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 微法官

違法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問題,我國法律規定經歷了一個變遷的過程。我國民法通則58條之規定,違法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這裡的法律沒有任何的限制,是廣義的上法律,包含了法律法規規章等。

然後到了合同法第52條之規定:違法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這個條文語境中法律與強制性法規一起並列使用,這裡的法律就僅限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可是在1999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合同法的司法解釋一第四條再次強調人民法院不得已地方性法規或者規章的強制性規定認定合同無效。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四條再次強調合同法第52條中合同無效的情形僅限於法律行政法規中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該解釋表明,強制性規定分為兩類:效力性規定強制規定(影響合同效力的規定)、管理性強制規定(不影響合同效力的規定)。

但是這個分類讓法官及律師在司法實踐中一頭霧水?到底哪些是是效力性強制性規範,那些是管理性強制性規範。民法通則153條規定:違法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民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行為無效的除外。這個條款確實是有點像霧像雲又像風,到底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行為是無效還是有效,人們看完這個條款後更是一頭霧水。

面對這種困境,我們在司法實踐中如何把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否有效呢?第一我們必須明確合同法52條第五項、民法總則第153條中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什麼哪些不能認定為強制性規範。

有這三種情況必須從強制性規範中排除出去:1、有關物權變動條件的規範。物權法第191條規定,抵押關係存續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必須取得抵押權人同意,否則不得轉讓。這個規定中有了必須、不得等強制性字眼表面看著似乎是一個強制性規定,如果現實中出現抵押人將抵押物賣給第三人,且抵押物還是不動產,那麼這個買賣抵押物的合同效力如何?司法實踐中,在2015年以前,大部分法院都認為該合同違法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而合同無效。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第八次全國民商事審判會議紀要,該紀要第十四條指出物權法第191條規定不屬於影響合同效力的強制性規定。也就是轉讓抵押物的合同的效力不是當然無效。民法典草案第403條規定,抵押權可以轉讓抵押財產,也就是轉讓抵押財產不受抵押權人的限制。在更大程度上促成合同交易。同時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所以抵押人權利的也不會受損。

2、司法上的權限規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得單獨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不得實施超越其民事行為能力的行為。這些規範不應當視為效力性強制性規範。比如說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籤訂一個買賣豪車的合同,這是一個效力待定的合同的效力。公司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公司對外擔保不能超過章程規定的限額且得取得股東大會董事會同意。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未經授權進行擔保,這個擔保合同的效力呢?其實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就是一個越權代表的行為,應當按照合同法50條,民法總則61條進行判斷。

3、有關生效控制的規範。主要是審批的合同、附生效條件的合同、附生效期限的合同。法律規定,應當審批卻沒有審批的合同未生效。未生效合同不是無效合同。九民紀要第37條規定,需要行政審批的合同的效力狀態是未生效,未生效合同在效力層面沒有瑕疵的,屬於有效合同範疇。

相關焦點

  •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否一律無效
    xx法院認為,依據法律規定,房屋買賣應當以辦理產權登記為準,涉案房屋未辦理產權轉移登記,該合同「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所以該合同無效。那麼,李俊琦之父與楊伯虎、劉秀琴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真的無效嗎?張哥對此不敢苟同。
  • 【辯詞精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致使合同無效的正確適用法律(新疆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審理)
    2、涉案合同不是租賃合同,而是林地承包合同。林地承包期限為三十年,案涉合同和補充合同約定的期限也為三十年,符合法律規定。 3、涉案合同約定的「合同行為」或內容沒有任何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內容。二、涉案合同為有效合同,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
  • 未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對賭協議,依法認定其效力
    在沒有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依法應認定對賭協議的效力。接下來請看田斌律師對此的詳細介紹。律師在線:甲公司,周某與目標公司籤訂的合同是雙方真實意圖的表示,是合法有效的,雙方都應嚴格執行。這協議既要遵守《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還要遵守《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其法律效力應當依法認定有效。
  • 實務︱如何識別合同是否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的合同無效。請問此處所指「法律」是否包括《刑法》? 長期以來,基層司法有一個樸素的觀念:《刑法》是禁止性色彩最濃的強制性規定,民事行為一旦違反《刑法》構成犯罪的,即因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 合同內容違反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如何認定合同效力?
    一、 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重在判斷是否違反「強制性規定」「強制性規定」與合同無效建立聯繫,源自於《合同法》五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即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無效。此後,合同法司法解釋(二)將「強制性規定」明確限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 民法典房屋違章房屋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是否有效違法的建築是不能出租的,所以出租人將違法房屋出租後,籤訂的租賃合同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七百零三條 【租賃合同定義】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 《民法典》第153條解讀:強制性規定對合同效力的影響及相關裁判邏輯解析 丨德恆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民法典這一看似循環論證的條款絕非立法技術的粗陋和缺欠。
  • 「兩店一年」條款確定的經營條件,應屬於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案例
    雖然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確認,這裡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而不包括管理性強制性規定。但是,就本案而言,特許人「二店一年」的條件屬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而非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管理性強制性規定指法律及行政法法規沒有明確規定違反此類規範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而且違反此類規範後如果使合同繼續有效也並不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的規範。
  • 合同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被法院認定無效?——這是倒因為果的法律思維
    「法律行為價值」與「事實行為價值」之說不易理解,揆諸用法,前者應指是否允許行為人依其意志實現法律效果,若否,則法律行為無效,後者則指作為一項事實的行為本身——而不是作為一項「事實行為」——是否被允許發生,若否,則該法律行為應被「取締」,即,「對於違反者加以制裁,以防止其行為,非以之為無效」。
  • 【公司實務】《九民紀要》關於合同效力的認定及相關法律後果的規定(上)
    《九民會議紀要》第30至35條就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強制性規定的效力認定,及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後果,包括財產返還、折價補償、損害賠償,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規定。一、違反法律法規的合同效力關於合同違反強制性規定的效力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合同無效的情形之一。
  • 【新法解讀】《九民紀要》關於合同效力的認定及相關法律後果的規定
    一、違反法律法規的合同效力關於合同違反強制性規定的效力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是合同無效的情形之一。這從狹義的法律層面確定了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的原則。
  • 謊報學歷籤訂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勞動合同無效怎麼辦?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係,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 【公司法務】《九民紀要》關於合同效力的認定及相關法律後果的規定(中)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規章的強制性規定的效力認定,上期,我們對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效力認定問題進行了討論,下面我們將探討一下合同違反規章的強制性規定的效力認定,及合同不成立、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 民法典「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是否規定之爭
    來源:第一財經民法典「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是否規定之爭作者: 謝鴻飛[ 民法典「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是否規定之爭,歸根結底是個技術問題。]在民法典的編纂過程中,關於民法典是否應設置以及在何時設置「法律另有規定除外」或「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的「但書」(下稱「法律但書」),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議。據媒體報導,5月26日,因全國人大代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陳晶瑩教授提議,民法典草案修改稿第835條增加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合同約定的徵地補償是否有法律效力
    陝西省延安市一村民來電諮詢:2020年3月下旬,我們從本村村民李某訴本村村民委員會一案中,得知合同兩方分別於2016年8月12日、2016年4月6日籤訂了《流域治理承包合同》兩份,讓我們很吃驚,合同約定有一個條款是:徵地補償款歸承包方三分之一,我們認為這個規定嚴重侵犯了廣大村民的合法權益,我想問一下北京晏清律師事務所的專業拆遷律師,這樣的合同有效嗎
  • 口頭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嗎,口頭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
    在生活中,很多的買賣行為,並不都會籤訂書面的合同,特別是一些親朋好友等熟人之間做買賣,在進行買賣交易時,很多人都礙於面子或者信任對方,並不會籤訂書面合同,而是以口頭的形式。那麼口頭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嗎,口頭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
  • 問題研究 | 試析合同違反規章的效力認定
    其次,《信託持股協議》未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從《信託持股協議》約定的內容上看,受託人偉傑公司接受委託人天策公司的委託,代持正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2億股的股份(佔20%),該約定內容,並未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應為有效合同。評析:福建高院就協議效力的認定邏輯非常簡單直接,主要考慮兩個要素:1.協議是否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2.協議是否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
  • 買賣人體幹細胞,合同是否有效
    一審法院判決解除幹細胞買賣合同、榮麗公司如數返還剩餘預付款。該公司不服,上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該院判決涉案合同無效,不發生法律約束力,榮麗公司應返還剩餘預付款39.75萬元。●法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143條)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你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否有效呢?
    解析:根據《民法總則》第143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1.行為人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A選項中,8歲的小學生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長輩贈與的手錶屬於純獲利益的行為,限制民事行為人純獲利益的行為是有效的。故A選項正確。
  • ...典>適用與司法實務》第1期 | 總則編之強制性規定、請求權競合
    識別和判斷影響合同效力的強制性規定,是當前民商事審判工作中的難點問題。違反強制性規定對於合同效力的影響,《民法典》以及《民法總則》《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司法文件等都從不同角度作出了相關規定,但實踐中仍然存在較大爭議。究竟違反哪些類型的強制性規定會導致合同無效?違反低位階法律文件中的強制性規定是否影響合同效力?違反了強制性規定是否必然造成合同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