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高考成績」引發爭議,對於素質教育,我們的看法是?

2020-12-14 狸貓學長

最近,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引發了各種爭議,各種爭議真的讓人耐人尋味。該事件發生時,先是有部分的家長對「高分進校,低分高考」這種表達不滿,有一些家長認為是素質教育惹的禍,接著,南京一中就發布了相關改進教學和管理的消息,後面又被有些人看作是向應試教育低頭。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如果說我們簡單地將高考分數的高低及學校對各種措施的改進來辨識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這種做法太過於簡單。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素質教育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01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有各種爭辯

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這兩個話題,存在著各種的爭辯。但在爭辯的同時,有很多的爭辯是「簡單、粗暴」,也就是有一部分家長看到學生的考試分數低了,就將各種罪名歸罪於老師、學校,即歸罪於素質教育。當考到了高分就覺得是應試教育突出的一個例證,這樣真的好嗎?不妨我們可以問自己,自己深思一下再回答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如果說把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成吹拉彈唱、蹦蹦跳跳;把潛心學習、認真備考等學習知識的一面統統歸結為應試教育,這真的合適嗎?我們自己有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呢?如果說像前面這種理解,那麼實際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就沒有爭辯意義了,總的來說,就是在沒有搞清楚它們倆的根本,去談素質教育、應試教育,那麼這樣的談論、爭辯你覺得有意義嗎?

我們來看一下國家對「素質教育」解釋:

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義,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全面發展、使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對邁入新時代的中國教育來說,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一個重大命題,素質教育應當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

當我們讀了上面這一段話時,我們的內心是怎麼樣去想的呢?或許我們有一些學生、家長會對這句話理解可能又有另一種角度,這個句話真的有去實行嗎?這不是誇誇其談?但是,不妨我們想一下,我們國家對教育是很重視的,原因是「教育是我們國家的根基(基石),也是為國家發展輸送人才的一個平臺」,現在我們興許還沒有達到這種地步,但我們國家、教育部門及各種與之有關的人都在為之努力、奮鬥。再說了,每一種教育的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去看待。

因此,從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定義來看,素質教育不能簡單理解各種玩、跳,因為素質教育從來不反對智育,也不反對重視考試和分數,所以有人會提出質疑和批評素質教育的觀點,但,這種是沒有搞清甚至曲解了素質教育的本意。

相比另一個是「應試教育」,也就是指紋分數,只問升學率,其餘的不過問,然後學校的所有工作也是圍繞著「考試」這個核心點做指揮。其實,重視分數跟升學率並沒有錯,因為這個是我們學生、家長、學校等都很關心的一個點。但,我們錯就錯在將它理解成「唯分數論」「唯升學率論」,就一個「唯」字不僅破壞了教育的生態、扭曲了培養的宗旨,並且也嚴重的損害了學生的成長。

然而,在現實中,有一些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等看中的是學生的「成績」,並且有些學校為了取得更好的升學率,眼睛裡只盯著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因而產生了爭搶生源,甚至有些學校為了讓自己學校的升學率更好看,因此,設置了各種學生分流的措施,有些則對「差學生」進行勸退,後面那些各種音體美等課程逐漸變少最後沒有了,這就是應試教育在作怪的一方面。且如果說學校只關注一部分學生,只關心學生的考試分數的話,那麼這樣還是培養人的教育場所嗎?那不等同於補習機構、考試(分數)加工廠?相信這樣的應試教育我們也不喜歡吧?

02對於教育(包括素質教育、應試教育)我們該怎麼樣去看待呢?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一個教育共同體,培養學生的責任需要三方共同承擔,發展素質教育也離不開三方的共同努力。但學校有學校的辦學理念,家長有家長的成才觀念,社會有社會的價值認同。

因為我們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場(理解角度)上去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矛盾或者衝突,這是一個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由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引發的矛盾衝突,結合我們上面說的那段話也不難理解,要想解決這種矛盾,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加強溝通」,並且在溝通中尋找共識,以便於後續解開矛盾。

那麼,從南京一中發布的改進教學和管理的消息看,是認真的分析和反思,這一則消息不該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妥協」,更不該理解為向應試教育低頭。

在相關回應中,學校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應對;加強對學生學習的要求與管理,比如延長晚自習到10點;加強尖子生培優,比如分層教學,組建尖子生團隊等。針對學生的高考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和管理的改進措施,這是每一所學校都應認真做好的分內工作。

然後,我們從其中的改進措施來看,本身無可厚非。原因是:

一是,江蘇即將即將進入新高考模式,因為之前江蘇地區是自主命題,而現在的新高考模式是「3+2+1」,經分析研究迎來的新高考模式之前的教育教學有著一定的區別,提前做好準備,做到未雨綢繆,這是所有學校必須要做好的一個環節;

二是,要加強對學習的要求和管理,即便是延長了晚自習的時間,那麼也不足以成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分水嶺,晚自習的延長就是回歸到了應試教育,這個理解是一個簡單化的思維;

三是,加強對尖子生的培優,更準確地說就是要因材施教,通過分層教學來達到更好的效果,讓優秀的學生能夠吃得飽、吃得好,而不是簡單化的起步走,這樣會拖慢進度,然而,這與實施中的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不必就此穿靴戴帽。

03寫在最後

其實,有一些家長對一些學校培養的學生高考成績不滿意,而學校對學生的高考成績進行合理的分析與反思,都在情理之中,不能夠臆想素質教育的失意,應試教育才是當前的政治正確。而新時代的中國教育,必須要堅定的發展素質教育並不能動搖,因為素質教育對我們也很重要(當然,前提也不能丟掉應試教育)。

最後,對於「如何看待素質教育」這個問題,你們深思後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南京一中高考成績引爭議,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素質教育?
    最近南京一中高考成績引發的爭議耐人尋味先是家長對「高分進校,低分高考」表達不滿,有家長認為是素質教育惹的禍;接下來,南京一中發布改進教學和管理的消息,又被很多人看作是向應試教育低頭。在筆者看來,簡單拿考分高低、拿學校改進措施來辨識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穿靴戴帽」的做法,太過簡單化。
  • 南京一中事件再次引發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之間的爭議
    今年江蘇省高考成績出爐後,一所重點中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那就是南京一中。事件的起因是南京一中校長力推素質教育,不去看重學生的分數。於2017年高分考入南京一中的一批優秀學生經歷了這個學校特有的素質教育後,於今年參加高考,考出的成績令人咋舌。
  • 搞素質教育,但別拿孩子前途做實驗,南京一中低分高考風波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高考已成績公布,從8月份開始,進入錄取階段,幾家歡喜幾家愁,成績是高三學生的命脈,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是否能進入名校繼續學習。近日,南京一中高分進校,低分高考,全校沒多少學生分數高於400分,引發風波和熱議。
  • 高考成績不如家長所願,南京一中發出回應,是素質教育的失敗嗎?
    南京一中高分學生少,遭到高一高二家長的不滿近日,南京一中遭到了很多家長的埋怨,具體原因是由於南京一中原本招生的生源中考成績非常高,但這一屆學生參加2020年高考之後,高分學生非常少,引發了高一高二家長的不滿。
  • 南京一中為「低分高考」認錯:素質教育還要被誤解多少年?
    「素質教育」與「應試高分」兩難全的問題,很早就引發輿論關注。最近,南京一中事件再次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爭論推向風口浪尖。高分進校,低分高考,南京一中因學生高考成績上400分的不多,被家長點名要求校長下課。事後,南京一中認錯,並發布有應試教育傾向的整改措施,持續數日的抗議風波逐漸平息。
  • 南京一中道歉,是素質教育的「滑鐵盧」,還是應試教育的勝利?
    前不久,高考成績公布之後,南京一中的校長就被學校高一、高二的家長點名批評,很多高一、高二的家長冒雨堵在學校門口,他們手持標語要求「校長下課!」而這一切主要是因為2020年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不太理想。江蘇省的高考一直在朝著素質教育方向發展,而南京一中的校長也是在力推素質教育,根據媒體的報導,南京一中校長曾經任很多所著名學校的校長、副校長,專業能力也很強。
  • 應試與素質教育再起爭議,南京一中校長道歉說素質教育走到頭了?
    知乎上一條關於「南京素質教育」的話題頂上了熱搜,646萬的熱度。矛頭直指南京一中,高分進校、低分高考,南京一中因為高考400分以上的學生不多被家長點名要求早在之前,南京試點素質教育的時候,學校不讓排名、不公布分數、更不允許按成績分班。試點開始後,甚至會對學校進行突擊檢查,翻看學生書包,看有沒有卷子、課外輔導書之類的東西。這一試點,可真是把家長給愁死了。
  • 高考成績不如同類學校,南京一中別甩鍋素質教育,校長該負全責
    高考成績不如同類學校,南京一中別甩鍋素質教育,校長該負全責!江蘇省高考成績揭曉後,南京一中高一高二部分家長舉牌圍堵學校大門,打出「一中不行,校長下課」的標語,一時間「南京一中」「校長」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不明就裡的吃瓜群眾可能以為南京一中今年高考成績慘不忍睹,其實南京一中今年高考成績還是比較優異的。
  • 素質教育會影響高考成績嗎?由南京一中高考「考砸」事件說起......
    按一些家長的說法,他們之所以抗議校長,是因為「他搞素質教育,不抓學習,輕視高考」。對南京一中今年高考的情況我不清楚,該校是否或如何「搞素質教育」我不知道,對學校方方面面的管理比如是否真的「不抓學習」「輕視高考」我也不了解。但說「素質教育會妨礙高考成績」我倒有話要說。
  • 南京一中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認錯,搞素質教育是在玩火嗎?
    2017年,南京一中中考錄取分631分,位居全市第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只有589分。三年後高考,後者達到400分以上學生人數高達68人,南京一中只有10個人,一本率也超過了南京一中。南京一中被指責「高分進校,低分高考」。高考之後,家長點名要求校長下課。家長的矛頭,直接指向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雖然尤校長是江蘇省名師,但他搞素質教育,不狠抓學習。
  • 南京一中VS南京二十九中 素質教育全面落敗於應試教育?
    提起南京的高中名校,不少人第一會想起南京外國語學校,這所學校每年保送國外名校人數數不勝數,保送清北人數更是常年穩居江蘇第一;也有人會想起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所百年名校培養了57位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然而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南京一中和南京第二十九中,其中南京一中推行的是素質教育,南京二十九中推行的是應試教育,不少南京家長也稱之為「縣中模式」。
  • 南京一中VS衡水中學,素質教育的慘敗,應試教育的完勝?
    在江蘇省2020年高考成績公布後,南京一中校門口被眾多學生家長圍堵,原因是今年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績很不理想。據悉南京一中今年高分段(400分以上)的考生僅有20人。作為對比,南京二十九中高分段考生則為68人,並且其一本率也超過了南京一中。
  • 南京一中高考成績令部分家長不滿遭堵門,素質教育真的不出成績嗎
    7月28日,因南京一中高考成績令大批學生家長不滿,家長朋友們聚集於一中門口要求校長下課。此事一時間引發熱議,不少網友都在討論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和縣中模式的利弊,我結合了大家的觀點,來讓大家理解理解,上面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
  • 南京一中高考成績下滑:素質教育會不會本來就是錯的?
    據近日新聞報導,作為南京當地的老牌名校,近年南京一中學生高考成績呈下滑趨勢。高分進校,低分高考,南京一中失去昔日光環,高考400分以上學生與學校名氣不匹配事後,南京一中認錯,並發布有應試教育傾向的整改措施,持續數日的抗議風波逐漸平息。學校的回應、家長的滿意,被指責為素質教育的低頭、應試教育的勝利。
  • 南京一中為「低分高考」認錯,搞素質教育是在玩火?
    高考成績放榜後,南京一中校門口遭家長圍堵,並手持上述抗議標語。一本升學率達到95.34%,成為該校歷史上的最好成績,南京一中今年的表現可圈可點。整體成績雖好,但高分學生少,成為此次矛盾的焦點。江蘇高考滿分480,南京一中400分以上的只有10人,與同層次金陵中學和南師附中的60人和120人相比,實在是說不過去。
  • 南京一中「認錯」,是素質教育的失意嗎?
    近日,南京一中正式發布《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對家長圍堵學校、要求校長「下課」一事進行了間接回應。今年高考分數公布後,南京一中校長被該校高一、高二學生家長點名批評,眾多家長冒雨圍堵在校門口,手舉「一中不行」「校長下課」等抗議標語,理由是該校2020年的高考成績不甚理想。
  • 南京一中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認錯,搞素質教育真的是在玩火嗎?
    高分進校,低分高考,南京一中因高考400分以上學生不多,被家長點名要求校長下課。事後,南京一中認錯,並發布有應試教育傾向的整改措施,持續數日的抗議風波逐漸平息。這究竟是否是以素質教育的低頭、應試教育的勝利作為以分數為升學剛性依據的最佳處理結果,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能夠相容?搞素質教育真的是在玩火嗎?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我們首先要明確二者的含義。
  • 南京一中校長被喊「下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沒有「中庸之道」
    ——該校吸引了非常好的生源,高考成績卻與此不匹配,對於「應試向」的家長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失敗的投資。所以,家長們把矛頭指向該校的素質教育試驗,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今年南京一中高考成績表現不佳,是不是可以說素質教育就錯了?答案當然不是這麼簡單。
  • 當南京一中的素質教育影響到應試教育,該如何評判?
    近日南京一中也公布了今年高考的喜訊,如果大家看到這個成績可能都會覺得學校真不錯,重點中學就是牛,但也引來了不少家長的不滿原因是自己的小孩2017年是以高分數進入南京一中比如二十九中2017年錄取分數線是589,但三年後400分以上人數68人,但南京一中只有
  • 南京一中,忽視高考,不抓成績,錯了嗎?
    高考成績公布後,南京一中校門口就有眾多家長聚集抗議。7月28日上午,一群憤怒的家長冒著大雨,聚集在南京一中大門口,手舉抗議標語:一中不行!校長下課!並且高喊:校長下課。家長們之所以聚集抗議,原因是南京一中今年的本科錄取率低,讓家長們大失所望。南京一中,錯在哪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