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事業單位《民法》關於法人的相關規定【黔進達人教育】

2020-09-03 王朝榆—黔進達人教育

一、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關於法人的概念屬於高頻考點,常見題型是單選和判斷,首先需要各位簡單理解法人不是人,法人是組織。比如說我們中公教育就是一個法人。其次還需要各位理解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同時取得,同時喪失。

二、分類

我國《民法總則》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關於法人的分類考察頻率較低,各位重點掌握法人分為哪三類。

(一)營利法人

以營利為目的並將取得的利潤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的法人就是營利法人,例如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非營利法人

以非營利或公益為目的,不向出資人或者會員分配取得的利潤的法人是非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如學校)、社會團體(如消費者協會)、基金會(如壹基金)、社會服務機構(如福利院)等。

關於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的區分標準有兩點。第一點是目的,以營利為目的的是營利法人,以非營利或公益為目的的是非營利法人。第二點是是否將取得的利潤再分配,將取得的利潤再分配的屬於營利法人,不分配的為非營利法人。

(三)特別法人(特別法人是《民法總則》在2017年新增加的)

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各位需要注意的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特別法人,也就是村委會和居委會是特別法人。

以上就是本節裡面關於法人的相關規定,重點掌握法人是組織以及法人的分類即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整體上咱們可以看出來這一塊的知識點並不難,不過還是需要在學習完之後再認真鞏固複習一下的。

【例題】(單選)下列屬於營利法人的是()

A. 事業單位

B.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C. 社會服務機構

D. 有限責任公司

【答案】D。解析:以營利為目的並將取得的利潤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的法人就是營利法人,例如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故本題正確選項為D。

相關焦點

  • ...法人分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捐助法人、機關法人四類。
    更進一步講,「名山名寺被上市」不僅違背宗教信仰自由原則,而且違反了《民法總則》第8條、10條和153條確立的公序良俗原則。《民法總則》第8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於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53條規定:「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解讀| 劉振:民法典法人制度若干基本規定①
    本文著眼於民法典關於法人制度的基本規定,就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的分類方式,法人的成立與設立,法人的解散、清算與終止,非營利法人制度中非營利法人的界定、事業單位法人的定性、社會團體法人概念的廓清、捐助法人制度的深層把握等談些個人的理解。
  • 聊民法典16:為公益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終止時,剩餘財產也不能分
    但是,具體定義及較為詳細的法律規定,主要集中在國務院1998年10月25日頒布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中。其中,第二條對事業單位進行了定義,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 聊民法典16:為公益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終止時,剩餘財產也不能分
    第八十八條 具備法人條件,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供公益服務設立的事業單位,經依法登記成立,取得事業單位法人資格;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事業單位法人資格。事業單位,這個概念在原來的《民法通則》中提到。但是,具體定義及較為詳細的法律規定,主要集中在國務院1998年10月25日頒布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中。
  • 《民法總則》按照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把非營利法人分為事業...
    更進一步講,「名山名寺被上市」不僅違背宗教信仰自由原則,而且違反了《民法總則》第8條、10條和153條確立的公序良俗原則。《民法總則》第8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於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53條規定:「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民法總則草案:哪些規定最受關注?
    草案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準從「十周歲」降到「六周歲」,主要考慮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降低年齡有利於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這一調整也與我國義務教育法關於年滿六周歲的兒童須接受義務教育的規定相呼應,實踐中易於掌握、執行。
  • 民法總則法人分類詳解
    應讀者們的留言要求,今天法信小編摘錄王利明老師主編的新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釋義》中關於法人分類部分的內容詳解,繼續獨家奉送權威乾貨。 《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四類,後三類又統稱為非企業法人;西方國家民法典多採用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的基本分類。
  • [民法總則必修課]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以來,備受社會關注。今天我們繼續跟隨代表每一個普通民眾的大民一起進入第二季的《民法總則必修課》,詳細了解關於民事權利和義務,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民辦學校可以營利嗎?
  • 民法典筆談|民法典「特別法人」入法動因、功效與實踐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孕育出的全新重大成果。其集中呈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進依法治國的堅定決心,以及穩步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法治智慧。
  • 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㉔:《民法典》中規定的居住權人是否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中規定的居住權人是否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民法典》第366條規定居住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更加清楚表明了我國居住權主體只限於自然人。《民法典》第367條規定居住權合同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這裡規定的當事人並非居住權主體,而是居住權合同的主體,包括了居住權設立人。假定住宅所有人甲擬在其住宅上為乙設立居住權,雙方籤訂居住權合同並實際履行。
  • 《民法典》解讀59: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取得與消滅
    本條是關於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取得和消滅的規定。本條來源於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第二款「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賦予法人民事權利能力,是承認法人為一類獨立民事主體的邏輯必然。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
    草案將民法通則規定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標準從「十周歲」降到「六周歲」,主要考慮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降低年齡有利於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這一調整也與我國義務教育法關於年滿六周歲的兒童須接受義務教育的規定相呼應,實踐中易於掌握、執行。
  • ...中規定的居住權人是否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㉔:《民法典》中規定的居住權人是否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民法典理解適用學習答疑系列第24期問題《民法典》中規定的居住權人是否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組織?
  • 區分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的分類標準
    今年3月15日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正是被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其體現了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近日,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重慶市教學名師孫鵬在「中國民法成長論壇」作了關於《民法總則》的精神和理性的講座。在此次講座中孫鵬教授明確提出《民法總則》關於法人分類這一制度設計是體現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標誌性舉措。
  • 《民法典》關於收養子女相關規定的變化,你知道哪些?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領養法》納入婚姻家庭彙編中,不僅闡明了領養制度的基本原則,而且修改和完善了領養的具體規定,確保了關於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權益的合法性,《民法典》關於收養子女相關規定的變化,你知道哪些呢?
  •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是否可以兼任企業法人,最新規定來了
    關於機關單位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在編人員是否能兼任企業法人、兼職的問題,都有相關文件上的規定。根據中組字(2004)2號文件,國家嚴格規定公職人員不得在企業兼職任職,而且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兼職職工進行了全面清理。
  • 民法典關於法人的清算程序、法人終止是如何規定的?
    第七十一條 法人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組職權,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公司法律的有關規定。張律師解析:本條是關於清算時法律依據的規定。我們目前並沒有系統的關於清算制度的法律規定,清算程序和清算組的職權等內容也都散見在不同的法律法規中,其中尤以破產法規定的相對詳細些。當企業啟動破產程序後,需要安裝破產企業法規定的破產程序進行清算。
  • 張藝璐 | 再探《民法總則》特別法人概念
    從《民法總則》的體系來看,特別法人是為了涵蓋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所不能涉及的中間類型。從《民法總則》制定過程中的歷次草案審議稿得知,特別法人直至三審稿時才被提出,打破了原有的營利與非營利法人二分法。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有意見認為「實踐中有的法人與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在設立、終止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難以納入這兩類法人」①。
  • 《民法典》解讀57:法人定義
    ,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五十七條:「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本條是關於法人的定義。法人制度是近現代民法上一項極為重要的法律制度,團體法律人格的賦予,是民法理論最富想像力和技術性的創造。當代社會,法人不僅是民法上的主體,也是社會經濟建設、科學研究、教育以及文化傳承等眾多的公共事業發展和維護職能的主要承擔者。
  • 聊民法典15:非營利法人,不是不營利,是利潤不分給出資人的法人
    法人章程,也就是企業內部自治的小憲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沒有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有效 的法人章程內容,就是判斷法人內部相關行為合法與否的判斷依據。第八十條 營利法人應當設權力機構。有限責任公司,權力機構是股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