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嬰兒痛覺的當代觀點
今天,眾所周知,嬰兒天生就具有感覺疼痛的能力。顯然,沒有人能確定兒童所體驗的疼痛是否與成人相同,正如我們不能說一個朋友在抱怨頭痛時所體驗的痛苦會比我們自己在頭痛時所體驗的痛苦嚴重或輕微。
我們所知道的是疼痛給嬰兒帶來了痛苦。當他們受傷時,他們心跳加快、出汗、面部表情痛苦、哭聲的強度和聲調也變了。
嬰兒對疼痛反應的延遲有可能是由於嬰兒發育不完善的神經系統傳導信息速度較慢造成的
對疼痛的反應似乎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例如,一個新生兒在腳踝進行抽血化驗,他們的反應會很痛苦,但是要在數秒後才有反應。相反,在幾個月後進行同樣的抽血化驗程序,他們會立刻就有反應。這種反應的延遲有可能是由於嬰兒發育不完善的神經系統傳導信息速度較慢造成的。
有關大鼠的研究指出,嬰兒期經歷疼痛會導致神經系統形成某種永久的環路,從而導致在成年期對疼痛變得更敏感。這些結果表明,經歷大量疼痛的醫學治療和測試的嬰兒通常在長大後對疼痛更加敏感。
越來越多的人支持這種說法,嬰兒能夠體驗到疼痛以及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此,醫學專家的反應是支持在手術中使用麻醉藥和止痛劑,即使很小的嬰兒也不例外。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觀點,在大多數外科手術中,包括包皮環切術,麻醉藥的使用是恰當的。
對觸摸的反應
很顯然,不是只有刺痛才能引起嬰兒的注意。即使是很小的嬰兒,對溫和的觸摸都有反應,比如輕柔的撫摸可以使一個哭鬧、焦躁的嬰兒安靜下來。
對於新生兒來說,觸覺是高度發育成熟的感覺系統之一,它也是最先發展的感覺系統之一。有證據表明,在懷孕32周後,胎兒的整個身體對觸摸就已經很敏感。此外,嬰兒在出生時已有一些基本反射,如定向反射,需要他們對觸覺敏感——嬰兒必須能在嘴巴周圍感知觸覺,以便自動找到乳頭吃奶。
嬰兒感受觸摸的能力對他們努力探索世界特別有幫助。一些理論認為,觸覺是嬰兒獲取有關這個世界信息的一種方式。如前所述,6個月大的嬰兒傾向於把任何東西都放到嘴裡,通過該物體在嘴裡的感覺反應來獲取有關其結構的信息。
嬰兒觸摸玩具
此外,觸覺對有機體未來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觸發了一種複雜的化學反應,有助於嬰兒存活下來。例如,輕柔的按摩可以刺激嬰兒大腦特定化學物質的產生,從而促進生長。
多通道知覺:整合單通道的感覺輸入
多通道知覺理論考察各種單個感覺系統所接收的信息是如何整合和協調起來的。
在研究嬰兒如何理解感覺世界的過程中,儘管多通道知覺理論是一種相對較新的研究方式,但它引發了關於感知發展的一些重要爭論。例如,一些研究者認為嬰兒的感覺從一開始就彼此整合,而另一些研究者則堅持嬰兒感覺系統最初呈分離狀態,大腦的發展逐漸導致感覺的整合。
我們不知道哪種觀點是正確的,但嬰兒在早期就已經能夠將那些通過某一感覺通道得到的有關某物體的信息與另一感覺通道得到的信息關聯起來。比如,甚至是1個月大的嬰兒也能夠從視覺上辨認出先前含在嘴裡卻未曾見過的某個物體。毫無疑問,不同感覺通道之間的交流在出生後1個月已經成為可能。
嬰兒在多通道知覺方面的能力顯示了嬰兒複雜的知覺能力,這種能力在嬰兒期一直在發展。此類知覺發展得益於對情境支持的發現,即特定情境或刺激可以提供的選項。例如,嬰兒知道當他們走陡坡時可能會摔倒,即斜坡提供了使人摔倒的可能。此類知識在嬰兒從爬行到走路的轉變中至關重要。同樣,嬰兒知道,如果沒有正確地握住,某些形狀的物體就會從手中滑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