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出自《道德經》第45章,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今譯】
最完滿的東西好像有欠缺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衰竭的。
最充盈的東西好像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最正直的東西好像是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像是笨拙一樣,最卓越的辯才好像是口訥一樣。
疾動可以禦寒,安靜可以耐熱。清靜無為可以做人民的模範。
【我讀經典】
真正「大成」、「大盈」之人,他看上去「若缺」、「 若衝」、「 若屈」、「 若拙」、「 若訥」,功德無量時,深藏功與名,不輕易顯山露水,好似有所欠缺。雖富貴榮華,然謙虛樸實,安居泰然,看上去好像有所缺乏。
有的人哪怕身處高位,學識淵博,但他仍舊虛懷若谷,學而不厭,我覺得這是我們該有的學習態度。
所以,一個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為內在生命的含藏內斂。王陽明說:「一切得喪榮辱,真如飄風之過耳,奚足以動吾一念?今日雖成此事功, 亦不過一時良知之應跡,過眼便為浮雲,已忘之矣!」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說明對反的事物可以相互制衡,清靜無為可以做人民的模範。
(以上內容是「我讀《道德經》」專欄系列文章之一,如有興趣,可打開我的主頁瀏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