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尋訪消逝的臺北眷村——地景公共藝術計劃「朝霧記」

2020-12-25 睿智創藝

黃昏時分,家家戶戶此起彼落傳出呼喊「吃飯了」聲音,這是過往臺灣眷村尋常人家的日常,隨社會經濟發展,都市更新計劃讓眷村景象逐漸消逝,然而其與當代空間、人們所產生的文化連結卻從未間斷。2020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劃「朝霧記:尋訪消失的臺北眷村」,即以消逝的眷村地景為題,透過三處地景藝術裝置,讓民眾用另一種方式回溯眷村生活,亦同時想望眷村聚落文化的精神。

臺灣義築協會x大安高工《時空種籽計劃》

地點:成功國宅中庭廣場。由臺灣義築協會及大安高工師生所打造的木造地景《時空種籽計劃》將被擺置在成功國宅中庭廣場,選擇此處除了曾是成功眷村舊址外,連結大樓建築群之間的空廊和空橋,正像是住戶們彼此的有形羈絆。

從成功新村眷村聚落,到改建後由高低大樓錯落垂直組成的成功國宅,生活邁向更舒適的環境,卻也少了某種互動,因此《時空種籽計劃》像是在一池春水裡丟小石頭,透過工作坊軟性的說故事,邀請民眾參與製作,一起用硬性木頭構造搭建出作品,盼望激起一些火花。

最後嗅覺方面,則回應到當年眷村與建蓋房時所用的臺灣材味,為了讓記憶再度湧現,臺灣義築協會則與林務局合作,希望用臺灣在地的食材,呈現那個年代的味道。以成功社區為中心,邀請民眾走進作品中,也走進在地的故事。

築點設計《夢境:模糊的記憶,消逝的地景》位於大安森林公園中,由archicake操刀的《夢境:模糊的記憶,消逝的地景》,是三組創作裝置中唯一拉出房屋形象的作品,然而它並非只是單純還原老宅面貌,而是用一種虛幻飄渺的方式來形塑消逝的眷村地景。

用水霧裝置予人在霧裡隱約望著眷村房舍形貌之感,其如夢似影的氛圍也巧妙回應著「朝霧記」。

草字頭Double-Grass《共圓風簾學習裝置》。ZBK00572團隊汲取「飛行」意象融入本次藝術裝置,把具有開闊性的民生公園圍出另一個公共場域,呼應眷村共享互助之性格;因此選擇了具有光折射效果的織品,請量材質伴著風吹而緩緩擺動,加上不同角度的反光視覺效果,映照出周圍環境外,層層堆疊光影之間也營造出獨特時空感,在遊樂互動之間亦了解民生社區新舊歷史。

三組風格各異的藝術裝置也將搭配四場工作坊、兩場講座、六場走讀活動、兩處信息交換站,邀請民眾與在地知識傳承者共同藉由手作、文學聚會、導覽、書寫等形式,導入眷村互助共感的精神,與民眾共創外,也能感受無形記憶承載的重量。

相關焦點

  • 回顧2020|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讓公共藝術與城市一同...
    作為華僑城北方集團與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合作的一項綜合性和持續性藝術計劃,2020年,"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以華僑城北方集團落子的十個城市為核心,布局的十七個項目為載體,依據北方城鎮不同的分布特點和文化屬性,甄選具有時代性和話題性的藝術作品,結合中國當代藝術史重要課題,構建起藝術和城市的特有關聯。
  • 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落地多城,2020年藝術美學席捲北方
    作為華僑城北方集團與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OCAT)合作的一項綜合性和持續性藝術計劃,2020年,「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以華僑城北方集團落子的十個城市為核心,布局的十七個項目為載體,依據北方城鎮不同的分布特點和文化屬性,甄選具有時代性和話題性的藝術作品,結合中國當代藝術史重要課題,構建起藝術和城市的特有關聯。
  • 「藝術中國」——遊依珊繪畫作品鑑賞
    》藝文補助,臺灣臺北2007,作品《紅兔》《白兔》《藍兔》獲《臺灣美術新貌展》平面創作獎,臺灣臺中個展2020,「漂浮Drifting」多納藝術,臺灣2020,「夢的漂浮」凱基銀行中山分行/新莊分行,臺灣2018,「虛擬的身體」,藝星藝術中心/HTC科技大樓,臺灣2017,「虛擬的詩性」,水色藝術工坊,臺南,臺灣
  • 日本三大藝術大學聯袂參加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五月份將在臺北世貿二館登場的「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不僅引起國際藝術界的震憾及熱情支持,更引起日本的藝術學術界高度重視,國際知名藝術大學佔有一席之地的日本三大藝術大學:東京藝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及衝繩藝術大學的教授領銜展出特別為本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而創作的作品。
  • 2013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藝出慈悲」義賣活動
    其中最受民眾矚目的單元「藝出慈悲 百大名人」義賣活動,今年邀請政商、演藝、時尚生活、藝文宗教界等六百位名人共襄盛舉,並即日起至4月28日止在晶華酒店 麗晶精品公共空間展出「藝出慈悲 百大名人」義賣作品預展。
  • 三地聯合限定 | 當代藝術周 - 陳科偉
    「漸層-當代藝術的15個面貌」堅山謙仰接待中心「Art Taipei 2019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CHUNG臺中藝術博覽會」「雙生火焰-陳科偉&駱志豪雙人展」99度藝術中心「One Art Taipei 2019」臺北西華飯店「Art Future 藝術未來」賦樂旅居
  • 《寶島一村》五周年紀念 賴聲川講眷村人故事
    從1949到60年代,因政治環境的動蕩意外渡海而來的戰後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發展出了「眷村」這種臺灣所特有的有著自己的生活型態與族群文化的居住區域,而這齣結合了表演藝術與影視界雙大師王偉忠與賴聲川的精彩好戲,將呈現出「眷村」三代住民、四個家庭的故事。
  • 臺灣都市的公共藝術
    藍敏菁 對於臺灣地區而言,從西方引進公共藝術的專業實踐,已有將近二十年。在「藝術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思潮的影響下,公共藝術更被視為「都市更新計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1987年,臺灣解嚴之後,放開黨禁、報禁,媒體言論開通、留學生回國,大量西方思潮形成一股又一股強勁勢力,似乎瞬間淹沒了臺灣在地的美術風格,也與大中華元素分庭抗禮。一時間,西方思潮代表著現代、進步、前衛與國際化,在臺北大都會流行開來。同時,隨著整個社會從威權專制過渡為自由民主,臺灣本土意識逐步崛起。
  • 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
    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1第一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預展日期: 2011年5月11日 19:00~22:00 VIP之夜展覽日期: 2011年5月12 ~ 14日 12:00~20:00,2011年 5月15日 11:00~17:00展覽地點: 臺北世貿二館 臺北市松廉路三號你有看過全世界唯一的一張林布蘭「紅色版畫」嗎?
  • 2013臺北新藝術博覽會預展 即將登場
    5月3-6日即將登場的「第三屆臺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13;A.R.T. 2013;簡稱2013臺北新藝博)」,為了讓愛藝人士先睹為快,主辦單位特於晶華酒店及臺北寶勝畫廊舉辦兩場預展,分別為李善單、瑪馨玲、呂嫦謀聯展及法國當代藝術大師Philippe Pasqua菲力普‧巴斯誇個展,讓國內愛藝者搶先欣賞全球頂尖藝術創作
  • 臺北藝術大學2011年碩士班招收大陸學生說明
    無圍牆的藝術校園,景觀饒富自然與人文風貌,使得臺北藝術大學成為孕育藝術家之絕佳場域。自創校以來,培育了許許多多的傑出藝術專業人才,師生、校友遍布國內外展演藝術界且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臺北藝術大學以「兼顧傳統與現代、國際與本土並進」為宗旨,培育藝術創作、展演及學術研究人才,以創造藝術發展之新契機。
  • 2020 ART TAIP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登場
    第27屆2020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於10月23日至26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隆重登場!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自1992年開辦,27年來沒有中斷過,今年在困難中如期舉行,以《登峰 造極》為主題,10大亮點也展現出這個歷經27年,不斷刷新品牌價值的資深博覽會對於亞洲藝術場域的展望與企圖。博覽會十大亮點一、彼邦 吾鄉— 東南亞戰後留臺藝術家特展。
  • 臺北綠色藝術建築獲國際設計大獎
    (來源: 新華網)臺北陶朱隱園 旋轉藝術建築新地標這棟建築取名「陶朱隱園」,是臺北市區正在建設的住宅樓,名字來自於春秋時代範蠡,因他又被稱為「陶朱公」之故,意在實踐範蠡智慧與公益的精神。8日,「陶朱隱園」榮獲2018德意志國家設計大獎,此前「陶朱隱園」已獲美國LEED綠建築黃金級預認證並獲CNN評選為全球九大城市新地標,且是唯一住宅地標。
  • 《寶島一村》媒體報導及藝術評論
    雖然這齣戲早已在中國境內巡迴演出,原本計劃三月十七日在北京新中央電視臺大樓內的戲院正式上演,卻因本周發生央視大樓區的大火而必須延後這項計劃,而目前製作單位正在考慮其它場地。  這陣子,賴聲川正忙著排練即將於三月七日在香港藝術中心首演的最新劇作《水中之書》。
  • 臺北打卡景點:空軍三重一村,眷村新故事等你來體驗
    北打卡新景點「空軍三重一村」,充滿歷史懷舊的眷村文化結合文創網美打卡元素,成功打造話題打卡新景點。空軍三重一村在老舊眷村老屋內打造粉紅布景與網美球池,注入新靈魂,也成功翻轉眷村老舊社區的印象。空軍三重一村│建議停留時間,來到空軍三重一村,如果像我們一樣是來拍特定打卡景點的,那建議停留時間約40分鐘;但空軍三重一村值得一訪的地方還有許多看點,除了感受懷舊眷村文化外,同時也是很適合帶小朋友來玩的親子景點。
  • 2020藝術未來在臺北 當代新銳掀風潮
    【當代新銳】藝術未來持續以當代策展鰲頭為目標,為了讓大眾更接近當代藝術,使觀者與藝術之間產生更多藝術對話,在神旺大飯店規劃「當代藝術展區」,網羅所有兩年內出眾的新興作品,創作媒材不設限,強調當代藝術純粹與抽象的意識形態,用哲學思考顛覆藝術傳統,在美學經驗裡探索藝術的界線,突破藝術的規範性;並在富邦國際會議中心特設
  • 【臺北帝圖藝術拍賣】帝圖藝術2015秋季拍賣會
  • 探訪臺北眷村 竹籬笆裡的南村往事(圖)
    位於臺北四四南村舊址的眷村文物館,已成為臺北觀光景點之一。記者 吳儲岐 攝  高樓林立的臺北信義區,臺北101大廈直聳入雲。僅數百步之遙,有一處眷村如老人般靜靜地佇立於繁華商圈之中。她的名字叫做四四南村,是臺北地區興建的第一處眷村。  走進這方寸之地,一段歷史篇章徐徐展開。1948年11月底,青島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員工及家眷渡海抵達基隆港,隨後遷往臺北市日據時代的日軍陸軍庫房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暫作停留。因其住所位於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取名為四四南村,當地居民多以「南村」稱呼。
  • 消失的眷村 —— 警惕臺灣「去中國化」
    賴聲川和王偉忠聯合編劇、導演的舞臺劇「寶島一村」,講述三個眷村家庭的故事漸漸消失的眷村還殘留著和大陸連接的痕跡,而抹平這些痕跡不過是臺獨分子「去中國化」方略的一部分。現在臺灣當局官方印製的地圖不再涵蓋中國大陸,僅限於實質統治的臺澎金馬,當年眷村人學習的包括外蒙古在內的「全國地圖」(俗稱「秋海棠」)早已不再發行。
  • 臺北小調|聚落新生:違章藝術下的寶藏巖
    位於臺灣臺北市臨虎空山北麓(標高80米)的寶藏巖,又稱為寶藏巖聚落。寶藏巖曾經作為國民黨老兵紮營的非典型眷村,而後的「違章」建築成為山上的異人館,立面像被解剖過的歷史遺體,一如潛在廢墟的風景。在長達70多年的非正式營造過程中,這個由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族群形成的聚落,不僅依山體自力造屋,還在拆與留的修正與介入中,得到重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