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是誰把「問題孩子」送進豫章學院?

2021-01-09 大學新聞

編前語

近期,有網友曝光江西豫章學院存在非法體罰,拘禁,虐待孩子和高額收費等問題,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今天一起來聊一聊豫章書院。

Q:從楊永信到豫章書院,這些機構打著教育的名義,但實際上並不像一個教育機構,更像一個暴力機構,他們對待那些問題少年,用的那些方法都非常暴力,但是卻能長期存在,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杜駿飛:這類書院在全國各地到處開張,而且經久不息,肯定是有市場的。存在著一批豫章書院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就是說,一些孩子只能到豫章書院去求學,同時他們的父母也只能把這些孩子送到豫章書院。所以它是一個市場需求的結果。如果撇開教育觀念不說,它在法律上如果有違法之處,那是我們的法律監督不足,行業管理不夠。

Q:為什麼這樣一個集中營式的地方,這些家長還會趨之若鶩呢?

杜駿飛:我們這樣想,假定說你有一個孩子,他沒考上一本、二本、三本,但是他總要求學吧,這是一個可能。第二種可能,你們家的孩子有些問題,比如說情緒管理上有問題,或者心理上有問題,有一些網癮要戒,這個時候沒有很好的社會輔助系統,你就會被迫尋求民間出口。所以去豫章書院的孩子其實都是苦孩子,是因為教育資源不夠,日常的教育水準不足,同時自己的能力有限,才會淪入到豫章書院。

所以,回過頭來看一看,社會在這些孩子身上是不是投放了足夠多的教育輔助資源?對他們的關懷夠不夠?為什麼讓他們進入到這些根本不符合教育要求的教育機構去求學?

一個良善的社會,應該好好關心一下這些教育底層的孩子,因為他們在這些學校當中,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害,得到的並不是教育,而是管制。可以想見,他們淪入到這種學校當中之後,並不會變得更好。這是體制之病,是社會之病。

至於家長糊塗,或者家長走投無路,這也是可能的。但是他們不能做的,社會必須接過來做。精英階層是不是應該去關心?慈善組織是不是應該去關心?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有所作為。

比如戒網癮,可以不用交給這類機構,心理有問題的孩子可以交給社區,交給專業機構心理輔導,而不要讓他們進入虎口。

所以這是社會失職、系統失靈導致的。

Q:有一些家長在網上搜到了豫章書院,並且知道它是一個以暴力手段對待孩子的一個機構,但他們卻仍然選擇把孩子送進去,所以我想問,為什麼他們會寄希望於以暴力手段來改變孩子呢?

杜駿飛:其實在中國它有一個深層次的歷史背景,許多人對軍事管制是不排斥的,甚至是有好感的。有這麼一代兩代家長是希望用規訓和懲罰來對待所有人,包括他的孩子和他自己的,這是一個不良的歷史文化積澱。

另一方面來說,有很多家長,他並沒有在情感、文化、教育觀念上學習過怎麼做父母。社會對這些家長的關懷也不夠。同時,他們還是歷史負面遺產的犧牲者。

你可以想像,一群不靠譜的家長,才會培育一群不靠譜的孩子,然後,更加不負責任地把他們扔到豫章書院去,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些孩子畢業之後會不會也會成為一群不靠譜的家長?他們的下一代如何,也可想而知。這就是社會階層不斷淪落的一個關鍵。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歷史文化有缺失,當下的社會關懷也沒有照耀到他們身上。有多少人給這些家長做輔導?有多少社會工作者,政府機構,慈善組織去關懷這些家庭?我相信他們連一堂家長課都沒有聽過,更加不要談什麼社會心理,教育心理。沒有更多的資源去支持這些階層向上發展,他們能夠維持現狀就不錯了,這就是我所說的系統失靈。

不能只埋怨個別家長,如果你在那個社會階層,你大概也會手足無措。

Q:那如果想要改變這種社會癥結,我們該從哪裡切口?

杜駿飛:改變呢,一種是從上至下,一種是從下至上。從上至下的做法就很簡單,那就是以國家之名從制度上關懷,改進整個社會系統。比如建立輔助的設施,給足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來幫助這些孩子,殘障的孩子、五保戶、傷殘軍人都有扶助,那麼這些問題孩子是不是也應該有?社會底層教育不良是不是也應該有?不懂得如何做家長的這些家長們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是社會穩定、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一個關鍵政策。這是從上到下。

可以想像,國家意志力所到之處,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除非國家不想。在我們這個舉國體制的國家很多事情其實還是可以做到的,我們上億的農民都脫貧了,這件事很難嗎?不難。

自下而上,我們作為普通人,老師、同學、白領,如果對這些問題憂心忡忡,與其去奢談一些主義,不如踏踏實實給一些真關懷。我們沒有金錢,我們可以獻知識,如果我們沒有時間,至少我們可以呼籲。所以至下而上指的是從我做起,從小處做起。

假定你的親戚當中,有兩個這樣的孩子,你可以打電話去,對不對。告訴家長,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你將來做了記者之後,可以寫文章去揭露這樣的現象,如果你是一個網民,你可以發帖子,轉發文章。

我們的目標就是消除不平等,消除不正義,捍衛教育的高尚精神。

文字 | 杜駿飛等

責編 | 胡園 王靜穎

編輯 | 孔德淇

本文經杜課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想毀掉孩子的父母,都把他們送進了豫章書院
    在事情的真相出來之前,我不敢妄下結論,但是有一件事讓我疑惑,像豫章書院這樣的民辦學校有很多,是誰在給他們的勇氣和權利肆意虐打孩子。在看了四集《今日說法》後,我找到了答案。豫章書院如何虐待孩子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這裡就不再重複。
  • 又一家豫章書院:「問題孩子」背後藏著哪些繞不開的話題?
    文/馬進彪(CCTV《談事說理》評論員)扇巴掌、踢肚子、用鞋刷抽臉,又一家「豫章書院」!這裡的孩子每天做噩夢,想自殺。還記得江西豫章書院以「鞭子抽、關小黑屋」懲罰學生嗎?雖然被送進這所學校的孩子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好的習慣,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需要學校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幫助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在現代教育理念大背景中,如果連體罰虐待這樣的方式都能稱之為教育,那簡直就是對教育理解的倒退和扭曲。因此,對於虐待孩子的校方領導或老師,必須要嚴懲不貸,該追究刑事責任的,就要依法追究。然而,為什麼諸如此類的學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並且學費高昂?
  • 豫章書院事件,需要被教育的究竟是誰?
    10月25日,知乎的一篇文章《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文章中指出南昌豫章書院體罰、毆打甚至監禁書院裡的學生。《新京報》於11月3日上午9點37分發出報導:南昌證實豫章書院曾體罰學生,學院已申請停辦。事件發酵至今,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各路聲音中不乏指責豫章書院的,也有指責孩子父母不負責任的。
  • 為什麼有些家長支持豫章書院?
    (11月5日《法制晚報》)  根據此前媒體報導,南昌市青山湖區多部門聯合調查後回應,網帖反映的問題部分存在,書院確實有罰站、打戒尺、打龍鞭等行為和相關制度。因此,即便豫章書院自稱是「主動申請停辦」,當地責成教育主管部門處罰該校,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可謂理所應當。然而,對這樣一所學校,竟然有家長拉橫幅呼籲其復學,支持其辦學,這一現象值得關注和深思。
  • 豫章書院案還無法劃上「句號」
    若非家長們認可「暴力戒網癮」,親手將孩子送入虎口,豫章書院何以能生存,吳某豹等何來作惡的可能?事實上,據媒體報導,有的家長十分支持學院對學生施暴——「家長主動申請讓山長打龍鞭,開口就是二十下。學校都看不下去了,後來減到六龍鞭」。對這類家長而說,不痛不癢的禁閉,恐怕就更在其「認可」範圍內了。這恐怕也是為什麼,當年豫章書院停辦後,有家長拉橫幅以表支持,呼籲該學院復學。
  • 體罰、監禁學生,為啥「豫章書院」如此肆無忌憚?家長才是助力者
    01、家長為什麼要把孩子送進豫章書院根據B站up主「溫柔JUNZ」所說,絕大多數被送進豫章書院的孩子(其中包括成年人),精神上都是處於完全健康的狀態,他們可能是因為同性戀,早戀,或者單純的不聽話被冒充的警察綁進來。
  • 豫章書院一審宣判,但暴力仍在:為何父母會親手將孩子送進地獄?
    1、2013年,豫章書院在江西南昌開辦,它宣稱以「國學教育」幫助問題少年戒除網癮,先後全國有多名「不良少年」被送入其中進行再教育。在孔子像的注目下,這些被親生父母送來的年輕人,不是在讀書濟世,而是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折磨。
  • 豫章書院是什麼在驅使?如此輕的處罰背後的原因你知道嗎?
    最開始是知乎的一篇文章《中國到底有多少個楊永信》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文章中指出南昌豫章書院體罰、毆打甚至監禁書院裡的學生。《新京報》隨即發出報導:南昌證實豫章書院曾體罰學生,學院已申請停辦。羅偉是豫章書院事件中第一個報案的受害者。從豫章書院逃離後,羅偉一直在尋求一句道歉。可惜,無論是親手把他送進豫章書院的父母,還是被他指責曾對他施暴的人,始終沒有正面回應他的訴求。羅偉只是一個普通人,在過去的六年半時間裡,他頂著父親的拳頭、施暴者和解的誘惑和同盟者的相繼退出,執著地呼告著自己想要的公正。
  • 豫章書院事件是怎麼回事?豫章書院最終處理結果
    此時此刻,輿情正在發酵,案情更加撲朔,豫章書院書院事件背後,有不少疑問亟待有關部門儘快解答。11月1日,原豫章書院山長吳軍豹回應稱:「這事很詭異,因為我確實從來沒有也沒有授意誰去威脅過志願者。」「被死亡威脅的志願者已報警,一切以警方信息為準。」「我已心力憔悴,後面的事與我無關。」
  • 豫章書院案終於判了,但正義並沒到來
    青山湖檢察院還曾和豫章書院、江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合作,成立了一個據說要致力於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清心工作室」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某原院長,國家督學擔任「豫章書院研究會會長」,還有多位江西地方名流及前任領導都曾在該校掛名任職。事件被曝出後,豫章書院的實際控制人,「執行山長」吳軍豹動用了自己所有的社會關係,試圖掩蓋事實,封住爆料者的嘴。
  • 從豫章書院到華夏學宮,誰在用「傳統文化」謀財害命?
    著名歌手孫楠,就把自己和前妻買紅妹的女兒送進了知名偽國學機構——「華夏學宮」。2009年,孫楠與買紅妹離婚,娶了第二任妻子潘蔚,因為前妻生的大女兒買寶瑤厭學、愛玩遊戲,於是「後媽」潘蔚就把買寶瑤送進了這個「華夏學宮」。
  • 在美國,誰能把孩子送進哈佛?
    最近,一則海澱媽媽招聘家教的微信截圖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海澱媽媽們的雞娃教育大戰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這場搶奪教育資源的戰爭裡,海澱媽媽們的處境更像是中國父母處境的一個縮影。家庭背景與收入是這項調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從結果來看,哈佛大學對於富裕家庭和校友子女的偏愛仍然是顯而易見的。
  • 孩子被父母強制送進戒網癮學校,現狀讓人心酸,家人:後悔不已
    文|秘籍君關於豫章學院,去年鬧得沸沸揚揚,這類的網癮學校也進入大眾視野。人們開始了解,這些收著高昂學費的,所謂的戒網癮的學校,實則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所以人們排斥,加強關注。而這也是千名受害者,共同站起來努力的結果。
  • 聖代新歌《書院來信》,關於豫章書院,壓抑又爆發
    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聽話是其中的一種嗎?聽誰的話?聽什麼樣的話…青春不自由,儘管好時光。青春身不由己,像等待被誰治癒。當不被理解也不被懂,夜不歸宿,網吧成癮,大聲咆哮,就成了青春的一種罪,成了需要被強制「修正」的病症。
  • 【小嗨時評】豫章書院「龍鞭」體罰學生,家長需求為其助力!
    他在自己的戒網癮學校裡,通過電擊的方式給孩子治療網癮,其治療過程殘暴、冷酷、喪心病狂。時隔一年,一所叫做豫章書院的地方,再次把問題少年學校推入了公眾的視野。那些學習不好、早戀、打架、逃課、沉迷網遊的孩子,被父母送進這樣的學校。整個書院被三米多高的牆圍著,到處都是鐵絲網、鐵柵欄。
  • 又一家「豫章書院」被曝光,誰來為孩子負責?
    該學校負責人表示,他們是以「行為訓練和體驗式心理培訓」解決青少年網癮、厭學、叛逆、早戀等問題,在湖北省有8個基地,其中在武漢有3個,一直在開班。對生活在這裡的孩子來說,卻正在遭受扇巴掌、踢肚子、用鞋刷抽臉、被灌一整桶水......每天做噩夢,想自殺。多名學員還稱,與體罰同時存在的是思想控制,告密、舉報之風盛行。
  • 「豫章書院」回爐:為什麼這回只在B站火了?
    類似劇情在本次「反豫章學院運動」發生變化,B站用戶似乎變得更「嚴肅」了。 除了「一鍵三連」以表支持,在彈幕和評論區的討論裡,更多的Up主和粉絲們開始思考豫章書院事件的本質和解決方案。 視頻番號av73152007 光是10月25日發布的《因為曝光豫章書院,我朋友被逼到自殺》這一個視頻,就有11.4萬彈幕、近萬條評論。B站網友們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三個話題:誰該對此事件負責?怎麼保護舉報人?
  • 豫章書院陰影裡的年輕人:離開六年總是在夢裡回來
    砸門的當天,父母親去考察了豫章書院,劉淑珍看到豫章書院的孩子們都彬彬有禮,遇到長輩,點頭、鞠躬、問好,這是她在兒子身上從沒見過的。這裡提倡國學,正合了陸天升的意,他崇尚一切仿古的東西。在他們的觀念裡,這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每次看到電視上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他們得把兒子叫過來,教導一番,要尊敬長輩。兩天後,他們把兒子送進了豫章學院,期待在一年後收穫一個全新的兒子。
  • 豫章書院倒了,但噩夢還在繼續,他們已無法治癒
    2013年,豫章書院在江西南昌開辦。打著用「國學教育」幫助問題少年戒除網癮的口號,先後有3000多名「問題少年」被送到這裡進行再教育。當時20歲的羅偉,就是其中一個。只是沒想到的是,等待他們的竟是一場又一場的噩夢。每一個初到豫章書院的學生,會在第一時間內被收走所有隨身物品。
  • ...有「豫章書院」後有「大愛無疆」,暴力「矯治」機構為何久禁不絕?
    然而,就在「豫章書院」事件即將塵埃落定之時,5月底,我接到一個電話,一位被父母逼迫去參加「大愛無疆」遊學營的小姑娘,向朋友留下遺囑後失聯。在我報警後,小姑娘父親告訴我女兒安全了,他也承認要把女兒送進「大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