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說,不懷念蘇聯的人沒有良心,想回到蘇聯的人沒有腦子,如今的俄羅斯是當年蘇聯唯一的繼承人,為何經濟會如同陷入泥地一般難以移動,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個大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在歐洲的那一部分是屬於東歐平原,北邊是北冰洋,東邊是太平洋,西邊有大西洋、波羅的海、芬蘭灣。
陸地上的鄰居就很多了,畢竟當年大家都是一個地方分出去了,挪威、波蘭、哈薩克斯坦、中國等14個國家相鄰,國土面積1709萬平方公裡,海岸線全長37653公裡,境內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東邊主要以山脈平原山地為主,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3米。
俄羅斯境內的氣候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北極圈一帶屬於寒帶,地大物博的俄羅斯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以及天然氣出口國,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哪個儲量不是排在世界前三,但是龐大的儲量也導致俄羅斯陷入石油詛咒,何為石油詛咒,某一國家或者某一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儲藏之後,開始大力開發石油,但是並沒有為國家帶來發展,反而出現了倒退,俄羅斯也是陷入這樣的局面。
1978年的時候,曾經的世界第二經濟體蘇聯被日本超越,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倒退現象,2000年普京上臺穩住局勢,國家經濟開始回溫,隨後全球經濟危機和國際油價暴跌,俄羅斯國的經濟增長出現了負增長,以下我們分成三個角度來看。
首先俄羅斯並沒有完全掉入了石油陷阱,嚴格意義上來說俄羅斯經濟處於石油陷阱的邊緣,真正和奈及利亞這樣的國家比還沒有到哪一步,奈及利亞的石油儲量居全球第六,但是人均日收入不到一美元,所有的利潤全都流進了西方資本國家的口袋,石油價格波動和俄羅斯經濟掛鈎這是公認的。
但是當俄羅斯經歷了石油價格高漲,實際匯率升值擴大進口,這些事情之後並沒有出現GDP增長或者下跌,國內製造業也沒有出現增長或下跌,這一點得益於國家內部市場容納性比較大,比如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聖彼得堡工業區等等,石油出口划不來的時候可以內部消化,不至於出現大禍臨頭的局面。
而製造業本身就還在發展的過程中,處於一個中等水平,往上還需要時間,往下也不會下多少,所以算是抵消了波動,俄羅斯這樣的經濟現狀對金融行業的相關學者稱為俄羅斯病,而且還不能對症下藥,因為沒有藥,用得上的藥都是治標不治本,用現有的資源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這是俄國的最佳選擇,現在的國際局勢也不允許俄羅斯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輕則無效罷了,重則陰溝裡翻船,就此退出國際舞臺。
其次陷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現在回頭再看俄國的經濟發展,什麼制度改革、財政危機、金融危機等等一系列事件之後,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開始回溫,這一點前面的介紹中也提到了,只不過2008年原油價格下跌,同年9月15日雷曼事件爆發,這是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失敗後宣布破產,引發了全球的金融海嘯,雷曼兄弟的下場擊碎了整個市場的信心。
這一切導致俄羅斯的經濟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此前年增長率保持在七到8%,事件之後的2009GDP增長為負7.9%,雖然跌落了不少,但是並不是那麼的糟糕,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好歹也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重工業發展較為成熟,IT行業的發展也不錯,例如搜尋引擎、殺毒軟體等等都是俄國本土產品,無論怎麼樣也比西歐眾國表現好,這是外界的變化,就像佐料一樣,關鍵在於俄國的人均收入始終無法突破,剛剛跨過了人均1萬美元大關然後就垮了回來,就這麼來來回回走動,短期內沒有變化,長期沒有進步。
最後俄羅斯陷入這種局面源頭是西方的資本家們,我們對比幾個國家在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中的表現,2009年各國GDP增長率,沙烏地阿拉伯0.1%、挪威負1.5%、哈薩克斯坦1.2%、亞塞拜然9.3%,這些同樣也是依靠石油出口的國家,為何只有俄羅斯如此嚴重,源自西方資本家對俄國市場的認知,以及俄國國民對國家經濟的對比,俄國如今的經濟局面也是來自於此。
石油不僅是商品還是期貨,石油價格上下浮動會產生巨大的蝴蝶效應,工業領域會出現大的變化,世界金融體系也會出現震蕩,世界金融基本被西方資本家掌握,他們看待俄羅斯經濟的時候不是基於石油價格的水準,而是石油價格的波動幅度,如同農民在市場選種子,不是看價格,不是看種子好不好看,而是看這裡種子未來能發育成什麼樣,這些資本家就是這樣的準則。
即使俄國的石油經濟勢頭較好,但是資本家認為俄國不行就會馬上撤資,那俄國的經濟自然也就無法發展,國民也是,他們真正信得過的不是國家出臺的公告或者所謂專家的預測,而是國家原油價格與國內盧布美元波動情況,信也只信這個,有這麼一群人在,俄羅斯病怎麼會有特效藥,在資本的遊戲中一切都可以作為商品,一切也都可以消失,僅僅取決於這些對資本家們是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