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獨立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聯邦國家。俄羅斯內部共有22個自治共和國,這些自治國受蘇聯解體的影響,很多都想脫離俄羅斯獨立,甚至為了獨立和俄羅斯發生武裝衝突。
車臣共和國,俄羅斯西南部北高加索聯邦區自治國,面積1.7萬平方公裡,比北京稍大,人口不到90萬,是俄羅斯聯邦內獨立意圖最強烈的共和國。
19世紀初期車臣建立國家,之後被俄國吞併。併入俄國之後的車臣一直以來都不曾放棄反抗,惹來俄國的大肆屠殺。在俄帝國的鎮壓下,車臣內部趨於平穩。
蘇聯建立之時,車臣作為俄羅斯內部自治州存在,後來史達林將其和俄羅斯印古什自治州合併為單獨的蘇聯加盟國,地位和俄羅斯等同。
二戰期間,車臣為了獨立曾與德國合作,成為蘇聯眼中的「內奸」。大量的車臣人被驅逐,車臣國家的地位因此被撤銷,直到十幾年後,車臣才恢復國家地位。
蘇聯解體之後,很多盟國均脫離蘇聯獨立。外高加索三國的獨立,給了車臣莫名的鼓舞。長期以來壓抑的反抗情緒終於爆發,車臣趁機宣布獨立,未得到俄羅斯的承認。
當時俄羅斯剛剛獨立,內部各民族之間並不穩定,除了車臣以外,很多自治國均有獨立的傾向。為了維護國家領土的統一,將內部分離分子扼殺在萌芽狀態,俄羅斯在短暫的休整之後,和車臣之間發生了武裝衝突。
戰爭發生時,俄羅斯尚未恢復實力,這個僅有俄羅斯千分之一大小的國家最終贏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車臣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只不過車臣的勝利並沒有持續很久,俄羅斯是絕對不會允許車臣獨立的。僅三年之後,俄羅斯再次發動戰爭,以絕對的武力優勢將車臣的分離因子掐滅。
車臣最終的失敗給俄羅斯國內想要獨立的自治國一個警告,俄國的領土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俄羅斯不允許任何地區獨立出去。
車臣雖然失敗了,但想要獨立的想法從來沒有熄滅過,一直以來不斷的給俄羅斯製造麻煩,只不過再也不能像最初那樣掀起大的風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