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自認為在教學上,是挺有經驗的。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班,桃李不說滿天下,至少回顧整個老師教育生涯,想起孩子們一張張笑臉,也挺有成就感的。所以,當我有了小孩之後,也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閱讀、朗誦、背唐詩,一個也沒落下。以至於每每聽到諸如,哎呀,你不愧是老師,把孩子教得這麼好的時候,甚至有一點飄乎乎沾沾自喜。
人們常說,老師都教育不好自己的子女。甚至有社會專家研究了這一現象,給出了科學解釋,比如老師忙於教學,沒時間管自己孩子的學習。老師把愛都給了學生,會忽略自己孩子的成長。我認為這個現象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很快孩子到了適齡入學的年級,我沒有給她報輔導班,打算利用暑假親自教孩子拼音。不過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
1、 我的教學方法不管用了
在正式打算教孩子拼音前,我準備了小黑板,還把我多年積累經驗的備課本找了出來,和孩子溝通好,媽媽每天都會利用1個小時的時間教你學拼音。孩子也非常積極,買了拼音本,準備好鉛筆,甚至我還從學校拿了兩本語文書。正式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好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的教學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不管用。
首先孩子不配合我,我讓她跟讀,不讀。其次,書寫也很費力,我成為了輔導作業中可能會隨時爆炸的父母,看著孩子扭扭歪歪的字跡,幾度想給她撕掉拼音本重寫。最後,孩子很難提高注意力,別說一個小時,連20分鐘都沒到,她就要上廁所喝水吃東西。
我的拼音小口訣、書寫小技巧、拼讀方法在自己孩子身上完全沒有用,原計劃一個暑假把拼音都學會,結果用了一個月才把聲母講完。作為老師也是家長,我很茫然,語文老師居然無法教會自己孩子拼音?
2、 孩子並沒有當我是老師
仔細想想,孩子並沒有當我是老師。所以我們的小課堂,其實還是媽媽和孩子的遊戲。媽媽扮演老師,孩子扮演學生,我們是在扮家家酒的遊戲,並不是真正在上課和學習。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變得嚴厲起來,沒想到,孩子很怕我,暑假有很長時間,都非常牴觸媽媽。這種懼怕,並不是小學生害怕老師,而是自我否定。這不是我媽媽了,每天家裡都有一個老師坐鎮,上學也變得不那麼有趣和期待了。
突然覺得很挫敗,作為家長也是老師,怎麼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呢?難道真應了那句傳說嗎?老師都教不好自己孩子?在語文教學中,每個老師在遇到學生的問題,都會先反思,是不是哪裡教的不對?孩子還不能理解。可是,我備課的時候,也都會讓孩子來觀看,認識媽媽的備課本,了解媽媽要講的內容,有了孩子我才意識到,當老師這件事,家長不是隨便想當就當的。
3、 拼音學習這件事,還是需要場景
其實,很多家長在入學前都諮詢過我,是否需要送孩子去銜接班進行學習。我通常都會回答,如果家長有時間和耐心,完全可以在家自己教孩子拼音識字,不用去銜接班。然後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學習也是需要場景的。銜接班是完全模擬化小學教學,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上下課的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拼音教學是需要跟讀的,全班齊聲跟讀,每個孩子單獨跟讀,大家可以互相表現,每個小組還能比拼,這比自己獨自學習有趣多了。
尤其是我在教學中,還可以讓孩子拼讀自己好朋友的名字,爸爸媽媽的名字,以課堂多元化的形式來教孩子拼音。反思後,我調整了一下教學方法,不用模擬小學課堂教學了,我也不用刻意表明我是老師的身份,而是和孩子在陪伴中學習。了解複韻母的拼讀方式,四聲調是如何拼讀的,包括拼音書寫,也不可以當做是作業了,讓孩子當個小老師,自己批改媽媽寫拼音的錯誤,也能當成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一個暑假過完了,我的孩子終於把拼音都學完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老師是不需要崗前培訓的,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教好自己的孩子。這是我有了孩子才明白的事,老師不是想當就能當,這裡的學問很多,關於有了娃之後你明白的事,大家都怎看待這件事?歡迎留言評論。
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小島語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記錄語文教學中的點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