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怎樣?——關於道歉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0-12-11 晴天的雜貨店

食堂裡,小萌端著餐盤走向餐桌,一個小學妹一頭撞了上來,餐盤打翻在地,傾翻的湯水更是把小萌的衣服弄得一團糟。

「對不起,對不起……」小學妹忙不迭地道歉,還沒等小萌說話,學妹卻一溜煙地跑了,小萌目瞪口呆地看著學妹的背影,搖搖頭,只能先回宿舍處理衣服了。

單位裡,小張正在處理文件,隔壁的同事突然一個轉身,「啪」,放在桌子邊上的水杯傾倒在筆記本電腦上,隨著小張的一聲哀嚎,筆記本電腦屏幕閃了一會兒,黑屏了。

「哎呀,不好意思啊,我不知道你水杯放這裡了,對了,這個表格要怎麼填啊?」同事像沒事人一樣繼續詢問,而小張則滿腔怒火。

「這雖然是單位的電腦,可維修費用是自己承擔的,你得幫我修好。」

「什麼?我不是都和你道歉了嗎,你還想怎麼樣?」同事臉上的錯愕和小張臉上的驚訝一模一樣。

「我不是都和你道歉了,你還要怎樣?」這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卻被不少人奉為真理,在他們看來,一句道歉足以彌補一切損失。

什麼是道歉當人們做錯了事,冒犯或者傷害了別人時,首先會想到道歉,因為道歉可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和懺悔,從而獲取別人的諒解。

道歉原本傳遞了破壞者願意為自己造成的傷害承擔責任,與受害者達成和解的意願。

只不過,很多人把道歉當做破壞事件的休止符,說了一句抱歉,似乎一切一筆勾銷,弄髒的衣服恢復如新,壞掉的電腦自動修復。

中國的「道歉」 一詞源於易宗夔的《新世說輕詆》:「越日,續又謁胡,胡一見即拱手道歉。」 ,表示認錯。英文為apology,一般表達悔意,請求諒解。

研究者(Tavuchis)認為,道歉是在某種結果發生後的人際互動,用以維持人際關係,例如信任違背之後。

Gill在前人的基礎上擴展了道歉的含義,認為道歉包括承認問題,承擔責任,表達懊悔之情和承諾。

後來又有研究者將道歉界定為承擔責任,表示後悔,解釋和承諾。

根據前人的研究,我們可以認為,一個有效的道歉應當包含這些成分:承擔責任,表示後悔和做出承諾。

道歉有用嗎雖然道歉是一種修覆信任關係的策略,但道歉能否恢復信任,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結論。

Kim等人發現,當涉及到能力破壞時,相比否認錯誤,道歉可以讓被試更加相信破壞者。

所謂能力破壞是指,傷害行為的發生是由於能力未及造成的,例如大風大雨,快遞員無法按時將商品送達。

Carlisle等人的研究發現,道歉使受害者表現更多的原諒,也就是受害者傾向於原諒那些有道歉行為的破壞者。

Haselhuhn等人利用信任範式研究道歉對信任修復的影響。在這個研究中,由實驗人員假扮的「破壞者」要分配一筆金錢給實驗者(受害者),分配明顯不公。在第二階段,則由受害者來進行分配。

結果發現,若被試得到了破壞者的道歉,在後續的分配任務中,被試仍然願意把錢給對方,即信任破壞者。

也有研究者觀點不同。

Thomson等人發現,使用簡單的道歉(例如只說對不起)對信任的修復作用不大

Schweitzer等人發現,同樣在信任範式中,簡單地表示對不起的道歉無法讓受害者表現出更多的信任行為。這可能是由於,簡單的道歉讓受害者認為破壞者沒有誠意。

有研究者比較過道歉和賠償的區別,結果發現,當涉及自身利益,經濟賠償比道歉更能獲得諒解。

以上研究表明,道歉絕不是一句「對不起」就能生效。

應該怎麼道歉?現在的研究者通常認為道歉應該包含承認錯誤,表示後悔和承諾。

Schlenker和Darby認為,道歉需要五個部分:道歉意向,情緒性表達(後悔,難過,尷尬),幫助受害者或者恢復原狀,自我譴責,獲得原諒的意圖。

Lewicki和Polin認為,最有效的道歉包括:表達自責,解釋原因,承擔責任,表達懺悔,提供修復承諾和請求原諒。

有很多研究表明,道歉的不同成分在不同破壞事件中有不同的地位。

有研究者用情景法就這幾種道歉成分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道歉中的承擔責任,懺悔和提供修復的成分比表達自責,解釋原因,請求原諒更重要。

無論道歉需要包含幾個部分,看得出來,最重要的還是體現破壞者的誠意。

對不起就夠了嗎?綜上我們可以看到,道歉作為一種修復人際關係的方式,應當包括很多成分。而一句簡單的「對不起」,更可能被誤認為敷衍和沒有誠意。

所以,當傷害/損害了別人的時候,不要再理所當然地甩一句「對不起」就置身事外,表達出你的誠意來,讓別人看到你得擔當和責任,這才是最重要的。

弄髒了別人的衣服,除了說一聲「對不起」,更要提出如何解決這件髒衣服。弄壞了電腦,至少要表現出認識錯誤。

不論你的道歉中有多少種成分,別人都有不諒解的權力,只不過,你的道歉越真誠,這種可能性就越小。

「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怎樣?」

對,我還要你認識錯誤,承擔責任,恢復原狀!

相關焦點

  • 應該怎樣說「對不起」?盤點四種錯誤的道歉方式
    有不少人雖然知道道歉,卻總是無法掌握正確的方法。每次他們說完「真抱歉」,對方還是憤憤然不肯罷休。為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見的錯誤道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學會正確的方法。 有效的道歉不只關係到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更重要的是要明白為什麼這麼說。
  • 「他說對不起了你快原諒吧」關於道歉這件事,應當怎樣教育孩子?
    男孩的媽媽聽到之後非常的生氣,就趕緊把小男孩兒揪過來,讓他跟女孩兒和女孩兒的媽媽道歉,小男孩兒可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就小聲的說了一句對不起。男孩本來以為一句輕飄飄的對不起事情就可以結束,沒想到這個小女孩兒竟然哭著說:我再也不原諒你了,你以前就欺負過我,之前說過對不起,但是一直也沒有改正。
  • 「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擺臉給誰看?」:你道歉,我就必須原諒你?
    挺奇怪的,我們總會聽到有人在道歉後,發出這樣的聲音:「我都說了對不起了,你還擺著個臉給誰看?」「我都這麼低三下四了,我也很可憐的,你就放過我吧。」「我承認是我錯了,但你一直抓著不放,也有點心理狹隘吧。」總結一下就是:我都道歉了,你憑什麼還不原諒我?憑什麼要原諒你呢?
  • 父母的道歉方式:從來不會說「對不起」,但會突然表現得對你很好
    比如和朋友之間約會,如果在指定時間內遲到了,到了之後肯定會一直說「對不起」、「抱歉」之類的話,道個歉會讓朋友寬心很多。但是我很奇怪,父母有什麼道歉方式,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我父母那一輩,還是我們這一輩作了父母之後,都很少會和孩子說「對不起」。
  • 為什麼不能逼孩子說「對不起」?正確的道歉方式是什麼
    而道歉是禮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習慣於聽到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結束了。然而,道歉絕對不止一句話就能解決的,您的孩子應該知道這一點。認為教會孩子如何道歉很重要,因為這樣他們就會學會更多地關心別人。如果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說對不起,那就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有些孩子會用這句話作為逃避懲罰的藉口。
  • 中國式父母的道歉:比「我愛你」更難說出口的是「對不起」
    難道一句「對不起」,真的比「我愛你」還要難說嗎?好像,的確如此。生活裡,家長常常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即便明知道傷害到了孩子,也不會去好好道歉。中國式的父母,在道歉這個方面,一句「對不起」,比「我愛你」還更加難說出口。
  • 「死不承認」和「還要怎樣」,不會道歉的人,不如當個啞巴
    如果不道歉,下次別想我帶你出來玩。男孩眼淚都快出來了,紅著臉,吼著說:對不起,行了吧!「你是不是壓根就不關心我?不然明明知道我肚子疼,明明看到了消息,可還是無動於衷?」「好幾次我喊你,你都聽不見,每次不是在吃雞,就是開黑,遊戲就那麼好玩嗎?」木小姐發出女友致命三連問。樹先生知道自己錯了,可是也不知道怎麼解釋,說:好好好,我錯了行吧。「我都道歉了,你還要怎麼樣啊?」
  • 關於「道歉」,你會說幾句?
    表達道歉:1.すみません。/對不起!是比較常用的較為正式的道歉用語。女性也可以說更為口語化的「すいません」(關西地區年輕人使用的較為普遍)。在加強語氣時也可以加上「本當(ほんとう)に」,意為「實在是對不起,實在抱歉」。在回答對方時,可以使用「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です」(沒關係)。
  • 讀外刊學英語 | 說「對不起」的正確方式(6)完
    refute /rɪ』fjuːt/ vt.駁斥;反駁bring up 提出;養育* criticism /『krɪtɪsɪzəm/ n.批評;評論* complaint /kəm』pleɪnt/ n.抱怨;訴苦;控告* incident /『ɪnsɪdənt/ n.事變;事件正如她所寫道的:「不帶防禦性的傾聽是(向受害方)提供真誠道歉的核心
  • 道歉?說對不起不如什麼都不說
    很多人在遇到這樣的場景,比如撞到人時,上班開會遲到時,拒絕朋友請求時都下意識的會說對不起或者抱歉,然而往往對方並不理會我們在說什麼。我們會為了道歉而道歉。我就是一個經常盲目道歉的人,當我開始想理解道歉的深意時,我竟逐漸的發現道歉這個詞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每一個人,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可能盲目道歉,因為每個人對冒犯性行為的底線不同,這個底線受各種東西影響比如文化。
  • 中國式父母的另類道歉:想說「對不起」不容易!
    最近在網上看到「中國式道歉」這個話題,先發幾條對話讓大家感受一下:1.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然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2.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給我瘋狂夾菜,跟我說「多吃點」。3.我老婆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說:「飯在鍋裡,我上班了。」
  • 認真向孩子道歉的家長,你說對不起的樣子很棒
    ,說了幾次都不聽。我正煩著,還要抽空管他,簡直火上澆油:「你看看你!媽媽說了多少次別跑別跑!現在好了!摔了吧!」衝著屁股就給了兩掌。,爸爸/媽媽不知道你這麼想去遊樂園,讓你不開心了是我不好。」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人的習慣。
  • 道歉時,千萬別在「對不起」後面加這三個字
    本來男友道歉的時候,她氣都消了大半了,結果那貨忽然來了一句:「我都道歉了,你還想讓我怎麼樣?」聽到這句話,曉曉瞬間怒火攻心,掉頭就走了。道歉是你的本分,原諒與否是我的情分。關於道歉,很多人會嗤之以鼻地說,不就是說「對不起」三個字嗎?還真不是。就像當年杉菜對道明寺說的那句:「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什麼?」
  • 讀外刊學英語 | 說「對不起」的正確方式(3)
    (答案見文末)大約一周後,我得知,據心理學家兼作家哈麗雅特·勒納(Harriet Lerner)說,我道歉的措辭正是這位「醫生」本來會開的處方。她在新書《你為什麼不想道歉》(Why Won’t You Apologize?)的第一章指出,含有解釋自己行為合理性的道歉「絕不會令人滿意」,甚至可能帶來傷害。
  • 小時候,父母錯了怎樣向你道歉?花式對我好,就是不說對不起!
    做錯了事要道歉,這是人人知道的道理,但我們的父母,往往出於面子以及樹立家長權威的考慮,即使明知道自己錯了,也很難對孩子說一句「對不起」或者「我錯了」,那麼,他們通常用什麼方式和孩子道歉呢!
  • 培養有擔當的孩子:學會說對不起很重要,但明白道歉的意義更重要
    他如果認為自己做錯事,就會承擔所有後果,該負責負責,該賠償賠償,他說:「我一輩子都是這麼幹的,賠償到位了,沒人會計較你的道歉。」當我們的孩子認為不管犯了什麼錯誤,只要說了「對不起」就應該被原諒時,道歉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久而久之,不僅他自己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還會給其他小夥伴帶來困擾。
  • 父母的道歉方式:「出來吃飯了」
    大部分的父母無法出「對不起」,他們覺得開不了口,而且大部分的父母認為自己沒必要給孩子道歉,所以他們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歉意,就比如,剛剛提到的喊孩子吃飯或者是給孩子夾菜,找話題和孩子聊天等,這些行為的潛臺詞就是:我已經在給你臺階下了,你就應該和我和解。
  • 你的孩子犯錯總說對不起,先別高興,說明你的教育方式「埋雷」了
    最後,這對母子以前幾名獲得了禮品,這位媽媽帶小男孩走到一邊,說:"你真棒,你記住,如果你做錯事情了,只要說對不起,別人都會原諒你的!"然後轉頭對孩子說:"你還站在那裡幹什麼,快點來道歉!""行了行了,對不起阿姨啊,誰讓你不給我玩手機的。"這個孩子雖然說了對不起,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她的道歉是沒有誠意的,是敷衍的,根本就不是發自內心的。
  • 「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不會道歉的中國式父母,做錯了什麼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關於父母的道歉方式:我媽從來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候給我瘋狂夾菜,還給我說「多吃點」。
  • 「我媽從不會跟我說對不起」:不會道歉的中國式父母,做錯了什麼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關於父母的道歉方式:我媽從來不會跟我說對不起,她給我道歉的方式,就是喊一句「吃飯了」,要不就是說「洗個手過來吃飯吧」。我爸不會給我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吃飯時候給我瘋狂夾菜,還給我說「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