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蜂窩第 69 篇創業日記
文 | 大嘴
蜂窩兒童大學創始人
在蜂窩的夏令營期間,我們收到了來自不同的家長的大量的讚美與誇獎。也收到了來自行業中的不同的夥伴的疑問——可以怎麼參與到蜂窩的夏令營中來,從中學習一些東西。
這裡就寫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吧,這篇文章恰好也是在蜂窩第二期夏令營結束時候,我給家長的演講稿的整理。
蜂窩今年的夏令營是在杭州西湖景區旁邊的一個青年旅舍。為什麼選擇這裡?最重要的原因是周圍有社區,有穩定的居民,有遊客,有做生意的人。
這是蜂窩夏令營最重要做的一個事情,讓孩子關注社區,對自己周圍的社區建立敏感性,隨之建立安全感。
因為孩子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與成長都離不開社區。社區裡面有無數的危險與問題,孩子需要去敏感地去發現、處理。
只有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公共生活,而這個公共生活是獲得自由必經之路。
在聊到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肯定不是應試教育那樣子的。
那它是什麼樣子呢?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見的都是一些相關的關鍵詞,PBL(基於問題/項目式的學習)、設計思維、STEAM、編程……
這些方法與理論都非常棒,卻也成為了家長新一輪的焦慮來源。因為應試必須跟上,而這些新的關鍵詞跟不上的話,就會出現新的問題。
在蜂窩的夏令營,我們有一條很明顯的線路,就是基於問題的學習方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具體的方法是設計思維。
這條路線在孩子夏令營的過程中是「隱下去」的。因為我們並沒有直接給孩子定下了一個社區主題,比如我們就是來這個社區解決交通問題,或者是幫這所青年旅捨去解決消防、經營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完全的開放,蜂窩為孩子準備的就是這個社區。
他們需要從這個社區裡面找到麻煩和問題,並且去解決它。所有的信息都來源於孩子自己對這個社區的觀察,與這裡的人溝通、對話,才能發現麻煩和問題。
那如此高開放度的夏令營,我們是如何設計、以及提供支持的呢?
我們需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在 7 天夏令營的感受。
故事評估是通過記錄與講述孩子在過去一天的表現,並且提供作為教育者的解讀視角。讓孩子自己、共學夥伴、孩子的父母、教育者共同完成對學習者形象的建立。(例如之前的文章)
蜂窩團隊每天有 3-4 小時的時間都在討論每一個孩子的狀況,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支持他,在故事評估中如何讓他獲得更多的支持,如何讓他被自己、父母、以及一起夏令營的同伴看見。
這樣的「被看見」是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
在蜂窩夏令營的第二天,夏令營的一個孩子叫石榴。她看見自己被人如此的敘述的時候,她捂住臉沒法看完整個故事。
不停地問:「大嘴,你為什麼這麼寫啊?」
大嘴:「嗯?這個不是真實的嗎?如果你覺得有不真實的,我可以去修改。然後我得道歉。」
石榴:「哎呀,不是……」然後石榴就用帽子捂著臉,「艱難」地看完了故事。在接下來的幾天,石榴也不停重複地看著自己的故事,也在翻閱其他小組成員的故事。
在這樣的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開始理解,蜂窩夏令營是關注到每一個孩子一切,只要他想展示任何的事情,我們都可以接住。
而這一切的事情,也都會被自己的同伴與父母看見,這樣的看見為他們帶來了安全感。因為自己不需要掩飾,也不需要偽裝,他只需要成為自己。
在夏令營的過程中,有一個叫 Oscar 的孩子。他在面臨一個困擾的問題,他找了一名艦長(老師),說了一堆他在小組協作解決問題中的困擾。
「你知道你給我說的內容,我會給其他艦長(老師)分享嗎?」
「知道,所以我來找你。」
而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會找到自己安全的方式尋求支持。
這個時候,我們或許會疑惑,孩子做自己?那不就是「熊孩子」了嗎?這樣的做自己,孩子還會有王法嗎?
等一等。
這樣的疑問是無須討論的,因為我們所相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蜂窩相信:
- 孩子對於學習的需求
- 相信孩子對於「偉大」,「卓越」的追求
如果這個不是基礎的信任,那將不存在這場夏令營。
正如第一期夏令營中有一個孩子和我開玩笑道,以為來夏令營不用寫作業,想不到在蜂窩頭腦風暴,在便利貼上寫的字比自己寫暑假作業的字還要多得多!
這就是孩子對於學習的需求。
在生活中,孩子對「偉大」與「卓越」的需求會不停地被消解。而在蜂窩夏令營中,我們相信這一切,並且推動每一個孩子去面臨這一切。
有一個小組在解決問題解決到一半的時候,他們居然忘記了自己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小組成員 Eva 在不停問不同的艦長(老師),是否還記得他們小組解決的問題。
大嘴說:「如果我們忘記了麻煩和問題,那我們就重新尋找。」
石榴在旁邊哭了,並且告訴大嘴。
「我想不起來我們要解決的麻煩和問題,但是我就是要解決這個麻煩和問題!我也不知道我能為此做什麼,可我能確定的是,我要做!」
這就是每一個孩子對於「卓越」與「偉大」的需求。
這場夏令營為孩子帶來了什麼?
自由。
而蜂窩認為,通往自由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勇氣」與「能力」。
我們先說「能力」吧,能力就是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驗證問題,並且去解決問題,持續的迭代與優化。大家都已經看見了蜂窩夏令營的孩子做出的如此精彩的解決方案了。
而僅僅有這樣的能力,會變成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
他會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成功。因為他可以持續地迭代,持續地變化。不管他在什麼工作崗位,不管做什麼樣子的事情,他都能持續去解決問題,並且迭代解決方法。
可是,如果僅僅只有能力,他不會去關注——人。
他不去關注自己,也不去關注別人,更不會像這群孩子一樣去關注這個社區。
關注人是需要勇氣的。
因為這需要時刻關注到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感受是豐富的,細膩的,以及複雜的。而面對這樣的感受,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具有勇氣的。
正如剛才石榴那樣,能拍著桌子說:「我想不起來我們要解決的麻煩和問題,但是我就是要解決這個麻煩和問題。我也不知道我能為此做什麼,可我能確定的是,我要做!」
在蜂窩認為,勇氣其實就是選擇,而選擇又具有三個部分的支持。
我們是否讓孩子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解決的麻煩和問題,即使在我們發現他們可能選擇失誤的時候,我們依然無條件的支持他們。而在選擇之後,問題發現不是問題,我們也不會去指責這個過程。
即使失敗了,那選擇的孩子必須去承認選擇的失敗,承擔失敗帶來的挫敗。
接下來呢?
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選擇。
只有在這樣的選擇過程中,孩子才能理解什麼是選擇,以及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只有這樣,每一個孩子才能在未來的生命中擁有一次次選擇的勇氣。並且持續地擁有勇氣去追求自由。
通往自由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需要也必須擁有勇氣與能力。
說到這裡,感覺這場夏令營都是蜂窩做了這麼多的事情才能做成這個樣子的,其實不是。
這是家長、孩子、蜂窩的同事,完全的浸入,才能如此的共舞。
因為這是一場未知的旅行,家長在看見我們夏令營介紹模糊的情況下,依然願意把孩子送往到營地,並且在我們每天如實給到反饋的情況下,家長依然在不停地提供支持,並且表示認同。
這是一場未知的挑戰,每一個的孩子進入營地之後,沒有任何基礎信息,將要在這裡探索出自己想要解決的麻煩和問題。以及面對真實的環境去驗證問題的真實性,以及解決方案。
蜂窩的每一個同事也需要加入到這場共舞中。這場共舞如同浪潮一般湧動,而蜂窩的每一個同事都需要在不同的時刻、地點、人物的時候,成為不同的角色。
成為協作者去帶領整個小組一起探索麻煩和問題,讓整個小組獲得學習心流。
成為孩子,去感受每一個孩子在當下的境遇他們的感受是什麼。
成為教練為每一個孩子單獨提供支持,與每一個孩子溝通,理解每一個孩子遇到的麻煩和問題。
成為參與者,站在孩子的角度,一起去感受孩子的學習心流如的浪潮一般湧動,並且享受浪潮的翻滾。
成為自己,去感受曾經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面對無窮大的孩子信息之後,如何去理解自己為何成為自己。
如果切換不成,非常容易「溺水」。這對於蜂窩的同事來說,是一場極大的挑戰,也是一場美妙的共舞。
我想,家長、孩子與蜂窩的每一個同事都是浪漫的人兒。
夏令營過程中,一位媽媽一直在旁觀我們的營期,並且有了如下對話。
是的,教育本應該如此。
課程推薦
↓點擊「了解更多」,邀請孩子加入這場浪漫的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