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製造技術在工業製造領域中的意義是什麼

2020-12-22 電子發燒友

近年來,隨著製造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習慣逐步往個性化消費模式轉變,這種轉變帶來了傳統製造模式的改變,相對應的製造技術手段也發生了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技術專家們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技術手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增材製造技術開始發展,為未來製造業、未來社會生產模式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技術方法。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CAR)於2019年3月發布了白皮書《推動增材製造進入移動行業——商業案例:增材製造移動行業聯盟(MCAM)》。此白皮書站在汽車行業發展的角度,闡述了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移動出行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安全性、信息化服務需求,汽車製造行業在設計、製造、商業模式、快速反應能力等環節需要進行快速徹底的改進。而增材製造技術為以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技術保障手段,肯定了以美國汽車研究中心為核心建立的「增材製造移動行業聯盟」對汽車行業個性化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表1:增材製造技術種類、典型材料、主要應用和示例公司

(來源:美國混合動力製造技術公司(HMT)、3D科學谷、汽車研究中心調查)

汽車製造只是全球製造業的一個縮影,我們可看出增材製造技術對整個製造業發展所帶來的深刻影響。

表2:汽車製造商的增材製造應用方案(來源:汽車研究中心調查)

傳統的製造手段嚴重製約了設計師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扼殺了人們對更加個性化產品需求的欲望。增材製造技術的應用無疑會使設計人員掙脫禁錮創造力的無形枷鎖,設計出更加優秀的產品,這全靠增材製造獨具特色的成型方式帶來的變革,這是因為:

●設計師可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前提下設計出結構更複雜的零部件,並最大可能的減少零部件數量,優化裝配流程;

●可以最大限度地應用拓撲優化方法,使產品輕量化設計變得更加容易實現;

●更多的高性能複合材料在設計中得以應用;

●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

在製造環節方面,主要體現為:

●由於增材製造原則上無需模具,設計限制少,因此可以大幅度縮短原型製造周期;

●在單體或小批量生產時,可使用增材製造生產模具,大幅度降低一些由於設計變更導致的昂貴的前期成本;

●引入增材製造生產的模具,可使模具製造交付周期縮短40%-90%,產品廢品率減少近90%。

隨著增材製造技術的引入,產品商業模式也會發生深刻變革,例如:按需生產、分散式生產、降低產品維護周期、客戶參與製造、降低物流成本等。

總之,增材製造給傳統製造業帶來的改變及發展遠景是令人鼓舞和期待的,但該技術現階段面臨的挑戰也需要我們正確地去面對。

現有增材製造技術在製造行業面臨的挑戰

增材製造技術始一出現,帶給人們傳統思維方式的衝擊是無以復加的,經過三十多年的飛速發展,更令人欣喜若狂、期待滿滿。但任何技術的出現、發展、走向成熟的歷程從來都不是一馬平川的,增材製造技術現階段面臨的挑戰主要有:

●在列印產品質量方面:一是不同設備、不同批次的產品質量存在差異;二是製造過程中可操作變量對零部件質量有何影響,尚無深層次的認知;三是目前還沒有列印成品無損檢測評價技術和標準。

●列印技術缺陷急需解決:一是列印過程中由於零部件各個位置幾何尺寸不連續,造成冷卻速度不同,易發生變形,影響尺寸精度;二是層與層之間粘結強度不足,易產生應力集中;三是混合材料列印技術還有待開發、完善。

●由於現有設備列印效率不高,故零部件製造周期不適合大批量生產,而且列印部件的後處理工序複雜耗時,人工浪費巨大;

●增材製造相應耗材現階段市場供應品種還顯匱乏,質量無規範控制標準,現有材料認證標準都偏向於傳統製造模式。

但是,無論面臨多大挑戰,人類在新技術上探索、應用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 

對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啟示

我國的增材製造產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已經形成可觀的產業規模,發展勢頭迅猛。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原創技術的掌握、研發上還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例如軟體開發能力不足、關鍵硬體依賴進口、列印材料品種較少等。未來如再不加以重視,產業發展勢必受到嚴重製約。

以美德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早已將增材製造放在戰略發展的高度,已經形成國家重視扶持、企業踴躍參與、研發機構積極配合的良好態勢。而我國自從2013年對增材技術呈現出不理性的熱度之後,經過幾年來的行業洗禮,逐步到達目前正常發展的理性階段,很多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在生產中應用增材製造技術,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醫療、機械製造、輕工行業、文化創意、複合材料等行業,已經顯示出增材製造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增值效應,解決了很多以前無法解決的製造難題,推動了相應行業的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行業內的艱難探索,增材製造行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由於增材製造技術特點的先天限制,導致這種技術依然處於適用於難加工材料、複雜形狀、複雜裝配空間所需或者傳統製造方法無法實現的零部件,或者這些零部件能夠承受高成本、長時間製造的約束。大規模的市場應用目前依然有困難。個人認為增材製造技術雖然本質上是屬於個性化製造方法,但是應該在充分發揮個性化製造特點的基礎上,尋找適用於批量生產擴大市場應用範圍的可能,從而推動增材製造行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增材製造設備的列印效率,這就要從關鍵零部件入手,如:雷射列印頭的改進、列印物理速度的提高等。目前國內有廠家已經在提供雷射列印頭效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著重發展間接增材製造,如:鑄造列印(包括砂型砂芯、蠟型、陶瓷型芯型殼等)金屬模具的列印尤其是具有複雜隨形流道的注塑模具。

●繼續大力發展醫療列印,尤其是目前已經呈快速發展趨勢的物理醫療列印,從政策層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支持(如加快醫療器械許可證的發放周期等),同時也要時刻關注生物醫療列印的科研發展,尤其在國家層面上給予多一點的經費和政策扶持。可以預見,醫療列印是未來增材製造發展最快、市場容量最大的一個行業。物理醫療列印為人類提供了一個以前根本無法想像的提高醫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的強有力的技術手段。而人體器官三維的重現,從虛擬到現實通道的物理連接得以實現,為醫患雙方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互動空間,大大提高了醫療質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生物醫療列印未來的可能實現為人類展現了一個難以想像的未來世界,一旦真的進入臨床應用,也許是比組織基因工程更快得到實際應用效果的一種醫工結合的技術手段,未來預期不可想像。增材技術應用於醫療行業是數位化醫療的重要方向,是醫工結合的典範,必將對醫療行業的變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用於綠色再製造行業,是增材製造技術發揮優勢的重要領域,也符合綠色循環生產的要求。例如:我國預計到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突破2.7億輛,每年報廢≧1200萬輛,大力發展汽車循環經濟已經迫在眉睫,而汽車零部件綠色增材再製造技術是廢舊汽車循環再利用的最重要環節。該項技術如果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實施,將對我國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勁助力。

●生產管理模式的變革,要向大規模的區域增材製造服務中心發展,在綠色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基礎上發展超級智能增材製造工廠,這是推動增材製造行業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繼續尋找其他的增材製造應用領域,如連續碳纖維複合材料列印、建築結構列印等。

由國家工信部等十二部門聯合出臺的《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增材製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在30%以上。增材製造技術發展是不可逆轉的!目前,我國增材製造的產業規模已實現快速增長,在航空航天、汽車、軍工、醫療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湧現出了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愛司凱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增材製造骨幹企業,一大批工藝裝備實現產業化,行業應用不斷深化,產業支撐體系初步建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勇於創新,踏實工作,以國家民族利益為己任,不久的將來增材製造技術必將在我國各行各業開花結果,助力「中國製造」領跑世界製造業!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America Makes為增材製造AM領域的內容發起挑戰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America Makes(原名為國家增材製造創新研究所(National Additive amlogo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是美國國家製造創新網絡(NNMI)的一家旗艦機構。
  • ...金屬結構件雷射增材製造控形控性研究」啟動會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4日電(林鑫)10月18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增材製造與雷射製造」重點專項——「高性能金屬結構件雷射增材製造控形控性研究」(編號2016YFB1100100)項目啟動會在西北工業大學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 史玉升教授:4D列印智能構件的增材製造技術及應用領域
    如果你以為3D列印還沒有搞明白卻去搞什麼4D列印,並對其嗤之以鼻,那一定小看了這個概念。4D列印技術自2013年提出以來就引起了學術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它屬於智能構件的增材製造技術,是在材料、機械、力學、信息等學科高度交叉融合基礎上產生的顛覆性製造技術。
  • 飛而康的產業化之路:從高端材料研發到金屬增材製造超級工廠
    Metal AM雜誌(季度出版)於2015年成立,總部位於英國,是全球金屬增材製造領域的專業媒體,可以說是全球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一個風向標。△圖2:飛而康的金屬增材製造超級工廠內,已安裝運行24臺華曙高科金屬增材製造系統(圖片來源:飛而康)現在讓我們從時間維度上來理解一下這50臺增材製造設備對於中國增材製造市場的意義。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因此,從周圍環境中收集能量到電力電子設備,延長其使用壽命,開發不需要更換電源的自供電設備,成為眾多專家研究的熱點。壓電材料是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以其出色的工藝靈活性、良好的幾何可控性以及無環境條件限制等優點,為新型壓電材料的個性設計及快速成型提供了無限可能。
  • 增材製造中表面光潔度的重要性,及光整加工技術的種類和應用現狀
    增材製造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主要驅動力在於減輕重量,運營商願意為提高燃油經濟所帶來的運營成本降低付出代價。人們對增材製造的零件密度、孔隙率和晶粒結構的最初質疑正在得到克服,該技術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於生產認證部件。
  • 航發綜述:增材製造典型複雜結構的種類及應用情況
    在複雜結構製造方面,增材製造技術解決了傳統減材和等材工藝難加工或無法加工的局限,而且其製造成本並不隨零件複雜性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有「免費複雜性」的特點。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3D列印研究與工程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綜述了增材製造可加工的複雜結構種類及其應用情況。本期,3D列印技術參考對此進行介紹。
  • 南科大:金、銀、銅等典型高反射材料的雷射增材製造
    雷射增材製造金銀材料可用於藝術品、首飾、手錶等的定製化製造。銅是傳統工業的重要材料,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銅的雷射增材製造材料被廣泛用於電子設備、熱管理系統、交通運輸、工業製造等領域。金、銀、銅的雷射增材製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也面臨著重要問題:金、銀、銅材料對雷射的吸收率很低。
  • 美利堅造聯合辛辛那提州創建輕量化增材製造課程
    隨著輕量化增材製造的使用在美國不斷增長,勞動力技能缺口也同時增大,因為技術的發展超過了可用的課程和勞動力教育或者教學工具只對研究生級別可用。CSTCC首席發展官表示:「增材製造在製造業中以指數增長,速度太快以至於教育和培訓工具跟不上。通過制定這個課程,我們讓某些最先進的輕量化增材製造技術放到學生手中。」
  • 2021北京國際3D列印及增材製造展覽會
    2021中國(北京)國際3D列印及增材製造展覽會2021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3D Printing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xhibition時 間:2021年6月28
  • STRATASYS 即將收購 ORIGIN,將全新增材製造平臺引入聚合物生產領域
    Origin 團隊會加入 Stratasys 並領導對其技術和產品平臺的開發,其目標是在2021年中通過 Stratasys 市場推廣組織在全球全面推出該平臺。「我們的客戶正在尋找增材製造解決方案,他們希望將工業級樹脂用於批量生產零件,同時對過程和質量進行把控,」Stratasys CEO Yoav Zeif 表示。
  •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用綠色雷射推進純銅增材製造工藝
    用3D印表機製作複雜形狀的塑料部件逐漸成為一項日常技術,不再具備挑戰性。但當材料變成銅時,情況就不一樣了,到目前為止,還不可能完全熔化這種低熔點金屬,然後用紅外雷射一層一層地製造出複雜的組件。但是現在,位於德國德勒斯登的弗勞恩霍夫材料與光束技術研究所(IWS)正在使用一種新型的增材製造系統,該系統使用一種短波綠色發射雷射器對金屬進行幾乎無缺陷的加工。弗勞恩霍夫材料與光束技術研究所表示,該系統有望催生以前純銅無法實現的新製造方法。用純銅和銅合金製成的複雜部件可用於航空航天和汽車工業,提高電機和熱交換器的效率。
  • 你有一條來自寶馬增材製造中心的視頻邀請
    今年6月,投資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寶馬增材製造中心正式開業,其部署了來自SLM Solutions、Desktop Metal、HP、EOS、華曙高科等國際知名3D列印企業最為先進的主力設備,試圖將公司的原型生產、系列零件製造,以及新的3D列印技術研究和培訓集於一身,顯示出寶馬集團對3D列印技術的高度認可以及預藉助該技術改變傳統製造模式的決心
  • 電弧增材製造高熵合金玩出新高度:多股絞絲增材
    其中增材製造因其獨特的優勢,收到研究人員和產業領域的關注。增材製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粉末和絲材兩種,對高熵合金來講,目前主要是粉末為主,用於選區雷射融化(SLM)、雷射熔覆(LMD)、選區電子束熔化(SEBM)和等離子弧增材製造(PPAW)等。
  • 上海交通大學-宜賓市「表面改性與增材製造聯合研發 創新中心...
    5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宜賓市「表面改性與增材製造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共建籤約儀式在閔行校區舉行。希望宜賓市能與上海交通大學深入開展合作,持續推進先進材料及智能製造領域合作,同時進一步拓展在人工智慧、醫學、汽車製造等領域的合作,全面加強人才交流培養,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助力宜賓新興產業發展。
  • Fraunhofer研究所利用雷射擴大增材製造產量
    近日,德國Fraunhofer雷射技術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研究,即通過擴大雷射器的使用來擴大增材製造產量。在荷蘭的增材世界會議上,德國Fraunhofer雷射技術研究所的Wilhelm Meiners博士解釋了他們在批量生產中實施增材製造的計劃。
  • EOS 關於增材製造性能及其穩定性的研究
    增材製造已在各個追求高質量和可重複性的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醫療和航空航天行業已經開始擁抱增材製造,不僅因為它能夠實現高複雜度、高強度和輕量化設計,而且列印的零部件符合監管機構規定的質量標準。尤其醫療行業非常重視增材製造實現定製化生產的能力,同時質量和可重複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 北碚區攜手正和東泰打造3D列印增材製造智慧生態城
    華龍網12月20日19時10分訊(記者 劉岱松 特約通訊員 秦廷富)12月19日,北碚區在改革開放40周年慶典第二天迎來喜事,重慶市北碚區蔡家組團(同興工業園區)管委會與深圳市正和東泰控股有限公司就3D列印增材製造智慧生態城項目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 金屬增材製造在燃油噴嘴批量生產上的應用優勢
    GE公司的技術工程師在研究了增材製造技術之後,花了4年時間重新設計新型的燃油噴嘴,原先由20個零部件組合而成的噴嘴被精密設計成了1個整體,整個噴嘴一體成型無需組裝,並成功3D列印。隨後幾年,產能迅速擴大,目前年生產量超過4萬個。
  • 瑞典林雪平大學採用中子衍射無損檢測技術預測增材製造零件的變形...
    》上發表了利用粉末床熔融法開發了一種精確且有益的工具來評估複雜零件幾何形狀如何影響應力發展的研究成果,該工具的成功研發將有助於使用增材製造以精確且可預測的方式生產金屬零件。 用增材製造(AM)方法製造具有複雜幾何特徵的零件的需求不斷增長。從用於原型製作到批量生產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但是,由於工藝和材料的複雜性,用於批量生產的金屬零件的增材製造尚未完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