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淺談野史秘聞,今天咱們接著聊紫禁城裡的太和殿。
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口裡的金鑾殿,它為什麼叫金鑾殿呢?是因為地上鋪著很多塊金磚,那今天咱們就說說這金磚的故事。
金鑾殿裡一共鋪著四千七百一十八塊金磚,為什麼叫金磚呢,難道它真的是金子做的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主要是因為這個磚的造價非常昂貴,同時敲擊這個磚的時候呢,會發出金石的聲音,所以才叫它金磚。
這個金磚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首先一個就是它的選土,這個土來自於蘇州,當時要把這個挖出來的土放在那兒整整一年去除這個土性,然後呢是練泥,怎麼練泥呢?就是用水來和土,然後反覆的踩踏,之後再澄漿,再制坯子,最後花八個月的時間,把這個坯子陰乾,再下來呢就需要燻燒了,這個燻燒也十分講究,首先用穅草燒三十天,然後再用片柴也就是一片一片的柴再燒上三十天,在之後呢,再用顆柴也就是用大顆柴火再超三十天,最後用松柏枝再燒四十天,這樣燒出來的磚要求扣之有聲,斷之無孔。
那麼這些磚在鋪的時候呢,還要經過砍、磨、鋪、漫,最後再用銅油給浸潤。這一個工人一天據說只能砍三塊磚,而一個瓦工和兩個壯丁一天能漫五塊磚。
即使這麼牛的磚呢,也不是每塊都用,而是三選一,其餘的兩塊銷毀。據說造一塊磚呢,當初需要花費一兩黃金,而這一兩黃金的購買力呢,當時是可以買一千五百斤精米的,或者是三個縣令整整一年的俸祿。
這種地磚從開始選土到最後鋪滿完成需要兩年的時間,最大的金磚啊,只能皇帝專用,每塊重達一百零八公斤,長和寬各是七十七釐米,而厚是十三釐米。那麼每塊磚上呢都有邊框記錄著燒制年代、物料規則、和窯廠名字,包括這個工匠和督造人的名字。
好了,關於太和殿裡金磚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