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引發了各種爭議,各種爭議真的讓人耐人尋味。該事件發生時,先是有部分的家長對「高分進校,低分高考」這種表達不滿,有一些家長認為是素質教育惹的禍,接著,南京一中就發布了相關改進教學和管理的消息,後面又被有些人看作是向應試教育低頭。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如果說我們簡單地將高考分數的高低及學校對各種措施的改進來辨識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這種做法太過於簡單。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素質教育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01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有各種爭辯
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這兩個話題,存在著各種的爭辯。但在爭辯的同時,有很多的爭辯是「簡單、粗暴」,也就是有一部分家長看到學生的考試分數低了,就將各種罪名歸罪於老師、學校,即歸罪於素質教育。當考到了高分就覺得是應試教育突出的一個例證,這樣真的好嗎?不妨我們可以問自己,自己深思一下再回答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如果說把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成吹拉彈唱、蹦蹦跳跳;把潛心學習、認真備考等學習知識的一面統統歸結為應試教育,這真的合適嗎?我們自己有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呢?如果說像前面這種理解,那麼實際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就沒有爭辯意義了,總的來說,就是在沒有搞清楚它們倆的根本,去談素質教育、應試教育,那麼這樣的談論、爭辯你覺得有意義嗎?
我們來看一下國家對「素質教育」解釋:
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義,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全面發展、使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對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教育來說,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一個重大命題,素質教育應當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
當我們讀了上面這一段話時,我們的內心是怎麼樣去想的呢?或許我們有一些學生、家長會對這句話理解可能又有另一種角度,這個句話真的有去實行嗎?這不是誇誇其談?但是,不妨我們想一下,我們國家對教育是很重視的,原因是「教育是我們國家的根基(基石),也是為國家發展輸送人才的一個平臺」,現在我們興許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但我們國家、教育部門及各種與之有關的人都在為之努力、奮鬥。再說了,每一種教育的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去看待。
因此,從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定義來看,素質教育不能簡單理解各種玩、跳,因為素質教育從來不反對智育,也不反對重視考試和分數,所以有人會提出質疑和批評素質教育的觀點,但,這種是沒有搞清甚至曲解了素質教育的本意。
相比另一個是「應試教育」,也就是指紋分數,只問升學率,其餘的不過問,然後學校的所有工作也是圍繞著「考試」這個核心點做指揮。其實,重視分數跟升學率並沒有錯,因為這個是我們學生、家長、學校等都很關心的一個點。但,我們錯就錯在將它理解成「唯分數論」「唯升學率論」,就一個「唯」字不僅破壞了教育的生態、扭曲了培養的宗旨,並且也嚴重的損害了學生的成長。
然而,在現實中,有一些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等看中的是學生的「成績」,並且有些學校為了取得更好的升學率,眼睛裡只盯著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因而產生了爭搶生源,甚至有些學校為了讓自己學校的升學率更好看,因此,設置了各種學生分流的措施,有些則對「差學生」進行勸退,後面那些各種音體美等課程逐漸變少最後沒有了,這就是應試教育在作怪的一方面。且如果說學校只關注一部分學生,只關心學生的考試分數的話,那麼這樣還是培養人的教育場所嗎?那不等同於補習機構、考試(分數)加工廠?相信這樣的應試教育我們也不喜歡吧?
02對於教育(包括素質教育、應試教育)我們該怎麼樣去看待呢?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一個教育共同體,培養學生的責任需要三方共同承擔,發展素質教育也離不開三方的共同努力。但學校有學校的辦學理念,家長有家長的成才觀念,社會有社會的價值認同。
因為我們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理解角度)上去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矛盾或者衝突,這是一個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由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引發的矛盾衝突,結合我們上面說的那段話也不難理解,要想解決這種矛盾,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加強溝通」,並且在溝通中尋找共識,以便於後續解開矛盾。
那麼,從南京一中發布的改進教學和管理的消息看,是認真的分析和反思,這一則消息不該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妥協」,更不該理解為向應試教育低頭。
在相關回應中,學校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應對;加強對學生學習的要求與管理,比如延長晚自習到10點;加強尖子生培優,比如分層教學,組建尖子生團隊等。針對學生的高考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和管理的改進措施,這是每一所學校都應認真做好的分內工作。
然後,我們從其中的改進措施來看,本身無可厚非。原因是:
一是,江蘇即將即將進入新高考模式,因為之前江蘇地區是自主命題,而現在的新高考模式是「3+2+1」,經分析研究迎來的新高考模式之前的教育教學有著一定的區別,提前做好準備,做到未雨綢繆,這是所有學校必須要做好的一個環節;
二是,要加強對學習的要求和管理,即便是延長了晚自習的時間,那麼也不足以成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分水嶺,晚自習的延長就是回歸到了應試教育,這個理解是一個簡單化的思維;
三是,加強對尖子生的培優,更準確地說就是要因材施教,通過分層教學來達到更好的效果,讓優秀的學生能夠吃得飽、吃得好,而不是簡單化的起步走,這樣會拖慢進度,然而,這與實施中的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不必就此穿靴戴帽。
03寫在最後
其實,有一些家長對一些學校培養的學生高考成績不滿意,而學校對學生的高考成績進行合理的分析與反思,都在情理之中,不能夠臆想素質教育的失意,應試教育才是當前的政治正確。而新時代的中國教育,必須要堅定的發展素質教育並不能動搖,因為素質教育對我們也很重要(當然,前提也不能丟掉應試教育)。
最後,對於「如何看待素質教育」這個問題,你們深思後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