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北京各個區的幼兒園陸續開始信息採集工作了,時間會持續到5月底左右。
而這絕對是北京一大批年輕爸媽們的第一道關卡,對於有的人算是徒步二環路的難度,對於有的人,那是徒步大六環,對於一些人,堪比徒步喜馬拉雅山。
上個幼兒園這麼難麼?
一、家長細心調查,「無微不至」
北京一家長為孩子上幼兒園,跑遍了北京感興趣的每一所幼兒園,進行調查對比,做了一份超級詳細的表格。價格、環境、條件、口碑等等一應俱全,認真程度直接達到全國最認真家長排名前1%,無法不讚嘆。
石評:這種認真較真兒的家長真不少見,北大媽媽給孩子的時間表,課外補習課程詳細對比,做的認真程度比教育行業的市場部都靠譜,只想說,家長您想換工作嗎?小石頭侃升學了解一下~
二、「風餐露宿」只為一個名額
北京幼兒園招生,家長排隊搭帳篷5天5夜,哈爾濱家長為了上公立幼兒園街邊露宿兩天。
據新華網2015年5月23日報導,為了能讓孩子上離家最近的幼兒園,豐臺區西馬金潤社區的一些家長帶著帳篷、摺疊床,已經排了五天五夜的隊,足足125個小時。能讓孩子上幼兒園時不過馬路、不坐車,家長們覺得排幾天隊值得。別管你是北京還是東北的,上幼兒園的決心要比明星的瘋狂粉絲都「瘋狂」。
石評:俺還能說什麼,反正要是有娃,俺肯定不如這些爹媽......
三、寶媽心意堅決,寶爸心有不滿
為了讓孩子上好幼兒園,媽媽不在乎任何代價,租房陪讀幼兒園,人生絕不輸在起跑線,丈夫各種不滿兩地分居但是白扯,媽媽心意已決。
「為此我們夫妻倆也吵過架,但好的幼兒園就是不一樣,女兒跟同齡的小孩相比,明顯優秀一點,久而久之他也贊成了。」李女士說到。
石評:網友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你知道麼,在北京,大量中產階級的家庭,「教育理念不合才是婚姻的墳墓」......年輕的爸爸媽媽們還是要冷靜,不要那麼執拗,溝通是唯一的方法啊......
四、傷不起的「人情費」
人情費依然存在,幼兒園是很多年輕父母的第一道坎兒,而且套路很深,遼寧的李先生就氣憤不已。「我今年初就到一家公辦幼兒園打聽招生情況,總是告訴我還沒開始呢,等通知。
一個月前再去,結果人家已經招滿了,這不明擺著都是暗箱操作麼?」最終,李先生多番努力,花了2000元人情費才把孩子送到一所部隊附屬的幼兒園,但這所幼兒園離家較遠,每天要開近半小時的車接送孩子。「沒辦法,為了孩子,辛苦兩年不算什麼。」李先生無奈地說。
石評:你覺得北京有這種現象嗎?
五、防不勝防的「贊助費」。
2012年底新學期開始,家長反應強烈的「贊助費」被取消。但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聽到」贊助費「的聲音,改頭換面、暗自操作。
不提贊助費,收取「不與入園掛鈎的捐資助學費」
園方給家長寫一個有帳號的小條子,提醒家長找一家單位或企業、用轉帳支票將錢匯過來。這樣一來,家長所交的贊助費就悄然變成了單位或企業的捐資助學款。
不提贊助費,幼兒園學費普漲,保教費,夥食費↑↑↑
取消贊助費,上漲保育費,是很多幼兒園採取辦法,每年都可能有調整,這一升一免之間,算一筆帳,沒有多少實惠了。
不提贊助費,告訴你進幼兒園必須先上託班、親子班......
此託班和親子班的收費是高於正式的小班、中班、大班的費用的,折算下來正好補足幼兒園不收家長贊助費後的資金缺口。
石評:事實上,人的貪慾是無窮的,好的幼兒園就是供需關係不均衡,就是供遠遠小於需求,就是「貴」,但是實際價格沒有貴,那麼入學代價就貴了起來,贊助費可以消失,資助資金也可以消失,保育費夥食費也可以被監控,託管班也可以管理,但是一個費用的覆滅,必然導致另一個費用的興起,範圍可能會逐漸縮小,但縮小的代價都是階級的篩選,普通老百姓只會越來越難上公立園。
六、朋友圈網友的經典回復
1.目前周邊公立園劃片也有樓牌號,順位排的比上小學都嚴格!
2.找關係進的公立幼兒園,2010年9月上的,只有四種班,託班一個30個娃,小班,中班,大班各三個班,每班30個娃,三歲差兩月上的託班,就是教師節給老師送了禮的,上了半年託班就轉小班,中班,中班上完直接跳到外面的幼小銜接班學了一年
3.一天帶娃面試三家公立園,準備、練習了好幾天。結果一個也沒中,最後只能上私立,貴且不好。
4.我們當時家住石景山,為了讓孩子上好的幼兒園,每天走五環去朝陽上幼兒園
5.上個幼兒園還要求爺爺告奶奶,花銀子跑路,想沒有競爭意識都難。
6.XX幼兒園,以前贊助費從1.5萬,2萬,一路漲到2.5萬/年,那時候每月託費1000多;現在,不讓收贊助費了,暗地裡給,十萬八萬也是給,七萬八萬十萬很常見,有的孩子30多萬進的幼兒園,每月託費更是貴至七八千,那也削尖腦袋往裡鑽。
7.以前軍隊對外經營沒被整頓時,還是2.5萬/年贊助費,上三年7.5萬,託費每月1000多,還算能接受。後來軍隊整頓對外營銷,名義上沒有贊助費了,但是擋不住想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家長們暗地疏通關係,今年親戚家有孩子想上,託關係被告知,現在不收贊助了,每月託費8000。
幼兒園為啥這樣?其實非常的好理解。
在北京,2007年有的區縣的學前教育專項投入僅為80萬元。2008年,北京十幾億的教育附加費中,學前教育也僅有0.39億元,佔3.1%。而且經費投向存在明顯不均衡,多年來,為數不多的財政投入僅投向145所公辦園,而這些公辦園多數又集中在城六區,遠郊區縣和農村地區數量很少。在經濟尚屬發達的北京市都是如此,其他欠發達地區可想而知
目前,全國學前教育的平均投入僅佔整個教育經費的1.3%左右,而國際平均水平是3.8%。馮曉霞認為更大的問題是,這極為有限的投入往往都被用作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更多地投向了所謂示範園、優質園,而能夠享受這些優質資源的往往又是社會地位、經濟條件都比較優越的社會群體。
看看北京孩子出生的情況吧。
我們往往都用這張圖去解讀幼升小學位不足去解讀有北京戶口的限制,高考其實衝擊還好。
但有一個更可怕的問題我們忘記了:這些孩子上小學之前就要上幼兒園啊!!!
而幼兒園本身也不是九年義務教育,私立幼兒園的管理和水平更加成問題,在北京,奔波忙碌賺錢就已經很累心了,這麼大的城市吃喝貴,房子貴,大堵車,大霧霾,醫院擁擠,學校難上,現在上個幼兒園一樣這麼費勁。
一邊上班一邊照看孩子簡直是無法言說的累,上了小學還沒事減負,3點半孩子放學了你下班了嗎?
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請問能hold住麼?養孩子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讓你感受到壓力了麼?
所以,「大城市病」的責任怎麼說都好推卸給人口過多,但拋開人口過多的問題,這些民生產業,有沒有真正的管理起來呢?
但不管怎麼樣,父母自己也要想開一點,也不要盲目追尋一流幼兒園,一位網友朋友的真誠回復就很好:
七年前,我們只有一個孩子,那時想給他最好的一切,幼兒園上是一所「一級一類」總園。因為找了人,所以省去了排隊的困擾,但實打實的好幾萬贊助費,只開了一張收據,並寫著「捐資助學」,每一位家長都是如此。
所謂的「一級一類」幼兒園,其實是老師每天都有很多接待任務,幾乎每一周都有參觀,來自全國各地,家長常常被拉去做手工妝點學校,那些老師的心思根本不在孩子身上。回憶往昔,關於幼兒園我只想說:
1.離家近
2.食品安全有保障
3.教會孩子基本禮貌禮節,良好的習慣,就很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