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拼多多巨虧,巨頭要獲客,其他涉「傳銷」

2020-12-23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零售老闆內參

核心導讀

1、拼多多社交電商成型關鍵。

2、社交並非社交電商成功關鍵。

3、拼多多對社交電商的發展啟示。

2019年中國電商的四個業務熱門,要數「社區買菜、社交電商、下沉市場、帶貨直播」。尤其是中間兩個成為今年的創業創新熱門,多少都和拼多多有關。這家新近崛起的電商平臺,能夠推動一起產業創業創新熱潮,足見其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全行業對其未來成長規模性的預估。

《零售老闆內參》已在今年下半年,多次發文介紹討論了買菜、下沉、直播的話題。社交電商,值得我們今天基於拼多多,以及隨後在阿里聚划算、京東京喜、蘇寧拼購,還有眾多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甚至那些曾經多少帶點「傳銷」傳聞的平臺轉型為社交電商的案例,探討社交電商的模式本質,以及業務優缺點和各自不同的平臺模式屬性。

社交電商概念和模式的最早提出者,要算美國作者斯賓塞等人的著作《社交電商》。這本書裡探討了微博、Facebook、Twitter、LinkedIn、Instagram、YouTube等社交媒體對電商的價值和影響。

微信成為今天騰訊最重要的業務資產之一,甚至會讓人很難想像,沒有微信的騰訊,今天和百度的區別有多大。

微信的沃土,很早就讓眾多微商們「悶聲發大財」。微商,也成為今年社交電商創新潮在大平臺之外的主要角色。

號稱「盡本分」的拼多多,大概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中國眾多社交電商創業者的參考坐標。他們給自己貼上「拼多多門徒」的標籤,稱拼多多之後的電商時代為「後電商時代」。並期望在短時間內,向拼多多一樣,實現公司上市。或者至少是讓公司賣個好價錢,實現財富自由,走上人生巔峰。

它們從沒有跟拼多多交過手,但是卻始終把拼多多掛在競對的位置上,並交集在微信端。

拼多多的病毒式傳播發端於微信。而同樣發跡於此的微商,是最活躍的社交電商創業群體。一方面他們自詡深諳社交玩法;另一方面《電商法》正式實施之後,社交電商平臺是他們公開化和合法化的良機。

至於三年就能上市的拼多多,既是他們改頭換面的「前輩」偶像,又是他們的「假想敵」。

所以當拼多多2019年Q3財報出來,這些門徒的心,有點冷。社交電商盈利,太難了。

財報顯示,拼多多階段性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即便活躍用戶突破5億,僅次於阿里平臺,也掩蓋不了已單季虧損23億的事實。拼多多在美股價應聲而跌。這個節骨眼上,投資者們都對虧損格外敏感。

拼多多的業績陰晴好壞,對於阿里、京東、蘇寧等平臺沒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那些轉型的微商平臺來說,拼多多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公司模式前途的風向標。

雖然,拼多多的模式,已經和這些改頭換面的社交電商公司,毫不相同了。

拼多多基於個體人的底層商業要素,謀劃一個長期的「速傳播、速下單」的即時電商平臺達成;阿里、京東、蘇寧的目的非常直接,他們要拉新,要獲取新客;至於那些缺乏後端成熟供應鏈資源的中小社交電商玩家,還在模糊不清的混沌下摸索,並時而又被涉嫌「傳銷」拿來說事。

01

拼多多不盡人意的成績單

拼多多的模式,特別值得好好研究。這家公司,今天的所有一切,已經代表著社交拼團電商的全部要素。

基於財報季,有人拿阿里、京東、拼多多最近三季度的財報做比對,找出拼多多的三個被詬病的地方。

第一,儘管活躍用戶突破5億,但用戶增長和GMV增長不成正比;

第二,客單價只有京東的1/3;

第三,營銷費用漲幅驚人,Q3比去年同期增長1.4倍。

這暴露出目前平臺用戶的低粘度和低復購率,而且用戶增長和GMV增長不成正比的原因,在於二者的統計周期不同。比如一名年初在拼多多平臺上購買過商品的用戶,即便到現在年底也沒有購買行為。這名會員按照365天的統計周期,依然屬於年活躍用戶。但是,這名會員很可能沒有貢獻Q3的GMV,甚至Q2,以及隨後的Q4。

大量用戶在首次購買之後,沒有復購行為,將會導致GMV的增長與用戶增長無法呈現正相關。至於客單價只有京東的1/3,說明平臺上高客單價的商品不豐富,或者用戶不傾向於在該平臺上購買高價商品,又或者平臺的購買體驗不算很好。加強平臺商戶的運營品質管理和誠信管理,預計將是拼多多下階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而且前兩個問題,又導致了第三個問題:拼多多通過補貼提高用戶粘性,喚醒沉睡用戶,激活非電商用戶,有點燒錢,拉高了虧損額度。

這正好對應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趙佳臻說的那句:「我相信用補貼買iPhone的人,會回來的」;以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電話會上說:「百億補貼的每一分錢都有價值」。

通過微信,拼多多利用拼購模式,觸及阿里此前甚少觸及兩類人群:一類是純基層的初級網際網路人口(縣鄉區域有智慧型手機的人);一類是城市中的沉默用戶(低薪低保的基層打工人員)。正是這些新電商用戶的觸達,讓拼多多兩年多時間,成就了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

可是,隨著阿里、京東、蘇寧等傳統電商平臺發力下沉市場,拼多多用戶和傳統電商用戶的重合度,正在變得越來越高。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8月30日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阿里最新財報顯示其移動月活達到7.85億。而拼多多年活躍用戶達5.363億,二者的用戶數量相加超過全國網民規模,至少有超過2億的用戶重合度。

這也意味著,拼多多已經進入到與阿里等平臺搶用戶的階段,阿里也在搶去拼多多的核心用戶。

02

電商拼購的兩大條件

這邊拼多多與阿里、京東等大型傳統電商平臺打得水深火熱,另一邊中小社交電商平臺趁勢依葫蘆畫瓢,一筆一划地跟著拼多多學社交電商的裂變玩法。

一字蔽之:「拼」。

「拼」是深入拼多多骨髓的基因。隨之產生的用戶裂變效應,是社交電商平臺的重點模仿的對象。

拼購這種模式,對消費者和商家都有極大誘惑力。

從商家端來說,拼團這一模式,帶來提前鎖定的訂單數和確定的訂單周期。得以讓數量到達一定規模之後,就值得犧牲部分毛利履約完訂單。

今年6月,《零售老闆內參》走訪時發現,世界最大牛仔褲產地中山大湧,當大部分牛仔褲廠廠長認為19.9的牛仔褲沒錢賺的時候,依然有少數幾位廠長,已經決定要擴大在拼多多上的投入。

當時許多牛仔褲廠遇到的難題是,開出上萬月薪還是招不到人,而招工難的原因在於工廠接不到穩定訂單。工人幹一個月玩一個月,一整年下來,賺不到幾個錢。

拼多多上拼來的大量訂單,能保證工廠正常運作,保證工人勞動量。這樣,招工的時候,工廠不僅說話硬氣,還能保證招到熟練工,讓生產持續高速運轉起來。只要生產持續運轉,不僅保障了工廠最大要素的良性循環,掙錢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比起讓工廠正常運作,毛利的重要性,在產業鏈的要素佔比上,確實比不上訂單量。

對於消費者來說,特別是拼多多早期面向的縣鄉下沉用戶,價格是驅動消費的第一要素。

這句話,也可以作為零售業萬年不變的第一命題。

當然,低價的跟風者,多了去了,這也是社交電商瘋狂燒錢的重災區。大部分建立在微商業務基礎上的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知其低價,不知其為什麼低價。往往在平臺上線開始就胡亂燒一通錢,通過大力補貼甚至免費形式,吸引消費者來平臺薅羊毛。

淘集集的員工曾向《零售老闆內參》透露,平臺不僅補貼消費者,還補貼商家,這個平臺以前上的不少商品,顯示出異乎尋常的低價。比如一支牙膏3元包郵,一箱捲紙1元還包郵。

然而,低價是吸引用戶的最後有利條件,其實並不能是撬動訂單,甚至是交易關係的唯一條件。平臺提供的低質低價商品,很可能會遭到口碑反噬。下沉用戶表達不滿的方式,最集中的爆發,就是在快手上,吐槽哪家哪家的東西很爛。

低價與好貨,是決定零售業務健康向好發展的兩大因素,二者只有孰先孰後的選擇。比如,同樣基於下沉市場拓展,阿里的聚划算,藉助阿里擁有全球最強最全大中小品牌商、產業帶和品牌工廠,打造的業務核心就是先好貨再低價。基於豐富的商家生態資源,加上阿里平臺的高議價能力,有底氣持續拿出好貨低價。

而黃崢聲稱拼多多要做Costco+迪士尼的生態。關鍵在於,Costco近30%的自有商品是一大亮點,而這些商品多數集中在不以品牌溢價為主(比如美妝品),即那些以滿足日常功能性需求的品類上。

拼多多很了解其中要害關係,拼多多結合上遊產業帶和品牌工廠,目前也在低價好貨,注意,先低價再好貨方面,做的很不錯。

至於那些改頭換面,或是新崛起的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在燒錢拓展用戶基數之後,既無法保證好貨,到最後連最基本的低價也做不到。靠補貼吹起來的流量平臺,最終只能變成部分商家作為一個無關緊要的銷售渠道之一,衝衝一下出貨量而已。

人、貨兩端的忠誠度,從來不屬於這些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

03

社交,反而不是社交電商關鍵

這些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既然拼購學不像,那麼社交元素一定要好好利用,狠狠的利用。就像拼多多是從微信裡長出來的,藉助微信當初提供的可裂變社交營銷空間,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多時間,達到5億多的用戶規模。

於是乎,許多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將社交作為收割下沉市場利潤的關鍵,重新回到了「拉人頭」模式。回到發展層層下線,擴大用戶層級和基數的微商套路。

只是這樣一來,被打上「傳銷」標籤,也就沒什麼冤枉了。

在被質疑傳銷以及涉嫌傳銷的名單上,可以拉出長長的一串名單:雲集、雲集品、花生日記、萌推、斑馬會員(原環球捕手)、未來集市、粉象生活、趣淘集市等都榜上有名。

本質上來看,不管平臺用戶數量有多麼驚人,這些用戶來到平臺的目的和用戶角色,就不是來購物,而是來薅羊毛的。

反倒是聚划算、京喜、蘇寧拼購這些大電商平臺,畢竟知道固守零售和交易的本質。那些前端會員營銷手段的社交,真的是次要的。更知道只有抓住強大的後端供應鏈,人(新客)是不愁不來的。

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發展的本末倒置,實際上是為一直不具備的全盤電商能力埋單。

今年10月下旬,不堪其擾的微信終於忍無可忍,頒布《微信外部連結管理規範》,明令禁止在微信進行好友助力、加速、砍價、任務收集等違規活動。儘管被指稱誤傷友軍(拼多多、京東等),但就此可見,基於微信的營銷有多麼密集和可怕,以至於需要平臺層面出專門的外鏈管理來規範。

04

拼多多的野心

在滿足拼購低價、好貨的兩大條件之下,拼多多的業務實際上已經能夠保證正向增長,其實不需要什麼「百億補貼」。

不過,拼多多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這家公司要在先把人薅齊之後,再來完成業務的多類型延展。百億補貼,營銷費用……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拉人。

在拼多多的Q3財報上,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百億補貼計劃。這一筆錢,與提昇平臺服務無關、與提昇平臺技術無關。單純是「燒錢」補貼,召喚用戶來啊!來啊!

今年電商的四大主題:社交電商、下沉市場、直播帶貨、社區買菜,其中的兩把火是拼多多燒起來的。可在包括阿里、京東、蘇寧等全部投入到下沉市場爭奪之中時,拼多多還是玩得最大的。

拿下沉來說,阿里、京東、蘇寧的聚划算、京喜和蘇寧拼購,其實和拼多多非常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這些老牌電商平臺推出的下沉業務,是對平臺核心業務的戰略資源補充。目的是為平臺拉新,將沒有充分電商化的群體予以電商化,並通過反覆復購,完成電商會員角色標準化的沉澱,升級為平臺常規意義的優質會員。

簡單的說,我父母這輩中老年人,或者我鄉下的親戚,也能像我一樣,頻繁且熟練的在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用手機購物。

因此,下沉策略和下沉業務,並非這些老牌電商平臺的集團層戰略核心,而是修正優化戰略核心的超強補充手段。所以其目的很單一、方法也很具體。

只要這些下沉業務能拉來新客,能形成良好的自循環訂單模式,整體業績不虧損就可以了。

但是對於拼多多來說,下沉和拼購,可是戰略核心,是品牌護城河,是不得不防禦的本土市場。上文已經談到,不光是阿里等通過具體業務線開始深入拼多多的內核用戶,拼多多也同時在深入到淘寶天貓的用戶內核去。

黃崢所謂的百億補貼,每一分錢都有價值的說法,內涵就在於此。他還表示,有時數據表現不錯,實際上是錯失投資機遇;而數據表現不佳,說明抓住了機遇。

黃崢的話很難懂嗎?不難,看懂拼多多,你會發現,黃崢說話,句句在「坦白交代」,最多沒有搭配完整的前因後果而已。

對於上下無著的那些中小型社交電商平臺來說,同時讓他們要抓住社交關係、價格要素、供應鏈能力,顯然是不現實的。

唯一的出路,或許是因循著拼多多過去單品引爆的方式,從價格爆款以及能夠在日常家居生活場景裡,發明創造一些有使用功能創新(就是能讓幹家務活的人,覺得能輕鬆點的創新商品)的單品爆款。從這樣的單點突破,或許有那麼一點點機會。正如「前輩」拼多多這樣,補全微商所不具備的「正規」商業能力,一步一步提昇平臺議價能力。

而在燒錢方面,該花的錢不能省,但每一分錢也要花的得當。拼多多猶且如此,作為後起之秀的社交電商平臺更應如此。

相關焦點

  • 2020年到來之前 社交電商正在加速死亡
    社交電商與下沉市場、 帶貨直播、社區買菜被稱為2019年中國電商行業的四個熱門創新業務。但是,隨著拼多多、蘑菇街、雲集先後宣布上市,京東、阿里、蘇寧等巨頭扶持自有社交電商項目,社交電商行業大大小小的公司集體陷入經營和增長危機,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在這一賽道敗下陣來的,淘集集不是第一個,亦不是最後一個。
  • 以拼多多為例,談談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中的社交和我所理解的社交,顯然不是同一個物種。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有一段話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以前這東西叫單片機,後來要吸引投資者,說單片機顯得不夠有檔次,就換了個新名詞,叫做物聯網,事實上東西還是那一套。」
  • 淘小鋪涉嫌傳銷,阿里夢斷社交電商
    來自最新的消息顯示,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濱州市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廣州三帥六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行政裁定書》(以下簡稱《裁定書》)顯示,淘寶旗下社交電商平臺「淘小鋪」運營方等相關多家企業因涉嫌傳銷
  • 又一家杭州社交電商APP涉嫌傳銷被重罰
    去年以來,「涉傳」風險仍然伴隨著社交電商行業。從社交電商「斑馬會員」相關公司涉嫌傳銷被法院凍結3000萬元的消息引起關注,到粉象生活因資金提現限額問題一度被傳出因會員制度問題被凍結資金3800萬元,淘寶旗下社交電商平臺「淘小鋪」運營方廣州三帥六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及相關公司等因涉嫌傳銷被凍結4400多萬元,可以看出社交電商未來發展之路也是略顯「迷茫」。
  • 淘小鋪與斑馬會員千萬元凍帳:頭部社交電商為何普遍「涉傳」?
    社交電商佔據了眾多賣家,商品種類繁多,渠道來源優勢最大,相應的難以監管,銷售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冠以「社交電商」為標籤的拼多多,儘管交易額連連飆升,但是拼多多在商品管理上的不足飽受詬病,山寨、假貨泛濫引發消費者的不滿和質疑,終於在上市後一周內全面爆發,背後是其盲目追求低價留下的後遺症。
  • 社交電商「嘉悅購」APP相關公司及個人因涉嫌傳銷被凍結帳戶
    去年以來,「涉傳」風險仍然伴隨著社交電商行業。從社交電商「斑馬會員」相關公司涉嫌傳銷被法院凍結3000萬元的消息引起關注,到粉象生活因資金提現限額問題一度被傳出因會員制度問題被凍結資金3800萬元,淘寶旗下社交電商平臺「淘小鋪」運營方廣州三帥六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及相關公司等因涉嫌傳銷被凍結4400多萬元,可以看出社交電商未來發展之路也是略顯「迷茫」。
  • 小程序「引爆」、拼多多「崛起」、花生日記「上天」,社交電商到底...
    拼多多是在移動流量枯竭、淘寶京東壟斷的背景下,藉助微信紅利異軍突起的平臺型電商。通過在微信中拼團裂變,拼多多做到3億用戶、千億元年GMV 只用了兩年。由於用戶和供應鏈足夠下沉,被認為未來會對淘寶造成威脅,讓京東緊張。社交電商頻獲資本加注,一夜之間,幾乎所有投資人都在看社交電商。
  • 拼多多(PDD.US):社交裂變與低價爆款鑄造第二大電商平臺,公司增長...
    「流量為王」(2015-2018年):C2B社交拼團模式起家,依託微信流量實現跨越式增長。2016年9月拼多多與水果自營電商「拼好貨」合併於2017年全面轉型社交電商平臺模式。為了進一步夯實競爭壁壘,公司從前期的獲客思維轉向用戶深度運營:1)營銷:2019年11月上線直播,2020年2月推出「拼小圈」,深化社交建設以及用戶APP使用習慣;2)品類:2020年8月加碼社區團購,依託數據、流量優勢鞏固生鮮、日百等優勢品類,未來有望借力生鮮高頻屬性與其他品類相互引流,增加用戶粘性,提升購物頻次,夯實公司基本。
  • 店寶寶:拼多多用戶量接近阿里 電商三巨頭財報出爐
    近日,國內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拼多多分別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就三家財報來看在今年三季度,三巨頭的營收均保持了穩定增長。就營收規模來講京東的營收規模依舊是三家中最大的,其中阿里和京東的營收規模都在千億以上,拼多度則兩個季度營收均超百億。就利潤來講三家在非公會計準則下淨利潤均有增長,累計實現淨利大達到531.5億元,拼多多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店寶寶電商研究院張斌表示:「在用戶方面,阿里增長疲軟,拼多多則迅速拉近和阿里的差距,京東也取得了高速增長。
  • 店寶寶:電商三巨頭財報齊發 拼多多最亮眼?
    近日,國內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拼多多分別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就三家財報來看在今年三季度,三巨頭的營收均保持了穩定增長。就營收規模來講京東的營收規模依舊是三家中最大的,其中阿里和京東的營收規模都在千億以上,拼多度則兩個季度營收均超百億。就利潤來講三家在非公會計準則下淨利潤均有增長,累計實現淨利大達到531.5億元,拼多多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店寶寶電商研究院張斌表示:「在用戶方面,阿里增長疲軟,拼多多則迅速拉近和阿里的差距,京東也取得了高速增長。
  • 淘小鋪運營公司千萬存款被凍結 社交電商為何屢屢捲入傳銷?
    阿里對社交電商寄予厚望,不惜與微商合作阿里推出淘小鋪項目的背景是,近年來社交電商爆發。其中,社交電商代表拼多多在2018年7月24日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目前市值已突破千億美金,2019年5月3日雲集也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
  • 深度解析:拼多多社交電商模式能幫農產品賣的更好嗎?
    深度解析:拼多多社交電商模式能幫農產品賣的更好嗎?「農村電商」巨頭拼多多,它的爆紅模式能幫助農產品賣得更好嗎?在流量紅利結束很多年後,堪稱社交電商極致模式的拼多多一夜爆紅。7月26日,社交電商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按開盤價計算,拼多多市值達到293.56億美元。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過:用「拼」的模式賣農貨更有渠道優勢。
  • 連購物車都沒有,拼多多如何逆襲成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
    此後,她成為了拼多多的活躍付費用戶,開始以拼多多享受網購和社交的雙重樂趣,有時也會買到殘次品甚至仿冒品——「便宜有好貨」的故事能否盡信?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從自營型生鮮電商平臺起步,逐步發展為一家主打低價爆款商品、以社交拼團為主要模式的第三方電商平臺。
  • 從淘小鋪涉傳被罰,看社交電商的下半場
    6月29日,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示的一則《行政裁定書》顯示,淘寶旗下社交電商平臺「淘小鋪」運營方廣州三帥六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及相關公司等因涉嫌傳銷被凍結4400多萬元。無獨有偶,近期社交電商「未來集市」、「斑馬會員」、「貝店」等平臺也相繼陷入傳銷風波。社交電商「斑馬會員」相關公司涉嫌傳銷被法院凍結3000萬元。
  • 阿里淘小鋪涉嫌傳銷,4400萬凍結,你朋友圈是否遇到過傳銷電商?
    淘小鋪雖然「發力晚、貨品少」,但憑藉淘寶出品的金字招牌,在一眾社交電商平臺中迅速突圍,短短半年時間,已發展「掌柜」百萬人。並且,參與者中不乏在社會上有名望的人,以及高知群體。即使是傳出涉嫌傳銷的消息後,依然有人源源不斷地加入淘小鋪。
  • 社交電商靠什麼盈利,詳解社交電商的流量變現模式
    說到社交電商,大家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拼多多,背靠騰訊微信生態系統,短短幾年時間就走過了傳統電商十幾年走過的道路,成為一家新興電商巨頭。在電商領域,那真的是百家爭鳴,閉著眼睛都能說出好幾個有名的大品牌。
  • 拼多多停止燒錢會怎麼樣?
    電商行業中,氪金玩家拼多多憑藉「百億補貼」在用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隨著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也做起了補貼,向下沉市場發力的時候,拼多多還能從容應對嗎?
  • 拼多多社交電商如此厲害?明知上當還不厭其煩白送錢錢在上面
    拼多多違法涉黃涉暴力商品。(源澎湃新聞)拼多多:上億人都在拼。你如何看待這個「億人拼多多,爭議拼多多」的網購軟體?本來拼多多社交電商就像中感覺賭博一樣?拼多多這種為履行監管職責,明知違規而不處理,應該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希望拼多多可以正視問題,抓緊改進,淨化平臺環境!@微博螞蟻工廠的看法拼多多違法涉黃涉暴力商品,這幾乎是必然的。
  • 2018年度網際網路上市公司虧損榜單,拼多多巨虧百億位列榜首
    作者:艾媒網去年,中國第二代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掀起IPO熱潮。美團點評、小米、獵聘、同程藝龍、映客等浩浩蕩蕩赴港上市;愛奇藝、拼多多、嗶哩嗶哩、虎牙、優信等遠赴美國敲鐘,即便身背質疑也不掩頭上光環。然而,上市之後才迎來更加現實與殘酷的考驗。
  • 拼多多還能一直便宜嗎?深度解析拼多多的「低價能力」體系
    這種能力表面上看簡單,只是燒錢,但實際上,傳統電商平臺無法模仿。直接原因在於體量差異。拼多多的精準補貼,本質上是「以低頻打高頻」,蘋果手機、大牌美妝等,理論上都是其他電商平臺最熱銷的商品,用自己相對「弱勢」的商品去集中爆破,成本更小,收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