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餘海蓉 通訊員 林少霞)龍崗兩位60多歲的老太太,尿床的痛苦從童年一直延續到老年,一直不懂得要到醫院的專科門診就診。直到鄰居小孩到市人民醫院兒科夜尿門診治好病後,這才到醫院求醫。醫生指出,五歲以上孩子如果有一個月內夜間尿床兩次,就算是不正常,需要到醫院及時就診糾正,否則長期尿床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壓力,影響健康心態。
200人裡有一人會尿床至成人
據了解,這兩位老太太從小就有尿床的問題,一直持續有60多年了。特別是一到冬天或是睡前吃酸的甜的,就容易尿床,嚴重的時候一個月要尿床七八次。尿床已經成為了老人羞於啟齒的隱痛。後來,老人聽說鄰居的小孩也因為尿床的問題到市人民醫院兒科遺尿門診把病治好了,這才下定決心到醫院求醫。沒想到經過規範治療,才第一個療程,尿床的毛病就明顯減輕了。老人後悔不已,早知道尿床還能治,就該早點到醫院看病。
和老人一樣的還有一位25歲的做了母親的女士,也是經常尿床,也從來沒有想過到醫院就診。前些日子,公司決定半年後派這位女士到外地去培訓一段時間,她這才慌了。如果住集體宿舍尿床了,那就太丟人了。趁著還沒出門,她在老公的陪同下到醫院就醫。沒想到各醫院還沒有成人的遺尿門診,只在市人民醫院兒科有一個遺尿門診。她鼓足勇氣找到這個門診的兒科醫生,沒想到治了三個月就好了。
有相當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尿床是件很正常的事,長大了就會好了。其實不然,市人民醫院兒科劉亞蘭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如果孩子在4歲還經常尿床就要及時進行行為糾正,如果5歲以上還每個月有兩次或以上尿床,就屬於小兒夜遺尿症,需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兒童尿床的發病率很高,7歲以上有10%為經常尿床者,雖然逐年有15%的孩子會自愈,但年齡越大(超過15歲)自愈的可能性越小,甚至有0.5%—1%的孩子甚至會持續尿床至成人期。
不及時治療尿床會影響孩子自信心
劉亞蘭醫生指出,夜遺尿症的專科治療在我國起步較晚,只有十餘年的歷史,人們對其認知不足,家長多是在孩子尿床的次數已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才到醫院就醫,而每周尿床1-2次的,能主動就醫者很少。長期尿床,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影響健康的心態,他們大多顯得敏感、孤僻、不太善於表達自己、自信心不足,80%的孩子學習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有的孩子則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對其完整人格的建立極為不利。而且孩子尿床也嚴重影響了父母的休息。
一半以上尿床孩子有器質性疾病
劉亞蘭醫生告訴記者,兒童遺尿還有一大隱患就是,遺尿其實有可能是孩子器質性疾病的一個信號。她曾對深圳1500例遺尿症孩子進行調查發現,竟有一半以上(53.3%)的尿床患兒在檢查中發現了各種器質性病變,其中以隱性脊柱裂、包莖、外陰感染及鏡下血尿較多見,還有個別有腎積水、腎囊腫、腎結石和單腎不發育的病症。
家長應及時帶尿床的孩子到醫院檢查,排查器質性疾病。如果沒有器質性的問題,通過飲食調整、睡前飲水控制、鬧鐘叫醒、膀胱訓練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治癒率是很高的,可以達到95%以上,而及早治療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很重要。
劉亞蘭醫生提醒家長,預防孩子尿床要注意以下幾點:一、1歲以後開始訓練孩子在白天養成定時定點的排尿習慣。二、2歲以後儘量不用紙尿布。三、晚上入睡前要排乾淨小便。四、如需夜間叫醒孩子排尿,一定要設法使孩子清醒,以便形成條件反射,而不是簡單的「抱尿」。五、保持尿道口乾淨,每日清洗外陰部。六、晚飯不要又稀又鹹,少喝涼湯。晚餐後儘量少喝飲料,少吃甜食、水果。七、如發現包莖,儘量早期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