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好幾個意外事件,讓我對娃的英文原版學習,開始產生了新的想法。
第一,期中考試不再能輕鬆考滿分了,閱讀理解總要錯一兩個。
第二,課外英文培訓的老師專門找我談話,說孩子的語法屢屢出錯。
第三,娃對課外讀物挑得厲害,黑白的不看、音頻不好聽的不看、排版不精緻的不看。
先分析一下這幾個現象:
第一,關於期中考試,我並不是一個特別嚴苛於分數的家長,但我一直相信,考試能夠很直觀的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態度和薄弱環節。
我家娃從小也走的是原版路線,聽兒歌、看動畫、玩Starfall、看繪本、學自拼、刷分級。
到現在三年級,估計單詞量3000多,藍思值約在650上下,數據倒是一般般,但孩子對英文的喜愛倒是自然而真誠的,用英文講起西洋棋來頭頭是道,英語老師也特別喜歡他的發音和口頭表達。
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應該遠超於校內進度的孩子(我們學校教材用的是英國教材《Get Smart》,難度要比人教版大),在近期筆試中,開始時不時掉鏈子了。
書寫不規範,連詞成句不流暢,課堂學到的語法點總要錯一點,閱讀理解漏題、不細緻(事後一自查就馬上會了),寫小作文問題很多。
比起前兩年總拿滿分的輕鬆狀態,明顯現在要艱難了。
無獨有偶。
一線城市親戚家的孩子,四年級,從小也是走原版聽說路線,可她媽媽告訴我,孩子在校內考試時並拿不到滿分(學校用的還是人教版教材)。
你看,這些類似的問題,像不像在語文學習中,家長們提出的一個經典問題「我家孩子課外也看了不少書啊?為什麼成績還是不好呢?」
這說明,孩子在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四個環節上,必定有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
只不過,我們沒有及時發現、介入和糾正。
第二,關於課外培訓上出現的問題,所有的矛頭都開始指向了讀寫環節,而這兩個環節恰好都是既重要但又沒有太大樂趣的。
娃上的英語課外培訓,屬於國際老牌機構,體系科學,教材紮實,配套豐富,考核有度,師資穩定,就一個問題,進度有點慢。
因為娃可以在裡面「混」得很順利,所以老母親並沒有很在意那些看似很簡單的課後作業。
直到這一階開始出現多個時態的語法點,複雜的連詞成句,幾百字的閱讀理解,要求寫10句以上的演講稿。
娃的輸出錯誤,就開始出現一個個的浮出水面了。
負責的老師曾拿著單元卷子,一個個模塊的和我分析,孩子的薄弱在哪裡,並明確的給我指出來,雖然孩子聽力和口語都很好,閱讀詞彙量也不錯,但做題很粗,習慣性的一略而過,書寫、句式、語法等都要加強訓練。
聽老師一分析,發現問題的根源還真是這樣的。
嫌英文書寫是一種簡單重複訓練,不提規範性的要求(導致中文寫字也出現一樣的問題,又慢又亂)。
因為英文課外書讀得快,對於閱讀理解訓練不上心,光憑語感做題,一旦句子複雜一點,結構多一點,跟不上的分析能力就開始出錯了。
語法就不提了,雖然具體的語言現象見過無數次了,但不願動腦筋地總結歸納一下,課堂筆記也不願抄。
第三,關於課外書目的嚴重挑書,只看自己喜歡的「爽文」,樂趣第一,學術性的輸入不足。
娃現在正迷《老鼠記者》,說實話,這是套好書,情節生動,排版還特用心,難度也不小,配音精彩。
包括以前看的系列漫畫書《Dog Man》,屢獲大獎,娃天天笑著樂著,追著捧著。
沒問題啊,我也認為這是閱讀中一塊最甜的糖。
可糖,不能當飯吃啊。
不能永遠把樂趣擺在第一位,不喜歡的就各種嫌棄。
同期入手的《神奇樹屋》,因為是黑白排版,圖片黯淡,音頻平淡,就各種抗拒,第一本看的還是忍者題材(又是樂趣第一)。
其實,作為初章的敲門磚,這套書值得稱道的地方很多。
一位家長就很耐心的和我講過,這套書其實章節篇幅適宜,語法不難,句式不長,是練習寫作的極佳材料,她讀國際學校的女兒,仔細的通讀過全書,收益很大。
我認真的去看了幾本,果然如此,篇幅均衡(每章都控制在5個P左右),沒有太多複雜句式,讀初章的孩子,正好拿來學習。
你看,這像不像咱們在中文閱讀中,孩子只憑個人喜好,把讀」爽文「擺在第一位,只接受時尚暢銷讀物。
長期如此,孩子能吸收到的語言營養,能有多少呢?
總結一下,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老母親,接下來要認清事實,及時調整方向。
第一,要有清晰的階段意識,孩子光靠語感輕鬆混分數的自然習得階段,要差不多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各項基礎功要學紮實的有意學得階段了。
且不管你是否能意識到,下一個階段它都會來臨,區別只在於你是否做好了準備。
第二,要關注每個階段」聽說讀寫「的均衡發展。
原版娃聽力和口語通常都不錯,這是一個好的開局。
但別讓聽說上的遊刃有餘,蒙蔽了讀寫上的停滯不前,把手上的好牌給打爛了。
第三,閱讀書目的選擇,閱讀理解的精讀,寫作的輸出,要和中文一樣花心思去規劃,去執行。
如果閱讀只圖快樂,那麼結果都將導致基礎學得不紮實。
這就是中文學習和英文學習上的殊途同歸。
咱們在中文上掉過的坑,就別在英文上再踩一次了。
#原版英語閱讀#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