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人們在說話時字音重複或詞句不連貫發生中斷的現象,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和障礙,平時我們把它稱之為「結巴」。
口吃的原因:
口吃,絕對不只是說話結巴這樣簡單。口吃,英文學名為Stuttering,是一種牽涉到了遺傳基因、神經生理髮育、心理壓力和語言行為等諸多方面的,非常複雜的語言失調症。
(1)生理原因 有學者認為口吃與遺傳或某種腦功能障礙有關。
(2)心理原因 如精神緊張、焦慮、應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3)語言神經功能障礙 即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係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
(4)生理疾病 如兒童腦部感染、頭部受傷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紅熱等傳染病後也易引起口吃。
(5)模仿和暗示 長期的跟語言吐詞不清的人和有語言障礙的人生活在一起,慢慢都多少有些口吃的習慣
口吃的危害:
一、信心喪失:由於長期的口吃,在工作、生活、事業、交際場合很容易受到挫折,這很會使我們的精神處於一種萎靡狀態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體現為缺乏鬥志、精神恍惚、意志薄弱、對生活喪失信心。
二、性格缺陷:自卑懦弱、自我封閉、抑鬱羞怯、優柔寡斷、寡情焦躁。口吃者的性格嚴重變態、複雜和矛盾。
1 口吃者大多非常自卑,感到自己處處不如人;個性懦弱怕事,受人欺凌也不敢保護自己,而是逆來順受。
2 口吃朋友常把自己關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裡,與外界隔絕開來。儘量迴避一切人來客往;工作、學習、購物時戰戰兢兢、誠惶誠恐懼。我們對環境異常敏感,沒有朋友、害怕交際,過著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
3 鬱鬱寡歡、悶悶不樂是口吃者的一大性格缺陷,情緒整天處於孤寂、不愉快、憂慮、悲傷、失望之中;害羞也是一種過於自我的表現,總是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因而在人前總是表現出一副忸忸妮妮的樣子,不能落落大方的表表現自己。
4 優柔寡斷好像是大多數口吃朋友的通病,他們在遇事時缺乏主見、猶豫不決、沒有勇氣做出自己的判斷,即便自己是正確的時候也是這樣。
5 口吃者容易發生性格扭曲,口吃者起初是因為害怕說話、害怕口吃、害怕交際,於是迴避與親戚、朋友、同事甚至家人的一切交際,久而久之在與人相處時變得越來越冷漠;在外人看來,他們絕大多數時候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實際上私底下他們很多的表現有性格暴躁的一面,當與最親密、最親近的人相處的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對他們發無名之火,甚至暴跳如雷,這是一種很自私的表現,也是缺乏信心的表現。
三、行為畸形:口吃患者喜歡逃避熱鬧、孤獨喜靜。另外一方面,獨處時喜歡常立志、常矢志,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想改變自己,一方面自己行動力太差,控制力也不夠,不能恆而持之。其次是在社交場合嘴欲言而囁嚅、身欲行而趔趄,行動拘謹、手足無措等。
四、言語病態:語言上大多表現為急、快、猛、重,欲說不能,想表達自己還沒有開始表達的時候就開始臉紅心跳、臉部肌肉扭曲、體態動作古怪等。
口吃的矯治和預防方法:
1 適當加強說話訓練:注意解除說話時的緊張情緒,消除任何不良刺激,說話前不要亂想,不要給自己心理暗示,語速適當放緩,使表達自然。每天養成睡覺前熟讀一篇詩歌或散文的習慣,選擇容易讀的文章,慢慢的把他們背下來。
2 克服恐懼心理:恐懼心理是口吃朋友的主要心理特徵之一,他們往往對說話、口吃、交際極度恐懼,竭力逃避說話、逃避交際、掩飾自己的口吃,把自己與外界隔絕起來。換來的卻是各種各樣的恐懼症:口吃恐懼症、不願意融入社會產生社交恐懼症、不願意給同事親人朋友打電話形成電話恐懼症等等,選擇同親人交往開始,晚飯後養成跟親人交流的習慣,親人沒有恥笑你的可能;多與家人溝通,不定期給家人打電話;遇事多與家人商量解決辦法,也是治療口吃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3 克服自卑悲觀心理:悲觀心理是加劇口吃症狀的一大心理因素。因為口吃,在學習、工作、生活當中,所遭遇的挫敗相對也比較多,認為口吃是治不好的,認為這輩子完了,感到前途無望、生活渺茫;同時,極度悲觀心理又加劇了口吃的症狀,造成惡性循環。
4 克服消極情緒:因為口吃常常使生活不如意,生活不如意導致事業上的不如意、生活事業的不如意因吃導致情場上的失意,會使你的精神遭受沉重的打擊,連鎖反應有可能會使你一蹶不振。其實,這個時候的消極情緒與我們的口吃本沒有必然聯繫,但卻是導致我們口吃加重的一根導火線,加強學習技術,掌握一門技能,積極參與自己熟悉或熟練的工作,這也是一個能迅速適應社會、找到自我、找回自信克服消極情緒最簡單的辦法。
5 始終要堅信一個真理----「天生我才必用」。
每天早晨起床時,找一個自己的優點,慢慢養成對口吃不在乎的習慣,口吃也就會逐漸好轉起來。也有的口吃患者對自己的口吃看得太重,只會掩蓋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功或者掩埋自己的特長。要知道一個真理:世上無難事。再難的事,只要下定決心去做去攻克,就可以將難事轉化為易事。口吃矯治並不難,只要你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克服。如果口吃患者相信這一點,一定能在矯治口吃的過程中取得成功,語言的自由王國也屬於有口吃的人。
牢記下面的一段話,最好每天看一次,把他們背下來,當有人嘲笑你的時候或者用口吃攻擊你的時候,用下面的事實反擊他們、回駁他們,勇敢的去面對他們,丟掉膽怯、放棄懦弱,你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
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人你都認識不?他們的事情或事跡你都知道不?我來大聲的告訴你,全世界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認識他們,都知道他們。
伊索----古希臘寓言家,《伊索寓言》的作者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思想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人物
牛頓----現代力學研究的奠定人
達爾文著有《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
魯迅新文化運動領袖
喬治·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美國總統
詩人 郭沫若
兩彈元勳 錢三強
性感女神 瑪麗蓮·夢露
他們都是口吃者,他們又都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們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又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如何預防孩子口吃?
兒童時期的孩子在二、三歲時容易發生口吃。父母要注意不要譏笑孩子說話,或讓他與別的很善辯的孩子在一起議論問題,或是與別的孩子搶著說話,這些會使他想說話卻因沒有機會而心急,於是說話結巴,造成口吃。
父母還要禁止孩子因出於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說話。發現孩子口吃時,切忌厲聲責備,否則孩子受到刺激後著急,又會張不開口,說話結結巴巴。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慢慢講,把話說清楚,一個一個字的把話說清楚或者是換一句話、換一種表達方式,改變他的語言習慣,誘使他動腦筋去想好了再說。也可加強對孩子的口語訓練,教孩子唱歌、講故事,讓他們重複他們非常熟悉的故事,你要耐心的聽,適時的鼓勵,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孩子更多的思考,採取多種積極的形式和方法鍛鍊孩子說話。
此外,要養成每天與孩子交流的習慣,同孩子說話是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家長與孩子說話時,要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措辭要得當,要注意選擇比較容易流暢的諺語,語速一定要比較慢,口齒清楚,聲調溫和親切,以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
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客服
每天睡前,陪你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