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數學家惲之瑋,他到底有多神?

2020-12-09 文靜的美

我國的現代數學家層出不窮,但我們熟悉的還是華羅庚、陳省身這兩位,其實,我國現代數學領域的新興人才是層出不窮的,比如張維,在中央大廳頒發了晨興數學獎,這個獎項被稱為中國"菲爾茲獎",是中國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在張偉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張偉解決了普適猜想庫達拉猜想;

還有袁欣怡,他也是享譽世界的年輕一代數學家。朱新文,北京大學,主要從事幾何表示理論的應用研究,在幾何的朗蘭茲綱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並將理論應用於算術領域;劉一峰獲得了美國斯隆研究獎。大家熟悉的許晨陽證明了世界對數的升鏈猜想。此外,中國還培養了數十名優秀的青年數學家,是世界上的後起之秀,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獲得科學界奧斯卡的北大天才。他有多神?

1982年出生,江蘇常州人。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理學學士,並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冠軍。

宦志偉在網絡上的走紅,源於一篇名為"宦志偉大神"的文章,向我們描述了一位北大超級數學男神的故事。

宦志偉自幼成名,從小就在數學方面有非常顯著的天賦。小學四年級時,他參加了數學奧賽杯,在小學數學杯賽和華羅庚邀請賽的複賽中都獲得了一等獎。很多人不了解華羅庚競賽,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杯被評為小學階段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最正式的比賽,同時獲獎難度極大,初中參加省級、國家級比賽,共獲得6個一等獎。

十四歲時,他的老師把布爾巴基的《數學原理》借給了他,布爾巴基和一批法國數學家使用的筆名,在理論的基礎上藉助數學公理重新詮釋了現代數學。他用最早的概念詮釋數學,用最嚴謹、最準確的方式改寫了整個現代數學。

這些書包括集合論、線性代數等數學各大領域,共有近數千頁的厚度,很多學校數學專業的學生可能看不懂,但他看懂了其中的大部分,並掌握了數學知識的現代新解。

憑藉在數學方面的絕對天賦,宦志偉加入了中國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集訓隊,18歲就獲得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一共有82支隊伍,461名選手,一共有4名學生拿到了滿分,宦志偉就是其中之一。

歷史上曾經參加過奧數競賽得滿分的人,日後都成為了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數學家,高志偉的競賽成績在歷史上排名第四。憑藉競賽金牌的滿分成績,北大破例錄取了宦志偉,他在北大的26門數學課程中,有19門是滿分課程,其餘7門課程都拿到了99分。而在大一的時候,當大多數人都在吃喝玩樂的時候,他卻選修了更高年級的課程,並拿到了滿分。上大學時,他每天花10多個小時學習數學。

他形容自己讀一本數學書就像讀一本有趣的小說,後來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可以說,普林斯頓是所有數學愛好者的天堂。

在讀博士後時,他解決了反Galo問題,這是近20年來該領域最大的突破,因此他開始在數學領域聲名鵲起,並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他後來和吳寶珠一起研究這個問題。讀一讀朗蘭茲提出的革命性理論"朗蘭茲計劃":朗蘭茲想把數學的兩個分支結合起來,最終提出了"朗蘭茲猜想",這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數學猜想,預言數學可以與看似無關的領域發生聯繫。

可以說,朗蘭茲綱領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數學家歡迎的課題,而吳寶珠正是因為在這一領域的突破和對基本定理的證明而獲得了菲爾茲獎。在吳寶珠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重新研究和證明了相對跡公式的基本定理。

後來,他和吳寶珠一起在《數學年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用朗蘭茲定理解決了新系統構造問題。解決了一個無人能解的數學之謎。

由於他在數學上的驚人成就,他獲得了無數獎項,其中最著名的是2005年設立的薩斯特拉獎,該獎項旨在獎勵世界上傑出的數學家,而該獎項的極限是32歲,與創始人拉馬努金的壽命相同。

現在,他和三位來自2000級的年輕夥伴一起攻克朗蘭茲項目。不得不說,從1999年到2004年,北大數學系接連收穫了累累碩果。現在國際數學界的領軍人物,當年都進入北大學習。

"這有幾個原因,"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一是外國人傾向於認為學術工作是艱苦的工作,你不會得到像演員或歌手那麼多的報酬,你不一定會取得成果,這將需要很長時間,這將需要很長時間。

西方人不願意做這種事情,他們中只有幾個認為自己是為數學而生的人會去做實際的研究。在美國大學學習基礎學科的學生大部分是亞洲人,歐美人較少。趁著我們現在能吃點苦,能努力工作,多去努力學習。有時候並不是我們天賦過高,而是我們在這上面花費了時間。

在社會越來越浮躁的今天,如果能夠紮實研究,就能有所突破,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後繼,證明天道酬勤這句話。雖然我們不能取得像宦志偉那麼高的成就,但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領域裡踏踏實實地幹,也可以做得很成功。我們把種子種在地裡,等澆水了,就能開出美麗的花來。

相關焦點

  • 北大4位數學天才,先後獲得「科學界奧斯卡」,卻在美國搞科研
    其中,在北大「黃金一代」數學天才中,惲之瑋、張偉、許晨陽、朱歆文還先後獲得了「科學界奧斯卡」科學突破獎中的「數學新視野獎」,而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又分為生命科學獎(每年最多四個獎項)、基礎物理獎(每年一個獎項)和數學獎(每年一個獎項),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科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導讀:近日,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巧的是,朱歆文和惲之瑋、張偉同是2000屆同學,許晨陽是比他們大一屆的師兄。2019年9月5日,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科學突破獎分為生命科學獎、基礎物理獎以及數學獎,旨在表彰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
  • 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為何不願意回國?
    這個世界上一直存在著默默探索科學世界的人物,他們不被渾濁的娛樂世界所侵擾,也並不關心外界與科學無關的事件,只專注於自己研究的領域,像是遺世而獨立的世外仙人。在數學領域就有那麼一個人一直孜孜不倦的攻克數學難題,至今都不用智能機也不用微信,僅用郵箱來和外界進行信息交流。可能會有人說「這多不方便」,大家要聯繫他還要發郵件,郵件也不是能夠時時交流的工具。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數學系教授、一度有「惲神」之稱的中國數學家惲之瑋。簡單翻了一下惲之瑋在這幾個方面發表的論文,大概也就一篇七八十頁、一百來頁的樣子吧……orz天才惲之瑋惲之瑋到底是怎樣一位神奇的人物?1982年,他出生在一個英傑輩出的家族,名門望族常州惲氏。
  • 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競賽獲獎無數,如今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學霸名叫惲之瑋。作為數學系的知名人物,他被北大學子稱為「惲神」。出生於1982年的他,簡直是是個數學天才。惲之瑋開始對數學產生興趣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在數學老師的引導下,他仿佛找到了數學的神奇之處。
  • 專訪數學家惲之瑋,曾證明高階Gross-Zagier公式
    安安靜靜做研究,是這位來自江蘇常州的數學家的唯一嗜好,對於DeepTech的在線語音交流請求,惲之瑋一開始是拒絕的。直到用郵件溝通,才發現他在文字表達上更加遊刃有餘,這或許是數學家獨特的交流方式之一。憑藉該研究,惲之瑋和張偉在同年獲得「科學突破獎」的「新視野獎「,而這也是首次有華人數學家摘得該獎項。 這次頒獎典禮十分豪華,不僅有紅毯秀,還請來歐陽娜娜和章澤天兩位名人助陣。但和這樣「高大上」的場合形成反差的是,在場有記者想採訪惲之瑋,卻發現他竟然沒有微信,也不用智慧型手機。
  • 天才為何成群而來:數學家所看到的奇景
    北大數學系00級的張偉、惲之瑋、袁新意、朱歆文還有李馳,以及在北大時與他們聯繫緊密的99級的許晨陽和劉若川、01級的肖梁等,在國際數學界已形成了一個相互合作、成果斐然的數學家群體,很受矚目。從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年級,成群出現這麼多一流的數學家,實屬罕見。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亮相科學界奧斯卡!強到無法理解…
    此次獲得數學領域新視野獎的兩位華人數學家惲之瑋、張偉均為北大數學系2000級的畢業生,前者工作於耶魯大學,後者則在麻省理工學院及哥倫比亞大學任職。肖梁因出色的研究工作獲西蒙斯基金會獎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而魯劍鋒則獲得了斯隆研究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職業生涯獎、美國數學及其應用學會IMA獎等多種獎項。99級的劉若川回憶道:「大學時代交流比較多,我記得許晨陽和我,還有惲之瑋、朱歆文,曾經一起學習Hodge theory和代數幾何的內容」
  • 曾滿分拿下國際數學奧賽獎,北大考100,強到給麻省理工學生上課
    惲之瑋沒有讓任何人失望,在三月份的八次測試和兩次選拔考試中,他的成績都位列第一。至此,他的實力已經毋庸置疑,惲之瑋順利入圍第四十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隊。在國際奧賽上,惲之瑋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令人恐怖的數學天賦:以滿分獲得奧賽金牌。這個獎項的含金量有多少呢?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2000年對於北大數院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份,這一年及前後入校的學生中有多位都與惲之瑋一樣,是如今綻放在國際數學舞臺的華人青年數學家代表,其中包括同年入校的張偉、袁新意、朱歆文;1999年入校的許晨陽、劉若川;2001年入校的肖梁等等。
  • 北大最有名的3位數學天才,都紛紛出走美國,這是為什麼?
    毫無疑問,中國每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都會在北大的數學系有過一段求學的時光。從恢復高考開始,北大的數學系就一直致力於培養數學天才,並且打造成為北大的一張王牌,在世界的數學舞臺上都享有聲譽。北大的數學系培養出來的人才,非常的多。但是,筆者查看相關的資料後發現,北大的數學天才,在完成學業以後,都會到國外留學,最終成為國外名校的教授,卻不回到中國服務。
  • 橫掃奧賽大獎,19門專業課滿分,北大數學天才:沒拿100分是意外
    談起國內的數學系,就不得不說北大,在那裡聚集了無數國內的數學天才和神童,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的地方。而在北大數學系有一個被稱為數學系「黃金一代」的天才,讀高二的時候就拿到了國際奧賽的金牌,之後更是保送進入北大。這個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惲之瑋。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不!
  • 北大數院太神了!阿里數學競賽決賽名單公布,入圍人數比清華、麻省、南大、復旦加起來都多!
    而北大的學子就更不一般了!作為中國最好的人才搖籃之一,北大的數學系簡直就是「學霸多如狗,學神滿街走」的狀態。他對數學的痴迷程度在於,從不肯去糊弄問題,不為得分去做,不為考試拿好成績去學。」我們介紹的這三位同學已經很厲害了!但是要和他們的師兄們比起來還需要繼續努力!北大數院的師兄們到底有多強呢?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 天才為何成群到來
    北大數學系00級的張偉、惲之瑋、袁新意、朱歆文還有李馳,以及在北大時與他們聯繫緊密的99級的許晨陽和劉若川、01級的肖梁等,在國際數學界已形成了一個相互合作、成果斐然的數學家群體,很受矚目。從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年級,成群出現這麼多一流的數學家,實屬罕見。
  • 萬中無一的數學天才:曾是北大「學霸」,現任麻省理工教授
    比如說惲之瑋,就是萬中無一的天才。萬中無一的天才惲之瑋,在1982年11月生於江蘇常州,在小學時就表現出對數學的天賦與熱愛。他在四年級就開始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其他小朋友對枯燥乏味的數學感到頭疼,整天忙於玩耍嬉戲的時候,他已經獲得了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 北京大學校友惲之瑋獲2012年「拉馬努金」獎
    2012年8月12日,印度SASTRA大學宣布北京大學校友惲之瑋被授予2012年度「拉馬努金」獎(SASTRA Ramanujan Prize),頒獎儀式將於12月22日在新德裡舉行。拉馬努金獎是為了紀念印度的天才數學家斯力瓦薩•拉馬努金(Srinivasa Aiyangar Ramanujan)而設立,每年頒發一次。
  • 專訪惲之瑋,曾證明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
    對此,他自我反省稱:「這是我境界還不夠,了則未了。」安安靜靜做研究,是這位來自江蘇常州的數學家的唯一嗜好,對於DeepTech的在線語音交流請求,惲之瑋一開始是拒絕的。直到用郵件溝通,才發現他在文字表達上更加遊刃有餘,這或許是數學家獨特的交流方式之一。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新聞—科學網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