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實題材創作熱的回歸,親子題材影視在暑期也成為除偶像劇之外的話題焦點。鄧超的《銀河補習班》正在院線熱映,螢屏方面,《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之後,黃磊與海清主演的《小歡喜》又來襲。在引發各種關注、成為爆款預定的同時,其中「虎媽貓爸」、情感線流於狗血的套路化操作,也逐漸被觀眾「火眼金睛」挑刺。
聚焦這代孩子的新問題,承載更多社會話題
教育是當下極具關注度的社會話題,也總能在家校和社會引起共鳴。從幼升小到小升初、中考、高考,從「起跑線」之辯到「學區房」之爭、課外補習之議,從假期遊學到出國留學,都是輿論場中長盛不衰的話題。影視劇也迅速跟進,不斷聚焦與細分不同話題。
當下湧現的教育題材影視劇,也給觀眾帶來了新一代孩子的新氣象和新問題。《小別離》中對活潑的朵朵、乖巧的琴琴、桀驁不馴的小宇三人性格和友誼的展現,十分生動貼切。《少年派》在劇情和臺詞上也緊緊圍繞高中學生的特點,如「我對你的愛如同sin的平方加cos的平方——始終如一」,「你的腦袋容量只有16G,我的是兩個T」等臺詞,令人忍俊不禁。學生刷卡出校門,家長手機上就可以收到簡訊提示,校園運動會上古靈精怪的學生們穿起《復仇者聯盟》的服裝,都很符合時代特色。
在當下,教育題材電視劇面臨的教育話題更為複雜,孩子的問題,常常上升到社會層面。教育題材劇實際上是一個社會話題庫,不僅與時俱進地關注熱點教育問題,同時能夠以此為切口,進入代際隔閡、階層差異、培育理念、家庭和諧等重要議題。
說到兩代人之間教育觀念的差異和代際隔閡,《少年派》中,林妙妙和母親王勝男互懟的情節,讓不少網友看得過癮,感慨「原來全世界的媽媽嘮叨起來都一個樣」,感嘆「這就是我媽本媽啊」。
實際上,除了父輩與子女因價值觀的差異導致的衝突外,父母們本身也面臨著中年危機。學霸錢三一的媽媽被老公拋棄,對於原生家庭的討論由此展開。而林妙妙家也經歷了二胎生育、父母離婚等,也獲得許多家庭的共鳴。記者也注意到,對於影視劇中的「陪讀父母」來說,婚姻情感問題更加「高發」。海外陪讀,親人間一分離就是一年半載,長期與孩子缺乏交流,加上中年感情生活的「另一半缺位」現象,導致情感風波迭起。此外,還有留學孩子對於環境不適應,從而引發的各種心理問題和情感問題。
對於這類電視劇來說,需要承載的內容太多,這既是電視劇打動不同年齡受眾群體的「眼球攻略」之需,也確實體現了當下紛繁複雜的教育態勢難以通過單一層面敘事加以涵蓋和反映。
承載過多社會話題,處理不當就會流於「狗血」
但承載更多社會話題,對此類劇集來說,意味著雙刃劍,處理不好就會模糊主題,甚至流於狗血。《少年派》後期也曾引發「這是校園偶像劇」的爭議。而關於《帶著爸爸去留學》的抱怨就更多。該劇不按套路出牌,塑造了一個一心為孩子的「陪讀爸爸」,本應是突破套路的新穎題材,但是整部劇集劇情多元,幾個留學家庭涉及的戲劇衝突太過集中。
比如在機場被認為是非法滯留要被遣返,老爸唱起了《鴻雁》;出機場坐大巴出車禍,有人當場被甩出去死亡;心心念念陪孩子出國留學,遭遇校園槍擊案,勇敢鬥歹徒,最後發現孩子不是親生的;還有的孩子,一下飛機就遭遇老爸的小三,原來父母早已離婚,各自有了家庭;接下來,住進寄宿家庭,女房主被離婚,燒照片引發火災……還有比這更狗血的劇情設置嗎?有影評人這樣毒舌,「當劇情發展到黃成棟(孫紅雷飾)在校園槍擊案中成為英雄一舉擒獲歹徒時,劇作基本上已經進入『胡說八道』的境界」。
有觀眾認為,劇中的孩子,一個比一個能作,一個比一個不懂事,讓人看了氣不打一處來。到美國父子倆剛下飛機,在車上老黃吹了兩句牛,兒子馬上就翻臉;大晚上自己走,結果走丟了。接下來的劇情是,兒子對另一個遭遇家庭變故的女孩「一見鍾情」。後來女孩喜歡上了別人,兒子就要休學一年……而對黃成棟這樣的家庭來說,留學的費用絕對是勒緊褲腰帶來的。為吸引更廣泛觀眾人群,感情戲份逐漸成為比留學教育更為重要的話題。
之前唐嫣羅晉主演的留學話題劇《歸去來》,也曾因狗血劇情和太過專注感情戲,引發爭議。而之前聚焦低齡孩子留學話題的《小別離》受到好評,就因更多切入校園話題和生活化表達成為爆款。
不乏套路化操作,總是神經質媽媽「背鍋」
當下,不少教育題材電視劇「長得很像」,也不乏套路化創作。究其原因,已經取得成功的套路化操作,無疑更容易複製,成功率也較高。比如在人物設定上,這些家庭親子劇作都難以擺脫「刻板印象」之嫌,尤其在媽媽形象的設定上。比如《虎媽貓爸》中刻畫了趙薇飾演的媽媽畢勝男為了找學區房崩潰大哭的經典場景;《小別離》裡海清飾演的媽媽童文潔早期對女兒要求苛刻,後來漸漸改善了與女兒的僵硬關係;《少年派》中閆妮飾演的媽媽歷盡波折求租學校附近公寓的場面……《小歡喜》一開篇,童文潔面對闖禍不斷、心思不放在學習上的兒子,在學校裡狼狽追逐,完全放下在公司的女強人形象,令很多「陪讀媽媽」感同身受。
《少年派》中,爸爸林大為主張包容、理解、溝通的新式教育理念,喜歡在燒烤攤上與女兒談心,也時常開導妻子應當尊重孩子的主見;媽媽王勝男的思維有強勢一面,常常在強硬的管教中和女兒產生衝突。女兒林妙妙出生成長在網際網路時代,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開放活躍的思維,讓她更渴望也更善於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對人生的認識,由此產生了兩代人之間的碰撞。現實中,家長和孩子的碰撞始終存在,但總不能都是媽媽「背鍋」吧。
細究來說,不管是畢勝男、童文潔,還是王勝男,都是「望子成龍」+「神經質」的形象,在與子女的關係上面臨著「更年期」撞上「青春期」的尷尬,這樣反而不利於大眾理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付出,也不利於青少年觀眾與家長的溝通。 不管怎麼說,教育題材電視劇深入生活、直面問題但不說教、引發思考但不死板,總是好事。在子女教育越來越成為大眾關注焦點的當下,這樣的劇作怎麼也不嫌多。
《小歡喜》被點讚為 「大型高三生存指南」
「親媽日常奪命三問」引共鳴
聚焦高三生活的都市家庭情感劇《小歡喜》正在東方衛視熱播,劇集講的是即將步入高三的這幫孩子從暑期就開啟的生活和學習。《小歡喜》中的話題尖銳而真實,有教育理念的碰撞,親子關係的處理,乃至家庭和事業的取捨平衡,該劇以高考為切入點輻射生活切面,城市家庭的中年焦慮同時躍然螢屏。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樣的語調和對話」
作為熱播劇《小別離》的系列劇,網友們對《小歡喜》期待已久,首播後就以超強的演員陣容,以及細膩而尖銳的真實劇情臺詞引發了觀眾的共鳴。
《小歡喜》第一集中,童文潔便對兒子方一凡進行了「說唱式」教育,點中觀眾笑穴。開學第一天,方一凡因打架被叫家長,還送了一隻金錢龜給老師當生日禮物,簡直是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童文潔一邊開車一邊教育兒子,「我為什麼要生你?我吃飽了撐的,我就不該生你」——這一「親媽日常奪命三問」勾起很多網友「回憶殺」。再加上「你是我祖宗,我每天起來給你燒炷香供起來」等語句張口就來,童文潔的語速之快仿佛開了二倍速一樣魔性,通過幽默逗趣的言語渲染把媽媽與兒子的日常相處狀態展現得淋漓盡致。「簡直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樣的語調和對話,海清演出了我媽本媽。」不少網友表示,《小歡喜》簡直就是「大型高三生存指南」。
據悉,該劇主創曾用三年時間,實地採訪上百戶真實高考家庭,因此《小歡喜》中的情節與臺詞很真實,充分反映了高考這個共同的「中國記憶」的點滴細節。
青春期VS中年期,還遇上了高考「放大器」
中國高考生活的模式一般就是「一個人高考,全家兵荒馬亂」。《小歡喜》中三個家庭的特點已漸漸明朗。這三個家庭不是按照階層來劃分的,而是按照考生狀況和家庭特質來劃分的。比如「嚴母慈父」的是童方夫妻,代表了中國最廣泛的普通家庭,其中父親方圓與兒子方一凡是「朋友型」;宋倩(陶虹飾)和喬衛東(沙溢飾)代表了離異家庭,宋倩與女兒英子的關係是「控制型」;而季勝利(王硯輝飾)、劉靜(詠梅飾)則代表了在以往影視劇中較少出現的「空降官員父母」,區長季勝利對兒子季楊楊則是「專制型」。
這三組家庭的親子關係完全不同,青春期碰上中年期的代際矛盾,再遇上高三這個「放大器」,效應如火星撞地球。
演員陣容方面更是驚喜多多,除了黃磊和海清,宋倩的扮演者陶虹時隔多年再度出演電視劇,讓觀眾很期待,前幾集的表現已經讓觀眾讚嘆不已,活脫脫一個控制型老媽。與她搭檔的沙溢,則成功解鎖喜劇技能,他與女兒英子的關係是「放縱型」的,所以這個離異家庭的衝突分分鐘不停。 詠梅今年剛憑《地久天長》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她的演技有目共睹,最是潤物細無聲,與她搭檔的王硯輝,也曾因《烈日灼心》裡匪徒一角被贊為「教科書級別演技」。
(記者 張楠、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