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謠言多,這些謠言可能是長輩的過時忠告,也可能是經不起推敲的個人經驗。
為了讓寶寶茁壯健康的成長,為了讓寶爸寶媽們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第一兒科針對家長育兒過程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100條謠言,進行一次性闢謠!
一、安全用藥篇
1、不要用綠豆湯、菊花茶給孩子退燒,退燒建議使用含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成分的藥品。
2、孩子發燒溫度沒有超過38.2℃,但精神狀態非常不好,身體不舒服,也可以酌情使用退燒藥。
3、複方退燒藥效果並不會更好,而且含量難以控制,沒辦法精準給藥,容易導致用藥過量,嚴重的甚至會有藥物中毒的風險。
4、給孩子吃退燒藥時,不要靠感覺去估計,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使用滴管或量杯有助於準確把握用藥劑量。
5、成人藥不能減半給寶寶吃,寶寶的生理功能和對藥物的代謝與成人不同,必須使用專門的兒童劑型和用量。
6、幾種藥混在一起給寶寶吃,容易造成用藥過量的風險。
7、發熱時冰敷和擦酒精都沒啥用。
8、發熱只是一種症狀,並不會燒壞腦子。
9、孩子抽搐時不要掐人中,更不要往嘴裡塞東西,靜靜的等待一會兒,等孩子清醒後趕緊去醫院。
10、不要用糖水、牛奶和飲料等給孩子服藥,會影響藥效,最好用白開水送服。
11、偏方、土方沒有科學依據,而且用量和成分不明,容易耽誤寶寶的病情。
12、不要自行去藥店買藥,別的孩子吃了療效好,不代表對自家孩子也管用。
13、吃了藥不代表病就好了,父母在孩子的飲食和衛生等方面也要注意護理。
14、維生素有利於孩子生長發育,但不是補得越多越好。
15、亂用止瀉藥會導致孩子身體電解質紊亂,一定要遵醫囑用藥。
16、擅自給孩子服用抗生素,可能會對肝腎造成損傷,還可能對藥物產生抗體。
17、吃藥並不會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小心掉進商家的陷阱。
18、藥物並不是越貴越好,選藥的第一大原則是對寶寶安全有效。
19、通過母乳給孩子用藥,不僅會傷害媽媽的身體,還無法達到治療寶寶疾病的藥量。
20、海淘進口藥不見得比國產藥好,海淘進口藥沒有中文說明書,運輸過程也無法保障,給寶寶服用會存在風險。
21、給寶寶輸液並不會好得快,治病要秉持「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一原則。
22、在寶寶不配合時,不要強行掰嘴餵藥,可能會讓寶寶嗆到,甚至出現呼吸不暢等症狀。
23、剝去藥物的外包溶衣給孩子餵藥,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因為這類藥物一般對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
24、寶寶症狀消失不代表真正痊癒,需要按療程足量用藥,以免產生耐藥性。
25、中藥中的某些成分也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給寶寶吃中藥不見得副作用小。
二、飲食營養篇
26、不要過早在寶寶輔食中加蛋黃,蛋黃營養價值雖高,但不好消化。
27、不吃鹽並不會導致寶寶無力,1歲以後,再給寶寶的食物放鹽。
28、枕禿是摩擦造成的,和缺鈣沒關係。
29、頻繁換奶粉無益於營養均衡,而且還容易讓寶寶腸胃出現不適。
30、給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測,是交智商稅。
31、寶寶骨密度檢查也是交智商稅。
32、母乳比一切配方奶都更適合寶寶。
33、不要把鮮奶給1歲以內的孩子喝,既造成腎負擔,又消化吸收不良。
34、不要追著餵飯,讓寶寶主動吃飯的秘訣是兩餐之間不給喝飲料、吃零食。
35、吃核桃並不會讓寶寶變聰明,核桃中的亞麻酸並不能直接被大腦利用。
36、輔食做得過爛,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和口腔肌肉的發育。
37、6個月以內的嬰兒不用喝水,母乳就可以滿足液體需求。
38、千滾水、隔夜水和陰陽水只要蓋好蓋子,都可以給寶寶喝。
39、兒童醬油和普通醬油沒有區別,只是價錢要貴一些。
40、給孩子多吃過敏的食物並不會適應,反而可能致命。
41、哺乳期間懷二胎也可以繼續餵奶,但由於激素等影響,泌乳量可能下降、乳汁味道也會改變。
42、寶寶1歲前最好不要喝豆漿,容易發生脹氣和消化不良。
43、吃多了南瓜、胡蘿蔔等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孩子的皮膚會變黃,少吃或不吃就會白回來。
44、媽媽哺乳時,不要頻繁換,先讓孩子吃空一邊,再換另一側乳房。
45、喝牛奶不耐受的寶寶,喝羊奶也一樣。
46、配方奶粉無需喝到3歲,1歲以後寶寶就能喝鮮奶啦。
47、寶寶6個月後需要添加輔食,不是母乳沒有營養,而是寶寶對能量的需求量變大了。
48、添加輔食時,先從最不容易引起過敏的米粉開始,然後再逐漸豐富種類。
49、喝水不僅不會有助於消化,反而會稀釋消化液,增加飽腹感,影響寶寶的食量。
50、囟門閉合晚和缺鈣無關,寶寶囟門會在1~2歲之間自然閉合。
三、疾病治療篇
51、大部分時候孩子發熱不需要立即去醫院,除非出現這些情況:1)3個月以下寶寶;2)發熱3天還不能退燒;3)發熱同時伴隨皮疹、喘息、呼吸變快、嗓子啞等症狀。
52、臍疝會自然消失,用硬幣壓和束帶勒都沒用。
53、發燒不要給寶寶捂汗,捂汗不僅不能降溫,還可能出現捂熱症候群,引起死亡。
54、新生兒乳腺腫脹是正常的,2~3周可自行消退,不要多此一舉去擠壓。
55、感冒發燒是自愈性疾病,不推薦給孩子喝藿香正氣水。
56、預防感冒的最佳方式是給寶寶打流感疫苗,燻醋、喝板藍根都是心理安慰。
57、咳嗽不會讓寶寶引起肺炎,但肺炎會引起咳嗽。
58、每個孩子一年生病的次數在8~12次,這是建立自我免疫力的過程,而不是免疫力低下。
59、寶寶溼疹不能塗母乳,母乳屬於富營養物質,反而會引起和加強細菌感染。
60、維生素C不能預防感冒,但可以緩解感冒症狀,想要增強寶寶免疫力,需注意營養均衡。
61、寶寶長不高和發育晚無關,大部分情況下主要是遺傳。
62、吃香蕉並不能給寶寶通便,生香蕉中的鞣酸成分反而容易造成便秘。
63、眼屎多和上火無關,可能和鼻淚管不通暢有關,這是自然現象,寶寶1歲後會逐漸消失。
64、孕期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媽媽也可以母乳餵養,胰島素不會對寶寶產生影響。
65、孩子發燒別用安乃近,安乃近雖有解熱鎮痛的作用,但副作用多,不良反應概率高。
66、短暫的驚厥看起來可怕,但不會對寶寶大腦造成損傷。
67、打了疫苗寶寶也有可能生病,但概率會變小,症狀也會相對較輕。
68、輪狀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寶寶一般一周就會痊癒。
69、諾如病毒具有感染性,且寶寶感染後症狀更重,病程更長,抗生素對諾如病毒無效。
70、寶寶燒傷燙傷不要用牙膏塗抹,牙膏不僅會阻礙皮膚散熱,還會增加感染機會。
71、咳嗽是一種生理反射,只有找到咳嗽的病因,才能斷根。
72、寶寶流鼻血不要仰頭止血,正確做法是身體前傾,按壓鼻翼根部,一般10分鐘內就能止血。
73、感冒後不能做劇烈運動,寶寶感冒後抵抗力降低,病毒容易趁虛而入。
74、不要給孩子喝涼茶去火,涼茶多為苦寒中藥,容易導致腸胃功能減弱。
75、寶寶長時間憋尿會導致尿路感染,甚至影響腎臟功能。
四、日常護理篇
76、寶寶馬牙會自行脫落,無需擠破。既不影響出牙,也不影響吃奶。
77、用熱水給孩子泡腳不會促進發育,容易造成扁平足。
78、黃連水不去胎毒,鵝蛋也不去。
79、哄睡不要晃孩子,孩子不是被哄睡的,而是被晃暈了。
80、尿不溼不會造成羅圈腿,也不會影響生育能力。
81、寶寶太早練站容易出現O型腿或X型腿。
82、胎髮剃不剃,對寶寶的頭髮沒有什麼影響。
83、寶寶3歲左右才能意識到排尿和拉屎,過早把屎把尿可能造成寶寶脫肛和逆反心理。
84、總給孩子多穿衣服,反而更容易著涼,摸脖子和後背交匯的地方,才是判斷冷熱的正確方法。
85、腦袋越大越聰明?頭圍大小和遺傳有關,和大腦發育無關。
86、開燈睡覺容易造成視網膜損害,還會使寶寶睡眠時間縮短。
87、鼻梁的高低和基因有關係,常給寶寶捏鼻子,可能會造成黏膜和血管的損傷。
88、順產的寶寶不一定智商高,分娩方式和智力發育沒關係。
89、二類疫苗也要打,國家收費的主要原因是承擔不起這筆費用,並不是沒必要打。
90、當寶寶身長90釐米或站立時孩子乳頭水平位置高於圍欄時,會有傾翻出去的危險,應考慮換床。
91、睫毛的長短是由基因決定的,修剪寶寶的睫毛並不會讓它變得更長或更翹。
92、第一顆乳牙萌出時就要開始給寶寶刷牙,可以預防齲齒,也有助於健康。
93、媽媽感冒也可以餵奶,前提是洗好手和戴好口罩。
94、2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用枕頭,新生兒沒有頸曲,讓頸椎最自然舒適的方式是平躺。
95、出生頭幾個月,媽媽要積極回應嬰兒的啼哭,有助於寶寶以後的語言和認知能力發育。
96、哺乳期媽媽也可以愛美燙頭,但一定不要喝酒喝抽菸。
97、免疫力一部分靠遺傳,一部分靠接種疫苗,吃藥物和保健品提高不了免疫力,飲食均衡才重要。
98、奶粉不是兌得越濃營養越多,奶粉濃度過高,寶寶胃腸消化能力難以負擔,腎臟的排洩能力也難以承受,按照說明書來配比就行。
99、孕期吃醬油寶寶皮膚不會變黑,膚色只和父母的遺傳有關。
100、孕期吃葡萄,寶寶眼睛也不會變得更亮,原因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