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即將飛向火星!火星旅遊有哪些「景點」可以玩?

2020-12-22 蝌蚪五線譜

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從技術區垂直轉運到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已進入發射倒計時!

看樣子,我們的火星之旅,已經指日可待了。以後有機會,不如一起來個火星十日遊?

蝌蚪君真的沒有開玩笑,雖然人類能不能真的移民火星還是個未知數,但至少我們可以先一起來看看火星上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為未來可能的旅行做點攻略。

下面,就請大家跟著蝌蚪君一起,開啟一場「火星雲遊覽之旅」吧。

火星旅遊景點地圖,圖片來源國際移民中心網

探測器「遺址」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人類就開始了探索火星的歷程。直到今天,留在火星上的人類探測器已經有數十個,它們當中有的還未開始完成使命便「香消玉殞」,有的實現了「超長待機」,在火星勤勤懇懇探索了幾年之久,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很多寶貴資料。

如果將來真有機會去火星遊覽,我們應該首先去看看這些偉大先行者們的「遺址」。

火星著陸器分布地址,

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官網(NASA)

1999年,美國發射的極地登陸者號在降落火星的過程中遺憾墜毀,永遠沉睡在紅色星球的南極;2012年夏天,「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在火星的蓋爾撞擊坑成功著陸,至今仍在工作,發現了火星有水和日偏食等方面的證據。

下面是好奇號成功抵達火星後給我們傳回來的第一張自拍照,這簡直是史上最酷最硬核的遊客照了。

好奇號登錄火星後的「自拍照」,

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官網(NASA)

水手峽谷

火星上可不是只有人類探索火星留下的遺址,還有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呢。

下面我們即將看到火星乃至整個太陽系中最大最長的峽谷——水手峽谷。它還有另一個美麗的名字叫「火星的傷痕」,因為它的存在為火星的神秘面龐畫出了一道巨大的割痕。

水手峽谷最初是在火星地殼運動的拉力下裂開的,當地質構造運動拖拽火星地殼形成塔希斯山脈時,其斷裂就在地表形成了這個橫跨幾百英裡的粗糙「疤痕」。它的長度與紐約到洛杉磯的距離相當,能覆蓋整個歐洲。

水手峽谷內部是富含橄欖石的玄武巖,從這裡取得的水樣酸性較低。對水手峽谷的探索是人類研究火星的重要篇章,並且很可能會繼續下去。

「水手峽谷」局部照片,圖片來源網易新聞網

諾克提斯迷宮

諾克提斯迷宮位於水手峽谷和塔爾西斯高原之間,屬於火星鳳凰湖區。它因外形曲折神秘,類似迷宮而得名。其實它的形成是由斷層作用加上火山活動導致的,在山谷底部保留了高地表面的特徵,還有許多其他區域則更像地塹。

2009年,研究人員表示在諾克提斯迷宮的部分地層中探測到多種礦物,包含黏土礦物、硫酸鹽礦物和矽的水化物等。

在諾克提斯迷宮中,科學家已發現的「幽靈沙丘」多達500個。可不要小看這些沙丘,它們可能就是我們解開火星奧秘的鑰匙。

科學家表示,這些沙丘能幫我們了解遠古時期,火星上的風是什麼樣子的。從沙丘的曲線我們能判斷風向,從沙丘的形狀和物質特性我們能判斷火星地質條件的改變和構造。

怎麼樣,是不是很希望有機會能到迷宮中走一走,親自感受一下火星歷史變遷留下的痕跡呢?

諾克提斯迷宮照片,圖片來源新華網

奧林帕斯山

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可不是希臘神話裡那個眾神的居住地噢,它更像火星上的「珠穆朗瑪峰」。因為它是火星最高的山,高出火星基準面兩萬多米,高度是珠峰的近三倍。

奧林帕斯山是由熔巖緩慢從山坡上爬下來形成的,是目前太陽系已知的最大盾狀火山。別看它高度很高,但坡度卻很小。如果我們有機會在火星居住,它也許會成為攀巖愛好者們嚮往的攀巖聖地。

由於火星的多次大規模板塊移動,奧林帕斯山的山體邊緣崩塌,向外推移,在山體周圍形成了壯麗的「奧林帕斯山光環」,遠看就像正在綻放的美麗煙火。

衛星拍攝的奧林帕斯山俯視圖,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網

喜歡動漫的朋友可能在日本動漫作品《星之聲》中看到過火星的「三顆紐扣」——塔爾西斯山。它就在奧林帕斯山一側,是我們遙望奧林帕斯山的絕佳觀景點。

左為奧林帕斯山右三為塔爾西斯山,

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

阿西達裡亞平原

不知道有沒有科幻或影迷小夥伴們曾經看過《火星救援》?這是前星際時代最為著名的電影之一。電影中,美輪美奐的飛船著陸點原型正是火星上的阿西達利亞平原。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著陸場景,圖片來源搜狐網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傳回的真實影像,阿西達利亞平原並不像電影中那麼平坦。它的地形相對崎嶇一些,地表密布大量土堆和石塊,給人危險而神秘的感覺。

《火星救援》講述了太空人在火星生活數年並成功返回地球的故事,雖然電影情節的真實性有待商榷,但它確實成為了太空題材電影的經典作品之一。如果有機會,影迷還不去原取景地打個卡嗎?

阿西達利亞平原真實照片,

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

火星極冠

喜歡旅行的朋友可能很嚮往極地的美景和極光等壯麗景色。就像地球的南北極一樣,火星也有極地,在火星南北極有厚達數公裡的由水冰或乾冰覆蓋的隆起區域,它們是火星上水冰的重要儲藏庫,火星極冠可能更加好玩刺激。

在火星極冠上,水和二氧化碳由於反覆的升華和凝結作用不斷往來於極冠與大氣之間,給高原穿上了一層潔白無瑕的外衣,給人感覺聖潔純淨。

看著探測器傳回來的火星極冠照片,大家是不是也為宇宙和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嘆呢?

但這奇美的場景卻不是常年都有哦。因為火星上的大氣稀薄,氣壓只有地球上1個大氣壓的1%到2%,火星表面上的大氣相當於地球三萬千米高空一帶的大氣那樣稀薄,所以不能把水存留下來。每到冬天,極冠會逐漸變得龐大;但隨著春天來臨,極冠又逐漸融化而縮小。

所以,想看火星極冠的遊客們,可能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段去火星玩耍啦。

火星北極極冠照片,

圖片來源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

好了,各位遊客,我們本次的「雲遊火星」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不知道你們心中的火星旅行聖地排名No.1是哪一站呢?

相信在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將有機會真的到火星去旅遊,甚至在那兒定居。

就目前的發展階段而言,旅遊或移居火星確實還存在很多難點:比如如何克服火星的低重力、低氣壓、大溫差?如何實現液態水、氧氣等物質的閉合循環?適合火星生態環境的食品供應能否有保障……

儘管如此,人類對火星和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讓我們一起期待天問一號為人類揭開更多火星的秘密,讓星際旅行、火星移民離我們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李超,董治寶,呂萍,趙傑,符淑宜,馮淼彥,朱春鳴.火星沙丘地貌的形態學窺究[J].科學通報,2020,65(01):80-90.

2.韓淋. Mars Express拍攝火星北極冰蓋[J]. 空間科學學報, 2020, 40(2): 144-144.

3.左曉宇. 洪水造就火星峽谷之王[J]. 航天員, 2007, 000(001):P.63-65.

4.黃偉芬,何玫,李楨,鄒璐.移民火星還有多遠[J].知識就是力量,2017(04):30-33.

End

審核專家:魯暘筱懿,行星物理學博士、國家遙感中心副研究員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Akua

向左滑動,查看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新媒體傳播體系

點分享

點點讚

相關焦點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即將拉開大幕。經過多年的準備,「天問一號」已抵達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靜候發射窗口的來臨。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天問一號,「大鵬展翅」飛奔火星,一文讀懂霍曼軌道
    在環火軌道大約2~3個月的環球飛行後,著陸、巡視組合體將於軌道器分離,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探火任務,這就是大家都在講的「一次性『繞、落、巡』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的著陸時間大約要在5月份了,著陸地就選在火星北半球高緯度的烏託邦平原,那裡曾是一片汪洋。有人說「天問一號」就像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振動翅膀翩翩飛向遙遠的火星。
  • 天問升空  星辰大海——福建省科技館舉辦「飛向火星」主題科普活動
    為了更好激發青少年探索太空的科學興趣,弘揚航天精神、培養愛國之情,借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全國科技活動周即將來臨之機,福建省科技館於8月1號舉辦了館校結合之「飛向火星」系列主題科普活動,以「空中課堂」和線下科學工坊相結合的方式,呈現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深空探索世界。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類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這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整體普查甚至是全球勘測;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即將著陸之時,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傳來...
    就在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之際,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來好消息。國家航天局今天發布消息稱,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在截止到今年8月底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公裡,火星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探測器攜帶多個載荷已順利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從7月底發射入軌到8月底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約一個月時間,飛行距離地球約1075萬公裡,火星探測器是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探測器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逐漸飛向火星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天問一號」,代表中國向火星「發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2000多年前,屈原曾發出嗟嘆。而今,「天問一號」將勇敢作答。2020年4月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一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今年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
  • 「天問一號」預計2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預計2月到達火星 2021-01-04 10:09
  • 前進,火星!四大專家回應「天問一號」的5個問號
    最終發現,火星還真是太陽系中存在生命希望最大的行星。 鄭永春解釋道,首先火星是一顆巖石組成的固體星球,跟地球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古代的火星曾經有過江河湖海,曾經有過濃密的大氣層和溫暖適宜的氣候。現代的火星有稀薄的大氣層,有一定的磁場,可能仍然有液態水。在太陽系裡,火星的環境最像地球,也是除地球外人類唯一有可能移居的行星。
  • 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 到達火星是幾月幾號
    2020年7月23日,在今天有一個重大的好消息那就是咱們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這也是咱們航天領域的一次裡程碑,很多朋友還不知道天問一號什麼時候到達火星,所以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天問一號探測器即將到達火星,目的是什麼,為啥叫天問
    宇宙探索與名字天問1號已經順利到達了預定位置,離火星不遠,明年可開始降落工作,不過在聊這個之前,我們先聊一聊我國對宇宙探索的取名規則,宇宙對我們而言是未知的,探索之前當然也得給它們命名。太陽系中一共有8大行星,包括地球在內,地球的名字是大家公認的,除此之外,離地球比較近的5顆行星分別被我們命名為金木水火土,很多朋友其實對這一直不太理解,因為在外國人的世界觀裡,當然是沒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的,而上個世紀我們的宇宙探索還未啟程,很多的航天名詞都是直接翻譯,為什麼五個行星翻譯過來就變成了五行呢?
  • 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徵程,我們距離成為火星原住民還有多遠?
    今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整流罩天問一號發射瞬間天問一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這些高校功不可沒!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星磁強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我國深空探測中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任務的高校,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為啥是被火星捕獲?天問一號的春節怎麼過?
    在完成三次深空變軌和一次深空機動後,天問一號已經走過3.5億千米的行程,目前直線距離地球約9250萬千米,距離火星約1400萬千米,以17.4千米/秒的速度高速飛行,預計在春節前後到達火星並被其捕獲。
  • 第983期:天問一號向火星軌道靠攏,人類為何對火星念念不忘?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透露,國慶節後,「天問一號」將通過深空機動脫離地球軌道,向火星軌道靠攏。」 天問一號都要向火星軌道靠攏了,你也該向久別的老闆和辦公室靠攏了。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火星(Mars)。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不僅可以實現火星移民,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還可以在火星上獲取資源,用於彌補地球資源的日益匱乏。 在航天領域中,儘管我國起步相對於美俄要晚,但經過幾十年披星戴月的追趕,我國再也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一躍成為航天大國,我國自主製造的高科技太空飛行器讓美國專家看後都感到有壓力,尤其是正飛往火星的中國天問一號,某一方面技術已超過美國。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在哪個地點著陸
    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天問一號後續還將有1-2次中途修正  據劉彤傑介紹,火箭發射探測器時,會產生入軌偏差,在飛行控制中也會出現偏差。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首次軌道中途修正 「西安造」3000N發動機...
    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3000N發動機精準工作20秒鐘後,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遙遠的火星。以航天六院為代表的「西安航天科技」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再立新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多厲害?只想說:厲害了我的國!
    自東方紅一號發射以來,我國依舊在不斷研發新的太空飛行器,希望能探索更多來自外太空的秘密。東方紅一號只是中國在太空之路遨遊的一個開始,這途中的美妙還在不斷締結。就在前不久,中國航天局又宣布了一個好消息:預計在2020年的7月和8月之間,我國將會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沙漠行星,整個星球表面大多是一些沙漠和礫石。
  • 天問一號問天行,試問蒼天愧對誰,拿起鐮刀與錘子出發向火星
    要知道,本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首次採用直徑為5米的大直徑大集中載荷箭體結構,突破傳統火箭3.35米直徑的限制,首次將彈性和氣流影響引入整流罩分離仿真,使用大型火箭旋轉分離技術等,更是中國航天的一場翻身仗。下面小編就從幾個方面和大夥嘮嘮為什麼這次天問一號發射這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