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整理一下整個犯罪心理學的知識範疇
一開始,我們以「什麼是犯罪」切入節目主題,介紹了犯罪的罪刑相當原則以及罪刑法定原則。接著,「天生犯罪人論」關於犯罪人特殊樣貌的討論,早期犯罪學之父龍布羅梭提出的文明人返回原始的「返祖現象」。漸漸地,龍布羅梭的理論被修正,隨著腦神經科學的發展,我們發現「大腦功能」是決定我們犯罪與否的樞紐,其間我們也談到發展心理學對犯罪的影響。
在了解犯罪心理學後,則進入到犯罪社會學的領域。我們探討了緊張理論、次文化理論,以及控制理論,透過這些不一樣社會學理論的引薦,我們了解到「社會如何影響一個人成為犯罪人」的歷程。是否因為社會本身就存在著不公平,所以只好透過一些比較激烈的手段去爭取公平;而這些激烈的手段,只是剛好在某個歷史場合之下被定義為犯罪呢?又或者,社會能不能透過一些良善的設計、完善的法治制度或是安全的物理空間,讓我們不想花太多腦筋去犯罪?
您的胎兒有犯罪基因,必須流產
第一個是關於「犯罪基因」的問題。現代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漸漸知道「犯罪」與我們大腦密切相關;既然如此,那我們是不是能透過檢測這些大腦機能,甚至在人類的遺傳基因上發現犯罪基因的存在呢?這些一直是犯罪生理學或相關大腦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們所關注的重點,他們一直希望找出人們犯罪「可能存在的天生因素」,而這個因素就是——基因。
是不是有一個基因,會讓我們的行徑更加衝動、讓行為更加暴力,或是更容易有反社會的思考或認知呢?雖然這種犯罪基因到目前為止還沒找到,但不妨來思考:如果有天真的找到了這樣的基因,有一位懷孕的新手媽媽去做產檢時,醫生取得寶寶的細胞樣本做了基因檢測,並告訴媽媽說「你的小孩在檢查之下,發現有天生犯罪人的基因,我們必須讓您流產。」這樣一番話對新手媽媽來說,當然是晴天霹靂的壞消息。各位聽眾朋友們,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醫學真的進步到能將犯罪基因檢測出來,您覺得我們能不能做這樣的基因篩選和流產手術呢?
現在為了規範「生育相關程序」或是「未出生人類」的生命權,我們有《優生保健法》的規定,對於墮胎、人工引產也都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但目前所有規定都還是規範「如果這個胚胎的確發育不全,或者是經由醫師多重診斷後有嚴重遺傳性疾病時,在一定周數且不危害母體的情況下可以做『人工引產』以確保母體安全」,這種優生學的理念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未來延伸、擴及到犯罪基因檢測的部分,就會有很大的人權考量的空間和爭辯。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知道這個小孩「未來會是個殺人犯」,我們能不能讓他出生?這種全新科學觀念的思考結合人權,會是未來很大的議題;就算未來我們找不到這個犯罪基因,但還有另一個快速發展的科學要進入到犯罪議題,那就是「人工智慧的AI」。
機器人犯罪?請勾選「我不是機器人」!
這個議題說來有趣,人工智慧跟犯罪有什麼關聯性呢?在列魔鬼終結者系列的電影中,不管是阿諾史瓦辛格還是後面追殺他的那些機器人,他們都是擁有思考能力的機器人。還記得第一集看到The Terminator的時候,真的嚇一跳,因為電源關掉後他自己還能發電、再把電源充回來,又可以變形、繼續殘殺人類,真的非常恐怖。
從現在的角度來說,機器人好像還停留在像是在臺北車站裡被推來推去、舉個板子告訴大家請往這裡走請往那裡走、發音也假假的那種狀態。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我相信在很短的時間點內,人形、擬人化甚至與真人無差別的機器人很有可能會問世。
當然,以現在科技在演算能力及性能的限制下,這些機器人的思想、行動都還是由人類所控制,但隨著人工語言學習智慧機的進步,約莫2019年末報導的科技新聞,美國關閉了一個自主學習的電腦程式,因為這個程式在自主學習後,竟然開始進行思想、認知判斷的歷程,甚至開始影響其他電腦,主動去幹涉別的電腦運作。這給了我們很不一樣的思考點:現在所有的規範的都是規範「人類」的犯罪行為,甚至馴養的狗在路上攻擊路人,處罰的對象也是飼主,而不是把狗抓去監獄關起來。
未來隨著科技的高速進步,機器人開始會思考,以後機器人會很快知道「犯罪」才是最快速的成長方法。怎麼說呢?因為「犯罪」可以快速地獲得大量的利益或達到個人行為的目的。如果機器人學會了犯罪,我們要不要設立一套機器人犯罪防治法?這些都是在我們新興犯罪領域裡,未來可以想到的,可以說是比較天馬行空的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