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不但教我們怎樣做人,更教我們怎樣做事。《易經》告訴人們,要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
做好人意味著什麼?《易經》強調以德立人。《易經》提出「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即高度強調仁義道德為做人之本,德之基礎。什麼叫仁?《易經》說: 「守仁曰仁」。就是說,正守其本位,不謀奪非位,謂之仁。什麼叫義?《易經·繫辭》說: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就是說,不貪財,能正行利義關係是謂義。
《易經》強調敬德,就是指要行仁義、仁愛。關於仁義,我認為應該賦予時代的內涵。怎樣使仁義更有價值,我們當然不能做那種不仁不義的小人,但是,當我們面臨窮途末路之時,我們就應該應變。
當我們需要換一個單位或者換一個環境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面臨仁義考驗,東方人往往會陷於仁義的束縛。但是,如果我們暫時離開我們的仁朋義友,等我們重新發展了,再回過頭來資助原來的企業,這才是仁義價值,才是仁義的高境界。
反之,如果我們死死地抱住仁義,不能一起生,大家就都一起困死,那就顯得太迂腐了。當然,也不是說要大家去作不仁不義之徒,而是說,既要重仁義,但又不能被仁義所縛。
做好人還意味強調自強不息。《易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突出要相信自己,要發憤圖強。
民國時期,戊戌變法之一的梁啓超,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曾經引用的《易經》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從此以後,清華大學的校碑就刻上了這兩句格言,至今未變。
所以,我們說《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最生動的立人之書、勵志之書。(楊力)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動動小手 點個【在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