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時候,張炘煬出生了。後來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父親發現了其自身所具有的頗為驚人的學習天賦。
於是,為了培養他,他的父親便開始自行在家裡教他讀書認字。待他長到六歲,他的父親更是迫不及待地將他送進了學校。
正常情況下,學生完成義務教育都得耗時九年。但是張炘煬卻與眾不同,僅耗時兩年就上完了小學。初中耗費的時間就更少了,實在讓人感到震驚。至於原因,其實很好理解,無非是因為自正式上學開始,他就不斷因學得很快而瘋狂跳級。
張炘煬是憑本事跳的級,故而沒過多久,他便在當地擁有了「神童」的稱號。很多家長都天天當著自己孩子的面誇他,甚至還逼著自己的孩子將他當成學習的榜樣。
而當地的很多孩子們呢?即便沒有親眼見過他,也都對他的名字頗為熟悉。這讓張炘煬的父母感到非常高興,並揚言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一定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兒子。而張炘煬也比較爭氣,平時根本不用父母催促,總是抓緊每一分鐘去學習新的知識。
二、上大學後取得的成就。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張炘煬要參加高考的時候了。據說當時他以遠小於正常高中生的年紀參加了高考,還在高考結束後,獲得了510分的好成績。正因為如此,他後來才得以順利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之後,走進大學的他沒有像別人那樣,因為順利考進了大學就對學習產生了懈怠。而是繼續努力學習,並如願在2008年的時候成為了北工大的碩士研究生。
而這一年,他才只有十三歲。接著到2011年的時候,年僅十六歲的他又成為了一名博士。這讓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故而更加大了對他的關注力度。也正是因為這麼小的年齡,所獲得的很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也對他之後的行為讓眾多人感到十分困惑。
三、因逼父母在北京買房而遭人們口伐筆誅。
按理來說,如此優秀的張炘煬很應該一直得到人們的稱讚才對。然而實際上,情況卻並非如此。要知道,曾有人爆料說,早在張炘煬進行碩士論文答辯前,就曾逼迫自己的父母給他在北京買房。雖然那時北京的房價遠沒有現在這麼高,但對於平時需要租房子住的他的父母來講,那照樣是很難辦到的事情。
結果張炘煬便威脅父母說,如果不給他在北京買房,那他就不去參加碩士論文的答辯。不知道是誰,將這個事情給捅到了網上。於是,得知這一情況後,很多人便立即在網上對他展開了瘋狂的批評和抨擊。
四、風波過後一如既往地熱愛學習。
據說最後張炘煬的父母並未給他在北京買房,而他呢?出於對自己前途的考慮,照樣還是乖乖去參加了碩士論文的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