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義偉 葉立群
曹偉,瀋陽書畫院畫家,瀋陽文史館研究員,中國手指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遼寧省美協會員,瀋陽市美協理事。
曹偉在花鳥畫創作上的崛起,始於20世紀90年代,他的花鳥畫作品構圖飽滿,色彩濃豔,常用紫色、綠色、桔色、藍色等明快的色調描繪自然美景,讓人看到他自身的能力和面目。
曹偉花鳥畫創作,延續了他的老師亓官良先生中國畫的寫生創作傳統,重視寫生對象的自然之美,在寫生過程中雖也有移山造景,剪裁組合,但離自然物象相去不遠,並不破壞當時對自然的感受,以虛寫實。這一切都投射出了畫家安祥寧靜心態,誠懇樸素的為人。曹偉畫的花卉巧妙地應和了色彩和筆墨,不糾纏細節的刻畫,而是把握整體意蘊,把自然的景物轉化為令人賞心悅目的律動關係,欣賞曹偉的花鳥畫,有聆聽音樂般的享受。曹偉的花鳥畫以畫者至誠之意,而傳他內心的思緒。曹偉近年畫的花鳥畫加入了更多的色彩,使他的花鳥畫呈現出別樣美,使欣賞者感受到了奼紫嫣紅春光美的效果。
曹偉來到遼寧省博物館「又見大唐」唐代書畫文物展,給我們介紹了唐代重要的花鳥畫家刁光胤和滕昌祐。晚唐刁光胤、滕昌祐,因擔起了把唐代花鳥畫傳遞給五代西蜀黃筌的歷史責任,而具有意義。
刁光胤 (約852—932年),長安人。《益州名畫錄》說他「攻畫湖石花竹、貓兔鳥雀"。天復年間約50歲時為避兵亂入蜀。入蜀後的刁光胤30年一直勤奮作畫,他畫的畫為人們珍藏,刁光胤還精心培養學生,五代西蜀花鳥畫大家黃筌就是其入室弟子,從而留下刁光胤花鳥畫教學上的千古佳話。
刁光胤花鳥畫作品,文獻記載的有《宣和畫譜》記載的24件畫目。大致為花禽圖、芙蓉鴻鵜圖、引雛鷯子圖、蜂蝶茄菜圖、天桃圖、雞冠草蟲圖、雛雀圖、萱草百合圖、折枝花圖,以及不少「戲貓"作品。
刁光胤的畫法,有關記載說其畫風「粉漬金鉤"。如清人李葆恂記《牡丹圖》說:「牡丹大幅刁光胤,粉漬金鉤妙寫生。署款卻防傷畫格,石稜樹罅認題名。刁光胤牡丹,絹本,大幅。石紋花葉俱用金鉤,奇麗曜目。款刁光胤三字。隨石紋橫斜曲折,初看是畫,細審始辨是字。」
現能見的刁光胤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刁光胤畫冊》共10幅畫。《枯樹五羊圖》所畫五羊各在姿態方面曲盡生動。而焦墨勁筆畫枯木兩株,極見老辣的功力。遠景山崗的空遠,營造了一個寧靜安穩其樂融融的環境。其實這是一幅山水風景畫,只是畫羊點出了主題,其構圖開合之勢顯現的內斂,從畫中能聯繫晚唐人心跡。
滕昌祐出生年月不詳,《宣和畫譜》)記載,滕昌祐為專攻藝術,不婚不仕。工畫花卉折枝,鳥禽蟬蝶。書法有自己面貌。《益州名畫錄》評:「其畫蟑蝶草蟲,謂之點畫,蓋唐時陸杲、劉褒之類也。其畫折枝花,下筆輕利,用色鮮妍,蓋唐時邊鸞之類也。」《圖畫見聞志》記「尤於畫鵝得名」。《宣和畫譜》記載,滕昌祐「年高其筆猶強健,意其有得焉」。在所居處,常種名花異草,樹竹杞菊,以資其畫。滕昌祐繼承邊鸞風格的作品,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牡丹圖》(傳)。從右出枝的上半部牡丹頗有分量地向畫內傾壓,成為該圖的視覺中心。與之呼應的是左下角向上的一枝短小的黃牡丹,撐住了泰山壓頂之勢。整體氣勢上顯然沒有了邊鸞花鳥畫那樣的灑脫開放感。但在五朵牡丹花的安排上,全部盛開得那麼熾烈,以至花蕊全露。五朵牡丹之間的氣脈連貫,於起承轉合之中的互相顧盼關係,甚為微妙。在具體的畫法上較清楚地顯示了下筆輕利,用色鮮妍,勾線設色的風格面貌,其所勾葉線的重墨之細挺勁健,而勾牡丹花線條的淡墨之健質輕柔,是所謂「輕利」的勾線作風。在賦色方面,由於花在粉質之上的輕染,能得到那種微妙的色暈漸變效果,而著重在結構處略作渲染,使花朵遠看是一色塊,近看是細膩變化的豐富結構。這樣處理的花朵,紅花在細膩幽深裡得鮮麗之體,以粉質為底的黃花、粉紅花、白花等在亮麗灼目裡得嬌豔之美。由於花蕊濃粉重點的提醒,全圖花光灼灼,色澤鮮潤。
曹偉強調,學習古代傳統藝術,了解藝術的發展脈絡,今天的藝術才能實現創新,文脈才能相傳。
本文作者程義偉(左)葉立群(右)與曹偉先生合影
曹偉作品:
文章作者簡介
程義偉,遼寧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現任遼寧社會科學院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瀋陽書畫院籤約畫家。曾著《瀋陽當代美術史》《遼寧當代美術史》《韋爾申油畫創作研究》《遼海文化鏡像——遼寧當代文學美術研究》《遼寧文化藝術形態與精神重構——以宋惠民、韋爾申、白國文為例》《周衛油畫創作研究》《黑土畫魂——白國文的藝術與人生》《李連志藝術創作研究》《么喜龍論——從文化角度考察》《么喜龍書法藝術研究》等。
葉立群,遼寧綏中人,文化學者,評論家。多年來致力於地域文化、文學和藝術理論研究。已出版著作《當代遼西的文學世界》《地域文化視域下的遼寧現代作家創作》《張成思美術創作研究》《晚清寓華傳教士的跨文化傳播》等多部。在《小說評論》《名作欣賞》《中國藝術報》等國內重點報刊發表文化隨筆、文學評論、藝術評論等近百篇。
免責聲明:本平臺只提供交流與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若侵權,請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