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文自述退休後生活:讀書與做人 音樂與修身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退休養境界 詩酒趁年華(眾生相)

我的退休生活滿一年了。

2016年2月卸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領導職務後,我主要忙兩件事:讀書與做人,音樂與修身。

怎麼做一個好人?要讀書。「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他們是由千百萬人中選出,又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而保留以至於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2600年,試問中國能有幾個孔子呢……為什麼我們敬仰崇拜他們呢?便是由於他們的做人。」錢穆說。

怎麼做一個擺脫平庸的人?要讀書。「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餘秋雨說。

怎麼做一個高人?要讀書。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刻認識現代領導活動與讀書學習的密切關係,深刻認識領導幹部的讀書學習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

怎麼做一個新人?要讀書。今天,要善於在「網際網路+」的大趨勢中,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創造性地讀書。

讀書,要夜以繼日。我在職時以「白天走幹講,晚上讀寫想」為座右銘,退休了,這股精神不能退。2016年,我發表了七十多篇文章,其中包括,《求是》雜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新華文摘》23期選載的《文化自信五題》。

不做官了,修身還得繼續。古人說「禮樂刑政,其極一也」,修身途徑很多,音樂是其中之一。

有個「滿天星業餘交響樂團」,其名稱來自「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理念,成員主要是熱愛音樂的教授、專家和幹部,也有一些忙於本職工作但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目前,我是樂團團長兼大提琴首席。2016年,樂團演出了29場,到了全國15省市的高校、中小學。我雖61歲才重拾少年時代摸過幾天的大提琴,經過5年的學習,在「深圳交響樂團2016年音樂季」、「廈門大學浪漫大提琴協奏曲之夜」等專業音樂會上都應邀演奏了大提琴獨奏曲《鴻雁》,受到大家歡迎。上海交大學生讚揚我們:「才略文韜,琴音歌賦,齊聚星河如火。譜思源曲,歌雋永如昨。堪憶昔年往事,扶社稷,勳績良多。韶華逝,青絲華發,未敢忘憂國。」

傳統文化中,先要修身,方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要有修為和定力,要在實踐中歷練人生,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平,也包括充實和豐富人生,提高文化素養。「禮以言其志,樂以和其聲」。音樂,可以使人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生活更有情趣,思維更有創意。

我第一年的退休生活,忙這兩件事——讀書與做人,音樂與修身。在充實與快樂中,倒也確是「韶華逝,青絲華發,未敢忘憂國。」

著名導演同時也是滿天星業餘交響樂團小提琴手的陳燕民先生寫詩贈我;「官場磨礪久,依然赤子心。清新去浮飾,磊落超凡塵。妙手文章著,鴻雁天下聞。琴弓起落處,依然少年人。」(葉小文)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詳細】

相關焦點

  • 專訪|正部級官員葉小文的座右銘:白天走幹講,晚上讀寫想
    2016年2月,年滿65周歲的葉小文卸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領導職務,轉任十二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此後兩年,葉小文把更多精力放在讀書和音樂。他勤於思考和寫作,同時也緊跟時代,開通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面對音樂,葉小文更是一名「發燒友」,61歲開始練琴,從入門級水平,一步步成為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
  • 葉小文來到「湘聲大講堂」,他有哪些「讀書·音樂與人生」感悟?
    禮樂就是教化的手段,音樂品格與素養與博覽群書是分不開的,在今天看來,「樂」不僅是音樂之「樂」、快樂之「樂」,而且是道德的普遍淨化,活力的競相迸發,精神的昂揚向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實現的重要途徑。 ..~ . ~ ....~ . ~ ....~ . ~ ....~ . ~ .. . ~ ..~ . ..~ .
  • 面對美國人的質問,葉小文這樣...
    2016年1月,葉小文從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的位置上退休,成為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2018年3月更名為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副主任。看見老熟人,他大大咧咧地開玩笑:「我又回來了!葉落歸根,我姓葉嘛。」可見政協在他心中的位置。言語之間,有點「胡漢三」的味道。
  • 「做人要精,做事要明」很重要,同時也要懂得「先做人後做事」
    有人說,「做人要精,做事要明」;也有人說「先做人後做事,做好人才能做好事。」你怎麼理解?第一句話是說做人與做事的原則,第二句話是說做人與做事的先後順序,做人要精,要做一個明白人,既懂得與大家和諧團結又要有自己的底線、見解與立場,如儒家倡導的外圓內方,如此才能廣結善緣,有自己的主見,不迷惑,喪失自己的方向;做事要明,這裡是指做事要明辨是非,如儒家所說博學之,明辨之,慎思之,篤行之。
  • 讀書是為了什麼?追求物質生活的豐富,得到精神生活的高雅享受
    讀書的好處多多,讀書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情,人生只要與書籍交上了好朋友,就會從中獲得幸福和快樂,使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而有意義。01、人只有讀書才能增長知識和學問,使物質生活過得更好一些。02、只有讀書才能修身養德做好人,先做人後做事。人活著需要生存的技能,這是做事,可做事要先做人,這個社會需要做一個好人,這是因為人活在現社會之中,總要與人打交道,與人相互合作協調的,做人要與人和睦相處,靠的寬容、靠的是容忍,靠的是德性,正是如此,這些都需要讀書學習,需要提升自己的修養。
  • 退休後 她把讀書當工作
    孫萍享受讀書的樂趣  作為一名工程師,孫萍已經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了20多個年頭。今年6月,55歲的她終於迎來了退休的日子。退休後的日子與工作時相比,悠閒和平淡了很多,但是孫萍並沒有感覺到枯燥和乏味,賦閒在家的她又找到了新的樂趣——讀書。「之前工作的時候,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書,這回可滿足了我汲取知識的願望。」  孫萍的父母雖然沒有過高的文化水平,但是他們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從小就給孫萍和她的哥哥姐姐買了大量的書籍閱讀。「我爸媽上班之後,就是我們家最熱鬧的時候,院裡的小朋友都到我們家來看書。」
  • 「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知識分子只讀書而不修身,不就白讀了
    比如,古人讀書,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近代學子讀書可能是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正處於一個高度且快速發展的社會當中,知識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平穩生活下去的必須工具,而當義務教育越來越普及的時候,這一點更是成了重中之重。
  • 感受優秀傳統文化 如何修身立德做人
    做人要做一個誠實自律知廉恥懂敬畏的堂堂正正的「君子」「大人」。為官之道,更當如此。講讀書學習,又以「囊螢映雪」、孫權勸呂蒙讀書等的典故為例,要努力,要勤奮,「終身學習」,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涵養有文化有品位的人。講到家風,孟母為什麼要三遷?
  • 錢穆:讀書與做人
    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現在講到讀書。因為只有在書上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個有理想高標準的人;諸位在學校讀書,主要就是要學做人;即如做教師的亦然。固然做教師可當是一職業;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職業僅是為謀生,當知職業也在做人道理中。
  • 人民日報幹部談讀書:讀書與做人
    讀書與做人,做到這樣的境界,即是「才子」「大家」         做官,先要做人。做人,應該讀書。   怎麼做一個好人?要讀書。「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便是由於他們的做人。」錢穆說,「假如我們誠心想學做人,『培養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字,便可一生受用不盡。」   怎麼做一個擺脫平庸的人?要讀書。「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平庸是一種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態度。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只是無感於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生歷史的厚重,終極道義的神聖,生命涵義的豐富。而他們失去的這一切,光憑一個人有限的人生經歷是無法獲得的。」
  • 傳統文化必修課的核心是修身做人
    在我看來,人文素質教育應該以經典教育為主體,立足於經典,把修身做人當成不可動搖的核心。回首中華民族歷史,我們的先輩中出現過無數的古聖先賢、志士仁人、英雄豪傑,他們都從小熟讀經典,長大後化為自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人格,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這也證明了經典歷久彌新的力量。
  • 齊家有道丨王夫之:立志修身方讀書
    齊家有道丨王夫之:立志修身方讀書 2018-03-23 07:21:03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楊丹] [編輯:夏博] 前有千古,後有百世。廣延九州,旁及四裔。何所羈絡?何所拘執?焉有騏駒,隨行逐隊?無盡之財,豈吾之積。目前之人,皆吾之治。特不屑耳,豈為吾累。瀟灑安康,天君無系。亭亭鼎鼎,風光月霽。 以之讀書,得古人意。以之立身,踞豪傑地。以之事親,所養惟志。以之交友,所合惟義。惟其超越,是以和易。光芒燭天,芳菲匝地。深潭映碧,春山凝翠。 壽考維祺,念之不昧。
  • 大學生應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做人篇
    做人,做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為人處世應該怎樣做?—面對這樣的人生課題,也許很多大學生並沒有真正深刻思考過!老師和家長關於這方面的指導教育大多也是很欠缺而不系統的。但做人,卻是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必須學習的一門功課。
  • 嚴以修身貴在樹德立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黨校領導幹部作為治國理政主體中的「關鍵少數」,更應嚴以崇德修身,在實踐中樹德立範,把做人與做官統一起來,引領社會形成良好風尚。
  • 精品散文《讀書與做人》韓國福
    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治性情,磨練意志;讀書能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讀書能夠蕩滌浮躁的塵埃汙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多讀一些有關歷史的書籍,能通古今,通四方;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諸葛亮教子書納入7年級語文課,僅86字,卻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礎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在家書的一開篇,他就告誡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寧靜,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讀書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白巖松曾經說過:「平靜是真正的奢侈品。
  • 讀書思廉|嚴於律己做人,清正廉潔做事 ——讀《永遠在路上》有感
    讀書思廉|嚴於律己做人,清正廉潔做事 ——讀《永遠在路上》有感 2020-10-28 2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社科普及宣傳周啟動 葉小文湖湘大學堂講改革
    原標題:湖南社科普及宣傳周啟動 葉小文湖湘大學堂講改革   (19日,2014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宣傳周活動啟動式暨主題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葉小文作「中國的新一輪改革」主題報告。)
  • 耿文哲:立德修身——黨員幹部的行為之道
    「人可以離休但共產黨員永不會退休」,這句樸實的話出自「花萼愚公」——四川省原達縣地委副書記周永開。之所以被稱頌為「花萼愚公」,是因為他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把群眾當親人,連續數十年捐資助學、扶貧濟困;自掏腰包購買藥材,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把一輩子奉獻給了花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