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尿床60年不知是病 痛苦從童年延續到老年

2020-12-20 搜狐網

  【本報訊】(記者 餘海蓉 通訊員 林少霞)龍崗兩位60多歲的老太太,尿床的痛苦從童年一直延續到老年,一直不懂得要到醫院的專科門診就診。直到鄰居小孩到市人民醫院兒科夜尿門診治好病後,這才到醫院求醫。醫生指出,五歲以上孩子如果有一個月內夜間尿床兩次,就算是不正常,需要到醫院及時就診糾正,否則長期尿床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壓力,影響健康心態。

  200人裡有一人會尿床至成人

  據了解,這兩位老太太從小就有尿床的問題,一直持續有60多年了。特別是一到冬天或是睡前吃酸的甜的,就容易尿床,嚴重的時候一個月要尿床七八次。尿床已經成為了老人羞於啟齒的隱痛。後來,老人聽說鄰居的小孩也因為尿床的問題到市人民醫院兒科遺尿門診把病治好了,這才下定決心到醫院求醫。沒想到經過規範治療,才第一個療程,尿床的毛病就明顯減輕了。老人後悔不已,早知道尿床還能治,就該早點到醫院看病。

  和老人一樣的還有一位25歲的做了母親的女士,也是經常尿床,也從來沒有想過到醫院就診。前些日子,公司決定半年後派這位女士到外地去培訓一段時間,她這才慌了。如果住集體宿舍尿床了,那就太丟人了。趁著還沒出門,她在老公的陪同下到醫院就醫。沒想到各醫院還沒有成人的遺尿門診,只在市人民醫院兒科有一個遺尿門診。她鼓足勇氣找到這個門診的兒科醫生,沒想到治了三個月就好了。

  有相當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尿床是件很正常的事,長大了就會好了。其實不然,市人民醫院兒科劉亞蘭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如果孩子在4歲還經常尿床就要及時進行行為糾正,如果5歲以上還每個月有兩次或以上尿床,就屬於小兒夜遺尿症,需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兒童尿床的發病率很高,7歲以上有10%為經常尿床者,雖然逐年有15%的孩子會自愈,但年齡越大(超過15歲)自愈的可能性越小,甚至有0.5%—1%的孩子甚至會持續尿床至成人期。

  不及時治療尿床會影響孩子自信心

  劉亞蘭醫生指出,夜遺尿症的專科治療在我國起步較晚,只有十餘年的歷史,人們對其認知不足,家長多是在孩子尿床的次數已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才到醫院就醫,而每周尿床1-2次的,能主動就醫者很少。長期尿床,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影響健康的心態,他們大多顯得敏感、孤僻、不太善於表達自己、自信心不足,80%的孩子學習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有的孩子則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對其完整人格的建立極為不利。而且孩子尿床也嚴重影響了父母的休息。

  一半以上尿床孩子有器質性疾病

  劉亞蘭醫生告訴記者,兒童遺尿還有一大隱患就是,遺尿其實有可能是孩子器質性疾病的一個信號。她曾對深圳1500例遺尿症孩子進行調查發現,竟有一半以上(53.3%)的尿床患兒在檢查中發現了各種器質性病變,其中以隱性脊柱裂、包莖、外陰感染及鏡下血尿較多見,還有個別有腎積水、腎囊腫、腎結石和單腎不發育的病症。

  家長應及時帶尿床的孩子到醫院檢查,排查器質性疾病。如果沒有器質性的問題,通過飲食調整、睡前飲水控制、鬧鐘叫醒、膀胱訓練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治癒率是很高的,可以達到95%以上,而及早治療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很重要。

  劉亞蘭醫生提醒家長,預防孩子尿床要注意以下幾點:一、1歲以後開始訓練孩子在白天養成定時定點的排尿習慣。二、2歲以後儘量不用紙尿布。三、晚上入睡前要排乾淨小便。四、如需夜間叫醒孩子排尿,一定要設法使孩子清醒,以便形成條件反射,而不是簡單的「抱尿」。五、保持尿道口乾淨,每日清洗外陰部。六、晚飯不要又稀又鹹,少喝涼湯。晚餐後儘量少喝飲料,少吃甜食、水果。七、如發現包莖,儘量早期手術。

  

相關焦點

  • 在尿床中成長,還記得你尿床的感覺嗎
    童年「夢遊」的記憶「遊夢式」的心頭掠過,像遙遠天際的一抹輕靈的浮雲,輕盈的美漫著;它更像太空未知的玄機世界,奇異的吸引著我們;但它終究是夢回童年的記憶,一次次的扣打著心靈的門。生活在現實中繼續著,回憶在感性中綿伸著,生活因記憶而美好,記憶因生活而延續。
  • 兒童尿床到底是不是病?
    令人擔心的是,在中國,兒童遺尿症的就診率不到20%,即使是每天都尿床的嚴重情況下,也僅有40%的家長會帶孩子就醫。很多家長都認為尿床不是病,認為是孩子笨,或是孩子的「壞習慣」,長大就會好。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近四成的家長曾因為尿床問題責罵過孩子。
  • 孩子總尿床是病嗎?
    寶寶尿床是病嗎?如何正確認識尿床?中國醫大一院泌尿外科專家和您說說。簡單通俗來說,膀胱內尿量增多,引起膀胱內壓力增高,神經將這種信號傳導到位於大腦的排尿中樞,排尿中樞再通過神經將可以排尿的信號回傳給膀胱,膀胱的逼尿肌收縮,尿道括約肌鬆弛,膀胱的出口張開,尿液就排了出來。
  • 10歲孩子尿床被嘲笑拒絕上學,專家提醒:尿床是病,得治!
    哪個小孩不尿床?家長們是不是認為小孩子尿床不是病,無需治療,隨著年齡增大自然就會消失了?其實並不然造成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很多抗利尿激素不足 、膀胱功能障礙中樞睡眠覺醒功能與膀胱的聯繫障礙遺傳因素、尿路感染另外,患有智力發育遲緩、自閉症感知功能障礙等疾病的兒童患遺尿症的機率也會有所增加相關數據分析,尿床對於孩子來說
  • 孩子尿床究竟是不是病?
    父母發現我的性格越來越孤僻,很是著急,於是便偷偷地跑去各家醫院打聽有什麼方法能治好尿床。最後決定先帶我去試試針灸推拿。  到目前為止,我剛做完一個星期的推拿療程,效果還不明顯。醫生說,像我這種病3周歲以上到學齡前治療最好,我已經錯過了治療黃金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好?  【誤區】  孩子尿床不用治,長大了就會好?
  • 中國近4成人不知尿床是病 患病兒童僅半數求醫
    原標題:「尿床不是病」? 中國夜遺尿兒童僅半數求助醫生19日,2016年「世界遺尿日」中國公益行動新聞發布會舉行。陳靜 攝 據悉,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在臨床上指5周歲及以上的兒童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兒童夜遺尿的病因比較複雜,可能跟遺傳、生長發育延遲、心理等各種因素相關。缺乏「抗利尿激素」、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夠大、充盈的膀胱沒有向大腦發送信息等都是夜遺尿的重要原因。在社會大眾中,夜遺尿疾病經常被低估和忽視,很多父母誤認為「尿床不是病」。
  • 插管治療:是延續痛苦的生命 還是有尊嚴地自然離去
    記者很小心地問了部分家屬,如果插管搶救對病人來說很痛苦,你願意替家人做放棄決定嗎?  30多位探視出來的家屬,有的看我一眼,翻出白眼;有的覺得我「有病」,說這樣的晦氣話語。當然,更多的家屬回答了記者的問題。一位丁女士和另外幾個家屬,告訴記者,他們曾看到網上說羅點點的俱樂部,但「自己的家人,只要有希望,我要堅持一下。」沒有一個家屬,願意放棄搶救。
  • 4歲孩子連續尿床是不是病?這些心理原因,你不可不知
    ,就要到醫院,請醫生做診斷,並做相應的治療。連續尿床的那段時間,正是父母離婚調解階段,雖然他們自認隱藏得很好,沒在帥帥面前表現太多,但對孩子來說,哪怕再小,也仿佛有一個敏感的雷達,能準確捕捉到父母的情緒變化和家庭關係的失衡,會感到焦躁、沒有安全感。
  • 小孩尿床應該掛什麼科?5歲以上還「畫地圖」可能是病!
    在生活中,尿床並沒有被當作一種病來予以重視。當原以為「大一點就不會尿床了」的孩子仍在尿床時,不少家長會責怪孩子「笨、不長記性、不聽話」,殊不知,這對情況改善毫無益處,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需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治療,那麼小孩尿床應該掛什麼科呢?下面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李小玲醫生的介紹吧。
  • 黃磊女兒尿床獲贊29萬:孩子尿床時,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他的孤獨、焦慮,像高聳的孤島,像可怕的章魚觸角,像翻覆的輪船……他一看到白色的床單就發慌,就不敢睡覺,心裡一直提醒著自己別睡,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憋住」……繪本裡的小孩讓人心疼,在大人眼裡一次普通的尿床事件,在孩子的世界裡,卻是一場巨大的不知如何平息的風暴。
  • 25歲女生因尿床抑鬱,追溯病因,發現只是因為童年時媽媽的一句話
    在一次的心理治療過程中,醫生追溯她的病因時,發現一切的病因都來自於她的童年。小夏在4歲時,她的媽媽就強行讓她戒了尿布,想讓她自主如廁。但怎麼也沒想到,小夏卻始終沒能讓媽媽如願,仍然是三天兩頭的就尿床。每次小夏的媽媽發現之後就非常不耐煩,總是一邊收拾床鋪一邊罵:「你怎麼這麼笨,昨天尿了床,今天怎麼又尿了?你是不是成心給我找麻煩呢?」
  • 9歲女孩常尿床 醫生說習慣性「尿床」是一種病要及時就醫
    東莞時間網訊 家中小寶貝睡覺尿床並不是個稀罕事,如果娃都已經9歲了還尿床,家長就很煩惱了。8月28日,市婦幼保健院舉行關注兒童遺尿症義診諮詢活動。就有許多家長帶著他們的煩惱來向醫生求助了,有9歲大女孩仍在尿床,也有13歲大男生也在尿床。
  • 10歲女娃晚上睡覺仍尿床 醫生:這是病 得治!
    家長  最初以為孩子尿床不是病  一項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公眾對於兒童夜遺尿疾病的知曉率僅為62%,只有不到50%的夜遺尿患兒去醫院就診。  很多父母認為「誰家的孩子還沒有尿過床呢」「尿床不是病」。殊不知,兒童夜遺尿的危害潛移默化,長期如此,不僅影響兒童自尊心與自信心,還將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育。  在義診現場,天府早報記者採訪了一位正焦急地抱著孩子向醫生詢問病情的年輕媽媽。「孩子尿床兩年了,起初覺得小孩尿床是正常現象,誰曉得後來越來越嚴重了。」
  • 孩子尿床是病嗎?聽聽專家怎麼說,網友:原來是這樣
    文丨合格父母導語孩子到了五歲以後就可以自行控制排尿!聽不少家庭裡的老人說孩子都到上學的年齡了還尿床,每到早上起來都會畫一個個大大的地圖!曾有外國學者用膀胱內壓測量方法對60餘名遺尿症兒童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孩子比正常的孩子膀胱容量少30%。我國也有這方面的專家對40餘例遺尿症,兒童膀胱做B超檢查除一例正常外,其他的均小於正常值。這種膀胱出現問題的機率是很大的,如果家長發現自己家孩子出現這種遺尿的狀況時一定要及時關注,必要的時候要去醫院進行檢查防止病情的進一步加深。
  • 女孩5歲尿床,父母竟然這樣對她,造成一輩子陰影
    在我身邊有一個中年女性,快50歲了,一直沒有結婚,然後之所以來找我,是因為他感覺自己有嚴重的抑鬱症,其實在我看來他的生活還是挺優秀的,除了他童年時的那件事。他的能力很強,是一個公司的老闆,而且學歷也很高,博士畢業,長相也很漂亮,從各方面來講都是一個堪稱完美的人。
  • 民間故事:一個「夢」,解了她「尿床」的原因,悔不當初
    尿床,其實沒什麼好稀奇的,試問哪個人小時候沒尿過床?就我本人而言,12歲的時候,還光榮的在我奶奶床上畫了張「世界地圖」。可是超過12歲後還尿床,那不得不說有問題。更何況像靜靜這樣,一個30多歲的女人,還「尿床」,又不是生病,其中沒什麼問題,誰也不信。只是這件事難以啟齒,可是私下體檢過多少次都說正常。
  • 9歲男孩還在尿床?專家:5歲以上孩子頻繁「畫地圖」,是病,得治!
    尿床也是病,男孩比女孩多 一年前,小樂一家人每天的夜晚還是「水深火熱」:不是半夜鬧鐘響了需要叫醒孩子去廁所,就是小樂尿溼了床。 這樣的日子,從小樂斷尿不溼後,持續了好幾年。甚至,一家三口不敢出門遊玩,怕住酒店,也從不在親戚朋友家留宿。至於小樂最想去的夏令營,也因為這個問題而連年擱置。
  • 人到老年,什麼樣的父母愛最拖累孩子?就怕這兩樣都佔全
    喜歡生病的父母人到老年,如果喜歡生病這樣的話,也會拖累到孩子。雖然你會發現人老了之後,身體總會不好,然而有的老人卻不是經常生病,有的老人卻常年都躺在了病床上。所以有很多的老人生病了之後總是不說,就覺得過幾天就過去了,不想麻煩自己的孩子,有時候老人有這種想法,也會很幸運的跨過去但有的時候老人卻不是這麼的幸運,可能這個病會讓老人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最後還得去一個大一點的醫院,讓子女們更為為難。所以一個人有病的時候要早點說出來,早點解決這個事情才會少了後面的麻煩,也可以讓自己少受一些罪。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代傑主任:孩子頻繁尿床尿溼褲子,小心這種病!
    尿床不是孩子的錯,是「遺尿症」在作怪孩子尿了床,很多家長都不以為然,「長大了自然就好了嘛!」濟南六一兒童醫院代傑主任表示:遺尿症患兒如果不進行治療,有約2%~3%的患兒遺尿症狀可持續至成年期,並且 小時候尿床越嚴重,越有可能持續到成年。
  • 孩子會尿床的原因是什麼,父母一定要學習一下了,避免長久尿床
    導語: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文章裡說的是一個叫小雷的孩子,他從小就有尿床的毛病,年紀小的時候家長都沒在意,但是到上小學的年紀了,他還是尿床,家人才感覺到不對勁了,而且他自己也很苦悶、自卑,父母帶著他到處求醫,都沒有治療好,花了好多錢都打了水漂,因此,他的童年特別的不快樂,而且也不像正常孩子那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