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中發現的馬:有關「馬」的主題層出不窮

2020-12-11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北京考古中發現的馬:有關「馬」的主題層出不窮

元代耶律鑄墓中的陶馬

圓明園遺址出土的清代玉馬

元代耶律鑄墓中的石馬

  今年是農曆甲午馬年,馬與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北京的考古發現中,有關「馬」的主題層出不窮。粗略地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生物意義上的「馬」,是馬的實體遺存,如馬的化石、馬車上的馬、祭祀用的馬、墓葬中的殉馬等;其二是藝術加工上的「馬」,是將「馬」的造型應用於各類器物之上,如兵器、工具、佩飾等,或具體或簡約焉。一些墓誌或墓葬彩繪壁畫上十二生肖中的馬,也可歸為此類;其三是雕刻工藝上的「馬」,即馬俑,不具有實用功能的意義。

  舊石器時代的馬類化石

  房山周口店第1地點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50萬年以上。自1927年以來,出土的動物化石中,發現馬類化石500餘件,都被研究者歸為奇蹄目的三門馬。

  三門馬廣泛地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相比於現在的馬,它們頭骨較為低平。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三門馬的四肢變化相當大:早新世的始馬前足四趾,後足三趾,逐漸地向現代馬類單蹄發展;股骨和肱骨變短;腓骨與尺骨退化;脛骨和橈骨增強。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看出,它們從適應於森林、沼澤的生活轉向高度地適應草原環境,向善於奔跑、吃粗硬莖葉的現代馬、斑馬演化。

相關焦點

  • 十大考古發現評選啟動|國務院給這個博物館定名|馬首銅像年內...
    圓明園馬首銅像,為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啟動 2020年度(第31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正式啟動。
  • 多部浙版圖書將出馬來文版 中馬互譯工程再上新高度
    8月21日,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北京開幕,《良渚玉器線繪》《經典誦讀》馬來文版合作出版籤約儀式及《中馬短篇小說選》譯稿轉交儀式在浙江出版展臺舉行,拉開了本次博覽會浙版圖書系列活動的序幕。本場活動由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與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聯合舉辦。
  • 考古新結論,馬踏飛燕被誤解,新含義讓人熱血沸騰
    考古新結論,馬踏飛燕被誤解,新含義讓人熱血沸騰前言:相信很多人一定都聽過馬踏飛燕這四個字吧,對於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馬踏飛燕只是我國的知名的文物,可是卻不了解馬踏飛燕的真正含義,也不明白它真正的價值在哪裡,真正出名的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它具有歷史故事和考古價值
  • 馬谷歌 解答一切與馬有關的問題
    小小彬問:如何讓馬的速度減慢向下步伐轉換或減速的扶助:如果有必要,先改進步伐的質量,確信馬已達到平衡狀態,行進時帶有衝力。在轉換的過程中,騎手要落坐柔軟,通過手和腿始終與馬保持正確的聯繫。通過外方手快速地收韁和送韁要求馬轉換步法。
  • 中國古代馬畫中的符號與訴說
    在金朝壁畫中,斜向馬槽和製造透視效果的傾向仍然與宋朝繪畫技法有關,這和尼爾森-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中所藏的任仁發畫作不同,從任仁發畫中堆疊的人馬與正面馬槽看來,他似乎對透視沒有興趣,但這種平面堆疊的人馬卻創造了一種留白與平衡的美感。任仁發對馬本身的描繪也同樣反映了技法隨時代推移的改變。   除了《九馬圖》,任仁發還畫過描繪同樣場景、主題的畫,但畫中只有七匹馬。
  • 「青馬」是匹什麼馬?
    省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青馬工程」,多位省領導深度參與「青馬工程」組織實施工作。一是省委派出專題調研組,赴中央黨校、全國組織幹部學院、北京大學等單位拜訪專家學者,制定完善培養方案;二是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多位省領導經常性過問工作推進情況,了解學員動態,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三是在教學活動中,多位省領導出席省級「青馬工程」開班儀式、學員論壇、交流座談、畢業典禮等活動。
  • 兩部門:禁止從馬來西亞輸入馬屬動物,防止非洲馬瘟傳入我國
    針對近期馬來西亞發生一起非洲馬瘟疫情,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9月11日發布公告,防止馬來西亞非洲馬瘟疫情傳入我國。9月2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公布馬來西亞登嘉樓州發生一起非洲馬瘟。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從即日起禁止直接或間接從馬來西亞輸入馬屬動物及其相關產品(源於馬屬動物未經加工或者雖經加工但仍有可能傳播疫病的產品)。禁止寄遞或攜帶來自馬來西亞的馬屬動物及其產品,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 「一馬當先」打造中國馬鎮
    中國馬鎮旅遊度假區總經理許以海介紹說,文旅融合是壩上旅遊提質升級的新標誌。2018年7月,中國馬鎮草原旅遊度假區正式向遊客開放,依託壩上草原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以馬文化為主題,以圖騰文化、狩獵文化、馬背文化為特色,助力壩上旅遊由一季遊向四季遊轉變,打造壩上旅遊的轉型升級之作。近日,記者深入中國馬鎮探訪。
  • 14位中青年藝術家以「馬」為主題,奉上一場獨特的視覺盛宴
    8月8日,「藝馬天星-勇氣點亮藝術星光」主題藝術展覽在京開幕。此次展覽由北京尚泉美術館與天星調良馬術聯合舉辦,通過中國當代中青年藝術家們的藝術語言,從馬的神態,馬的形態,深入到馬的精神內涵觀察,詮釋歷史悠久的馬文化精華,以藝術家的視角和表現手法展現馬的獨特魅力。
  • 語言文字小百科:「蛛絲馬跡」中的馬是什麼馬?或為叫灶馬的昆蟲
    (來源:瀋陽晚報) 「蛛絲馬跡」是一個常用成語,但「馬」字該作何解釋,似乎並未形成共識。多數人認為「馬」就是馬牛羊的「馬」,所謂「馬跡」就是「馬蹄痕跡」。《中國成語大詞典》、《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均持這一看法。連《漢語大詞典》也將「蛛絲馬跡」釋為「蜘蛛的細絲,馬蹄的痕跡。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跡」。「蛛絲」確實細微不易被發現,可是馬呢?
  • 中國古代馬文化展開展 匯集文物精品106件
    中國網6月15日訊 「驍騰萬裡——中國古代馬文化展」近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匯集歷代有關馬的文物精品106件(組),年代從商周持續到清代,其中,戰國時期的彩繪男騎馬俑、北朝早期的褐釉陶具裝馬、唐代白陶舞馬、彩繪帶豹胡人騎馬俑等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 「藝馬天星-勇氣點亮藝術星光」主題藝術展,以馬為名,呈藝術之美
    馬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它代表著純潔、激情、靈動、優雅……馬的精神自古以來就與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奮鬥不止,自強不息進取的民族精神一致,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馬作為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陪伴者, 其自身的姿態鏡像著人類內在的境遇 ,成為人類主體性的縮影。
  • 草原上的意外發現:馬奶酒與奶酒
    草原上的意外發現:馬奶酒與奶酒 2013-09-25 15:41 作者:王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這些爆款美食 盒馬工坊是如何打造的
    昨天,在盒馬工坊品牌升級戰略發布會上,盒馬3R(意為即烹、即熱、即食)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給了答案。盒馬工坊目前已覆蓋全國23個城市,不僅在每個城市做到因地制宜、本地本味,還把很多地方美食帶到了各地,形成了一張流動的全國美食版圖。  「盒馬工坊將3R進行到底。」
  • 口語-與馬有關的英語俗語
    (2) Don’t ride the high horse. 勿擺架子。(3) A good horse cannot be of a bad colour. 好馬不會毛色差。(4) A horse may stumble on four feet. 馬有四條腿,亦有失蹄時。
  • 白馬是馬,非馬?
    相信大家都聽過「白馬非馬」的故事,只是一直覺得玄乎,這到底在講什麼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以辯論的眼光來看看這著名的詭辯論。公孫龍(前320年-前250年),傳說字子秉,中國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經做過平原君的門客,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
  • 與「馬」有關的英語習語
    馬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英語中有不少與horse有關的習語。小編整理了一些horse相關習語的用法和例句,有興趣的來看看吧!我們從未預料到他會成為比賽中的冠軍。他真是一匹黑馬!2.如果你能有一會放下架子,聽聽同事的意見,你會發現他們對於這個項目有這非常出色的想法。6.
  • 中國三大名馬,蒙古馬都排不上?
    在上世紀中央媒體和官方話語中,與河曲馬、伊犁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的三河馬,其一度瀕臨滅絕的窘境,映照了新時代下中國本土馬出路之艱難。三河馬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上擁有百年育種史,三河馬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俄國馬。
  • 馬中友協:盼新任馬總理對華特使促馬中關係至新高度
    中新網吉隆坡4月21日電 (記者 陳悅)馬來西亞馬中友好協會21日表示,希望新任馬來西亞總理對華特使張慶信能協助馬中關係達到新高度。張慶信於20日被任命為馬來西亞新任總理對華特使。馬中友協21日發表聲明指出,馬中友好關係是「不斷深耕的結果」,尤其馬中民間友好是兩國良好關係的重要推動力量。馬中友協在聲明中認為,兩國年輕一代的友好是推動兩國關係永續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希望素來極為關注青年發展課題的張慶信能加強推動馬中兩國青年的交流,為雙邊未來的友好關係鋪墊更堅實的基礎。
  • 100+電影中的「馬」
    文/花和尚 更多賽馬相關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dongfangsaima 【版權聲明: 正文 最近豆瓣上有個電影中的