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是《周易》的第十三個卦。卦象上乾下離。
同人一詞是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解釋,同可以作為一個形容詞來看,同人則指志同道合或有相同追求、目標一致的人。如果作為一個動詞來看,同人則有聚集、召集志同道合或屬性、目標、需求一致的人的意思。再從同人的卦辭來解釋同人,同人的卦辭是「同人於野」,理解這句話的關鍵是理解「野」的意思。那「野」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周易程氏傳》說:「雖居千裡之遠,生千歲之後,若合符節,推而行之,四海之廣,兆民之眾,莫不同。」又說:「野謂曠野,取遠與外之義。」我覺得這個理解比較合理,「千裡之外」、「千歲之後」、「遠與外」都是從廣闊的空間和長久的時間的角度來解釋,即是指人類社會和人類的歷史,今人謂之為宇宙,古人謂之為天下。「同人於野」的意思則可理解為,從廣闊的空間和長遠的時間中,尋找志同道合、目標一致的人;或也可以理解為,在廣闊空間和長遠的時間中志同道合、目標一致的人。再從同人卦的卦象來分析同人的意思,同人卦內卦為離,外卦為乾,離代表著火,乾代表著天。離文明,代表著人類社會,如果發揮一下想像力想一想,在遠古時候,人與野獸雜處。如何將人與野獸區別開來呢?那就是是否有保存和使用火這一工具的能力。古代有發明鑽燧取火的燧人氏,古希臘有從天庭盜火的泰坦神普羅米修斯,就是教人類使用火種的智者,自從人類掌握了火,則告別了野蠻,產生了文明。在遠古時候,人類還很稀少,人類部落分布很鬆散,但是在天底下,凡是遇見煙火,就知道必有人類在,凡是使用火的,必是人類,那麼從這個方面考慮,同人則具有廣泛的意義在,那就是指的是整個人類群體了。最後從《象傳》來看古人對同人的理解,《象傳》說:「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從總體來看,人類是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屬性,共同的利益。從具體來看,人類又可分為不同的群體,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利益、不同的目標、不同的歸屬。綜上所述,就是所謂的「君子以類族辨物」。
理解了同人一詞的意思,就會很好理解同人卦辭的意義。同人卦辭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同人於野,亨」指在廣泛的角度考慮,匯聚人類整體的共同意志來行事,或為人類整體利益追求真理和幸福,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利涉大川」指如果人們因為公利或共同利益行事,會很容易克服困難。大概在古時候,克服嚴峻的自然環境來求得生存,是一件很難的事,因此,《周易》經常把困難比作「大川」。同人的好處就是能夠克服這類困難。「利君子貞」指如果算卦得到「同人」卦,是一件很有利的事,可能在客觀上會得到志同道合的人的幫助。
理解了同人卦的整體意義和同人卦的卦辭,下面就要著手於解釋同人卦的六個爻以及每爻的爻辭了。在解釋每一爻的意思之前,我先引入一種解釋工具,那就是「爻位說」。在漢代,人們把一個卦的六個爻,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比附於當時的社會秩序、社會階層。初爻一般指庶人百姓。二爻指代士大夫,就是「士」這一階層,這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三爻指代四方諸侯,在漢代就是方國的君長或郡縣的牧守,地方、行業的領頭人、管理者。四爻指朝中的官員,他們離權力的中心很近,周朝的周公,漢代的霍光、金日磾就是這類人物。五爻是天子爻,指天下的共主,漢代就是皇帝。六爻是宗廟爻、祖宗爻,指代江山社稷,在我理解就是社會大環境,六爻指代的對象很虛,但是又不可或缺,作用很大。在古代,如果宗廟爻發生了變化,往往意味著社會的鼎革,與戰亂、時變有很大的關係,故不得不重視。
利用「爻位」理論,可以將六爻比附人事,解釋社會現象,理解六個爻的意思和相互關係。下面就可以一一解釋六爻的意義了。
初爻的爻辭是「初九,同人於門,無咎」。首先,初爻是乾,是陽爻。代表著庶民百姓的活動或人事,「同人於門」指普通人一出門,即參與到社會當中來。一出門就可以「同人」,說明「於門」所指代的人類活動範圍很窄,也說明普通人的追求或目標很淺短,不長遠,因此不用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尋求志同道合的人來從事事業。因為目標很近,追求也不大,所以這種聚集號召人類的方式和現象,是不會對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也不會對人群產生過於大的影響,因此它的效果是「無咎」的,沒有太明顯的好處和壞處。
二爻的爻辭是「六二,同人於宗,吝。」二爻是一個陰爻。「同人於宗」的意思是聚集或召集志同道合的人於宗門、宗族之下。在古代,特別是周朝,士大夫階層的活動半徑經常不超過自己的宗族,士大夫的利益訴求也往往和自己的宗族息息相關,可以說,士大夫就是為了自己的宗族服務,宗族就是士大夫們的靠山,宗族和士大夫有著一致的利益訴求。「吝」指小有瑕疵,那麼「同人於宗」為什麼會「吝」呢?追求宗族的利益,固然不錯,但是,就其範圍來說,未免失之於狹窄。士大夫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擔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如果只追求黨同伐異,搞「圈子」,必然會影響社會的進步。而且,從長遠的利害角度來考慮,搞「圈子」是對己對群體無利的,為什麼這樣說?舉例子,春秋時期,晉國的士大夫都是「圈子主義」,都為自己的家族利益考慮,結果贏者通吃,三家分晉有之,輸者則全盤皆輸,宗族覆滅,欒氏、智氏有之。古代如此,現代亦然,如果一個利益集團破滅了,利益集團的每一個人想必也不好過吧。因此,追求「同人於宗」,其結果不確定,影響又不好說,所以說是「吝」。
三爻的爻辭是「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三爻是個陽爻,也是「諸侯爻」,所代表的利益更為廣泛,所追求的目標也更遠。「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指將打仗的士卒分布在草莽間,分布在疆域四界,自己則獨自升到高丘之上觀察時變,洞曉形勢,由於諸侯方伯的謹慎行事,兵役會在很長時間內不興,這也是諸侯們所考慮的事。那為什麼會「三歲不興」呢?因為諸侯們勢力相當,相互掣肘,在起事之前相互觀望,誰也不肯先越雷池一步,這也是智慧的表現。將這番道理套用到現在社會,地區之間爭霸爭權,互相有攻有守,但不會撕破臉真打起來,凡是真打起來的,要麼就是對手太弱,要麼就是不自量力。這就是同人九三爻的道理吧。
四爻的爻辭是「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四爻是陽爻,是「卿大夫」爻,朝中人。這一類人的追求和普通人、士大夫、諸侯又不一樣了,因此他們的聚集目的、方式也不一樣了。「乘其墉,弗克攻」指卿大夫們站在城牆之上,共同抵禦外戎,敵人就不會攻陷城門,所以結果是「吉」。因此,四爻的意思是卿大夫們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外部勢力,那麼外部勢力就不會瓦解這個集團。在古代的確是這麼一回事,韓非子曾經指出,一個封建國家的滅亡的先兆,一定是朝中有一個權臣,為了一己私利,操控國家大權,對上阿諛奉承,逐步架空皇帝的權利,對下把持進仕之途,任人唯親,明法進諫之士不得進,對外私通敵國,拿自己國家的利益與敵國交換好處。這樣權臣當道的國家,在那個圈子裡,想必關係也不會和諧。因此,卿大夫們團結的意義就體現在這裡。
五爻的爻辭是「九五,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五爻是「天子爻」,象徵著皇帝,在人君的位置,想實現「同人」來號召一群人和自己保持一致的想法,可見是很難的,這就是所謂的「曲高和寡」。「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指天子如果想要聚集號召動員人群,必然會經過一個先呼號大叫,然後因某種共通點實現關係的和諧,即所謂的大笑,最後勝利會師,大軍相遇的過程。因此天子的「同人」是最難的,也最有影響力的。
上爻的爻辭是「上九,同人於郊,無悔」。上爻是陽爻。理解處在「宗廟社稷」爻位上的「同人」,就需理解「於郊」同人是一種什麼形式的追求,就需理解「郊」的含義。「郊」指郊野,也指人煙稀少的地方。這類人所追求的,不再是世俗的功利。在古代,這類人指隱居避世的大賢,是追求傲世獨立的世外高人,在現代,可以指一心嚮往真理、在人群中追求心之陸沉的隱士。他們所考慮的既不是普通人關心的俗事俗物,也不是小團體追求的權利名譽,也不是天子皇帝心繫的社會治理與社會理想,而是超然於物外、馳騖於塵表的存在,是對至真至美至善的嚮往。這類人往往是很少的,之間也不通音信,互不理解,同聲相求則更難,知己則更少。莊子所謂的大鵬鳥、至人、神人、聖人,宋玉所讚頌的陽春白雪、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就是如此。因此,這類人的「同人」理想,則更可貴,也更不為人所理解,所以,只能求得這種追求於自身「無悔」罷了,對社會、對他人無利無害,沒有什麼影響。
最後,綜合考慮六個爻之間的關係。在六爻之中,二爻是陰爻,其餘五爻是陽爻。按照古人的「相應說」,二爻陰爻和五爻陽爻上下相應,一陰一陽互補得位。說明天子或統治者如果想號召匯聚人群,必須要得到士大夫、士人階層這類人群的支持,才能達到「而後笑,大師克相遇」的結果。士人階層也必須保持陰柔的態勢,上虛心接於君,下虛心接於民,才能站穩腳跟,不至於頹敗。而三爻和四爻所代表的諸侯、卿大夫、管理者、高級決策者,他們與天子、統治者同樣是陽爻,都是剛健的態勢,互相之間是可能存在衝突的,統治者要想駕馭這種潛在的衝突態勢,就必須得民心,得民心的關鍵,就是取得二爻地位上士大夫、知識分子階層的支持。而初爻和上爻也並不是對時局沒有作用的,百姓各得其所,各就其位,不罷工,不顯陰柔的頹勢,社會就會繼續發展下去,而上爻的高人隱士也要經得起社會的錘鍊打磨,呈現一種堅貞不屈的陽剛態度,才能為社會提供希望,供人群瞻仰,為人群樹立精神支柱,使江山社稷不至於顛覆崩潰,人心不至於渙散。
而這可能就是同人一卦的全部意義了。
小結
通過學習思考同人卦,我覺得理解一個卦,必須從考究其文字意義、象徵意義入手,這裡面有力的工具是孔子先儒們留下來的十翼和歷代的解釋。應認識到,整個卦所表達的意思,和每個爻之間的意思是有很大聯繫的,每個爻所表示的意義,是整個卦意義的一部分,是理解整體卦的一個角度。而每個爻與爻之間,也存在著掣肘的關係,不能只單獨考慮每一個爻的意義,要放在整體上和相互之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