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甘肅各地的杏子開始熟了,用甘肅話說就是杏子黃了。從隴東南到隴中再到河西地區,各種杏子開始依次成熟。
最先成熟的要數大接杏了,大接杏也有多種,下面中的這種最為常見。
大結杏
來自農村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曾經與杏子的點點滴滴,順便梳理一下甘肅杏子的種類。
杏子是小時候最普及最廉價的水果了,也是一年吃的最多的水果。從杏花褪去,小杏子剛剛露面開始,小朋友們就開始吃杏子了,一直吃到杏子完全成熟。
小杏子非常酸,但是小朋友不覺得酸只覺得好吃,上學的路上衣服兜裡經常裝滿了毛茸茸的小杏子,當然是大接杏品種了。
當杏子成熟的時候就只挑那種甜的吃了,夏日的早晨手裡拿著饃饃爬到樹頂,摘那種最甜黃得最好的杏子,躺在樹幹上下著饃饃吃,可享受了。
當杏子都已採摘完畢的時候,小夥伴們仍然盯著樹上,偶然發現一顆殘存的杏子便如獲至寶,不顧是否可口,只顧摘下來吃了。
小時候的暑假幾乎就是與杏子打交道的暑假,曬杏皮是最重要的一項勞動。
每天都要拿一根長棍從龐大的杏樹上把杏子打下來,然後撿拾到家裡。席地而坐,每個杏子捏成兩半,將杏肉整齊擺放在陽光下曬成杏皮,杏核另外攢下。
杏皮杏核是每年農家必不可少的一項經濟收入來源,而這項任務往往由家裡放暑假的孩子來完成。
曬杏皮是一項艱苦的勞作,雙手因為捏杏子弄得有些疼或者腫,而且要盯著烈日,不過樂趣是時時刻刻與蜜蜂為伴。曬杏皮的時候總有蜜蜂來到剛捏開的杏子上面吸水,偶然不小心還會被蜜蜂蜇上一下。
除了曬杏皮,攢杏核也是孩子們暑假裡的一項重要工作。自家樹上的杏核當然大部分是自家的,另外還要到別人家的地盤或者公共的林場裡去撿些回來。
全家無論老少,每天在路上、樹下等任何場合只要看到杏核都會撿起來帶回家攢下來,一兩個月會攢上好幾袋子,然後賣成錢。很多孩子們會專門在樹下、路上等各處尋找有人扔下的杏核,撿的多了會得到大人的誇獎。賣了錢會給自己有點零花錢。
杏核有的連殼賣,有的會砸掉殼賣杏仁。價格不一樣,不同的家庭採取不同的方法。杏仁有甜苦之分,甜的大家甜甜砸著吃。
吃過了杏子,曬了杏皮,還要吃杏皮。杏子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但杏皮在沒有杏子的季節裡便是美味。大多數農家都會挑最好的杏子曬些最好的杏皮留下來自己吃,不好的賣掉。
杏皮的吃法可能多種多樣,有的人不經處理直接餵進嘴裡吃,有的人要先用水泡一下,然後拌上白糖吃。還有的喜歡喝泡過杏皮的杏皮水。
曹杏
原產地:甘肅省寧縣早勝鎮曹家村;
樹勢強健,樹冠較開張,圓頭型,抗寒力較強,抗旱力中等,耐瘠薄,豐產;
三月下旬始花,四月上旬終花,六月上中旬果實著色,6月下旬成熟;
扁圓形,頂部較凹,平均果重35克,最大果重62.5克;
果皮底色橙黃色,陽面鮮紅霞,皮較薄,中韌,茸毛少;
果肉橙黃色,柔軟緻密,纖維極少,汁多,味甜,香氣較濃,品質極佳;
離核,中大,短橢圓形,頂端尖圓。
曹杏
原產地:甘肅隴中一帶;
樹勢強健,樹姿半開張,抗寒,抗旱,適應性強,豐產性好;
6月下旬至7月止旬成熟;
果實長卵圓形,果個勻稱,平均單果重84克,最大果重180克;
果面黃色,陽面紅色,並有明顯的硃砂點;
果肉金黃色,肉質細,柔軟多汁,味甜香濃鬱,纖維少,品質極佳;
離核或半離核,仁飽滿,甜仁,甜脆質優。
大偏頭杏
原產甘肅蘭州市郊區的農家品種;
樹勢強健,樹姿較直立,枝條粗壯,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豐產;
在北京地區4月上旬盛花,6月中下旬成熟;
圓形,果頂圓微凹,縫合線顯著,乾旱山地平均單果重69.5克,最大150克;
果皮底色綠黃,著1/2紅霞,蠟質中等,茸毛中多,外形美觀;
果肉黃色,近核部位同肉色,肉質細,纖維少,汁較少,味甜酸,品質好;
離核,核扁圓形,苦仁。
新躍紅杏
是麥積區經商標註冊、申報為中國國家A級綠色食品的果品之一,其產地主要在甘肅天水市新陽鎮一帶。
杏子個大形圓,色澤鮮豔,皮薄肉厚,甜酸適口,品質上佳。又因其獨特的地域特點,富含鈣、磷、核黃素等多種有機成分和人體必須的維生素與無機鹽。
張公園杏
原產甘肅天水,適應性強,果實特大。果皮黃褐色,茸毛少。果肉黃白色,肉質柔軟,汁多,酸味強,仁飽,味甜。
蘭州農家品種。果實近圓形,果頂圓,梗窪深而廣,縫合線明顯而淺,兩側片肉對稱。果皮底色橙黃,陽面有鮮紅暈,並有深紅色斑點;果肉橙黃色,肉質細軟,味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平均單果重46.3克,最大達60克。半離核,甜仁。果實6月下旬成熟,發育期80天左右。該品種外觀美,適應性強,極豐產,為優良的鮮食杏,也可用於加工製成杏脯。
李廣杏
李廣杏,因產地,又名「敦煌李廣杏」,是甘肅省敦煌市特產。是毛杏在甘肅敦煌發展而來的一種特產水果,其名稱來源於飛將軍李廣的傳說,得益於當地氣候地理條件,以味道鮮美可口而聞名。
其實杏的種類多得說不完,好吃的杏子也同樣說不完。
來源:大美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