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最有價值的道理往往就是最樸素和最簡單的,而最能代表這四個字的國學典籍,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道德經》。5000多字就修身、治國、平天下等大道智慧囊括其中,《道德經》充分說明了何謂大道至簡。下文從《道德經》中精心挑選出五大修身金句,並輔之以譯文和啟示,歡迎大吉閱讀與借鑑,也希望這些修身之道能幫助大家早日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需要指出的是,道德經的很多說法並不像其表面所表達的那樣,可能有深意,也可能有反義,需要用心領會,而且,這裡所謂的啟示也只是個人的一些心得分享,肯定會有值得商榷之處,也歡迎大家討論。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聖人遇事謙讓反而能領先於眾人,置自己身體於外反而能安全。這都是因為無私嗎,所以才能成就其自身。
啟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人不能太自私,須知,成就別人的同時,往往也會成就自己。人在社會上生存,就是一個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過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譯文:上善就好像水一樣。水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因此最接近於「道」。
啟示:上善若水是一種很重要修身和處世智慧,秉行這種智慧的人總把自己看成跟大眾一樣,從不逞能,心境保持平和與寬容。實際上,這樣的人往往是最有能耐的,人們對他們往往也是很崇敬的。
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譯文:能夠為治理天下而獻身的人,才可以將天下託付給他;不願獻身治理天下的人,又怎麼可以將天下託付給他呢?
啟示:人應該心胸博大,把天下看作自己的身體,人就超越了自身的物質性存在。無論是用自身承載天下,還是以天下容納自身,都是消弭禍患的方式。超越個體的存在,就可以真正地做到寵辱不驚了。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譯文:別人看上去得非常精明,我卻昏沉懵懂。別人都能自作主張、有所作為,而我卻堅持自己的鄙陋。我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把保證能吃飯當做最大的事情。
啟示:我們一直都不在當下,總是為人和事走神或分心,錯失當時的幸福,所以,才會心浮氣躁,才會焦慮不安。關注當下,才是最大的幸福,哪怕只是保證吃好當下的「飯」。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贏若絀。
譯文:最完滿的東西看著是殘缺的,但其作用永遠都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看著是空虛的,但其作用永遠都不會窮盡。最正直的東西看著是彎曲的,最靈巧的東西看著是最笨拙,最善於說話的看著像不善言辭。
啟示:完美只是一個幻想,擁有一定殘缺才恰恰是最現實的反映。哲理詩人赫塞說過:「生命並不是一種計算,它不是一種數學的總合,而是一種奇蹟。」傅雷也說:「真正的光明並非沒有黑暗的時刻,只是永不為黑暗所淹沒罷了。」接受各種不完美,我們才能面對現實,也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