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越來越來,下院走向分化
英國"長期議會"成功召開之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當時反王權派勢力,以及資產階級政治集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成果,但是按照當時英國內部的政治鬥爭形勢來看,資產階級早期革命的發展依舊十分嚴峻。
這主要是因為"長期議會"內部議員,由於各自出身的嚴重差距以及社會身份的不同,最終導致了議員們在政治立場上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分化,這是導致這一勝利果實不斷被摧殘的重要原因。
"長期議會"早在建立之初,其內部的政治成分和構成是非常複雜和多元化的。一方面議會的上院基本上全部由英國的傳統封建貴族勢力所控制,他們雖然對於下院所提出的議案沒有討論、商議權,但是可以將下院通過的法案進行否決,或者建議下一步的決策者國王進行否決。
因此,上院貴族勢力的強大實際上已經表明,"長期議會"想要進一步作出限制王權的努力,必然是十分艱辛的。
另外下院中的政治勢力也是犬牙交錯,反王權派固然在其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由於他們基本上全部是出身貴族的限制,這就使得他們在骨子裡的反王權主張,一定不如新興的資產階級政治勢力強烈和徹底。
這種"長期議會"下院中出現嚴重的意見分歧,在公元1641年5月以後,也就是距離議會的再次召開,僅僅只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就得到充分爆發了。
"長期議會"召開的前三個月,是反王權勢力以及資產階級勢力,取得一系列限制王權,增強議會權力和獨立性的黃金時期,但是此後議會內部的分歧聲音越來越大,逐漸走向了分化。
資產階級早期革命形勢越發嚴峻
這種議會內部議員們的政治分化,其實對於之後"長期議會"的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在蘇格蘭起義革命,以及倫敦社會民眾大請願運動中,彼此並肩作戰的反王權貴族派以及資產階級勢力,在此時已經逐漸失去了繼續合作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
而資產階級政治勢力反王權的情緒非常高漲和堅決,他們在"長期議會"所通過的一系列限制王權的法案之後,並不滿足於現狀,他們想要通過一系列積極扶持資產階級政治勢力,以及經濟發展的政策,為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以及政治權力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阻礙資產階級勢力政治、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阻礙便是封建勢力,以及始終保有高度政治權力的國王。
因此資產階級政治勢力的直接針對目標便是國王,以及那些腐朽、落後的封建地主、貴族勢力。換句話說,由於那些反王權派勢力基本上也都有一定的貴族背景,因此他們對王權的的反對並不徹底。
由於反王權政治勢力的不徹底性和妥協性,議會當中的資產階級政治勢力,以及一些激進派議員開始對那些臨陣倒戈的議員們進行猛烈地攻擊。
而此時政壇之外的廣大社會民眾也開始積極熱衷於議會政治,以及反王權的鬥爭,他們開始頻繁地發動農民運動,給予當時的統治集團以及"長期議會"很大的社會壓力,由此英國資產階級早期革命的鬥爭形勢開始愈發嚴峻和複雜。
英國社會中下層民眾的反抗運動愈發激烈
查理一世之所以能夠妥協、退讓允許英國"長期議會"的召開,除了迫於蘇格蘭武裝革命的巨大壓力之外,還有一個令其不得不選擇退讓的因素,那就是英國社會中下層民眾,對封建統治集團所施加的巨大社會政治、輿論壓力。
比如當蘇格蘭革命軍已經進攻到英格蘭地界,英國中央軍節節敗退之際,作為查理一世統治的核心城市倫敦,居然爆發了大規模的市民請願運動,這令查理一世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就這樣在蘇格蘭武裝革命起義以及中下層社會民眾的聯合打擊下,查理一世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王位,同時保護那些封建統治集團的基本利益,最終選擇了向革命妥協,並答應釋放自己的一些權利,保證英國政治的民主性,這才有了後面"長期議會"的勝利召開。
而當"長期議會"召開之初,那些反王權勢力以及資產階級勢力便開始大規模削弱王權,一個又一個限制王權的法案,不斷被提到議程當中。
但是由於議會中也有許多保守的封建政治勢力,再加上上院基本上被封建貴族把控,因此這些議案的通過就非常困難,而此時那些中下層社會民眾的輿論和社會政治作用,便是幫了大忙。
"長期議會"內部出現了嚴重的議員政治分化之時,限制王權的議案始終得不到通過,即便通過也只是被統治集團,以及那些倒戈的議員們當作一紙空文。
因此議會中的激進派政治勢力感到愈發勢單力孤,但是中下層民眾的政治鬥爭熱情卻愈發激烈。
原來只是在倫敦經常出現市民運動,但是由於"長期議會"影響頗具廣泛性,導致英國各地都開始出現了激烈的人民政治運動,他們不斷打擊地方的封建政治勢力,奪取貴族佔有的土地,有效地支持了激進派議員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