幾百萬沒了吧!?嘿嘿嘿。」

這話如同火上澆油,氣得那哥們悔恨的眼淚奪眶而出,邊抹眼淚邊抱怨:「要是不加班,那我也能拿到投資了。」

你?我握著酒杯看著哭成一個笑話的他,心裡犯嘀咕:憑啥你要去了就能拿到融資呢?

誰給了你說這話的勇氣?

雖然朋友把這事講得雲淡風輕,但其實我知道真相,投資人之所以會給我這位朋友投錢,只因為他們是一個學校畢業的校友,雖不同屆,但卻是由同一個導師帶出來的。想來,這位投資人在決定投他之前,已對他做過一番詳細的背景調查。你覺得你跟他的條件差不多,但你不明白他經歷了什麼,不清楚他有哪些深藏不露的資源,更不知道他背後站的是誰。

人生和創業就是一場巨大的倖存者偏差遊戲,贏家們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是「存在即合理」,因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天賦、機遇、能力這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唐駿在《我的成功可以複製》裡總結說「成功的秘訣是簡單和勤奮」—可那本書出版到現在十年了,我還沒見過哪個讀者複製了他的成功的,難道只是他們不夠「簡單和勤奮」?

同理,創業的人還極容易走進一個誤區:人家都能學得會,你為什麼學不會?問題一定出在你身上。

馬雲一個中學教師都能當上首富,你為什麼不能?一定是你不夠勤奮。

TFBOYS年紀那麼小,就能成為大明星,你為什麼不能?一定是你不夠勤奮。

在他們的囗中,勤奮一定等於成功,無視掉個體的先天差異,可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除了勤奮以外,天賦、機遇、能力....這些都是想成功啊,缺一不可。而撇開那些不談,只是天天鼓吹說「只要你勤奮就一定能成功」的人,一字一句都是為了賺走你的錢。

為什麼雞湯和勵志文章總是在反覆強調「勤奮」這一品格?

那是因為一個普通人,出身、人脈、機遇,以及過人的智商——這些都是你不太能夠輕易得到的特質。而你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勤奮。

所以,他們就試圖讓你相信:只要你勤奮,就一定能成功,可說真的,這世上有太多勤奮的笨蛋了。

雞湯故事常常編個「勤奮最後成功」的例子,就得出一加一等於二的結論,但它卻故意忽略了這中間的機遇和環境。文章告訴你說,只要經過努力,醜小鴨都能變成天鵝,可真相是——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天鵝,那是因為它本來就是天鵝。

這跟勤奮不勤奮,一點關係都沒有。

之前大火的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引發了一大批辭職潮。事實是,旅行就是一種消遣,看就看了,轉就轉了,拍個照片,留個念想,到此一遊就行了,回來後柴米油鹽醬醋茶,什麼都沒改變,該面對的人生難題一個不多也一個不少。放下容易,拾起難,別總想著要拋棄一切環遊世界。

動不動就喊著辭職不是什麼好漢,有能耐——你憑自己本事升個職?

話說回來了,如果我們最終都活不成雞湯故事裡的模樣,那我們到底需不需要雞湯?

要,當然要。

不然我以後還怎麼讓讀者看我寫的文章,畢竟我也是個寫雞湯的狗!

雞湯只能在文字中幫你構築一個美好世界,但它不能直接幫你成功,你不能把人生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本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更重要的是,看完書之後,我們依然要身體力行地去做一些事,這些事,你或許會成功,但你更有可能會失敗,這很殘酷,但你得認,只是希望你在認清這個殘酷無情的現實之後,還能夠通過一本書,再去獲得愛上這個世界的勇氣。

人生路遠,道阻且長,山高水闊,穩健為先。

雖然你最終不可能活成雞湯故事裡的模樣,但也希望你能帶著他們曾經給你的力量,充滿鬥志地走下去。

相關焦點

  • 雞湯文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還是猶豫的,我總不能斬釘截鐵的說「雞湯文」是有害的!我恐怕,我會被口水淹死。實際上我曾經也是一個雞湯狂魔,這樣反咬一口,反倒有賊喊抓賊的嫌疑。我覺得雞湯文這個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別人把肉給吃了,剩下的殘羹碎屑,包括吐在裡面的碎渣,和著湯水,卻被你喝的津津有味,認為養生滋補。當我醒悟過來時,我發現,我中雞湯文的毒已經很深了。
  • 為什麼會有人說,「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
    雞湯和勵志都是能鼓舞人心的,它們本身是好的。但是為什麼有些人總說毒雞湯,說雞湯害人。錯就錯在信他們的人,覺得有了信念就能成功,但是從來不付出行動。但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雞湯勵志文宣揚的這種「盲目樂觀」的心態對成功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阻礙了夢想的實現,有時候甚至阻礙我們邁向成功。也難怪有人會調侃「雞湯窮三代,勵志毀一生」了。
  • 眾所周知,巫哲寫的是高考勵志雞湯文,《撒野》更是讀書與夢並行
    白月光哪是那麼好當的,不是說文好看就可以了,能稱白月光的小說是能讓我們刻骨銘心的,能從一遍遍看書中找到力量支撐的。而巫哲寫的文裡面的很多語錄都具有正能量,主角或者經歷坎坷、遍體鱗傷,但是都會振作起來,支撐著走下去,不改初心。
  • 勵志心靈雞湯文章_經典勵志的心靈雞湯短文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如果可以找一些勵志的心靈雞湯文章來看看還是很不錯的,那麼勵志心靈雞湯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心靈雞湯勵志故事
    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衝走了」。
  • 怎麼看待「沒事多看論語道德經,少看雞湯文」這句話?
    當「雞湯文」這三個字越來越多出現在網絡上的時候,就說明越來越多的讀者,已經意識到媒體裡有這麼一類文章,表面上看又有例證,又有觀點,實際上例證並不全面,觀點並不可靠,只是一種現實生活的迷魂湯、味精湯,乍喝好像挺有滋味,實際上沒有什麼營養。比如雜誌《讀者》《青年文摘》,比如很多媒體的情感專欄,比如招聘網站和招聘微信公號裡那些打雞血的文章,都是雞湯文的重災區。
  • 分享 心靈雞湯勵志故事
    心靈雞湯勵志故事一: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
  • "毒雞湯"段子成年輕人新寵 "無害的廢話"錯在哪兒
    年輕人嘛,現在沒錢算什麼,以後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   很多時候不逼自己一把,你真不知道自己還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   回首往事,我發現自己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但我並不難過,因為我知道,以後會失去更多。   不同於傳統的「雞湯」,這些「神轉折」的句子讓人看了好氣又好笑,被網友冠以「毒雞湯」之名。
  • 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句子 給自己打氣的勵志語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句子 給自己打氣的勵志語錄 奮鬥是這麼個過程,當時不覺累,事後不會悔。走一段再回頭,會發現一個更強的自己,宛如新生。充滿正能量的勵志句子: 1.一個人只要有夢想,生命就有了依託;一個人只有不懈地追逐著夢想,活著才覺得意義深遠,   原標題: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句子 給自己打氣的勵志語錄   奮鬥是這麼個過程,當時不覺累,事後不會悔。走一段再回頭,會發現一個更強的自己,宛如新生。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討厭「雞湯」?
    那麼,我們先看一篇標準「雞湯文」:少年時代的他,因為有著獨特明亮的嗓門,被一家音樂學校的校長看中了。這是一家專門招收富家子弟的貴族學校,校長力排眾議,破格讓出身卑微的他在這裡學習,而且免除一切學雜費。作為回報,他每天最早到學校為同學們燒開水,下午打掃完全校的衛生才最後一個離開。
  • 【讀者觀點】對劉墉「勵志小品」的質疑
    【讀者觀點】大智慧還是小聰明 ——對劉墉「勵志小品」的質疑   ■儲勁松   世間自古多有好為人師者,而以近世為甚。他在華文地區最暢銷的勵志書有《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和《肯定自己》等。同時他還出版了《劉墉山水寫生畫法(中英文版)》、《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文版)》等藝術類書籍數十種。所以,世人說劉墉是畫家、作家、演說家,這些名頭我都承認。   但有人大肆讚揚他寫的文章,尤其是這冊《世說心語》:「思接千載,視通萬裡,揮灑談笑,卷舒風雲。」
  • 我們來嚴肅探討一下「心靈雞湯」
    美國人為什麼會推崇這樣的「智慧」呢?再翻翻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的《心靈雞湯》,文章大都換成了本土版,但與美國版「雞湯」如出一手,比如以下文題:《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你也能成功》《生活減壓秘方》《平常心》《讓自己感動自己》《煩惱與菩提》……
  • 彈子石有個「雞湯」車庫,環道兩側貼滿勵志格言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從彈子石環道進入澤科星澤匯的車庫,要經過三層螺旋形環道,牆體兩側寫滿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朝著夢想的方向自信的走下去,把生活過成你想像的樣子」「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丟下一些包袱後,你會驚訝到,自己竟能飛得那麼高」等勵志金句,而且還是中英文對照版本。
  • 讀了很多勵志故事,依然做不好自己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總會有一種對勵志故事的崇拜油然而生的情感。或許是因為當時愛迪生的故事太多的緣故吧。於是,我們在各種勵志故事中成長起來,自然而然的,勵志故事經常成為自己失落或者無所適從的時候的一劑強有力的雞血,後來發現,原來這些故事只成為了一碗一碗的毒雞湯而已,我們看了也照做了,卻發現,自己依然還是自己。
  • 重慶彈子石有個「雞湯」車庫,環道兩側貼滿勵志格言
    」等勵志金句,而且還是中英文對照版本。記者注意到,除了這些常出現在當年《讀者》《青年文摘》之類雜誌上的勵志雞湯外,還有一些經典電影臺詞,例如《阿甘正傳》裡「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這條環道也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轉過下一個彎後,會有哪一條名人名言在等待你。
  • 適合發朋友圈的勵志句子 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
    也不要忘記點在看哦~親。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有哪些?適合發朋友圈的勵志句子:一、是一包象徵著陽光的向日葵種子,在現在灑下,就會在未來得到收穫,那一株株飽含青春的花朵。人生有三樣東西不可挽回:時間,機遇,以及說出去的話。二、只要在努力的路上,一切都會朝著所希望的那個方向改變,早安!
  • 為啥有人不喜歡雞湯文?因為真正努力的人沒工夫傷春悲秋
    記不清從什麼時候起,微博微信朋友圈...開始到處充斥著雞湯文。執著成了盲目的代名詞,挫敗也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太多人開始相信失敗總能換到成功,忽略對經驗的吸收,一味為了成功而失敗。我們要學會甄別雞湯文裡的「人生哲學」,別把它當成精神鴉片、成功玄學。真正努力的人哪有功夫傷春悲秋呢?
  • 焦慮、痛苦、不想活了,怎麼辦?讀勵志書、信佛有沒有用?
    焦慮、痛苦永遠是社會的主題,極端情況下,有些人承受不住,活都不想活了。有的人遇到問題會求助於勵志書,心靈雞湯、焦慮應對秘笈一本本買回家,熬幾個通宵讀讀讀,似乎說得都有道理,幾天下來才發現其實什麼問題也沒能解決,至少遠水解不了近渴。有些人試圖從宗教,尤其是佛教中尋求解脫。
  • 【思考】我為什麼憎噁心靈雞湯?
    祖母雞湯、孩子雞湯、父親雞湯。  這組書傳入中國後,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文體類型,他在我們很多本土的作家配上其自身的故事,產生了無窮無盡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在我們的市面上,隨手可以買到一本《讀者》,如今網絡普及了,一打開微博、QQ空間、朋友圈也到處充斥著這些內容。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雞湯文,總體而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試圖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試圖得出一個人生感悟。
  • 那些年,羞辱過我們智商的心靈雞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汪國真詩歌《熱愛生命》)」優美的措詞與勇敢的氣魄,對於賀雄飛那一代年輕人來說,不僅是雞湯,還是加了冬蟲夏草和各路大補藥的雞湯,專治萎靡迷茫、不知所從,真有令人盪氣迴腸、茅塞頓開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