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科學家》周刊:魚鰭觸覺敏感性堪比人類指尖

2020-12-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導 英媒稱,很多魚類的魚鰭除了用於遊泳,還可用於感知壓力或辨別質地——事實上,某些魚類的魚鰭對觸碰的敏感程度堪比人類和其他靈長動物的指尖。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3日報導,芝加哥大學的亞當·哈迪說:「我們認為靈長動物是特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有非常敏銳的觸覺,但實際上觸碰物體是一切動物的日常行為,包括魚類。」

他說:「在水底生活著大量的魚類,它們常常接觸堅硬或者光滑的表面。判斷這些表面觸感如何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報導稱,哈迪及其同事梅利娜·黑爾分析了圓頭蝦虎魚辨別不同質感的能力。圓頭蝦虎魚是一種身體柔軟的底棲生物。

研究人員從密西根湖收集了一些圓頭蝦虎魚。他們在把這些魚放入水箱後發現,這些魚會在不同的表面展開魚鰭,比如預先置於水箱底部的一塊板子或者塑料。這表明魚鰭有某種程度的觸覺敏感性。

研究人員為判斷這種敏感性的大小設計了一種滾輪,滾輪的外表面有2毫米寬的隆起,就像齒輪一樣。不同滾輪上的隆起之間有3毫米、5毫米或7毫米的空隙,這是為了模仿沙子和卵石等不同的質地。空隙越小,表面越精細,也就需要感覺神經元具有更強的敏感性。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魚鰭觸覺敏感性堪比人類指尖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導 英媒稱,很多魚類的魚鰭除了用於遊泳,還可用於感知壓力或辨別質地——事實上,某些魚類的魚鰭對觸碰的敏感程度堪比人類和其他靈長動物的指尖。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3日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亞當·哈迪說:「我們認為靈長動物是特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有非常敏銳的觸覺,但實際上觸碰物體是一切動物的日常行為,包括魚類。」他說:「在水底生活著大量的魚類,它們常常接觸粗糙或者光滑的表面。判斷這些表面觸感如何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報導稱,哈迪及其同事梅利娜·黑爾分析了圓頭蝦虎魚辨別不同質感的能力。
  • 這個蛋白讓人類感知指尖觸覺
    這個蛋白讓人類感知指尖觸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8 13:50:02 德國馬克斯·德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Gary R.
  •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文章: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導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11日文章發表題為《人口辯論: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太多了?》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編者按:世界人口有77億。我們不斷增長的人口數字對經濟安全、氣候變化、環境破壞和發生疫情的概率意味著什麼?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首先,我們討論人類 "觸覺" 的生理和編碼方式,及其在傳遞觸覺數據等任務中的重要性。然後,在分析人類觸覺的基礎上探討機器人 「觸覺傳感」 系統的構建,特別是觸摸感知(Tactile Perception)的方法和應用。最後,具體分析兩篇關注在具體應用場景中向機器人引入觸覺傳感技術的文章。一、人類「觸覺」首先,我們來分析人類的觸覺究竟是什麼。
  • 科學家利用傳感器使機器人的指尖產生觸覺
    他們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具有傳感功能的機器人指尖,並發現該技術可以幫助機器人推斷出有關周圍環境的更多信息。據悉,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當控制機器人與周圍環境進行物理交互時,可以實現人為地重新創造觸摸感。與機器人相比,人類之間的觸感是不經意的,通過觸摸就能感知物品的形狀,然而這背後的計算極其複雜。
  • 新研究發現人類手指與魚鰭有共同基因
    美國芝加哥大學一項新研究稱,通過研究斑馬魚,發現人類的手指和手腕與魚鰭的基因有極大的關係。這個最新研究成果在英國《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為人類進化史帶來重大突破。科學家早已發現,哺乳類動物的手腳的掌腕發展,與「Hox基因」有關。研究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有關基因從斑馬魚的魚卵中取出,結果培育出沒有魚鰭的斑馬魚。
  • 機器人用上AI後,擁有了堪比人類皮膚的觸覺:輕鬆引線穿針、夾取雞蛋丨Science子刊
    這是來自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大學、CMU和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聯手打造出的一款機器人觸覺皮膚,效果堪比人類皮膚——不僅可以精準感知到力度方向和大小,還能準確定位外界刺激的位置。這樣神奇的觸覺皮膚,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將AI與磁性薄膜結合首先,這種磁性皮膚,用到了一種基於磁性薄膜的觸覺傳感器,來感知力的大小與方向。
  • 科學家發現人類觸覺作用原理和聽覺相似
    科學家發現人類觸覺作用原理和聽覺很相似。在這個過程中,你用你的觸覺在腦海裡形成牆面的圖像,以便更好地猜測開關的位置。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助理教授斯利曼•本斯麥艾(Sliman Bensmaia)和他的同事們近日研究發現,皮膚對振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這些振動產生相應的振幅,同時,神經把信息從受體傳入大腦。就像耳膜的振動頻率傳送聲音的信息一樣。
  • 如何讓機器人具備像人類一樣的觸覺?
    科學家並不這麼想,他們想讓機器人能進化出「觸覺」。外媒近日刊文,對觸覺學的發展現狀,及其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以下為文章全文:在工廠和倉庫,機器人在力量和精度上通常都勝過人類。人工智慧軟體可以駕駛汽車,可以戰勝西洋棋大師,還能在《危險邊緣》智力問答節目中完勝人類選手。
  • 科學家解析人類觸覺作用原理 竟和聽覺相似(圖)
    科學家發現人類觸覺作用原理和聽覺很相似點擊進入中國網海洋頻道>>在這個過程中,你用你的觸覺在腦海裡形成牆面的圖像,以便更好地猜測開關的位置。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助理教授斯利曼本斯麥艾(Sliman Bensmaia)和他的同事們近日研究發現,皮膚對振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這些振動產生相應的振幅,同時,神經把信息從受體傳入大腦。就像耳膜的振動頻率傳送聲音的信息一樣。
  • 為何一觸碰就有感覺,難道觸覺傳播速度堪比光速?答案令人震驚!
    為何一觸碰就有感覺,難道觸覺傳播速度堪比光速?答案令人震驚!我們人類感覺這個世界的方式來源於我們的五大感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還有一個非常神秘的第六感,今天我們來說說我們的第一感覺觸覺。當我們的手指觸摸到一個物體時,會立馬出現關於這個物體的感覺,這時因為當我們的手指觸摸到了物體後,手指表明的觸覺神經會將這個感覺反饋到大腦裡面,我們瞬間就能感受到。那它的傳導速度能有多快呢?
  • 科學家發現人類手指和魚鰭有共同基因
    最新研究發現,數百萬年前的魚類身上長有的魚鰭中,存在一塊小小的骨頭,而這塊小骨頭與我們當今人類以及四足動物的手指和腳趾的生長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繫。
  • 為什么女人觸覺比男人更敏感(圖)
    觸覺測試:女性手指小觸覺更靈敏    研究人員讓100名大學生接受觸覺測試。這種測試和體檢查視力時使用的方法類似。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5日援引這項研究負責人之一、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丹尼爾·戈德賴希博士的話報導:「我們發現,影響觸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手指大小。」美國麻薩諸塞綜合醫院伊桑·勒納博士贊同這一結論。他說:「男女之間觸覺靈敏度的差別看來完全取決於他們指尖的大小。因此,如果一名男性的指尖比女性還小,那他的觸覺會比女性更靈敏。」
  •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機器問題」捲土重來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6月25日一期封面兩個世紀前,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時,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機器問題」,即機器的大規模應用是否會讓工人大規模失業。如今,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這一問題又捲土重來。科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正在熱議人工智慧的潛在影響——通過人工智慧,機器得以執行以前只有人類才能勝任的工作。這一影響是深刻的。那些以前看起來不可能實現自動化的工作也面臨人工智慧的衝擊。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正在促使社會轉型,而這種轉型是工業革命所引發社會變革速度的10倍,規模的300倍,影響的3000倍。很多人擔心,機器會讓成百上千萬人下崗,引發不平等和社會動亂。
  • 機器人與人類共同辯論AI危險性 英媒:人類最後被說服了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一個人工智慧系統日前與人類就人工智慧的危險性展開了辯論——它以微弱優勢說服觀眾相信人工智慧利大於弊。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4日報導,由IBM公司開發的機器人——「辯論家」計劃(Project Debater)——分別代表正方和反方進行了辯論,而每一方的團隊都各有兩名人類辯手。21日晚,這個人工智慧平臺在劍橋大學同學會以一名美國女性的聲音向觀眾做了正反雙方的開篇立論,其間使用了來自人類預先提交的1100多份意見中的觀點。
  • 新型AI「光指」能看見力的大小,無盲點定位觸覺,精度近人類手指
    機器人在視覺和聽覺方面已經處在不斷進化的階段,但是對於觸覺、嗅覺和味覺,它們幾乎「一無所知」。如果之後要和機器人做朋友,我們當然不希望在和它們握手或者擁抱的時候被擠壓骨折。聰明的機器人需要觸覺。人類皮膚能感知觸覺、痛覺、熱覺等多種感覺,其中觸覺感知最為重要。
  • 【每日外刊分享】8.17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彭博商業周刊、新聞周刊、科學美國人、臺灣常春藤解析英語
    、波士頓全球、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彭博商業歐洲版、新聞周刊、07.02紐約時報、Learn_hot_english英文雜誌。  下面幫個忙哦7.25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衛報及周刊、今日美國、泰晤士報、加拿大全球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等回復0725獲得提取碼 7.26新科學家0725+基督教科學箴言報0727 請回復0726獲得提取碼 7.27更新經濟學人包含音頻版   請回復0727獲得提取碼 7.28更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TIME
  • 懂輕重 知冷暖 19個超敏電極賦予機器人觸覺感知
    該公司與美國的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開發出了一種機器人手指,指尖運用了一種新型的摩擦材質,能夠讓機器人擁有15種不同的「觸感」級別,比如感受到粗糙、黏糊或者冰涼。那麼,未來機器人擁有了觸覺,在硬物跟軟物的面前及時的作出反應,並且很好的避免了機器人將它們一併損壞。此項技術也對日後機器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多可能,從而奠定了未來機器人能夠與人進行親密的接觸。
  • 【每日外刊分享】8.17失效已經修復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彭博商業周刊、新聞周刊、科學美國人、臺灣常春藤解析英語
    、波士頓全球、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彭博商業歐洲版、新聞周刊、07.02紐約時報、Learn_hot_english英文雜誌。  下面幫個忙哦7.25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衛報及周刊、今日美國、泰晤士報、加拿大全球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等回復0725獲得提取碼 7.26新科學家0725+基督教科學箴言報0727 請回復0726獲得提取碼 7.27更新經濟學人包含音頻版   請回復0727獲得提取碼 7.28更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