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媽媽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孩子明明就在身邊,卻使喚不動。
比如媽媽忙著在廚房做飯,剛好有人敲門,媽媽騰不出時間,只能叫孩子去開門。
「寶貝,外面是不是有人敲門,你幫媽媽去看一眼。」
媽媽說完,等著孩子的回應,可就是沒有回答。再試著喊一遍,仍未聽到任何動靜。
出去一看,才發現孩子正盯著電視機一動不動,媽媽走到旁邊,他還是無動於衷。
拍了一下孩子才轉過頭來,眼神裡充滿了迷茫。
類似的情況很多:
輔導孩子作業講錯題的時候,只要就一道題連續解釋5分鐘,再問孩子「聽懂了沒?」當下就收不到孩子的回覆,只能敲敲桌子,孩子才能有所反應。
和孩子在遊樂園排隊,開始還精神抖擻,排了一段時間的隊後,孩子就神遊天外了。
問他「喝不喝水?」回答:「……」,問他「熱不熱,要不要小風扇」,回答:「……」,總之猜不出孩子在想什麼。
01實際上,這就是「專注力差」的表現
遇到孩子這種情況,媽媽有時候會焦慮。注意力這麼容易分散,在學習上豈不是會表現得非常糟糕?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想要學習好,擁有專注力是項非常重要的指標。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只有幾分鐘,即使想吸收一堂課的知識也做不到。
何況,是否擁有專注力,不僅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成果,其他生活技能的學習也是如此。
事實上,孩子專注力差是很正常的情況,這是生理原因的限制。
有些孩子還特別喜歡動,仿佛椅子燙屁股,坐也坐不安穩,更別說在課堂上專心學習了。
媽媽們為了讓孩子集中注意力,也想了不少辦法。
但由於對專注力的理解不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走入了誤區,因而收效甚微。
02培養娃的專注力,避開這個認知誤區才有效
人的天性就容易分心,不僅是孩子,大人也常有分心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
只不過大人擁有更強大的控制力和執行力,分心時能夠及時意識到,並快速把自己拉回來。
孩子沒有這種能力,而且腦子裡奇思妙想的東西多,分心時還會覺得快樂。
大人可能面對現實的問題多一點,所以總會「不允許」自己分心。
▼如何判斷孩子的專注力好或壞?
要想判定孩子專注力是否好,可以先給孩子做一個「看不見的大猩猩」專注力測試。
這是哈佛大學做過的一項很著名的心理實驗,在網上就可以搜到視頻。
視頻中有6個人連續走動傳球,其中3個人穿白衣服,3個人穿黑衣服,看視頻時,要求觀察穿白衣服的人總共傳了幾次球。
有小學老師在班上播放過這個視頻,視頻結束後,老師問同學穿白衣服的人傳球的次數,很多同學都說出了「16次」的正確答案。
當老師再次提問,有沒有注意到視頻中出現了一隻大猩猩,同學們非常一致地說「沒有」。
老師重複播放影片後,同學們才發現,視頻裡真的出現了一隻大猩猩。
不僅如此,後面的窗簾也變了顏色,甚至有人走開了一會兒。
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證明了:人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
也就是說,孩子會分心,更像是一種本能。這就像人在黑暗中行走,有光照到的地方,才能被看到,除此之外什麼也看不見。
對孩子來說,可能在玩玩具時,精神已經全部集中在這件事上。至於其他動靜,他都注意不到。
寫作業時,媽媽說這個字寫得不工整,得重新寫,可孩子已經昏昏欲睡。
這些行為並不是孩子故意為之,而是實在能力有限。
隨著人類不斷的發展、進化,注意力也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分散,通常表現出分心、走神。
在現代以前,人的專注力似乎都比現在好。
戰爭年代,人們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如果不提高警惕,連生存都困難,分神是很難存在的。
03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能保持多長時間?
專注力因人而異,也因年齡有所區別。
父母不能強求一個六歲的孩子每天讀一個小時的課外書,這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
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布置任務,才能有效利用孩子的專注力。
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只能保持3-5分鐘的專注力。成長到6-12歲時,專注力會有一個飛速的突破,可以維持10分鐘。15歲時提升到20-25分鐘,這之後數據基本上不會再有變化,成年人的專注力也基本保持在這個水平線上。
因而,父母要求孩子回家後連軸學習幾個小時不分心,這是不太現實的要求。
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從孩子的專注力和自控力出發,不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多體諒孩子。
04適當休息是專注力的中轉站
父母對孩子專注力的錯誤判斷,最大的問題是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太滿。
父母總覺得為了孩子好,就該多學點東西,上完課還讓孩子上興趣班,根本就不留休息的時間。
事實上,如果換做是大人連軸轉,身體和心理也都吃不消。
要知道的是,專注力和身體一樣,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運作。
科學家指出:放空狀態也是專注力的一種表現。當孩子什麼都不做,只是發呆,其實是大腦高度活躍的時候。
專注力並不是天生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只要方法運用得當,就能使其獲得提升。
05培養娃的專注力,3個小技巧了解一下
1)正念練習
心理學家沃特斯曾在學校實踐過正念練習,實驗對象是一群搗蛋的中學生。原本這群學生頑劣不堪,讓老師非常頭疼。
經過一段時間的正念練習後,他們發生了很大轉變,上課也開始認真了。
正念練習究竟是什麼,竟有如此大的魔力?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完成下面3步。
▼具體步驟:
①首先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用心去感受身體中氣體的流動。
②有意識地關注自己走神的原因,發現時及時讓自己抽身出來。
③重新注意呼吸,不要糾結在「又走神了」這件事上。
只要能通過這種方式及時拉回來,每天進行練習,一段時間後會發現,專注力比以前會提升很多。
2)「小偵探」遊戲
孩子對於枯燥無聊的事物,是很難有專注力的。
想讓孩子得到鍛鍊,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達成目的。不妨買專門的圖畫書,有不同動物的,不同水果的。
媽媽指定什麼,孩子就找什麼,經過長時間練習,會給孩子的專注力打下一個基礎。
3)「反指令」遊戲
簡單的「大家來找茬」只是初級階段的遊戲,想讓孩子的專注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試試其他遊戲。
比如聽指令,說的和做的要是相反的動作。說「抬右腳」就要抬「左腳」,說舉起「右手」其實是要舉「左手」。
這種遊戲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能訓練肢體協調能力。
專注力對孩子的成長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在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多給他們做訓練,對以後的生活幫助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