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面癱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救贖

2020-09-23 貪心娘

前言:

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是我得了這個病。

我曾經自問過很多很多遍,是因為孕期吐得昏天暗地還是因為剛生完孩子就得了面癱扎了五個月的針灸?是因為自小被重男輕女的原生環境壓抑過狠還是因為疫情期間一個人隔離在家鬱鬱寡歡?還是因為面癱終究留下了不可治癒的後遺症?

我找不到根源,但導火索毫無疑問,就是面癱後遺症

我也曾多次自問:哪怕面癱一輩子不痊癒,難道我就活不了了麼?可問題是理智上知道即便面癱一輩子也不影響我的人生,但情感上卻完全無法接受,只能躲在心裡的角落裡瑟瑟發抖。尤其是看過知乎上一些病友的經歷,感覺自己像是得了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惶恐不安,戰戰兢兢。

因此,就暫且認為,我是因為面癱而抑鬱吧。


我曾經想,要是抑鬱症像感冒一樣,只要扛過一陣子就可以痊癒,那該多好呀。

可事實上,它卻像是怎麼也治不好,哪怕治好了也總會捲土重來的溼疹一樣,反反覆覆糾纏。

崩潰時也曾想過一死了之,可終究不願意辜負宇宙在幾十億幾百億甚至更長久的時間裡偶然碰撞出的我的生命,如此難得而又僅有一次的生命。

我相信,讀者中的你,很有可能也正被抑鬱症困擾,那接下來提出的一些建議,如果能對你有一絲絲的幫助,都是對我的莫大安慰。

首先,大家需要接受一個事實:這個病並不存在治癒一說,它更可能會在你今後的人生裡時不時就出現一次,你要接受它作為你的一個情緒伴侶,甚至是終生相伴。

人的情緒如同一年四季,是有周期的。你會有心花怒放的春天,自然也會有寒風凜冽的冬天。哪怕是處於抑鬱症的發作期,也會有一段時間狀態好一些,有一段時間狀態糟糕一些。

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地從抑鬱症走出來,大概神仙也不能。

我們只能在日復一日的崩潰、掙扎、努力自愈中尋找一點陽光,再多一點點陽光,來告訴自己,一切都在變好。

也或許,其實抑鬱症潛伏在所有人的潛意識中,當它的能量沒有積累夠時,不會引發任何的不適;一旦能量足夠,就以烏雲蓋頂之勢覆蓋你的生活。

但每當你尋得一縷陽光,便可抵消一絲烏雲,所以你得有耐性,慢慢熬,將滿天烏雲熬成一片湛藍。

到後來,終有一天,你會覺得可以平靜地與它共處,因為那時它已不算什麼。

其次,給自己找一個興趣愛好,如果有可能,找一個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我發現,目標性很強行動力也很強的人是不容易患抑鬱症的。不知道這件事在心理學界是否有相關的案例數據支撐。

所以,反過來,越是沒有目標、容易猶豫不決、選擇困難以及拖延的人,越容易患病。因為心中沒有一個燈塔的指引,所以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更加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所以會不知如何做選擇,於是就拖。

但在這個過程中,心理本身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的。

這部分壓力,有責怪自己不努力的、有責怪自己拖延的,但其實根源是潛意識在抗拒沒有興趣的事。

在沒有找到一生的事業時,不妨先找一個興趣愛好,說不定哪天興趣愛好就能發展成事業。

第三,希望大家可以找到一個可以持續傾訴而不被無謂說教的渠道。這個渠道可以是家人、好友,甚至是病友。

女性在面對災難時往往比男性更有韌性。原因大抵在於女人那張嘮嘮叨叨永不停歇的嘴巴和隨時隨地想哭就哭的自由。

傾訴和眼淚都可以有效的緩解壓力。去TMD有淚不輕彈,去TMD家醜不可外揚,請卸下心防盡情訴說盡情哭泣,讓自己的壓力與委屈隨著喋喋不休的話語與淚珠一起從體內滾出去。

但注意千萬別選錯對象,萬一選錯人傾訴,槓精分分鐘懟到你一個字都不想說。

最後,還有「三多做」和「三不做」。三多做,一是讀書,讀好書,可以選相關心理學的書來閱讀,學會自救(我最近在讀的書是《了不起的我》,感覺還不錯,跟大家分享一下);二是培養規律性的運動習慣與多曬太陽,哪怕剛開始運動量很少也不要緊,重要的是堅持與規律,而陽光是很好的「輔藥」;三是學習打坐與冥想,這是我尚未嘗試但據反饋很不錯的方法,可以幫助約束病發時到處亂逛的敏感思緒。三不做,一是不要進行成癮性的活動,比如打遊戲或者看小白文,因為這類行為只會加劇你的負疚感與拖延症;二是儘量不要自己一個人待著,哪怕沒有朋友約,也可以出去壓馬路,多接觸陽光與人群;三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要凡事苛求完美。

最近三篇關於抑鬱症的文章是我掙扎過這生不如死的六個月後,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體悟,如能對同樣深陷深淵的你們有一絲絲幫助,那我就算沒有白挨過那些個擔驚受怕、鬱鬱寡歡的失眠歲月,亦不算辜負一路辛苦陪護我走來的先生。

歡迎大家隨時來信,與我一起探討如何面對、如何自我救贖。

相關焦點

  • 記錄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救贖之路
    大家好,我是一名因為疫情和感情的影響差點破產而患上了抑鬱症患的患者。目前還在治療中,我想在這個平臺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從確診到現在的自我救贖之路。回憶這段時間的事情是件痛苦的事情,有太多太多的悔恨、不甘等等,很有可能對病情不好,不過我還是會儘可能的繼續寫下去,只是因為希望能給病友們和同樣身陷困難的朋友們帶來一點慢慢上岸的思路和堅持下去的動力,同時我也會把我現在清醒的這些日日夜夜的一些感觸分享給大家,希望我們能相互扶持走出現在身處的這片黑暗,能重新找到自我。我保證我在此記錄的都是真實的。
  • 《六欲天》: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救贖,仍無法走出厚重的迷霧
    電影探討了有關抑鬱症的話題,卻把它包裹在了一個發生在長沙的犯罪題材的故事裡面。警察阿斌(祖峰飾)和搭檔磊哥(陳明昊飾)接到報案,湘江邊發現了一隻斷手。經過調查,李雪離婚後帶著一個2歲的女兒,可她與弟弟的一次爭吵之後,弟弟李毅在氣頭上忘記了還在車裡的孩子,就這樣李雪的女兒活活悶死在了車內。喪女之痛讓李雪與李毅三年多沒有往來,獨自生活在悲痛中走不出來。
  • 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救贖之路
    接著寫,因為那段時間我總是很暴躁,胸悶、頭痛,睡不著覺,掉頭髮,人總是處於一個恍惚的狀態,感覺像是在做夢一樣,那麼的不真實。腦子胡思亂想根本停不下來。心情上來後控制不了自己,把辦公室砸了,手機手錶,家裡能砸的都砸了。
  • 抑鬱症需要自我救贖
    患抑鬱症後的幾年,她的生活停滯不前,思維變得遲鈍,甚至有些「痴呆」:無法思考,無法閱讀,難以交流,而且她幾乎講所有單詞。在嚴重的情況下,「想死」的想法在我的腦海中流傳。陷入抑鬱症的大學生比例非常高。2019年,在香港和澳門舉行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大學心理諮詢與諮詢高峰論壇上,專家們提到,有1/4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患有抑鬱症狀,大一和大三學生的抑鬱症發病率很高。許多大學生患有抑鬱症的原因與他們的高中壓力有關。大一和大三作為兩個重要的節點將使情況更加嚴重。新生一年是適應的重要時期,也是關鍵的過渡時期。
  • 記錄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救贖之路3
    我發現很多人對抑鬱症這個病有很深的誤解。最典型的是很大一部分人居然認為得了抑鬱症的人就是因為太閒,每天想著怎麼賺錢,找個累的工作天天累到直不起腰,病就自然好了。這種對抑鬱症的看法是我親身經歷過,北方還有的人認為是什麼仙呀神呀的,唉。我覺得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讓病友們身邊的家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們,沒有家人的理解和鼓勵這個病真的是不好治,這是我的經驗。
  • 抑鬱症患者怎麼進行自我治療?
    如果問一個抑鬱的人,他憂傷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壓抑在他身上,他會回答:我不知道,我無法解釋。有心理學家認為,患者應該把每日發生的事情記在這本日記中:誰都幹了什麼?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我這一天有過什麼思考和會議?對於一些抑鬱症患者來說,記錄這些事情,一開始是很困難的,但只要他們能夠堅持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可能發現事件和抑鬱之間的關聯。
  • 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白:無論我怎麼掙扎,都逃不出來
    殊不知,你隨意的一句話會對抑鬱症患者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 如何治療抑鬱症,如何給身邊的抑鬱症患者帶來溫暖,下面的這則案例,也許會幫到你!英國小夥兒馬特·海格是一名抑鬱症患者,剛患上抑鬱症時,他只有24歲。後來,經過漫長的自我治療,他不僅戰勝了抑鬱症,還寫了一本暢銷書——《活下去的理由》。
  • 一名抑鬱症患者的自我救贖:希望一直都在
    假如我們發現一個人患有抑鬱症,我們不應該具有排斥以及迴避的行為,應該正確的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對待他們,開導理解他們。2、對自己要求高,總是主觀意識的否定自己,每天都會有大面積不開心3、加之身邊就有一個抑鬱症的朋友
  • 論輕度抑鬱症患者自我調節的重要性
    首先抑鬱症是存在治癒的可能性的,尤其是輕度抑鬱症,是完全有可能治癒的,但是這個疾病,不光是服用藥物就可以達到治癒效果,自我調節同樣是重中之重。壓力傾訴很關鍵患者如果能夠多結交一些朋友,抑鬱症患者而言是有幫助的
  • 你會和抑鬱症患者談戀愛嗎?
    你會和抑鬱症患者談戀愛嗎?他們本身自我認同欠缺,會有負罪感,自卑感。將自己鎖定一個狹小的空間裡,難以敞開心扉讓陽光透進來。因為長時間呆在黑暗裡的人,會被陽光刺痛。抑鬱症患者很渴望得到救贖,卻又沒辦法真正接受救贖。面對將要失去的情感,甚至會用自殺的方式來挽回。
  • 如何讓抑鬱症患者變得開心?一個方法就夠了
    有讀者問我:「怎麼樣才能讓一個抑鬱症患者,變得開心起來」我諮詢過上百個抑鬱症患者,用我的經驗來說,最重要的是傾聽。這樣的溝通方式,只會讓患者受到更多的傷害。我明白抑鬱症患者來找我是為了什麼,除了想要救贖,其次就是想找一個理解他們的人,能夠不批評,不說他們矯情的人說說話而已。
  • 抑鬱症患者應正視疾病加強自我調節
    抑鬱症是一種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困擾的精神性疾病,除了積極配合臨床治療以外,患者自身還應正確對待疾病,加強自我調節。1、打開心結抑鬱症患者的自我調節要從找到並解開自己的心結,儘量讓自己努力的學會釋放,也可轉換生活環境,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一切不公和壓力,使心情能夠逐漸放鬆,不必糾結於矛盾的內心而無法釋懷。
  • 講述者│從患者到救助者 他們是抑鬱症背後的「燃燈人」(視頻)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抑鬱症患病人群累計超過3.5億人,中國是抑鬱症疾病負擔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約有5400多萬人患有抑鬱症。但有關報導顯示,中國約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沒有得到規範專業治療。在每年約有100萬人自殺的龐大患者群體背後,如今已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支持者。我們邀請到四位「背後的人」,講述救贖與自我救贖的過程。
  • 《肖申克的救贖》中英臺詞分享:人生跌落谷底時,該如何自我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有多經典,想必大家都有耳聞吧~1994年上映,曾獲第67屆奧斯卡金獎,評分9.7,是目前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的第一名,同時也是豆瓣首部評分人數過百萬的電影。網友熱評:「它是男人必看電影的前三名」「要把它一起帶到墳墓」,甚至讓抑鬱症患者走出陰霾,影響不可謂不深遠,上映多年,依然深受世界各地影迷和電影人的追捧!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巔峰推向了人間地獄。
  • 抑鬱症患者對自我產生負面評價,怎麼辦?改變認知歪曲並遷移思維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對自我的負面評價和對未來的一種失望。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什麼?就是面對未來抱有極其強烈的渴望,並且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它。而抑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態是非常低落的,甚至是比較頹廢的。自己不能轉彎過來思考,那麼誰也無法去把他拉回來。
  • 劉冀瑗:自我救贖
    自我救贖——我是如何走出抑鬱的作者:劉冀瑗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患抑鬱的人越來越多,我曾經便是這個群體的一分子。抑鬱真的很可怕,它被譽為精神的「癌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9年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因抑鬱輕生的死亡人數高達百萬,據估計,我國2019年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容易有自殺的念頭?
    對此,我們必須在這裡進行討論,因為自殺與抑鬱症密不可分,大多數自殺背後都是重度抑鬱症在作祟。如果重度抑鬱症的自然目標,像一個患者曾經所說的那樣,真的就是自殺,那這將可能是患者最後徹底停滯前的一次調整。患者試圖讓生活徹底停止,但卻忽視了一切還在流動——如赫拉克利特知道的那樣,萬物恆動。
  • 吃什麼食物對面癱患者有益呢
    面癱是一種常見的面神經科疾病,常表現為眼斜嘴歪,這種症狀讓很多患有此疾病的患者,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面癱的治療要及時,如果飲食能安排的合理科學,那麼有利於病情緩解,也可以很好的輔助醫生的治療,使其更好的使面部恢復原來模樣,還您一臉笑容。那麼,吃什麼食物對面癱患者有益呢?
  • 抑鬱症的自我治療的書 抑鬱症自我調節的書
    抑鬱症的自我治療的書核心症狀:①情緒低落,心情低沉、鬱悶、悲傷、不開心,對今後感到沒有信心,沒有希望,甚至悲觀絕望,出現自傷自殺觀念和行為。②興趣缺乏,患者對什麼都沒興趣,對以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也失去興趣,整日生活懶散,行為被動,離群索居,不與人溝通。
  • 抑鬱症患者親筆漫畫:與抑鬱症鬥爭了20年,我終於康復了!
    這篇由未康復的、抑鬱症患者撰寫的作品裡,充滿了對社會百態和生活意義的扭曲、消極理解。雖然文字優美,並看似引發了很多抑鬱症患者的認可和共鳴;但其實,閱讀這本書是非常不利於患者們康復的。相反,這本書很有可能不斷地激活患者的創傷,加重患者的扭曲認知和情緒波動,甚至可能模仿太宰治而出現自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