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御窯金磚,一兩黃金一塊磚,磕頭有技巧,不然滿頭包也不響

2020-12-13 九卿臣儒

1748年2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在養心殿召見73歲的直隸總督劉於義。君臣二人問答時間有點長,劉於義歲數又大,只感覺頭昏腦脹,熬到奏事結束,晃晃悠悠站起來,不小心踩到朝服的一角,頭重重撞到了金磚上,不省人事,不久後辭世。

紫禁城皇帝經常出入的宮殿,鋪設的都是御窯金磚,質地堅硬,一頭撞上去誰也受不住,何況是73歲高齡的劉大人?據說臣子給皇上磕頭想磕出響來,得給太監送上孝敬,太監見著銀子,就會給指點一下,哪塊金磚是懸空的,在那塊金磚上磕,不用費力就能磕出響聲來,要不然就算是磕破頭皮,滿頭大包,也別想讓皇上聽到那聲響,留一個恭敬的好印象。

電視劇《雍正王朝》就有這麼一個橋段:三阿哥弘時要進宮見雍正,李德全說皇上讓弘時先在外面跪等。弘時跪下就打趣李德全,說你老公公真會賺錢,誰給你們塞錢,你就引他們跪在有空心磚的地方,磕頭時不疼,聲還大。誰要不給錢,就帶他們去實心磚的地方,頭就是磕破了,也沒半點聲響。

這弘時嘴裡的磚就是鋪設在北京故宮金鑾殿上的4718塊地磚,叫御窯金磚。那真是金子製成的嗎?非也非也,這御窯金磚的名稱來歷,據說是永樂皇帝朱棣賜名。

當年建設紫禁城的時候,在北方找不到合適的鋪地材料,指揮宮城建設的蘇州名匠蒯祥,便命人找來了自己家鄉蘇州陸 墓的細料方磚。宮殿完工後,殿內地面,用方磚鋪就得嚴絲合縫、光滑如墨玉,腳踏其上,有金玉之聲,莊重內斂,與金碧輝煌的宮殿相得益彰。永樂皇帝一高興,在群臣面前,封蘇州陸 墓造磚民窯為「御窯」。

又因此磚敲擊時,能發出清越的金石之聲,當年這種細料方磚成品後運往京城供紫禁城專用,名叫「京磚」,又「京」與「金」讀音相似,天長日久,「京」字就逐步演化為「金」字,故稱為「金磚」。

據古籍《金磚墁地》記載:這種磚敲之有金石之聲,又因其造價高,有「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因而朱棣將它賜名為金磚。

此後,蘇州御窯金磚就成為明清兩代宮殿建築不可或缺的物料,只供皇帝專用。整個紫禁城,只有皇帝經常出入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才整體鋪設了御窯金磚。另外,在皇陵天壇等建築群中都有使用。

那為什麼紫禁城的宮殿不都鋪設御窯金磚呢?就算再貴,皇帝還缺錢嗎?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這種磚燒制工藝複雜、不易,從毛坯到成品需兩年之久,且成品率很低,通常是100塊磚入窯燒制,往往成品只能出十塊二十塊磚。

而且入選條件苛刻,往往運到京城,每用一塊磚,就得有三塊以上備選,常常十塊之中只有一二入選。其餘淘汰的一律銷毀,不得留存,萬萬不能流入民間,體現皇權的不可僭越,所以就算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是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

御窯金磚,以水火相濟變土為金,正是百鍊成金的文化精神的體現。五行之中,「金」代表著堅硬、牢固和恆遠。紫禁城從永樂四年開始修建,花費15年時間建成如此龐大壯觀的宮殿建築群,而這腳下所踏的地磚,就需要用兩年的時間精心打磨。

這耗工費力的兩尺見方的一塊御窯金磚,早已經超脫出一塊地磚的作用,承載的是皇權的赫赫威嚴。背後體現的是能靜下心來,不為利益驅使而一步一步,精心打磨出來的手工藝品,也是甘於寂寞,用兩年時間打磨一塊方磚的偉大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還能有嗎?

相關焦點

  • 一兩黃金一塊磚?御窯金磚博物館,論一塊磚的如何走向皇朝
    在御窯金磚的燒制過程中,其工藝的繁複程度達到了中國傳統制磚工藝的巔峰。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是由著名設計師劉家堒主持設計。主要是通過「御窯金磚」博物館,來全方面展現鮮為人知的「御窯金磚」的歷煉過程。整個主館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講述的是金磚的製作過程,第二層講述的是金磚的運輸和鋪墁還有陸墓的一些風土人情,第三層講述的是皇宮的一些介紹和金磚的後期應用。
  • 中國漢族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御窯金磚
    「金磚」並不是黃金磚頭,它指的是規格在一尺七到二尺二之間的大反轉(一尺約32.7釐米)。在一部名為《金磚墁地》的古籍裡有這樣一段記載:"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
  • 蘇州旅遊印象之御窯金磚博物館:探訪御窯話金磚
    採用文物陳列,場景復原,科技模擬,互動遊戲等多種展示手段,層層遞進,生動再現了御窯金磚從陽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質原料——黃泥黏土到王朝最高殿堂的歷煉過程,成為「奉旨成造」的欽工物料,成為專為皇室御用的「天下第一磚」。乘坐軌道交通4號線,在孫武紀念園出站步行不遠就到了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一條寬敞平坦之途,像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正含笑迎客。
  • 點泥成「金」的御窯女燒磚人
    中新社蘇州6月13日電 題:點泥成「金」的御窯女燒磚人中新社記者 鍾升蘇州明朝御窯遺址外,一群人正焦急地看著一批滾燙的金磚從窯膛中取出。待磚塊冷卻,御窯金磚製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金瑾迫不及待地上前敲擊磚面。聽著那宛若金石的聲音,金瑾露出滿意的笑容。金磚是中國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築使用。因質地堅細,敲之有金石之聲而得名。蘇州陸墓地區燒制出的金磚尤為優質,號稱「一兩黃金一塊磚」。明清時,紫禁城所需磚塊均由陸墓窯場奉旨成造。
  • 太和殿的金磚竟是泥土做的,但一塊的價值等於三個縣令一年的俸祿
    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口裡的金鑾殿,它為什麼叫金鑾殿呢?是因為地上鋪著很多塊金磚,那今天咱們就說說這金磚的故事。金鑾殿裡一共鋪著四千七百一十八塊金磚,為什麼叫金磚呢,難道它真的是金子做的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主要是因為這個磚的造價非常昂貴,同時敲擊這個磚的時候呢,會發出金石的聲音,所以才叫它金磚。
  • 故宮太和殿的地磚並不是金子做的,為何叫金磚,你知道原因嗎?
    尤其是故宮的太和殿,那是以前皇帝上朝辦公的地方,舊時又被稱為「金鑾殿」,皇帝每天都在這裡舉行朝會,大臣們有什麼奏議也都是在這裡提出,可以說太和殿成為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在太和殿裡,地上鋪著的方磚吸引了很多遊客的注意,光滑如鏡的地面讓人不禁對這座雄偉壯麗的宮殿產生敬畏之心,可是這裡鋪設的地磚並不是金子做的,卻為何叫金磚呢,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 傳承文化 書寫經典 蘇州御窯小學百名金磚福娃現場書寫春聯
    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御窯小學舉辦了百名金磚福娃「傳承文化 書寫經典」現場書寫春聯的活動,為牛年獻禮,為新春賀歲。本次活動,御窯小學邀請到了蘇州市硬筆書法協會會長李昉,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陸偉來校指導,還特意邀請了53位家長代表觀摩整場活動。開幕式上,首先由支俊華校長致開幕詞及新年祝詞,並對蒞臨指導的專家和觀摩的家長代表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 一百塊金磚一百萬片金箔如何修一座紫禁城
    吳偉介紹,由於年代久遠,寶蘊樓的地面磚絕大部分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依據文物修繕的常規做法,就需要更換損壞嚴重的磚體,但大量更換文物本體磚,會使文物建築的文物價值大幅度損失。  「我們就和設計人員溝通,凡是能修補的就修補。先用老磚的磚粉配以合適的粘合劑,調成修補灰漿,塗抹在磚的殘損部位,經過整修打磨後,盡力恢復成文物原狀。
  • 故宮必去的幾個宮殿,上朝的「金鑾殿」,還有金磚鋪地的中和殿
    要說到去故宮,相信很多人都是為了感受一下古代皇室生活的環境,以及古時候的氣息,並且故宮也是沒有讓大家失望,每年國家都會對故宮進行修繕,來保持建築的原樣,我相信很多人都去過故宮,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下面的這幾個地方。
  • 保護紅色文物·北京人民公社舊址——御窯金磚收藏家王忠華在行動
    祖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要用我的全部精力保護好這個北京人民公社舊址,這麼完整的人民公社舊址在北京已經是唯一一處了……含著眼淚,北京御窯金磚收藏家王忠華在同參觀的遊客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北京覓子店人民公社舊址在祖國首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處偏僻院落,經常會有很多中外遊客慕名而來,這便是王忠華和孫春雨守護著的老院子——北京覓子店人民公社舊址。有遊客問:「這麼偏遠的地方,你們兩個人不孤獨嗎?這裡誰在維護?維修的工人是哪裡請的?一天要多少工錢……」雖然所問問題與參觀本身無關,但這是大家發自內心的關愛。
  • 以磚為主題的博物館,卻憑設計翻了身,成了免費網紅打卡地
    越來越多的建築開始注重外表,不拘泥於傳統形式,嘗試通過不同設計來吸引年輕人,金磚博物館便是實例。這是以磚為題的博物館,本應該枯燥乏味,卻意外在民間走紅,成了年輕人追捧的網紅打卡地,其中奧秘便是設計。金磚博物館位於蘇州,離市區很遠,我本不想去看,誰讓它名氣太大,以至於不看就成了「遺憾「。
  • 蘇州新晉網紅打卡地,北京紫禁城的每一塊牆磚都出自這裡
    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位於元和街道御窯花園北面,包括遊客中心、金磚博物館、交流中心、生產用房、附屬景觀工程及遺址保護構築物,其中,生產用房將集中展示御窯金磚燒制、加工、檢驗等"活態"製作過程;交流中心預留了可供參觀者簡單製作金磚泥坯、在金磚上練習書法的互動空間
  • 浙江被遺忘的千年古鎮,昔日盛產京磚堪比黃金,今日破舊令人哀
    在距離上海80公裡之外的浙江嘉善縣,離著名的江南古鎮西塘不遠處,有一處叫做「幹窯」的古鎮,歷史上被稱為「千窯」,因「千」和「幹」只有一筆之差,陰差陽錯成了「幹窯」。幾百年來,古鎮一直以燒造「京磚」而聞名於世。
  • 快遞金磚成了土磚 快遞公司倉管員因職務侵佔獲刑
    浙江在線01月18日訊 快遞公司郵寄貴重物品中途被掉包的事情時有耳聞,但幕後黑手被抓住的少之又少。朱細武是杭州順風快遞公司的倉庫管理員,利用工作之便把客戶的金磚換成了土磚,被判刑了。  21歲的朱細武來自江西,2006年進入杭州順風快遞公司工作,因為表現突出,在第二年被評為優秀員工。
  • 細說故宮:來太和殿別忘低頭看「文物」,每塊「金磚」來歷都不凡
    北京故宮太和殿,有很多地方都能顯示它的至高無上。來這裡參觀,千萬別忘低頭看,地上的「金磚」,一點都沒有誇張,價值如金子般貴重。一塊磚,價值一兩黃金!今天依然泛著亮光的「金磚」,都是眾裡挑一的。日常擦地,也需要用墩布沾煤油。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自唐朝起,因「金鑾」二字的尊貴與霸氣,人們只把皇宮裡最彰顯帝王皇權至高無上的大殿稱為「金鑾殿」,而太和殿就是紫禁城裡的「金鑾殿。只有和「天子」皇帝有關的大事件,才能在這兒舉行儀式和慶典。太和殿和沿故宮中軸線依次往北的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今天只簡單介紹一下太和殿。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江建新介紹,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修復的明成化青花龍鳳紋盤的顏色、造型、花紋都非常完整,屬於精品,但卻因為在繪製紋飾的時候「畫蛇添足」——在龍的前足上畫了六爪,最終被淘汰。有專家認為,這種瓷器如果不銷毀,一旦被發現,有可能給整個御窯廠帶來滅頂之災。因為這樣的制度,幾百年來,數量遠大於「獲選者」的「落選者」帶著那一段泥與火的歷史靜靜地躺在景德鎮不被世人所知的地下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