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路上喜樂多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紀檢監察幹部...

2021-01-09 天眼新聞

「小羅,多虧你了,現在我家院壩硬化好了,搬進了新屋,填發也拿到工資了,工作穩定,收入保障。」

  「石大伯,沒事,這是我應該做的。」

  初冬的太陽懶洋洋的,照在身上,格外暖和,石求凡坐在自家嶄新的房門前,我與他親切地交流著。

石求凡年過古稀,家住正大鎮多勞村三組,家中有3口人,其妻子吳愛花68歲,夫婦倆年老多病,兒子石填發44歲。2014年,他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8年10月,我被安排到多勞村三組作為石求凡的幫扶責任人。

  如何做到精準幫扶?如何讓貧困戶走上致富路?如何讓貧困戶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當日下午,我便馬不停蹄地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開展入戶走訪,收集社情民意。

  我通過走訪、與村支兩委幹部交流、摸底排查,詳細了解石求凡的家庭情況。

  「小羅啊,我家房屋柱腳常年潮溼,腐爛了,屋頂也漏雨,幫我想辦法修一修吧?」

「院壩也沒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很不方便。」

……

  走訪中,石求凡夫婦道出家庭「苦水」。

  我認真聽老人訴求,記錄好,並通過學習扶貧政策,結合實際,開出解決其住房保障的首張「處方」。

我在扶貧日誌上寫到:一定要讓石求凡家住房達標,硬化院壩。再讓他兒子石填發參加技能培訓,找到一份穩定工作……

經過分析研判,石求凡家舊木屋因時間久遠,居住不安全,享受到了國家補助3.5萬元。石求凡自己也籌了點錢,建起面積100餘平方米的磚房。

房屋修建期間,我一邊監督建設進度與質量,一邊幫施工隊幹活。很快,磚房建好了,我幫助他購買了鞋架、被條、棉絮等用品。

  搬進新屋那天,我買來豬肉、餃皮、水果等,與石求凡一家人共進晚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吃飯,石求凡夫婦倆樂開了花。

經測量,我還為他們家爭取到硬化院壩所需的水泥、沙子等物資。趁天氣好,石求凡便組織勞動力加快院壩硬化進度。沒幾天,院壩便硬化完成,寬敞平整,吳愛花手舞足蹈地在院壩裡跳起苗家舞。

  得知村裡組織勞動技能培訓的消息後,我第一時間動員石填發去學種植技術。培訓結束,我對接有關部門,為石填發爭取到了護林員公益性崗位,聯繫了產業管理工作,為其增加了收入,解決了家庭困難的後顧之憂。

  吳愛花患有哮喘病,我便帶她去縣人民醫院檢查並辦理慢性病卡,用心用情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儘管苦點累點,但我很快樂。

【人物小傳】

羅素華,松桃苗族自治縣紀檢監察幹部,2018年10月起任多勞村三組幫扶責任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白春霞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那座美麗的小山村丨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民族完...
    我是劉淵,是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民族完小的教師。2018年7月初,在松桃自治縣盤信鎮黨委的統籌安排下,我有幸承擔起盤信鎮滿家村龍萬章、石漢發、吳毅、吳文軍4戶人家的幫扶工作。鎮黨委把此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交給我,是對我工作的肯定,對我能力的信任,更是對我的磨鍊和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阿婆的「親閨女」|都勻市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
    我叫張穎琦,是都勻市紀檢監察幹部,也是一名參加了脫貧攻堅的幹部。「姑媽,你來了!」我剛前腳進門,後腳就聽到蹲在廚房燒水的阿婆的笑聲。阿婆87歲歲了,是都勻市平浪鎮沙拉河村人,也是我的幫扶對象。「阿婆,我給您買了一件棉衣,來試下合身不?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苦與樂隨行|匯川區交通運輸局幫扶幹部...
    我叫餘明軍,是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交通運輸局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2015年以來,我先後到團澤鎮四合村、高坪鎮聯豐村、芝麻鎮高原村結對幫扶4戶,回首6年的扶貧路,在苦與樂之間一路走來,虔誠而又執著。
  • 「我的扶貧故事」以莘莘學子為懷 以服務鄉親為念丨松桃苗族自治縣...
    在全縣脫貧攻堅、整縣出列之際,我有幸成為全縣脫貧攻堅戰役中的一員,投身到這場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中,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克方的幫扶人。為了更有效地完成黨委政府交給自己的任務,也為了更有效地搞好脫貧攻堅工作,我積極深入到吳克方家中做實地調查,了解他家的困難實際,以便因困施策。
  • 蘇州特殊教育老師千裡支教 仁愛學校幫扶松桃苗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
    本報訊(記者 陶贇婷)蘇州工業園區仁愛學校與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是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工作中的籤約結對幫扶學校。日前,蘇州仁愛學校汪辰、馬澤陽兩位老師來到千裡之外的貴州省,開展了為期4天的支教交流活動。在此次松桃之行中,仁愛學校發揮了自身特殊教育支援輻射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鐵肩戰脫貧 柔情潤民心丨松桃自治縣頭京村指揮長...
    我叫冉群芳,是松桃苗族自治縣孟溪鎮頭京村脫貧攻堅指揮長。  頭京村位於孟溪鎮東南部,距鎮所在地14公裡,全村193戶888人,8個村民組,13名黨員,其中建檔立卡戶34戶134人。是孟溪鎮非貧困村之一。  2017年5月,因頭京村村級基層黨組織生變,我「臨危受命」,擔任村支書。
  • 「我的扶貧故事」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道真自治縣忠信鎮紀檢監察...
    記住老百姓說的每一句話、反映每一件事、解決每一個訴求,就是我最大的快樂。我是忠信鎮紀檢監察的一名普通幹部。2014年我考到忠信鎮後,到石筍村工作三年,這三年是難忘的三年、成長的三年。下鄉走訪、包組、幫扶貧困戶是我的工作日常,2016年我負責結對幫扶忠信鎮石筍村三合頭組建檔立卡5戶貧困戶和分包小木溪村民組29戶村民。蔡娜入戶走訪作為一個女生,心細可能是我們先天的優勢。
  • 大化瑤族自治縣原縣委副書記、縣長韋蕭強被「雙開」 |廣西紀檢...
    合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原大隊長李長星接受審查調查 據來賓紀檢監察消息,合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原大隊長李長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合山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合山市通報2起扶貧領域違紀問題典型案例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專車」|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
    「梁書記、彭局長,你們還在搞精準扶貧工作呀?」  「代犬生,你會開車了?」  「梁書記,我會開幾個月了嘞。」  「你這老人電瓶代步車是誰給你買的呢?」  「是政府發給我舊房拆除補助款後,我請人幫我買的!4000多塊錢,方便出行。」我叫彭顯斌,是印江自治縣紫薇鎮幕龍村幫扶幹部。
  • 「銅仁·松桃」「三注重」紮實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松桃苗族自治縣「三注重」積極推進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夯實鄉村振興的人才基礎。注重農民隊伍培育,激發發展內生力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加強基層黨員幹部、農村致富帶頭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返鄉知識青年等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培養,結合該縣鄉村經濟發展需要,聚焦生態畜牧業、茶葉、蔬果、食用菌、中藥材、油茶六大主導產業,印發《松桃苗族自治縣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方案》等文件,通過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田間講堂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是解心結|印江沙子坡鎮邱家村幫扶幹部龍施翼
    我叫龍施翼,是印江自治縣沙子坡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幹部。2016年10月,根據鎮裡脫貧攻堅工作安排,我成為沙子坡鎮邱家村結對幫扶幹部。  了解到袁華家中的情況後,我展開了思考,我認為,要開展好幫扶工作,就要融入到這個家庭中去。  拉家常、談心事、講政策、說故事成為我起初入戶幫扶的重要工作,漸漸地,雙老開始依賴我,期盼我每周都能去家裡看望他們,能有個人說說話、聊聊天,待我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幹部的「三重身份」丨關嶺自治縣沙營鎮小寨...
    一把雨傘、一個手提包、一隻手電筒,就是我走村串戶的必備行裝。我叫盧文富,是關嶺自治縣沙營鎮小寨村的網格員。自2018年10月,我從關嶺自治縣民政局下派到沙營鎮小寨村任網格員以來,幫群眾做了很多實事。我用心用情幫扶,以實際行動溫暖著整個村莊的人。潘忠信是小寨村雞窩田組的貧困戶,兩個兒子服刑,兩個兒媳不堪忍受貧苦的家庭環境,出走多年,杳無音訊,丟下5個年紀尚幼的孫子跟年過花甲的潘忠信一起生活,家徒四壁,常常是吃不飽,穿不暖,生活十分窘困。我在走訪中了解到潘忠信生活現狀後,主動申請當他家的幫扶人,從此我成了潘忠信家的「貼心管家」。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同前行丨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海星村位於安龍縣灑雨鎮政府駐地西面,距鎮中心4公裡,是全縣扶貧攻堅特困片區。我叫陳清祿,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進行扶貧幫扶工作。陳清祿(右二)與幹部們交流進村後我第一時間來到村委會,詳細了解我的包保戶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如米「苔花」 扶貧路上綻芳華丨三都縣中和鎮三洞...
    在平凡的扶貧工作中,帶著感情,帶著堅毅,如一朵苔花,在水鄉的扶貧路上默默綻放,帶領水鄉群眾奔走在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扶貧幹部的責任與擔當,這就是我駐村工作寫照。我叫蒙暢,2018年3月,從黔南州民宗局選派到貴州黔南三都縣中和鎮三洞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真愛付出 我心無悔丨修文縣六廣鎮中松村幫扶幹部...
    「羅老師,你看,你幫扶的這一家居住環境乾淨多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這是今年端午節前,同事在扶貧路上對我的調侃。雖說是玩笑話,但回想著三年來的扶貧路,心中感慨萬千。  我叫羅輝,是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修文縣六廣鎮中松村的一名幫扶幹部,中松村村民靳富(化名)是我的幫扶對象。
  • 蘇銅共建家門口的教育,貴州苗鄉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心病」好了
    36歲的楊慶華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團山社區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戶。以前,兩個孩子的上學問題一直讓她很是頭疼。如今,隨著家門口的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八幼兒園和第七完小的順利建成,她的這塊「心病」一下子就治癒了。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苗族同胞從「巖頭上」走出來丨黔西縣鐵石鄉...
    我叫付雯,黔西縣鐵石鄉苗族彝族鄉團委書記,慕老壩社區紅旗九組幫扶幹部。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我,2012畢業於山東濰坊工程職業學院。交通不便、信息封閉等貧窮落後的農村現狀,使我從小立志要改變山村落後面貌。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月亮佳人」|鐘山區委非公工委辦公室...
    從那天以後,我經常來祝建華家和他聊天,勸他少喝酒,多管家,讓他把打跑的老婆找回來,和他們一家子坐下來商量祝軍琴做手工苗族服飾養家餬口的大事。  就這樣,祝軍琴第一次把一家人湊錢做的服飾背到了市場上賣。我幫扶的十組楊國學家,房屋透風,不適宜居住,需要搬遷。  我清楚記得,楊國學當時就提出「要一個面積80平方米的新房」,但是按政策相關規定只能修30平方米的新房,鎮鄉和村委幹部多次做工作,他不願搬。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是我的牽掛丨劍河縣久仰鎮久敢村幫扶幹部羅...
    我叫羅世興,是劍河縣政協副主席、縣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2019年8月,擔任久仰鎮久敢村的幫扶幹部。我在久敢村的幫扶戶有6戶,我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決策部署,每周到村裡與幫扶戶促膝而談,講政策,找脫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